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开始纳入病例的时间定在2023年5月,截止到2023年11月,共收集300例,均在我院心内科门诊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使用缬沙坦胶囊治疗为对照组(150例),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为研究组(150例),对比各组治疗有效率、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BNP)水平、血压数值、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6.67%比对照组77.37%高(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BNP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BN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 <0.05),其中,研究组LVEF比对照组高,研究组BNP比对照组低(P <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压值均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衰对比缬沙坦胶囊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可切实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运动耐量,促使患者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及左卡尼汀。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LVED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CRP、BNP水平显著下降,LVEF、LVEDD明显改善(P〈0.05),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治疗组CRP、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LVEF、LVEDD改善较对照组明显,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RP、BNP水平差异及LVEF、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CRP、BNP水平,发挥抗感染作用,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耗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缬沙坦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常规治疗组用强心剂加利尿剂。对患者进行4周的治疗观察。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脑钠肽(BNP)、6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T)、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这些指标能很好地反映、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5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强的松0.6-0.8mg/(kg·d),静脉注射环磷酰胺(CTX)0.75g/m^2,或口服雷公藤多甙片2mg/(kg·d),并配合其他综合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00IU/(kg·d),疗程24周。观察尿红细胞及尿蛋白、皮疹复发、低分子肝素钠不良反应:长期随访观察疾病转归。结果:治疗组2、6、8周时尿红细胞及尿蛋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皮肤紫癜及血尿蛋白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未见严重不良反应。长期随访两组肾脏临床表现与预后关系比较差异无显著。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可明显减少血尿和蛋白尿.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NSTEMI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rhBNP治疗,对照组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程度、脑钠肽(BNP)、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35/40),高于对照组的50.0%(20/40)(χ2=13.09,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每小时平均尿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6.40、3.22,均P〈0.05),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4.11,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BNP和尿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rhBNP治疗NSTEMI并发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栋 《中国药房》2011,(4):354-35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缬纱坦、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转归和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于2008年7月-2010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80IU·kg-1,皮下注射,qd;口服缬纱坦80mg,qd;硝酸甘油2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每分钟10~25滴。疗程均为14d。结果: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喘闷、水肿等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92.5%vs.67.5%)(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缬纱坦、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8月间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与卡维地洛,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功能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SDD均较治疗前下降, LVEF较前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DD、LVSDD、LVEF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效9例,总有效率76.3%,观察组显效15例,总有效率94.7%;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左心功能,逆转左心室重塑,改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患者血清B型尿钠肽(BNP)、患者左心室收缩末直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82%,治疗后两组患者BNP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LVESD、LVEDD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LVEF明显增加(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能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低分子肝素钠联用丹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联用丹红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用丹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钠,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阳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 N 末端脑钠肽(NT - proBN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LVEF 和 NT - proBN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LVEF 高于对照组,NT - proBNP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26例,在使用常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口服,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比较用药前、治疗后8周心脏指标变化,评估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后显效8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88%,无效3例,占12%。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全部患者均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栓通静注和硝酸甘油注射液静脉泵人治疗,对照组单用硝酸甘油治疗,疗程3周,随访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为90.7%、72.0%,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及高切)、血浆黏度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O.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孙琳  罗亚锋 《中国药师》2014,(6):1008-1009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冠心痛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片12.5 mg,po,b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 g,po,bid.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5.00% (P <0.01);观察组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患者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129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芪参益气滴丸试验组(64例)和对照组(65例)。6周后进行心功能疗效、超声心动图指标观察,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心功能疗效试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7.8%和79.7%,对照组分别为33.8%和73.8%,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2组LVEF、FS、SV和CO与试验组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P<0.01),试验组LVEF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合并舒张性心功能不全发生时采用不同剂量的氢氯噻嗪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2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病与舒张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发生的患者,按观察组A、观察组B、对照组各40例划分,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A、B组分别加用不同剂量氯氨噻嗪与缬沙坦联合口服,观察组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回顾三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A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B为90%,对照组为65%,观察组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各组无死亡事件发生,对照组因心源性猝死死亡5例,占12.5%,观察组各组间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各组E峰均上升,A峰均下降,E/A比值明显改善,对照组改善均不明显(P<0.05),LVMW指标、LVID指标、VTLA指标、VTIE指标观察组各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与舒张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氢氯噻嗪(小剂量)联合缬沙担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联合氨酰心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AMI合并左心衰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泵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和氨酰心安.5~7d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有效率80.0%,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2例,头痛1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观察组患者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3%,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1例,头痛2例,不良反应症状随药物停用而逐渐缓解.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MI合并左心衰患者采取小剂量的硝酸甘油联合氨酰心安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较好,是治疗AMI合并左心衰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缬沙坦80 mg/d。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的踝臂指数(ABI)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a-PWV和AB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的ba-PWV水平和ABI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有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648)。结论缬沙坦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大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观察患者在服药16周之后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左室肥厚(LVH)、心电图及心动超声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两组患者的SBP、DBP、左室高血压及LVH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指标降低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可以有效缓解心功能,且副作用较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海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66-16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被选择,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心衰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期间记录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够显著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