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药物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特殊性的认识。方法:对近4年来在院诊治的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总结。结果:28例患者中,怀疑药物为别嘌醇的有17例,抗癫痫药有4例,抗结核药3例,非甾体抗炎药4例。大多以皮疹(89.3%)或发热(85.7%)为首发症状,其次可出现肝功能损害(75%),可伴黏膜、眼、生殖器损害(53.6%),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32.1%),肾功能损害(17.9%)等,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7.1%)。结论:如患者出现皮疹、反复高热、内脏损害等,经普通抗过敏或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并且有以上几类药物用药史,应高度警惕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0例抗结核药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阿拓莫兰1.2 g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服肝复康汤,1剂/d,水煎,分2次服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BIL、 ALT、 AST等指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71.4%(25/35),治疗组94.3%(33/3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复康汤治疗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肝损害问题。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住院的1 464例肺结核病患者中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损害的1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高发年龄为20~60岁,占70 .3%,消化道症状出现和肝功能改变发生于用药后8周内强化治疗期的占73. 8%,轻者加保肝药治疗可不需停用抗结核药物,重者须停药并着重保肝治疗。157例(91 .3% )恢复正常, 13例(7 .6% )好转, 2例恶化出院, 41例( 23. 8% )需减量或停药,对化疗效果产生影响。结论 应用抗结核药物易发生肝损害,体重<50kg的老年男性、既往已有肝损害或嗜肝病毒感染、饮酒、合并肺外疾病、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药联用等为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分析,提高临床医师防治药物性肝炎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9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服用药物史、临床表现、发生药物性肝炎的时间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引起219例药物性肝炎的药物依次为抗结核药(35.61%)、中草药(23.29%)、抗感染药(19.18%)、抗肿瘤药(16.44%)及其他药物(5.48%).大多数肝损害发生时间为服药后1~16周.结论 药物性肝炎与患者用药种类、用药时间密切相关.抗结核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常见因素;由中草药所导致的药物性肝炎不容忽视;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药物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 DIHS)为全身性具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多器官受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等血液学异常为特征的严重的全身药物不良反应[1]。在结核患者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方可达到治疗效果,联合用药使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且明确致敏药物困难,不利于患者治疗的进行。现有的结核药物说明书中均没有引起DIHS记载,本文对我院2例抗结核药物所致DIHS的病例(主要以发热、皮疹、肝功能损害、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为主)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以期对预防抗结核药物治疗中DIHS的发生及后续治疗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结核病控制项目治疗方案对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情况,掌握防治对策,促进结控项目方案顺利实施.方法 对结核病控制项目涂阳病人478例应用抗结核病药物致肝损害144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出现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改变的病人发生在1月内占65.3%(94/144例),发生在2月内占88.9%(128/144例).轻度肝损害病人继续原治疗每7~10天行临床及实验室复查.中度或重度肝损害则停用一切抗结核药物或调整原治疗方案,同时加强保肝治疗.144例中放弃治疗2例,余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完成抗结核治疗140例(97.2%).结论 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掌握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确保抗结核治疗方案顺利完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302例肺结核患者药物副作用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0年至2005年住院肺结核患者924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副作用302例(32.7%),以肝损害、位听神经损害、血液学异常及胃肠反应为主(82.1%),因副作用致终止治疗率14.6%。77%的副作用出现于给药的2个月内,血液学异常的50%以上在用药的3个月后出现。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常见,分布较广,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DLST)诊断抗结核药物所致超敏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江西省胸科医院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超敏反应的患者60例。同期选取本院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未发生超敏反应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以药物激发试验(DPT)作为判定何种药物所致超敏反应的金标准;分析DLST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所致超敏反应的诊断价值。结果 DLST诊断INH、EMB、RFP、PZA所致超敏反应的灵敏度分别为52.38%、50.00%、43.48%、58.33%,特异度分别为97.98%、99.09%、97.94%、100.00%。结论 DLST在诊断患者因何种抗结核药物所致超敏反应上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对指导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56例脊柱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副作用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明脊柱结核抗结核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经我院确诊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56例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 发生抗结核药物副作用68例(43.6%)114例次,以肝功能损害、位听神经损害、胃肠反应及视力损害为主(86.0%),因副作用致终止治疗4例,占2.6%.其中发生1种同类别副作用43例,2种副作用20例,3种以上副作用5例.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多出现于用药早期,2个月内占67.5%.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较常见,临床常易忽视.若发生抗结核药物严重副作用,易引起严重后果,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甘草酸二铵对抗结核治疗的药物性肝炎的预防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甘草酸二铵预防抗结核药物对肝损害的临床作用,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68例初治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抗结核药物+甘草酸二铵)和对照组84例(抗结核药物).观察两组药物性肝炎的发病情况.结果 观察组2例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2/84),对照组12例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12/84),其中10例发生于抗结核强化期.两组药物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2.4%和14.3%,观察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草酸二铵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可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发生,明显优于常规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是肯定的,可保证抗结核疗程的完成,对预防耐药结核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HS)是一种药物引起的特异质反应,临床以急性广泛性皮损,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多器官受累(特别是肝脏)以及血液异常为特点。