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广东省2009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致死亡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网络管理平台,筛选广东省2009年所有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致死亡报告,参考药品说明书等对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5份死亡报告表中,出现不合理用药12份,占死亡报告数的34.29%。乡、镇卫生院报告表出现不合理用药占其报告数的38.46%;县、区级医院报告表出现不合理用药占其报告数的35.71%;市级及以上医院报告表出现不合理用药占其报告数的25%。不合理用药表现涉及用药过量、理化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合理、超适应证使用、药物选用不当和重复用药等六个方面。结论各级医院都存在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现象,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严重。因此,要加强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合理用药的培训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309例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统计分析湖南省2007年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湖南省2007年报告的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报告的309份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静脉给药方式、联合用药以及年龄有关。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心脏毒性以及肝肾毒性。结论加强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物警戒》2023,(6):712-719
目的 全面、客观地分析2022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提示公众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总结202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对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解读。结果 2022年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02.3万份。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64.2万份;涉及怀疑药品218.5万例次,其中化学药品占82.3%、生物制品占2.6%、中药占12.8%;涉及基本药物报告94.2万份。关注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抗变态反应药、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结论 应持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安全用药水平,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掌握ADR监测工作现状,规避临床用药风险。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从国家ADR监测网络下载我院2007年12月1日-2008年11月30日ADR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1份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抗肿瘤药和营养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40例(82.5%)ADR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报告共涉及22种药品。结论:应重视对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分析,及时筛选信号、展开调研、发布预警,形成有效信息流,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胃癌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品品种间的聚类关系,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收集109家药品生产企业2010-2014年生产的8种胃癌化疗药物氟尿嘧啶、卡培他滨、表柔比星、顺铂、伊立替康、紫杉醇、奥沙利铂和多西他赛的不良反应报告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品种间的关系进行聚类分析,使用Clementine 14.1软件进行统计。结果与结论:共收集有效报告10572份,卡培他滨和顺铂,表柔比星和伊立替康,多西他赛和紫杉醇联合用药发生一般药品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大。卡培他滨、顺铂、伊立替康和表柔比星联合用药;多西他赛、氟尿嘧啶和紫杉醇联合用药时,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瘙痒、过敏性休克、顺铂、多西他赛在聚类过程中的运算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了解安陆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数据处理方法,为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该市2011~2014年上报的ADR报告1 309份,统计报告来源、患者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系统等项目并作数据处理。结果:1 309份ADR报告主要来自医疗机构(93.12%),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药多见(54.24%),其中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构成比最高(56.34%);引起ADR的给药途径以静滴多见(86.94%);ADR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41.94%)和消化系统(36.13%);严重ADR 11例(0.84%),以严重过敏性休克为主(72.73%)。结论:增加ADR监测的覆盖面,加强严重ADR的监测,不断提高ADR监测水平,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度上报的163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63例不良反应共涉及药品12类104种,其中60岁以上人群ADR构成比38.04%;静脉给药ADR构成比66.92%;抗感染药ADR构成比25.00%;皮肤及其附件系统损害ADR构成比39.26%。结论: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并逐步提高ADR报告的质量,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挖掘风险信号和合并用药关联规则,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本中心数据库2008至2021年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的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相关药物、给药途径和发生时间等信息进行分析,运用数据挖掘方法,获取严重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的风险信号和合并用药关联规则。结果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报告共1702例,性别比为1.13∶1,中位年龄为56岁;相关药品类别前3位为肿瘤用药(21.50%)、心血管系统用药(20.80%)和免疫系统用药(17.27%);肌肉不良反应中位发生时间为24 h,与总体的发生时间(2 h)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给药途径下也存在差异。挖掘得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风险信号多为降脂药物。对合并用药信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30条关联规则,其中顺铂-紫杉醇支持度最高。结论药品相关肌肉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类别广泛,合并用药较多,应加强医患警戒意识,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保障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军队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临床特点、规律和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深化药品安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2009–2013年解放军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158所网点医院上报的全部ADR/ADE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 826例ADR报告中,严重的ADR 4741例(6.99%),新的及严重的ADR 8663例(12.77%);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8.56%。比较全部ADR报告、严重报告的各种构成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占比最大的年龄群分别为18~44岁患者(33.75%)、60岁以上患者(34.40%);引起ADR频次较高的药物分别为抗感染药物(33.94%)、抗肿瘤药物(31.22%)。所有ADR报告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25.36%),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严重ADR报告以全身性损害为最多(17.87%),其次是血液系统异常。结论:全程信息化数据收集手段能显著提升ADR报告数据质量;严重ADR报告的构成比值得关注,应对其涉及的ADR高风险药品、高危人群加强防范,深化重点监测技术,以减少ADR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FDA )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32.8万余份,比2013年增长0.8%。其中,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4.1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25.7%。以县为单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覆盖率达到94.4%,全国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量达到991份,报告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覆盖面拓宽,发现和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能力增强,公众用药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规避临床用药风险。方法:收集我院142份ADR网络报告,对有关数据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发生主要与抗感染药、中药制剂、静脉给药方式、合并用药以及年龄有关;ADR的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反应。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其宣传力度,重视对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分析,开展重点监测品种的追踪,及时提取信号、发布预警,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88例ADR报告中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8例药品ADR报告中61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大(35.64%),男:女比例为0.79∶l。涉及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维生素及营养制剂所占比例较高;ADR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高(占42.55%)、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静脉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新的、严重的ADR共计28例,占ADR总数的14.89%;我院ADR报告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数较少;8例严重ADR中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药。结论:加大ADR监测和报告力度,做好ADR知识宣传,加强对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及重点品种的用药监管与监测,加强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尤其是严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2012年我院临床上报的156例喹诺酮类抗菌药所致的不良反应(ADR)报告,建立Excel表格,分别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ADR临床表现、ADR处置等项目并作分析。结果:发生ADR患者中女性89例,男性67例,平均年龄(56.7±1.75)岁。ADR共涉及3种药物,左氧氟沙星88例(56.4%),其中严重ADR12例,莫西沙星58例(37.2%),其中严重ADR12例,环丙沙星10例(6.4%),无严重ADR。临床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引起ADR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应加强该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监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王宇  陈伟  杨珺 《中国药物警戒》2013,(12):749-751
目的分析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万方数据库2002~2012年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对涉及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的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男女比例为1:1.2,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非过敏反应有59例(44%);轻度过敏性反应有47例(35%);中度过敏性反应10例(8%);重度过敏性反应18例(13%),其中死亡有6例(4%)。结论虽然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仍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休克死亡,由于其使用多在缺少临床医护监护的影像诊断科,所以更应加强其监测。  相似文献   

