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5例HSP患儿(A组),其中肾炎型15例(A1组),非肾炎型30例(A2组);另选2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3-CD19+、CD3-CD19+CD23+以及CD3-(CD16+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A组CD3+T细胞数量、CD4+T细胞数量、CD4/CD8比例、CD3-(CD16+CD56+)NK细胞数量均下降(P<0.05),而CD3-CD19+B细胞及CD3-CD19+CD23+B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其中A1组上述指标变化较A2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HSP患儿T、B和NK细胞数量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导致肾脏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血小板三项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5例HSP患儿和25例健康儿童血小板三项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SP组患儿PLT显著增高(P<0.05),PDW显著增高(P<0.05),MPV显著增高(P<0.05)。结论HSP儿童不但存在血小板数目异常,而且存在血小板形态异常。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小血管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可触及的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痛、胃肠道出血、关节肿痛及肾小球肾炎,少数还存在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的腹痛约占过敏性紫癜患儿的51%~74%,而胃肠道出血,发生在18%~52%过敏性紫癜患儿中[1].目前,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对腹痛、消化道出血为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疾病具有诊断价值,但因其有创性,往往给患儿带来痛苦和创伤.以往的研究表明,血小板、白细胞、高CRP与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血小板变化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情轻重相关.血小板的体积与血小板的功能及活性有关,出血体质的患者,血小板体积变小.为了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胃肠道出血的关系,我们对2009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的60例HSP患儿临床资料中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林  刘洪玉 《云南医药》2002,23(5):365-366
过敏性紫癜肾炎是小儿常见的结缔组织病变。为进一步研究紫癜肾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 ,我们对2 0例急性期紫癜肾炎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进行测定并同时与 5 2例健康体检儿童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紫癜肾炎患儿 2 0例 ,年龄 4~ 13岁 ,平均 8岁。检测前均未接受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正常对照组 5 2例为年龄 4~ 13岁的健康体检儿童 ,近期无明显感染。T细胞亚群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包括CD3+ ,CD4+ ,CD8+ 细胞百分率和CD4+ CD8+ 比值。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采用免疫…  相似文献   

6.
吴莹莹 《江苏医药》2013,39(7):846-847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血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HSP急性期患儿78例(A组),健康儿童40例(B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查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19+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的水平.结果 A组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和CD4+ T/CD8+T细胞比值低于B组(P<0.05),CD8+T细胞、CD19+B细胞水平高于B组(P<0.05);HSP患儿IgA、IgG、IgM及补体C3升高(P<0.05).结论 免疫功能改变在HSP患儿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10年9月本院收治的患儿144例,均符合AP诊断标准[1],作为观察组其中无肾损害118例,有肾损害26例。年龄2~14岁,男76例,女68例,男女之比1.1∶1.0。健康对照组:健康儿童30例,男11例,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小板聚集功能(PA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2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绵血浆GMP-140和PAGM水平,结果:发作期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GMP-140和知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治疗有效者的GMP-140和PAGM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浆GMP-140和PAGM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二者可作为判断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于存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进行检测,分析其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某院就诊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的试验组,再在同一时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同龄儿100例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检测项目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比例以及血浆细胞因子IFN-r、IL-4浓度。结果:结果表明,检测时试验组的患儿CD3、CD4、CD4/CD8、IL-4水平比对照组低,且其IFN-r水平要比对照组高,存在统计学差异。采取8周的治疗后,试验组患儿CD3、CD4、IL-4水平相比于治疗前升高,IFN-r相比于治疗前降低,变化显著。结论: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会出现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情况,其与疾病的活动状态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变化与静注丙球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对124例混合型HSP患儿及125例健康儿童,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琼脂单相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D),夹心法ELISA检测白介素IL(IL-1、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用双盲随机法把混合型HSP患儿分成两组:Ⅰ组应用静注丙球(IVIG)300-400MG/KG.D,UBTK3-5D;Ⅱ组应用地塞米松0.3-0.5mg/kg.d,疗程5-7d,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1)HSP患儿,CD4^ 、CD4^ \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3^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gA,IgM,Ig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g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1、IL-6、IL-8、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应用IVIG治疗的HSP患儿在皮疹消失时间,关节肿瘤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便血消失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应用激素治疗(P<0.01)。结果:HSP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IVIG治疗HSP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变化。方法 对 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液流变学进行测定。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存在高粘滞血症。