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面积脑梗死是急性脑血管病中一种常见的危重症,死亡率很高,现将我院1999~2002年4年来收治的25例大面积脑梗死作一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但对于大面积脑梗死,尤其并发脑疝的患者保守治疗死亡率较高.2004年5月至2008年10月,作者采用去大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2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及控制血糖对脑梗死的治疗意义。方法:分析了106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病率及治疗有效率,并与非糖尿病脑血管病中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治疗有效率低于同期非DM患者脑血管病的有效率,而死亡率则高于同期非DM患者血管病的死亡率。结论:造成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病情重、预后差的主要原因是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其次与高血压和多灶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4.
高玉苹 《北京医学》2014,(5):405-406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的特点,因此降低致残率,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当前脑卒中患者康复面临的重要课题。针灸作为急性脑梗死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已经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对针灸联合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我们近年来采用丹红注射液(步长集团生产)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脑梗死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最新资料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1位的死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在脑血管病中脑梗死的危害性最大。再发性  相似文献   

7.
高妹茹  刘才英 《北京医学》2009,31(7):442-442
缺血性脑血管病(暂短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它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探讨最大限度降低患者死亡率及病残率、发病率,乃是目前研究和治疗课题。我们自2008年1—11月开始使用灯盏花胶囊预防和治疗脑卒中100例,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后出血亦称出血性脑梗死 (hemorrhagicinfarction ,HI)是指脑梗死患者中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 ,临床并非少见 ,死亡率较高[1] ,我们收集了我院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2年 7月 3 0 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中经颅脑CT证实的 5 1例HI患者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3 0 2例脑梗死患者选自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2年 7月连续的住院病人 ,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其中 5 1例HI患者均经颅脑CT证实。1.2 一般资料 :5 1例中 ,男性 2 6例 ,女性 2 5例 ,平均年龄5 7± 1岁 ;既往…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的最常见类型,致死、致残率高,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本院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例入选病人均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且经头颅CT或MRI 证实为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正>本研究收集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区住院治疗的5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入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及评定方法[1],并经头颅CT或者MRI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ose ACVD)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我国,脑卒中每年发病率为150/10万,死亡率120/10万,为目前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相似文献   

12.
中青年脑梗死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道全  刘春兰  张莉 《广西医学》2003,25(2):279-280
脑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病残率均很高的常见病。我院 1 992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共收治45岁以下中青年人脑梗死 1 2 8例 ,为探讨其临床特点 ,指导治疗和预防 ,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 2 8例中男 74例 ,女 5 4例 ;发病年龄 1 5~ 45岁 ,平均 36.6岁。其中 1 5~ 1 9岁 2例 ,2 0~ 2 9岁 1 3例 ,30~ 39岁 39例 ,40~ 45岁 74例。中青年脑梗死占全院同期收治脑梗死病人的1 4.8% ( 1 2 8/862 )。本组病例均符合第 2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对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均经头颅 CT或 MRI检查确诊。1 .2 职业和生活…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1]。是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且预后不佳[2],尤其是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死亡率可高达12%~26%[3]。本文对112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的选择1994年12月~1998年12月收住本院经CT确诊的脑梗死454例。其中并糖尿病者(伴糖尿病组)112例,男50例,女62例。平均年龄68.3岁(44岁~85岁)。糖尿病史平均11.4年(1年~26年),病前均经专科诊断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Ⅱ型)。病后首次血糖6.95mmolL~24.32mmolL,平均血糖15.…  相似文献   

14.
王玲  张咏 《中外医疗》2010,30(17):127-127
急性脑梗死(ACI)是好发生于中老人的脑血管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征。如何提高急性脑梗死的好转率、治愈率,降低其致残率、死亡率,一直是临床研究探索的重要项目。  相似文献   

15.
TIA患者低分子肝素干预治疗的SPECT扫描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逐年升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溶栓治疗的发展,TIA已经成为发现和处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时机。TIA患者脑血流轻度失调但可以代偿,如未经适当的治疗,大约1/3可发生完全性脑梗死,1/3经历反复发作损害脑的功能,1/3经治疗缓解,及时有效的治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脑血管病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均极高.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我们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 酮,edaravone)注射液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死亡率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本文就脑梗死的病因、病理、治疗及各种药物的疗效评价、用药时机作以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胰岛素在急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10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脑梗死患者显效率68%-86.5%,总有效率81.4%-93%,死亡率明显下降61.4%,45例脑出血显效率42%-60.4%,总有效率76.4%-91.5%,死亡率下降54.1%。结论:应用胰岛素使血糖维持在正常偏低水平,可明显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洪雁 《医学文选》2005,24(3):340-34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临床特点、病因、转归和防治措施。方法对85例急性脑血管病并MOF与85例急性脑血管病不合并MOF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F病情重于不合并MOF患者,脑出血组发生MOF(63.52%)多于脑梗死组(17.65%),且病情重于脑梗死组。年龄越大、原有基础病者易并发MOF。死亡率与衰竭的器官数目成正比。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F病情严重,死亡率高,预后差,治疗困难,故应积极预防,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在我国老年人的死亡原因中居首位 ,而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病 ,其发病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 50 %~60 % ,该病者若未能及时治疗 ,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因此 ,如何防治该病已成为当务之急。我院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1 1月共收治老年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 2 2例 ,经及时处理 ,疗效较好 ,现将诊断与急救处理的体会总结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本文 2 2例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 ,符合 1 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并经头颅CT及头颅磁共振证实。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