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TE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不同的临床病理因素、TNM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表达阳性,32例乳腺癌中有13例PTEN阴性表达(41%),其中8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61.5%),而19例PTEN阳性表达标本中仅4例ER、PR均为阴性(21.1%)。有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P<0.001);ER阴性者PTE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ER阳性者(P<0.05),PTEN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孕激素水平及临床分期无关,但随临床分期的增高,PTEN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乳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失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阴性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nail mRNA与VEGF 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nail mRNA及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种基因在乳腺不同病变组织中和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病理特征组间表达的差异,以及两种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3%(7/30)、46.6%(14/30)和81.4%(57/7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P<0.05);VEGF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10/30)、50.0%(15/30)和71.4%(50/70),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3.4,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和VEGF mRNA表达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2.7%(38/41)比65.5%(19/29);85.4%(35/41)比51.7%(1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9,P<0.05;χ2=9.42,P<0.05);Snail mRNA和VEGF mRNA表达阳性率在TNMⅢ~Ⅳ期中高于Ⅰ~Ⅱ期〔93.9%(46/49)比52.4%(11/21);81.6%(40/49)比47.6%(1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P<0.05;χ2=8.32,P<0.05);Snail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还与ER、PR及HER-2的表达和血管癌栓有关(P<0.01),而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Snail mRNA表达与VEGF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7,P<0.05)。结论 Snail和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对其的发生、发展可能起协同作用,联合检测Snail和VEGF mRNA表达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转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神经轴突导向蛋白2(Slit2)在不同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lit2与乳腺癌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对24例发生脑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71例未发生脑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2例乳腺导管内癌和23例乳腺腺纤维瘤组织中Slit2的表达.结果 Slit2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有脑转移患者的阳性表达率(13%)明显低于无脑转移患者(59%)(P<0.05);在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59%和48%)均明显低于乳腺纤维瘤(87%,P<0.05);但前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62%)明显高于50岁及以下患者(34%,P<0.05);在生存期<5年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组织中Slit2的阳性表达率(18%)明显低于生存期>5年的患者(59%)(P<0.05).Slit2阴性的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短于Slit2阳性患者(P<0.01).Slit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级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中Slit2的表达和乳腺癌脑转移呈负相关,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及预后呈正相关,可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和脑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环氧化酶(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2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的hTERT和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TERT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表达率fig71.11%,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9.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雌、孕激素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Her-2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22%,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5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Her-2、ER阳性表达有关(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TERT阳性表达与COX-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57,P<0.01).结论 hTERT与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hTERT与COX-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TERT表达与COX-2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COX-2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端粒酶激活和调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yk及其编码基因SYK-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RT-PCR方法 同步检测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32例)和39例乳腺非癌组织中Syk蛋白和SYK-mRNA的表达.结果 Syk 和SYK-mRNA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22/52)和38%(20/52),均显著低于非癌组织.Syk和SYK-mRNA表达的一致率为91%.无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Syk和SYK-mR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但两组的Syk和SYK-mRNA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yk(SYK-mRNA)的表达缺失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SYK-mRNA基因可能是乳腺癌的一种候选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VEGF-C)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评价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取20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做对照.结果 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52例VEGF-C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7%;对照组仅3例可见VEGF-C弱表达,阳性率为15%.乳腺癌组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组VEGF-C表达阳性者阳性率(78%)明显高于腋淋巴结无转移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激素受体、及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是乳腺癌重要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乳头溢液为唯一临床表现的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治。方法:收集本院自2010年至2018年以乳头溢液为唯一临床表现,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筛查阴性的75例乳腺癌病人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2.9±13.4)(27~78)岁。血性溢液71例(94.7%)。22例病人术前行乳腺增强MRI检查,阳性结果 (BIRADS≥4类)17例(77.3%)。65例行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其中38例提示良性病变(58.5%),27例恶性病变(41.5%)。术后病理类型包括导管原位癌29例,导管内实性乳头状癌39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浸润性黏液癌1例。病灶中位最长径为1.0(0.2~6.0) cm,58例(77.3%)2 cm。68例ER阳性,62例PR阳性,71例Ki-67低增殖(20%+)。8例接受保乳手术,67例接受全乳切除术。59例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5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均无淋巴结转移。11例未行腋窝淋巴结活检。68例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2例浸润性癌病人接受术后辅助化疗。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以乳头溢液为唯一临床表现的乳腺癌以血性溢液多见,增强MR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术中冷冻病理诊断较困难,病理类型以导管原位癌和乳头状癌为主,病灶体积相对较小,通常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早,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T1、T2、 N0、M0.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结合原发肿瘤位置、年龄、病理等,分析了276例临床T1、T2 N0M0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意义.结果 临床T1 N0M0.腋淋巴结转移率低于T2 N0M0乳腺癌患者(P=0.027),乳腺中央区与外下象限乳腺癌发生腋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肿瘤(P=0.004);乳腺外侧象限肿瘤腋窝下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其他部位肿瘤组(P=0.000);乳头中央区和内侧象限乳腺癌腋上组淋巴结转移高于乳腺外侧象限肿瘤(P=0.000).非特殊型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早期癌和其他类型(P-0.001).9例单纯癌6例发生2组以上腋淋巴结转移.90例发生腋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50岁者62例(68.9%)发生腋淋巴结转移,≤50岁者28例(31.1%)发生腋淋巴结转移(P=0·000).发现"跳跃式"转移病例2例(0.7%),均为临床T2 N0M0患者,肿瘤位于乳头中央区1例,外下象限者1例.其中浸润型导管癌1例,单纯癌1例.结论 研究临床T1、T2 N0M0乳腺癌腋窝转移淋巴结分布情况对开展SLNB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癌基因iASPP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p5 3凋亡刺激蛋白基因(ASPP)的抑制蛋白iASPP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iASPP mRNA;同时应用Quality One软件分析iASPP扩增产物的相对含量,分析iASPP-mRNA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3 9例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有3 4例表达iASPP(8 7.2%),5例不表达(1 2.8%);癌旁组织中均不表达iASPP。iASPP-mRNA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 1)。不同的年龄组iASPP-mRNA的表达差异也有显著性;TNMⅢ、Ⅳ期乳腺癌组织中iASPP-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 1);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iASPP-mRNA的表达也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iASPP-mRNA的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无关。结论 iASPP-mRNA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高表达。检测iASPP可以为乳腺癌的诊断、个体化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CD166)的表达及其与凋亡抑制蛋白Bcl-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关系,探讨ALCAM/CD16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30例癌旁非瘤乳腺上皮组织中ALCAM/CD166及Bcl-2、Ki-67蛋白表达的情况,分析ALCAM/CD166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关系以及其与Bcl-2、Ki-67的相关性。结果 1在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LCAM/CD16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9.2%(76/96),明显高于其在癌旁非瘤乳腺上皮组织中的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ALCAM/CD166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学分级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LCAM/CD166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307,P=0.001),而与Ki-67蛋白表达无关(rs=0.064,P=0.475)。结论 ALCAM/CD166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凋亡及转移有关,可能成为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