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其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与护理,而未行早期康复训练;康复组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评分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测评;改良modified 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及MBI均有改善,康复组FMA评分及MBI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38,3.05;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入院24h后)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两组分别于入院后24h内和出院前24h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及观察组入院时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治疗组FMA及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郑娅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87-3188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80例患者都使用溶栓、神经保护剂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不接受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得分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比治疗前有提高(t=19.141、16.325,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指数法(MBI评分)比治疗前有提高(t=22.341、19.125,P〈0.01)。观察组FMA和NBI评分高于对照组(t=3.212、6.372,P〈0.05)。结论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障碍,有利于脑梗死患者提高日常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胡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726-72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012年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预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7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另外选取5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通过患者治疗前后自主填写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差异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重大影响,可以有效的恢复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8例。康复训练1个月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Ful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巴氏指数评分(MBI)、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进行评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1个月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FMA、MBI 及BBS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一定提高,观察组患者FMA、MBI及BB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功能锻炼可增加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及心理重建有重要意义,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前25例为对照组,后25例为观察组。两组均按神经内科药物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在训练前及训练30d时运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入组时FMA评分及CS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d后,两组患者功能均有提高,但是观察组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及训练前(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东光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 FMA)、Barthel指数( B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且与常规治疗相比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介入对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65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后比较,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好转和提高;康复组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对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ADL能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早期功能锻炼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及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7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康复组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测评两组康复状况。结果治疗后各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结合巨刺针刺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5月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收治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巨刺针刺干预、常规康复训练及常规护理30 d;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及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指导下的巨刺针刺干预30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改良Ashworth量表痉挛分级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后30 d的FMA评分、MBI指数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0 d,观察组FMA评分、M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Ashworth量表痉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午流注结合巨刺针刺干预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缓解肌肉痉挛,效果优于单纯巨刺针刺。  相似文献   

11.
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运动想象组(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运动想象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前进行"运动想象"。两组均接受1次/d,每次40 min治疗6周。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上肢功能(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康复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偏瘫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脑机接口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肢FMA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分别为(31.63±6.60)、(34.13±6.15)、(62.27±10.81)分,对照组分别为(26.50±7.55)、(29.50±8.87)、(51.63±7.16)分;两组患者上肢FMA评分、WMF评分、M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脑机接口治疗技术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并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实施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给予对照组西医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两项评分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有显著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恢复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用Bmnnstmm分期、Fugl—Meyer(FMA)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治疗1、3个月时下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下肢Bmnnstmm分期、FMA积分、FCA行走功能评分均较综合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行强化步行训练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2010年11月-2012年6月的8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的治疗及康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强化步行锻炼,每次30 min,每天3次。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 BML)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Fugl-Meyer运动(FMA)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结果在治疗前2组患者MBL及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2组患者的MBL、FMA得分均较前改善,治疗组得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强化步行训练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社区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6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1例)和观察组(n=81例),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予以尼莫地平联合社区康复训练治疗,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NCSE)量表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Fugl-Meyer(FMA量表)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NCSE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NCSE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得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尼莫地平联合社区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恢复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60例恢复急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进行普通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将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康复组FMA及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FMA对肩部疼痛程度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以及上肢功能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F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李静  姜文勇 《河北医药》2016,(17):2669-267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频脉冲电疗( TENS)及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低频脉冲电疗并联合使用电动起立床进行下肢功能训练,治疗时间9周。2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和简式Fugl-Meyer( 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定下肢步行能力及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结果在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低频脉冲电疗和电动起立床训练的患者偏瘫侧下肢步行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治疗前2组Barthel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59, 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arthel得分比较( t =-8.04, P <0.01),治疗组治疗前、后Barthel得分比较( t =-16.34, 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84, P <0.01)。2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步行恢复率(83.0%)与对照组恢复率(6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 P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9.45及-10.47, P <0.05)。治疗前2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2.24,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3.90, P <0.05)。结论脑梗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低频脉冲电疗和电动起立床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下肢步行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行为护理,根据两组患者的FMA评分以及MBI指标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MA运动功能得分以及MBI指标在护理后有显著的变化,护理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运动功能得分以及MBI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水平相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影响效果良好,值得在护理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