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其中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患者临床表现更为危重.本研究旨在探讨对高龄ACS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目前 ,根据患者心电图 ST段是否抬高而将其分成 ST段抬高的 ACS,即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和无 ST段抬高的 ACS,后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U A)和无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 NSTEMI)。 U A/ NSTEMI又合称为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 ( UCAD)。1  UA/ NSTEMI的介入治疗U A/ NSTEMI患者的处理有两种不同的策略 ,即早期保守治疗和早期有创治疗。前者的原则是 ,患者仅反复缺血 (静息时或稍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年龄≥70岁伴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PCI的临床特点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ACS并行PCI的患者260例,根据诊断分2组,每组130例,试验组为既往伴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患者,对照组为既往无脑卒中史。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血管造影结果、置入支架数目、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院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B型钠尿肽、肌酐水平、D-二聚体、肌钙蛋白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院内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与肌酐水平、ACS分型相关,而与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无关。结论既往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ACS患者行PCI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8例ST段抬高的AM I患者经静脉溶栓后常规行延迟PC I(延迟组),然后与经静脉溶栓后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的34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时的临床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与保守治疗比较,常规施行延迟PC I可以降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0%vs15%,P<0.05),缩短平均住院时间(15 dvs28 d,P<0.05),减少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5%vs35%,P<0.05)及再次心肌梗死(0%vs9%,P<0.05);还可以明显降低6个月病死率(3%vs12%,P<0.05)和再住院率(8%vs26%,P<0.05),防止左心室进一步重构,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结论常规施行延迟PC I可以提高AM I患者住院期间和6个月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98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6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3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23例。经右桡(股)动脉穿刺,常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病变后,沿指引导管插入0.014英寸导丝,选择合适的球囊预扩张后,再置入合适的支架。结果98例患者,病变血管共135支,单支病变68例、双支病变23例、三支病变7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4例。介入干预病变血管105支,置入支架109枚,全部成功(TIMI血流均为3级)。结论PCI是ACS患者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冠心病(SCAD)对不同性别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22分患者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SYNTAX评分≤22分的患者9458例.按临床表型将不同性别的患者分为ACS和SCAD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钙化(AVC)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住院行PCI治疗的1 100例患者,连续入选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174例,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主动脉瓣是否钙化分为ACS合并AVC组(简称AVC组,68例)和单纯ACS组(简称对照组106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所有临床资料,建立冠状动脉造影数据库,规律随访,进行预后分析。结果AVC组血脂异常(77.9%比38.7%,P0.001)、2型糖尿病(47.1%比24.5%,P=0.002)、心律失常(37.3%比15.2%,P=0.002)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VC组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主动脉瓣钙化、心律失常、2型糖尿病,均为影响AC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2.085、2.408、1.991,均P0.05)。结论 ACS伴AVC患者合并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患病率高,AVC是ACS患者PCI术后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无创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钙化可能成为ACS危险分层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在决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策略时存在性别偏倚,女性患较少采取积极的介入疗法。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效果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367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719例)及非糖尿病组(1648例),通过COX回归分析研究糖尿病对PC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男性更少,甘油三酯、N端B型利钠肽原更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低,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脑卒中的比例更高。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比例、慢性闭塞比例、Gensini评分更高,平均支架个数更多,平均支架长度更长。术后随访显示,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计划再次血运重建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与PCI患者长期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合并糖尿病的PCI患者在临床方面存在特殊性,但长期预后并无显著不良。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是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这类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早期再灌注治疗可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的风险,而高龄ACS患者介入治疗经风险评估后年龄并不是治疗策略的唯一决定因素,应采取积极的干预策略;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ACS的治疗中表现出优于裸金属支架,MGuard栓塞保护支架治疗ACS显示出较好的初步结果;血栓抽吸装置可降低无再流发生,但临床终点事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再梗死率、支架内血栓形成、主要出血发生率)仍有争议,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绝经(绝经年龄<46岁)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自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2年内因"胸痛"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女性冠心病患者。