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
晚期喉癌的综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综合治疗在晚期喉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4~ 1997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耳鼻咽喉科 2 0 4例晚期喉癌 (不包括远处转移病例 )经单纯手术、手术 放射治疗、手术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等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结果 总的 3、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 70 1%(14 3/2 0 4 )和 6 1 8% (12 6 /2 0 4 )。其中 ,综合治疗组 5年生存率为 6 8 2 % (90 /132 ) ,单纯手术组 5年生存率为 5 0 0 % (36 /72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3 2 6 ,P <0 0 5 )。单纯手术组的复发率为 2 7 8% ,综合治疗组为 2 2 7% ,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6 5 ,P >0 0 5 )。综合治疗组远处转移率为10 6 % ,单纯手术组为 2 0 8% (χ2 =3 99,P <0 0 5 ) ,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前放射治疗组伤口感染及咽瘘分别为 15 6 % (10 /6 4 )和 18 8% (6 /32 ) ,术前未放射治疗者伤口感染及咽瘘分别为15 7% (2 2 /14 0 )和 14 1% (10 /71) ,二者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0 0 33,P >0 0 5 ;χ2 =0 37,P >0 0 5 )。结论 对晚期喉癌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比单纯手术疗效好 ;术前放射治疗不增加术后感染和咽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喉癌癌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喉癌癌变过程中 Cyclin E、p2 1WAF1 /CIP1和 p5 3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 2 0例喉正常粘膜、40例喉不典型增生病变和 6 0例喉癌组织中 Cyclin E、p2 1WAF 1 /CIP1和 p5 3的表达。结果 :1Cyclin E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组、不典型增生组和喉癌组分别为 5 .0 % (1/ 2 0 )、2 0 .0 % (8/ 40 )、45 .0 % (2 7/ 6 0 ) ,喉癌组与正常组比较 ,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1) ;p2 1WAF1 /CI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5 .0 % (19/ 2 0 )、75 .0 % (30 /40 )和 6 3.3% (38/ 6 0 ) ,喉癌组与正常组比较 ,其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p5 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0 /2 0 )、30 .0 % (12 / 40 )和 6 1.7% (37/ 6 0 ) ,喉癌组与正常组比较 ,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2 p2 1WAF 1 /CIP1在高、中、低分化的喉癌中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 ,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 Cyclin E和 p5 3阳性表达显著相关 ,p2 1WAF 1 /CIP1与 p5 3阳性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1Cyclin E和 p5 3异常表达是喉癌发生中早期分子事件。 2p2 1WAF 1 /CIP1 表达与喉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3细胞周期因子相互调控机制在喉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喉癌中环氧化酶-2和p53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喉癌组织中环氧化酶 2 (Cox 2 )及p5 3的表达 ,探讨Cox 2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p5 3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3例喉癌组织中Cox 2与 p5 3的表达情况。 结果 :6 3例喉癌标本中Cox 2阳性表达率为 5 8.7% (37/6 3) ,患者的不同临床分期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p5 3的阳性表达率为 6 3.5 % (4 0 /6 3) ,不同组织病理学分级的 p5 3阳性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Cox 2与p5 3之间存在等级相关性。结论 :Cox 2能促进喉癌的生长、增殖与浸润 ,应用Cox 2抑制剂可望对喉癌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喉鳞状细胞癌中PTEN和Caspase-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 3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2 0例正常喉组织、6 0例声带不典型增生、2 89例喉癌组织中PTEN ,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正常喉组织、声带不典型增生、喉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 0 .0 %、86 .7%、5 8.8% ,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5 ) ;Caspase 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5 .0 %、6 1.7%、4 8.1% ,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另外 ,Caspase 3与PTEN在喉癌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 (P <0 .0 1)。