常见的药物有:氨苯砜、磺胺类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阿巴卡韦、别嘌醇以及米诺环素等,其他药物很少发生~([1])。别嘌醇是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主要药物。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患者日益增多,别嘌醇引起药疹的比例也逐渐增加,且该类药物引起的药疹通常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与规律,探讨ADR的防治对策,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脑科医院2012-2014年上报的ADR 579例,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 临床表现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579 例 ADR 中男性 271 例, 女性 308 例. 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为 313 例(50.73%),其次为口服254例(41.17%).静脉给药与非静脉给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R药品种类中以精神障碍类药物最多为165例(28.25%),其次是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分别为87例(14.89%)和77例(13.18%). 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系统器官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为189例(32.6%),其次为消化系统113例(19.5%). 结论 用药前应充分了解药物及患者的ADR情况,减少联合用药,谨慎使用静脉给药. 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给药方式,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恙虫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0-11月17例恙虫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有接触草地、林地等野外活动史(其中16例职业为农民,1例为工人)。17例(100.00%)均有不同程度发热,9例(52.94%)皮肤溃疡或焦痂,12例(70.59%)皮疹,14例(82.35%)肝损害,8例(47.06%)肾损害,2例(11.76%)脾脏肿大,2例(11.76%)淋巴结肿大。误诊率47.06%。经阿奇霉素和/或左氧氟沙星治疗后17例均治愈。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治疗恙虫病的有效药物,皖北地区存在恙虫病疫源地。  相似文献   

14.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是一种威胁到生命的全身反应,以皮疹、发热、肝炎、淋巴结病和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白细胞增多症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原因药物多为芳香族抗惊厥剂,也可由其他药物如磺胺类、非甾体抗炎药等引起.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病毒再活化、药物解毒功能缺陷及超敏反应机制是研究热点.治疗主要包括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对症治疗、系统性应用激素或者免疫球蛋白.一经诊断,治疗通常是有效的,但仍有20%的DIHS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 ( 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应用 DHS进行治疗 ,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 1 5个月 ,所有病例均在 8~ 1 4周骨折愈合 ,优良率 94.3%。结论 :DHS手术操作容易掌握 ,固定牢靠 ,患者可早期活动 ,并发症少 ,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CA-MRSA)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我院的CA-MRSA肺炎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有42例纳入本研究,气促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共40例(95.24%),再者依次为高热38例(90.48%),咳嗽35例(83.33%),休克25例(59.52%),流感样症状17例(40.48%),意识障碍15例(35.71%),咯血14例(33.33%),胸痛9例(21.43%),胃肠道症状9例(21.43%),皮疹6例(14.29%);其中死亡17例,病死率为40.48%;单因素分析表明入住ICU、机械通气、多脏器功能不全、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白细胞减少、流感样症状、皮疹是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对CA-MRSA肺炎临床特点的的认识将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探索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为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其预后将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表,探讨预防严重ADR发生的方法。方法对146例严重ADR报告表,分别按患者年龄、性别、报告人职业、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46例严重ADR中,静脉给药方式引起的严重ADR例数最多(89例,60.96%),其次为口服给药(52例,35.62%);抗菌药物引起的严重ADR最多,其次为心脑血管药物和中药制剂;ADR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药物性肝炎、重症皮疹等表现为主;90例严重ADR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42例危及生命。结论严重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增强合理用药意识,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并分析原因,为我院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2009年上报的ADR报告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13例ADR中,男性患者有198例(47.94%),女性患者有215例(52.06%),女性略高于男性;发生ADR的患者中年龄最小为7个月,最大为81岁,60岁以上的患者有147例(占35.59%);413例ADR共涉及药品14类115种,其中以抗微生物药最多占62.96%,中药制剂占16 22%:ADR主要发生于静脉滴注343例(83.05%)和口服给药49例(11.87%)为主;413例ADR中,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病例最多,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神经系统等;新的ADR有36例(8.72%),严重的ADR有7例(1.69%)。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体质、药品种类、临床应用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应积极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陈旧性骨折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HS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9例陈旧性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DHS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3~39个月,平均20.5个月.疗效评定:优8例(42.11%),良9例(47.36%),中2例(10.53%),差0例(0%).优良率为89.47%.无感染、髋关节畸形、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DHS是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卫东 《海南医学》2011,22(24):89-9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及统计我院门诊2010年1~12月口服降糖药的消耗金额、用药频度及限定日费用等。结果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DDDs排序前五位的分别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吡格列酮(卡司平)、阿卡波糖片(拜唐苹)、格列美脲。销售金额排序前五位的分别为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阿卡波糖片(拜唐苹)、格列美脲、吡格列酮(卡司平)、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结论双胍类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磺酰脲类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噻唑烷二酮类吡格列酮(卡司平)、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片(拜唐苹)为我院目前首选口服降糖药,药品每日药费对我医院门诊降糖药的用药频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