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治疗后Tp-ec、Tp-e/QT比值及心率震荡( HRT)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70例STEMI患者(观察组)急诊PCI术后24 h内、1周、1个月、3个月的心电信息,测算各时间段Tp-ec、Tp-e /QT比值及HRT(震荡起始( TO)和[震荡斜率( TS)]值。并与同期未行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56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3个月内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 MAE)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生MAE患者的Tp-ec、Tp-e /QT比值均较无MAE者明显延长,TO值明显高于无MAE者,而TS值明显低于无MAE者(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p-ec、Tp-e /QT比值及HRT值在PCI术后24 h内即可获得显著改善,Tp-ec、Tp-e /QT比值明显缩短,TO值明显降低,而TS值明显升高( P <0.05),且这种趋势在随后的3个月中得以持续保持。结论 Tp-ec、Tp-e /QT比值及心率震荡可能成为STEMI患者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及评估PCI术预后的具有前景的无创心电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前Tp-e/QT比值、QT间期(QTc)缩短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对患者梗死部位、室性心律失常及预后评估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9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STEMI患者,采用心电图机及12导联同步连续记录患者术前24h心电图动态变化,采集患者HRV指标,并测定患者首次Tp-e值、QTc值,计算Tp-e/QT比值;统计分析患者梗死部位、室性心律失常、MACE及死亡发生情况;根据QTc判定标准评估QTc缩短、QTc正常及QTc延长进行分类,并采用ROC曲线分析QTc、Tp-e/QT比值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1) 90例患者中,前壁/高侧壁梗死组与后壁/下壁梗死组相比、室性心率失常组与非室性心率失常组相比,MACE组与非MACE组相比、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SDNN、RMSSD、SDNNIndex、TF、LF、HF、QTc均显著低(P<0.05);Tp-e、Tp-e/QT均显著高(P<0.05);(2) QTc缩短组、QTc正常组、QTc延长组的梗死部位、室性心律失常及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Tp-e/QT比值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行PCI的STEMI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第1次心电图结果测量计算出Tp-e/QT比值,观察PCI术后院内病死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后死亡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 Tp-e/QT比值≥0.25患者院内病死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出院随访6个月病死率均高于Tp-e/QT比值<0.25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Tp-e/QT比值对STEMI患者行PCI后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可作为STEMI行PCI术后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Tp-ec、Tp-e/QT比值及心率震荡( HRT)的变化及其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60例STEMI患者延迟PCI术前及术后心电信息,测算PCI前后Tp-ec、Tpe-/QT比值及HRT[震荡起始( TO)和震荡斜率(TS)]值,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冠脉造影结果,观察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4例及多支病变36例上述各心电指标的差异。另选取同期5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入院时STEMI组与对照组上述各心电指标的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STEMI组患者Tp-ec、Tp-e/QT比值均明显延长,TO值明显升高,而TS值明显降低( P <0.05)。(2)延迟PCI术后24 h内Tp-ec及Tp-e/QT比值及HRT较术前即可获得明显改善,术后Tp-ec及Tp-e/QT比值均显著下降, TO值明显降低,而TS值明显升高( P <0.05)。(3)多支病变患者Tp-ec、Tp-e/QT比值均较单支病变者明显延长,TO值明显高于单支病变者,而TS值明显低于单支病变者( 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ec、Tp-eQ/T比值明显延长, HRT明显减弱,而延迟 PCI术能明显改善HRT 、缩短Tp-ec及Tp-e/QT比值,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Tp-ec、Tp-e/QT比值及HRT可能成为具有前景的预测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心肌缺血程度及评估PCI术预后的无创心电指标。  相似文献   

5.