结论 临床上积极预防和处理高粘滞血症 ,可缩短过敏性紫癜患儿疗程 ,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素兰  康裕斌  戴江 《河北医药》2005,27(12):909-9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7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初诊时血小板数<30×10~9/L 者血小板参数和初诊时血小板数≥30×10~9/L 者血小板参数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MPV、PCT 及 PDW 均与 PLT 呈正相关;治疗前后两组血小板参数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儿童组与成人组相比,初诊时 PLT 及 PDW 差异显著(P<0.05,P<0.01),两组 PCT 及 MPV 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监测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 ITP 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进行分析,将其作为实验组,对其治疗前后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其血小板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四项参数与对照组血小板四项参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四项参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程度的ITP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40例ITP患者中,其中PLT与MPV呈现负相关性关系,r=0.379,P<0.05。MPV与PDW;MPV与P-LCR;P-LCR与PDW呈现正相关性关系,r分别为0.672、0.517、0.502,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可以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并可以为病情评估与疗效观察提供辅助指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辅治过敏性紫癜(HSP)及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8例HSP及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腹痛、关节肿痛、皮肤紫癜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凝血四项,并比较2组反复发作率、肾损害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高于对照组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关节肿痛、皮肤紫癜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反复发作率、肾损害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辅治HSP及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肾损害和反复发作,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淑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87-2188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2例ITP患者和30例对照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评价其与血小板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ITP患者PAIgG、PAIgA、P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者(P〈0.01);与对照者相比,ITP患者外周血CD3+显著降低(P〈0.01),CD4+减低(P〉0.05),CD8+明显升高(P〈0.05),而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同时CD4+/CD8+比值的降低与血小板表面抗体IgG、IgA、IgM增高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ITP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和比例失常,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漂移,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ITP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本次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20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作为观察组,并且选取同期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人员;且两组研究人员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研究人员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存在较为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及sICAM-1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单克隆抗体为探针,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Ⅱb,CD41)、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Ⅲa,CD62P)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不同病期和分型时的表达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Ⅲa及sICA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b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紫癜肾炎型Ⅱb、Ⅲa及sICAM-1表达水平与混合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紫癜肾炎型及混合型与单纯皮肤型比较,Ⅲa及sICAM-1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血小板活化,其与过敏性紫癜病程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柳 《安徽医药》2003,7(4):288-288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 14 0 )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3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 31例正常对照组血GMP 14 0水平。结果 发作期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血小板GMP 14 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经治疗有效者的GMP 14 0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血浆血小板GMP 14 0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可作为判断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王丹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97-98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切实、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5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实施支持、对症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心理状况,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治疗及护理,5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经精心治疗和护理,46例患儿痊愈出院,6例患儿好转出院,平均住院8~20d,总有效率达100%,平均住院天数8~20d。结论:采取有效地预防、护理措施,可减少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复发,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肾损伤(AKI)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胱抑素C、血肌酐、C-反应蛋白、尿素氮、尿蛋白、尿茁2 微球蛋白、肾小球滤过率(GFR)和NLR。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NLR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NLR 诊断AKI的价值。结果:94例患儿发生AKI 32例,发生率34.0%。与非AKI组比较,AKI组胱抑素C、血肌酐、C-反应蛋白、尿素氮、尿β2微球蛋白及NLR比值均升高(P均<0.05),而GFR降低(P<0.05)。Spearman分析显示,NLR与胱抑素C、血肌酐、C-反应蛋白、尿素氮、尿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P均<0.05),与GFR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胱抑素C、高血肌酐、高C-反应蛋白及高NLR是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均<0.05)。ROC分析显示,当截断值取6.33时,NLR预测AK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5、85.1%和78.2%。结论:高NLR是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对AK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