入选其中早期绝经女性患者进入早期绝经组。同时,在正常绝经女性患者中以年龄配对,找出与早期绝经组女性患者年龄匹配的相同例数患者进入正常绝经组。收集全部患者自住院起至2012年底的全部住院资料、门诊就诊资料并辅以电话随访。排除资料不完整或失访的患者。观察分析随后的10年内两组患者发生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再次血运重建)是否存在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绝经是否与MACE发生率相关。结果:入选的早期绝经组女性患者共178例,平均年龄(61.78±10.01)岁。其MACE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2)。但两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绝经与MACE发生率无相关。结论:早期绝经并不影响女性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远期的MACE发生率,但影响MCAE发生的严重程度。因此,早期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需要得到临床医师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比伐芦定与普通肝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或住院接受PCI的312例ACS患者,分析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围术期的不同抗凝方案,分为比伐芦定组153例,普通肝素组159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电图ST段回落率(STR)、心绞痛发作次数、术后7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介入术中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9),但PCI术后TMPG、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7 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PCI术后3个月内MACE的总发生率、PCI术后3个月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比伐芦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系统免疫炎性指数(SII)、预后营养指数(PNI)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内科住院诊断为ACS并行PCI的患者1 522例纳入研究。出院后规律随访,记录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和严重心衰再住院(NYHA分级心功能Ⅳ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炎性指标诊断MACE的最佳界值。依据诊断试验确定上述各指标诊断MACE的界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低SII组(SII<628.60×109 L-1,n=795)、高SII(SII≥628.60×109 L-1,n=727)组,以及低PNI组(PNI≤48.15,n=584)、高PNI组(PNI>48.15,n=938)。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59)和non-MACE组(n=1 463)。分析SII和PNI与各炎性指标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Cox...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的旨在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水平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关系,探究联合传统危险因素及GA预测PCI术后ACS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因ACS在我院住院期间接受PCI治疗的,年龄≥18岁患者,采用Cox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与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0月至2013年10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心血管内科确诊的ACS患者543例。依据入院后手术日期分为急诊PCI组(n=236)和择期PCI组(n=307)。急诊PCI组中,老年组(≥60岁)124例,非老年组(42~59岁)112例;择期PCI组中,老年组(≥60岁)137例,非老年组(42~59岁)17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总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出院后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急诊PCI组,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性别比例、家族史比例、吸烟比例、心梗部位、罪犯血管、血脂、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老年组较非老年组,糖尿病、高血压比例增加,总胆固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择期PCI组,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性别比例、家族史比例、心梗部位、罪犯血管、血脂、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老年组较非老年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诊PCI组以及择期PCI组,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总时间、造影剂量、住院期间再次血运重建以及随访1年再次心梗、再次行血运重建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急诊PCI组,老年组较非老年组,住院期间死亡比例增加,随访1年死亡、心力衰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I治疗是ACS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对老年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真实治疗世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患者近期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408例行PCI的患者(ACS-PCI)进行登记,患者平均年龄71岁,记录患者体检和生化指标基线特征、合并症,并发症,治疗和干预方法,随访30天,记录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研究终点:全因死亡。应用二项Logistic回归向后逐步删除法:似然比统计量(backward∶likelihood Ratio)分析进行纳入研究的参数做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ACS-PC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对于ST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PCI患者:高龄(平均年龄75岁),高的泵功能分级,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 (OR:1.1,2.9,10.4;P值:0.001,<0.0001,<0.0001)是该类患者短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NSTEACS-PCI患者:高龄(80岁以上),合并糖尿病,高的泵功能分级(3级以上)以及入院时存在肾功能不全(OR:6.6,4.3,3.4,5.6;P值:0.002,0.019,<0.0001, 0.003)是患者短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龄ACS-PCI患者,3级以上泵功能,使用IABP,合并糖尿病,入院时肾功能不全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这些患者应仔细评估PCI治疗的获益和风险,慎重选择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病死率高于没有糖尿病的患者,这一观点已被临床试验证实.但住院期间血糖升高(包括了大部分没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还没有定论,本试验就ACS患者入院期间血糖水平与病死率及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20.
许法运 《山东医药》2004,44(4):55-5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AMI),非Q波性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它们的主要发病机制都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如果形成急性闭塞性血栓,则主要造成ST段抬高的Q波性AMI;如果血栓为非闭塞性或虽为闭塞性但其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形成,多造成非Q波性AMI或UAP,统称为无ST段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