邱赟  洪浪 《江西医药》2013,48(1):26-29
目的探讨Tp-e/QT比值在猝死高危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30例猝死高危患者、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分别测量其入院24 h内的第1份心电图QTc、QTd、、Tp-e,并计算Tp-e/QT比值,分析其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与健康组相比,猝死高危患者心电图上QTd、Tp-e、QTc、Tp-e/QT比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延长。30例猝死高危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10例(33.3%),心电图上QTd、Tp-e及QTc、Tp-e/QT值均较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有所延长,但只有Tp-e/QT比值显著增加。结论猝死高危患者中Tp-e/QT比值较健康成人明显延长,Tp-e/QT比值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能是心脏性猝死的一个重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对40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和术后24h内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QTc、QTd及QTcd四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PCI术后QT和QTc为(406±33)ms和(413±37),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而QTd和QTcd则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PCI能减少心绞痛患者的QTd,改善心肌复极电生理,有助于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心肌灌注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方法连续入选80例行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成单纯PCI组及PCI+血栓抽吸(PT)组(各40例),观察术中心肌呈色分级(MBG)、术后1h心电图梗死相关导联ST回落及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差异。结果单纯PCI组术中MBG3级者33.3%,PCI+抽吸组56.7%;术后1h心电图ST回落50%者PCI组26.7%,PCI+抽吸组60%;术前两组BNP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后24hPCI组:(371.2±124.5)pg/ml,PCI+抽吸组(287.3±93.8)pg/ml,术后1周PCI组(297.6±68.3)pg/ml,PCI+抽吸组(209.4±67.7)pg/ml。结果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明显影响BNP水平,改善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PCI治疗的围术期内静脉泵入尼可地尔对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20例行择期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尼可地尔组60例。比较两组PCI术前及术后狭窄相关血管的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记录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和术中无复流现象(NRP)的发生率。比较两组PCI术后24 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发生率,PCI术前及术后24、48、72 h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PCI术前及术后4 h内完善心电图所记录的QT间期及校正的QT间期时长。结果 PCI术后尼可地尔组TIMI 3级血流获得率高于对照组,cTFC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无复流概率高于尼可地尔组(P<0.05)。PCI术后尼可地尔组再发心绞痛患者数量,术后24 h、48 h的cTnI水平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72 h的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术后QT间期及校正的QT间期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围术期静脉泵入尼可地尔能够减少无复流的发生,减少再灌注心肌损伤,从而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介入疗法(PCI)与静脉溶栓疗法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后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综合治疗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发病12h以内STEMI患者117例为入选对象,随机分为PCI组(56例)与静脉溶栓组(61例),重点考察治疗前、治疗24hQTd的变化。结果:治疗24h后2组QTd值均明显下降,但治疗后2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CI组与静脉溶栓组的IRA开通率分别为100%、73.8%(P<0.0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8d、24.2d(P<0.01)。结论:急诊PCI宜作为治疗STEMI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344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QTd值,再以其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结果,分成室性心律失常组144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组200例,测量并计算各组QTd值及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值后,进行比较。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为54±18ms,QTcd为56±19ms,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值为41±13ms,QTcd为41±12ms,以上4组数据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QT离散度的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且室性心律失常越严重,QT离散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与肺动脉压、心电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和肺动脉压力(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心电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9年10月到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13例,按照NYHA分级分为A组(Ⅰ、Ⅱ级)、B组(Ⅲ级)、C组(Ⅳ级),比较三组之间的PAP、P波离散度(P dispersion,Pd)、QT间期(QT)、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Tp-e)和经纠正后的QT(QTc)、QTd(QTcd)、Tp-e(Tp-e/RR )之间的差异。结果 三组之间的PAP、Pd、QT/QTc、QTd/QTcd、Tp-e、Tp-e/RR 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B组对A组,C组对B组),PAP逐渐升高,Pd、QT/QTc、QTd/QTcd、Tp-e、Tp-e/RR 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随着心功能的恶化,PAP有升高的趋势,Pd、QT/QTc、QTd/QTcd、Tp-e、Tp-e/RR 有增加的趋势,发生房颤和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2.