结论 :喉鳞状细胞癌中抑癌基因PTEN ,Caspase 3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2 4临床N0 (clinicalN0 ,cN0 )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 ,为颈淋巴结的正确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76例T2 4cN0喉癌患者被随机分为颈根治性清扫术 (radicalneckdissection ,RND)及颈功能性清扫术 (functionalneckdissection ,FND)两组。分别完成 2 1例 (2 2侧 )和 5 5例 (6 0侧 )。将所获淋巴结按区标记并逐一行病理检查 ,以确定转移情况。结果 RND组平均每侧获淋巴结 2 9 6枚 ,FND组 2 4 7枚 ,差异无显著性 (F =3 4 15 ,P =0 0 6 8)。两组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33 3% (7/ 2 1)和 34 5 % (19/ 5 5 ) ,总转移率为 34 2 % (2 6 / 76 )。 2 6例颈淋巴结阳性者中 2 5例 (96 2 % )位于Ⅱ、Ⅲ区。共获淋巴结 2 130枚 ,转移阳性淋巴结 6 0枚 ,其中 5 9枚 (98 3% )位于Ⅱ、Ⅲ区。 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5 % (5 7/ 76 )、6 6 7% (44 / 6 6 ) ;两组的 5年和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1 4 % (15 / 2 1)、76 4 % (42 / 5 5 )和6 1 9% (13/ 2 1)、6 8 9% (31/ 4 5 ) ,统计学差异均无显著性 (χ2 =0 2 394 ,P >0 5 ;χ2 =0 314 3,P >0 5 )。颈部总复发率为 7 9% (6 / 76 ) ,两组分别为 9 5 % (2 / 2 1)和 7 3% (4/ 5 5 ) ,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10 5 9,P >0 90 0 )。颈淋巴结阳性与阴性者 10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黏着斑激酶 (FAK)在喉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喉癌的临床分期、生存率、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10 0例喉癌及 6 0例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FAK的表达水平。结果 :FAK在喉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5 ) ;Ⅲ、Ⅳ期表达较Ⅰ、Ⅱ期高 (P <0 .0 5 ) ;FAK表达较强阳性和强阳性者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6 .9%(5 0 /6 5 )和 6 1.5 %(4 0 / 6 5 ) ,而阴性和弱阳性者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7.1%(34/ 35 )和 88.6 %(31/ 35 ) ,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FAK的表达可作为了解喉癌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转移及预后判断的一种较有价值的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喉癌中Ki67和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 (Ki6 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Ki6 7和VEGF在 4 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 (喉癌组 )和 5例正常喉黏膜标本 (对照组 )中的表达。结果 :Ki6 7和VEGF在喉癌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分别为P<0 .0 5和P <0 .0 1) ;Ki6 7和VEGF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Ki6 7和VEGF的表达与喉癌T分期有关 (P <0 .0 5 ) ,且Ki6 7和VEGF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r =0 .82 3,P <0 .0 1)。结论 :Ki6 7和VEGF均可作为反映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 ,两者相结合可有助于喉癌的诊断、分期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人喉鳞状细胞癌中PTEN、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phosphotaseandtensionhomologdeletedfromchromsome 10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在人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例正常喉组织 ,2 0例癌旁组织和 6 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抑癌基因PTEN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10例正常喉组织和 2 0例癌旁组织均有较强的PTEN蛋白的表达 ,15 % (9/ 6 0 )的喉癌呈PTEN蛋白阴性 ,31.7% (19/ 6 0 )的喉癌呈PTEN蛋白弱阳性 ,5 3.3% (32 / 6 0 )的喉癌呈PTEN蛋白阳性或强阳性 ;PTEN阴性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 77.8% (7/ 9) ;PTEN阳性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 33.3% (17/ 5 1)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83.3% (5 0 / 6 0 )的喉癌呈PCNA阳性表达 ,显著高于正常及癌旁组织 (P <0 .0 1)。晚期、低分化、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高分化、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 <0 .0 1)。结论 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PCNA在喉癌中的表达与其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CNA可作为喉癌进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喉癌喉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4 0例喉癌及 12例喉咽癌 (喉癌喉咽癌组 )、5 0例癌旁组织 (癌旁组 )、12例良性肿瘤 (良性肿瘤组 )及 7例正常喉黏膜 (正常喉黏膜组 )组织中iNOSmRNA的表达。