15.
PASS系统监测医嘱用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探讨如何利用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系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将PASS系统嵌入医生工作站、临床药学工作站等子系统中,构建合理用药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住院病人的处方,医嘱进行即时性监测,随机选取我院600例住院病例,利用PASS系统对8887奈用药医嘱进行用药监测,以红色(严重相互作用)和黑色(严重配伍禁忌)提示为依据,收集不合理用药信息、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532条)发生率约为6.0%,其中药物不良相互作用(436务)占81.95%,配伍禁忌(96条)占18.05%,结论:PASS系统可有效地监测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从而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也为临床药师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PASS系统尚存在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成本-效果。方法:将我院孕早期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和联合用药组。丙泊酚组患者仅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联合用药组采用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体动反应次数及丙泊酚总药量,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联合用药组的镇痛总有效率(77.50%)显著高于丙泊酚组(56.67%),且其除头晕外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体动反应次数和丙泊酚总药量均低于丙泊酚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和联合用药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27、3.93元;联合用药组相对于丙泊酚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8.45。经敏感度分析结果不变。结论: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较好,治疗费用高于单用丙泊酚,但每提高一个单位的效果仅需多支付8.45元,因此条件允许时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更佳。  相似文献   

17.
1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雪  蔡林  蒋帆  龚敏  石姗平  徐伟佳  张应辉 《中国药师》2012,15(9):1315-131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易发原因,为临床预防ADR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2011年上报的15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菌药居多,占40.76%;引起ADR最主要的给药方法为静脉滴注,占72.6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3.95%。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简要介绍通报含钆磁共振造影剂引起肾源性系统纤维化的背景及内容,分析药品风险管理的模式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系统分析通报含钆磁共振造影剂的依据及其存在的风险,讨论国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如何影响我国的风险管理。结果含钆磁共振造影剂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随着病例报告的增多,更多相关研究结果的发表,即使我国尚未发现类似的病例报告,也应及时对安全性信息进行通报以规避风险。结论药品风险管理是动态的管理过程,信息的及时获取及不断积累以及各国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是有效实施药品风险管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聚类分析方法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中的运用。方法选取9家生产企业(编码为A~I)生产的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数据,根据其不良反应信息采用聚类分析法将企业进行分组,以此发现不同生产企业产品致不良反应的特点。结果9家企业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一器官归类为4组,且组问差异较大;各组企业药品致不良反应具有不同的特点。结论不同企业的生产工艺可能导致同种药品致不良反应的不同;聚类分析可以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运用。  相似文献   

20.
154例舒血宁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 目的:通过对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特点、症状以及严重不良反应等方面详细分析,提示在使用舒血宁注射液时应引起相应的重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我省2004年-2009年所有舒血宁注射液数据,进行查重、目标药品查找,做以统计、分析、总结。结果:目标药品915例,其中怀疑药品812例,严重不良反应病例154例,怀疑药品主要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等为主占85.62%,947例次,其中以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憋气、喉头水肿等为主要严重不良表现,无死亡及后遗症病例。结论:合理使用舒血宁注射液能单独使用不联合应用,综合患者整体因素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