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归四逆汤证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载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的第351条,原文虽只一条,但内涵丰富,蕴义较深,它既为外感病而设,又为内伤杂病而立,这两个方证在临床较为常见,故探究如下: 一、原文解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51条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本条的“手足厥寒”,即手足发凉,“脉细欲绝”,即脉纤细如丝,按之即无。这种症脉,多因素体营血不足,外受寒邪,气血被寒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厥证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厥证的概念及范畴在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治中第337条提出:“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厥冷者是也。”这就说明厥论有寒热虚实之分,其证状无论属寒属热都表现为手足厥冷。白虎汤所主的阳明病脉滑而厥,四逆汤所主的少阴病四肢厥冷都支持这个观点。但是,如果把厥证  相似文献   

3.
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云:“手足厥寒,脉微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盖伤寒厥阴,肝经凝滞,血流不运,以致手足厥寒,脉微欲绝,故用当归、细辛温经散寒,当归、白芍温血养营,桂枝、白芍、大枣、甘草调营通滞,通草通利血脉,消湿除滞,诸药配合,可达到散寒通滞、温经通脉的作用。方中通草,可代以木通,或易以温血行血之川芎,  相似文献   

4.
经方防治肿瘤放化疗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用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忠莲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66-1367
所谓经方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剂而言,其组方严谨,义理精深。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应用经方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副作用及术后并发症,取得一定效果。1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1]第351条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成无己曰:“手足厥寒者,阳气外虚,不温四末;脉细欲厥者,阴血内弱,运行不利,与当归四逆汤,助阳生阴也。”一些化疗药物如草酸铂、顺氯氨....  相似文献   

5.
厥证的针刺治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厥证 ,属于中医针灸的急证范围 ,泛指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但大多能逐渐苏醒的一类病证。即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丧失。《素问·厥论》有以六经形证立名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 ;古代文献中亦有尸厥、薄厥、煎厥、痰厥、食厥、气厥、血厥等记载。此外 ,厥证还指四肢寒冷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中说 :“厥者 ,手足逆冷也。”指因许多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症候。厥证有虚有实 ,病因多为体质虚弱或情志异常波动、剧烈疼痛 ,或其它疾病诱发 ,导致人体阴阳之气推动相对平衡 ,不能相互贯通 ,阳气不能布达四肢 ,甚则气血…  相似文献   

6.
疑难杂病重脉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过程中 ,如何根据四诊证据的前后顺序进行分析 ,正确地辨证论治 ,一直是历代医家注视的重要问题。例如 :《内经》在指出辨证论治要四诊合参时 ,强调“欲知其要 ,则色脉是矣”。《难经》中又提出“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伤寒论》、《金匮要略》则提出辨证依据的前后主次序列 ,《伤寒论》六经辨证即明确提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论杂病亦强调“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均以“辨某某病脉证…  相似文献   

7.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曰:"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欠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方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七味组成.具有养血通脉,温经散寒之功效.为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血虚寒凝致厥证而设[1]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本方有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及解除肌肉痉挛的功效,治疗某些血管、肌肉、神经等疾患具有较好疗效[2] ,并谨守病因病机,结合血虚寒凝经脉的病理变化规律及其辨证施治的原则,然后再根据每种病证的不同而灵活加减应用,疗效肯定.现将所治疗典型病例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当归四逆汤系张仲景方,由当归、桂枝、乌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组成。《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说:“手足厥寒,脉细欲厥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本方有养血散寒,温通经脉之功效。笔者在临床上用此方治疗头痛、痹证、痛经有良好的止痛效果,现介绍如下:1头痛...  相似文献   

9.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方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七味药组成。《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脉微为阳虚之候,脉细  相似文献   

10.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以下肢动脉闭塞导致的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动脉搏动消失、甚至是溃疡坏死为主的一系列病症,主要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病等。其治疗是一个包括病因控制、药物治疗、血管重建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系统工程~([1])。《伤寒论》言"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者,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厥"为伤寒厥阴必见之证,而手足逆冷、脉细欲绝、肢节痹痛为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文章试从厥阴病角度论述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辨治思路,拓宽中医辨治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赵明智 《陕西中医》1994,15(7):322-322
<正>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本方原治厥阴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证。因其能养血通脉,又能温经散寒,为治血虚有寒的手足厥冷肢体痹痛之良方。临床中吾常用治疑难杂病,收效甚捷,现举数案,以正同道。  相似文献   

12.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该方具有温经散寒、益气养血通脉之功,主治厥阴伤寒。原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笔者临床将此方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的治疗多获佳效。  相似文献   

13.
厥逆是手足寒冷之象,是出现在多种疾病过程中的一种证候。本文通过对厥逆的认识,病因和病机以及辨治要领,个人经验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伤寒论》运用经方辨治厥逆,反映了其在临床上灵活运用经方的独特思维方法与经验。师古而不泥古,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经方的临床运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周慎斋脉诊学术思想特色。方法:通过分析周慎斋《慎斋遗书》《医家秘奥》脉论原文,结合文献查阅的方法,从脉象、脉理和主病等方面梳理其脉诊学术思想。结果:慎斋先生重视“三部九候、人迎气口”脉诊诊法,灵活运用以脉辨神与力、以脉辨胃气胃阳、以脉辨气血精神等望色切诊之法;并将脉诊与脏腑、八纲、三焦等辨证方法结合,充分发挥脾胃学说,明确脾阴证治,重视肾与命门,最终将脉诊理论应用于临床,明辨病机,指导遣方用药。结论:慎斋先生脉诊理论融合脉象、脉理、主病以及治法方药来辨治疾病,临证经验丰富,为脉学理论的临床运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邱敏 《中国中医急症》2014,(6):1099-1100
厥逆者,手足逆冷,是中医急症之一.对厥逆证的病因病机、立法教治,张仲景论之颇祥,独具特色,被业医者视为规范.故本文就仲景所论,对寒厥、热厥、气厥、水厥、食厥、血厥、蛔厥的证治特色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1008-1010
脉诊是中医准确辨证的基础,系统辨证脉学是对传统脉学的发展与创新,通过脉象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表征出疾病发生发展的"证据链",搭建出"脉-证-方"相应的辨治体系。以眩晕为契点,系统总结其脉象要素、证候特点和辨治方药规律,验证系统辨证脉学"脉-证-方"诊治体系,为临床辨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关于脉诊的原文共有140余条,约占全文的三分之一强。从每篇的命题来看,均以“辨××病脉证治”为篇名,说明其论病诊疾乃是以脉、证、治三者相结合的。现就全论脉诊的临床意义,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8.
刘真教授在辨治心律失常的过程中,临证四诊重视脉象,尤以重视平脉辨证,首辨虚实,即脉象沉取有力为之实,沉取无力为之虚。认为平脉辨证为判断虚实病机的关键。通过对两例病案辨治过程的分析,体现其临证思辨方式以及脉诊在辨治心律失常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杰教授临证30余年,重视脉诊,擅于辨证,精于六经辨治抑郁症,疗效显著。该文介绍赵杰教授从六经辨治抑郁症验案3则。  相似文献   

20.
厥阴病厥阴病分三型,即正型(寒热错杂)和偏表型、偏里型,必须细辨。正型(寒热错杂)正型(寒热错杂):厥阴病以厥热进退为主证。厥是手足厥冷,热是通身发热,厥热进退就是一时手足厥冷,一时手足回温又通身发热,厥与热互相交换。它和少阳病的主证寒热往来相似,但少阳病的寒热往来证,是通身一阵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