结果 :喉癌喉咽癌组阳性表达率为 78.85 % ,与正常喉黏膜组 (0 % )和癌旁组 (2 0 .0 0 % )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与良性肿瘤组 (4 1.6 7% )比较 ,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组 (95 .2 4 % )显著高于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组 (6 7.74 % ) (P <0 .0 5 ) ;iNOSmRNA阳性表达与T分级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喉癌喉咽癌组织中iNOSmRNA呈高表达 ,提示iNOS可能通过合成NO在分子水平参与了喉癌喉咽癌的发生、发展 ;NO供体药物和iNOS特异性抑制剂的开发 ,必将为肿瘤治疗带来可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 (简称鳞癌 )手术病理检查切缘翻译启动因子 4E (eukaryotictranslationinitiationfactor 4E ,eIF4E)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 1989年 1月~ 1996年 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喉鳞癌手术切缘病理检查没有发现癌细胞患者共 6 7例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切缘与原发灶中eIF4E蛋白的表达 ,比较阳性及阴性表达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喉鳞癌手术切缘和原发灶eIF4E表达阳性率分别是 32 8% ( 2 2 6 7)和 10 0 0 % ( 6 7 6 7)。eIF4E切缘阳性组复发、转移和死亡 14例 (达 6 3 6 % ) ,阴性组 13例 (占 2 8 9%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6 ) ;寿命表法统计两组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4 3 31%与 77 5 2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6 )。结论 喉鳞癌手术切缘病理检查没有发现癌细胞而eIF4E蛋白表达阳性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增殖相关基因Ki 6 7和凋亡相关基因Bax、Bcl 2在喉上皮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存档石蜡标本喉癌、不典型增生、喉乳头状瘤、声带息肉、喉正常粘膜组织中Ki 6 7和Bax、Bcl 2表达。结果 :Ki 6 7在以上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为 5 2 .0 %、5 0 .0 %、4 7.8%、4 1.7%、10 .0 % ,喉癌明显高于喉正常粘膜 4 4 .0 % (P <0 .0 5 ) ,不典型增生明显高于喉正常粘膜 (P <0 .0 5 )。Bcl 2的表达率在不典型增生为 11.0 % ,在喉癌中为 4 4 .0 % ,其余 3组为 0 %。喉癌表达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和正常粘膜(P <0 .0 5 ) ,极显著高于喉乳头状瘤和声带息肉 (均P <0 .0 1)。Bax在各组织中表达率依次为 76 .0 %、77.8%、6 9.6 %、5 8.3%、80 .0 % ,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喉乳头状瘤中Ki 6 7、Bcl 2表达成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Ki 6 7、Bcl 2在喉乳头状瘤中的协同表达提示细胞内无法控制的增殖 ;二者有可能是癌变的前提 ,在癌前病变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连接蛋白43在鼻咽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连接蛋白 4 3(Connextion ,Cx4 3)的表达与鼻咽癌组织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技术 ,对 18例鼻咽癌和 10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细胞中 ,Cx4 3的表达进行形态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 :Cx4 3在鼻咽癌组织细胞膜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鼻咽慢性炎症组织 ,两组细胞膜的Cx4 3荧光值之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Cx4 3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减弱或缺失是鼻咽癌形成及恶性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miR-181b-5P和红细胞膜蛋白配体4.1样3(EPB41L3)目前在喉癌中表达关系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论文主要通过研究miR-181b-5P、EPB41L3蛋白在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miR-181b-5P靶向调控EPB41L3对喉癌组织增殖、侵袭及转移的影响。 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预测miR-181b-5P在喉癌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喉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81b-5P的表达量。预测miR-181b-5p的靶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EPB41L3蛋白的相对表达由免疫组化SP法测定。 结果 喉癌组织中miR-181b-5P的表达明显较癌旁正常组织高(P<0.001),且在有无淋巴结转移间有显著差异(P=0.027 3)。EPB41L3蛋白在喉癌组织的表达明显较癌旁正常组织低(P<0.001)。EPB41L3蛋白在喉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于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81b-5p及EPB41L3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20 8,P=0.002 3)。 结论 miR-181b-5P可能通过负性调控EPB41L3的表达,影响喉癌组织的增殖、侵袭、转移,研究可为喉癌的临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P53、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64例喉癌组织标本中P53、COX-2、VEGF及CD34抗体标记的MVD进行检测。结果喉癌组织中P53、COX-2、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0%(40/64)、68.75%(44/64)和71.88%(4 6/6 4),MVD为3 5.8 7±9.3 8。