魏芳  文淑峰  赵皎皎  姜琦  马晓静 《中国医药》2011,6(11):1299-1301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择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STEMI未及时行冠状动脉再通治疗,且仍有心绞痛发作的患者56例,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注射液.于梗死后10 ~ 14 d行PCI术.术中测定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术后4周测定室壁运动记分(WMSI);观察2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及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PCI术前研究组TIMI血流分级2~3级者11例(39.3%),高于对照组的6例(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和术后研究组TMPG分级2~3级的例数[分别为9例(32.2%)、24例(85.8%)]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例(10.7%)、17例(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ICAM-1浓度[治疗前及治疗后24、72 h分别为(457.79±65.70)、(287.67±33.75)、( 190.16±47.32)ng/L]较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72 h分别为(463.25±59.60)、( 335.41±43.60)、(278.22±39.05) ng/L]明显降低,且较自身治疗前也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出血发生率[64.3% (18/28)]高于对照组[35.7%(10/28)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血小板减少.术后30 d研究组MACE发生率为10.7% (3/28),对照组MACE发生率为35.7%(10/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冠状动脉PCI靶血管前向血流,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STEMI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直接PCI,60例)和对照组(直接PCI,60例)。PCI术中根据TIMI血流分级、TIMI计帧法(cTFC)评价冠状动脉血流。术后24h进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计算心肌灌注缺损计分指数(CSI)及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分析术后1h2组患者心电图sT段偏移总和比值(sumSTR)的变化。结果替罗非班组TIM13级血流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cTF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CSI(1.23±0.33.1.38±0.43,P〈0.05),WMSI(1.52±0.39:1.70±0.38;P〈0.05)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1hsumSTR〉70%比例更高(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防止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杨宁  司定然  梁彦丽  王金鹏  李芹 《安徽医药》2023,27(7):1433-1437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与血管生成素样蛋白1比值(Angptl2/Angptl1)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行急诊PCI的STEMI病人221例为研究对象,均术后随访12个月,按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将其分为狭窄组(发生ISR的35例)和未狭窄组(未发生ISR的18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Angptl1、Angptl2水平,计算Angptl2/Angptl1;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病人PCI术后ISR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ngptl2/Angptl1诊断STEMI病人PCI术后ISR的价值。结果 狭窄组STEMI病人支架直径、血清Angptl1水平低于未狭窄组[(2.92±0.47)mm比(3.39±0.51)mm,(1.45±0.48)mg/L比(2.01±0.67)mg/L,t=5.06、4.72,P<0.05],血清Angptl2水平及Angptl2/Angptl1高于未狭窄组[(2.54±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球囊扩张开通后,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硝普钠+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术中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硝普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硝普钠+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心功能参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情况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IMI血流分级3级的患者分别为28例(93.33%)、20例(66.67%),在TIMI血流分级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后1周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后1周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率分别为16.67%(5/30)、10.00%(3/30),术后1个月内MACE发生率分别为6.67%(2/30)、20.00%(6/3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704;χ2=2.401,P=0.254)。结论: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硝普钠与重组人尿激酶原能够有效增加STEMI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患者心肌灌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组,每组各24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急诊PCI治疗;在此基础上,替罗非班组在PCI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1),术后以负荷量(0.4μg.kg-1.min-1,30 min)、然后维持量(0.1μg.kg-1.min-1)治疗48~72 h;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和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测量法,评估PCI术后即刻结果、临床疗效、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 PCI后,TIMI血流3级获得率,替罗非班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45);替罗非班组的CT-FC值小于常规治疗组(P=0.000)。治疗后3,7 d,血清CK、CK-MB和cT-nI水平,替罗非班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延迟PCI, 发病12~24 h内直接PCI) 与药物保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的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 开放、 平行、 对照的研究方法, 将186例发病12~24 h的STEMI患者分为延迟PCI组89例 (STEMI后12~24 h内接受PCI治疗) 和药物保守治疗组97例 (单纯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平均随访 (5.6±1.4) 个月, 比较2组患者住院周期的差别; 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 出院后30 d及6个月左房直径 (LAD)、 左室舒张末径 (LVDd)、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短轴缩短率 (LVFS) 的变化, 以及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复合终点事件等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延迟PCI组住院周期明显短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30 d及6个月随访心脏彩超LAD、 LVDd小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而LVEF及LVFS大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复合终点事件、 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P<0.05)。结论 延迟PCI治疗可减少STEMI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降低复合终点事件及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 改善左室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