P5 3、COX-2与VEGF之间呈正相关(r=0.3 8 3,P=0.0 0 2;r=0.305,P=0.014)。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P53、COX-2及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结论 P53、COX-2及VEGF表达可能共同参予喉癌的血管形成,且COX-2、VEGF的表达可能由P53调节,共同参与颈淋巴结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互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下咽癌肿瘤组织及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生存率的相互关系,结果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黏膜组织明显增加(Z=-5.764,P=0.000),且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的临床分期(Z=-1.995, P=0.046)、淋巴结转移(Z=-2.176,P=0.030)相关。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E2表达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为40.2%,阴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81.8%。细胞周期蛋白E2表达水平高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χ2=6.317,P=0.012)。 结论 细胞周期蛋白E2在下咽癌肿瘤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并有可能成为下咽癌的诊断、治疗与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在喉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以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喉鳞癌、25例癌旁组织、25例喉角化症和20例声带息肉标本中FHIT表达,使用同样方法检测实验组60例喉癌中突变型p53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合喉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在喉癌、癌旁组织和喉角化症中均检测到不同程度FHIT缺失,低表达,在喉癌中最高,缺失,低表达率分别为61.7%(37/60)、36.0% (9/25)、32.0%(8/25);声带息肉中未见FHIT缺失/低表达(0/20);②喉癌中FHIT缺失/低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喉角化症和声带息肉(x~2=4.682,P=0.030;x~2=6.243,P<0.01 3:x~2=22.946,P=0.000);癌旁组织和喉角化症中FHIT缺失/低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声带息肉(x~2=6.891,P=0.009;x~2=5.749,P=0.017);喉角化症中FHIT缺失/低表达率略低于癌旁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9,P=0.765);③FHIT表达与喉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原发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及组织病理学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④FHIT与p53表达无明显相关性(g =0.103,P=0.434);FHIT与PCNA表达具有明显负相关性(g=-0.413,P=0.001)。结论FHIT缺失,低表达在喉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是喉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可能与肿瘤的恶性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6、β4在人喉癌细胞Hep 2和AMC HN 8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黏附性状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ep 2和AMC HN 8人喉癌细胞株整合素α6、β4的表达 ;采用整合素亚基α6、β4特异性单抗对喉癌细胞进行黏附抑制试验与快速体外浸润实验。结果 :Hep 2和AMC HN 8细胞株均表达较高的整合素α6、β4 ,其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4 5 .73± 2 .31) %、(2 5 .76± 6 .6 3) %和 (4 5 .5 2± 15 .5 2 ) %、(84 .5 0± 16 .5 4) %。α6特异性单抗对Hep 2细胞株有明显黏附抑制作用 (P <0 .0 5 ) ,β4特异性单抗则无明显黏附抑制作用 (P>0 .0 5 ) ,抗α6加抗β4黏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P <0 .0 1) ;抗α6或抗 β4对AMC HN 8细胞株均有明显黏附抑制作用 (均P <0 .0 5 ) ,抗α6加抗 β4其抑制作用更明显 (P <0 .0 1)。结论 :整合素α6、β4在喉癌细胞的黏附和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利用α6、β4特异性单抗封闭喉癌细胞表面的α6、β4后可抑制肿瘤细胞的黏附与浸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致病基因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1,Gli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为喉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li1蛋白和PCNA在40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Gli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li 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 0 0%。其表达与喉癌患者年龄(P=0.5 7 2)、性别(P=0.8 3 7)、肿瘤生长部位(P=0.9 4 7)、肿瘤T分级(P=0.5 6 0)无相关性。而与病理分级(P=0.000)、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有关。PCNA在喉癌组织中呈巢状、局灶状或呈片状分布,相关分析显示Gli1蛋白的表达与PCNA阳性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Gli1蛋白通过促进肿瘤增殖活性,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