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制备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P)-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纳米胶束,以增强穿心莲内酯的溶解性和抗肿瘤效果。首先,以穿心莲内酯为模型药物,甘草酸为载体,制备穿心莲内酯-甘草酸胶束[(AP-GA)-PMs],以胶束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及载药比对所制备胶束的影响,筛选出最优处方及制备工艺;对最优处方工艺制备的(AP-GA)-PMs的制剂学性质及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优处方工艺所制备的(AP-GA)-PMs澄清透明呈球形粒径为(127.11±1.38)nm,Zeta电位为(-24.01±0.55)mV,包封率为(92.01±4.02)%,载药量为(51.44±1.24)%,4℃储存30 d内稳定,体外释放缓慢、稳定较高。体外细胞毒性结果显示,GA对AP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同时(AP-GA)-PMs(IC50=19.25 mg·L^-1)显著增加了AP(IC50=122.40 mg·L^-1)对HepG2细胞毒性(P〈0.01)。综上,甘草酸作为载体所制备的(AP-GA)-PMs,粒径小,载药量大,稳定性高,并显著提高了AP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纳米技术是继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之后能够引起科技革命的又一项新技术。纳米中药是纳米技术与传统中药的结合 ,将赋于传统中药前所未有的新奇功能。对纳米中药概念的提出作了阐述 ,结合目前应用纳米技术对中西药的研究、纳米中药功能和应用研究作了浅释 ,指出纳米中药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存在许多问题 ,但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 ,纳米中药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纳米中药必将成为中药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纳米制剂的降血脂与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银杏叶纳米制剂的降血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用食物性高脂血症大鼠研究银杏叶纳米制剂的降血脂作用,用异丙肾上腺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研究药物的保护作用,并进行常规毒性及致突、生殖毒性试验。结果:银杏叶纳米制剂具有显著降血脂作用,对TC、TG的降低明显优于普通银杏叶制剂;亦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趋势。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银杏叶纳米制剂对小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大鼠30天喂养试验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银杏叶纳米制剂具有治疗作用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为增加石菖蒲挥发油的溶解度,该研究拟将其制成自纳米乳制剂。通过相容性研究、辅料配伍试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初步筛选处方,以粒径、载药量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最优处方的自纳米乳制剂进行表征、体外溶出评价。结果显示,石菖蒲挥发油自纳米乳的最优处方为:41. 7%石菖蒲挥发油、46. 8%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1. 5%PEG-400;所制得的自纳米乳澄清透明,载药量为(192. 77±1. 64) mg·g-1,粒径为(53. 20±0. 94) nm,PDI为0. 230±0. 013,Zeta电位为(-12. 2±0. 7) m V;在体外溶出度实验中,石菖蒲挥发油自纳米乳明显高于石菖蒲挥发油。该研究中石菖蒲挥发油直接作为自纳米乳中的油相,处方更简单且载药量更高,制得的自纳米乳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为挥发油的制剂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制备银杏内酯B纳米混悬剂(ginkgolide B nanosuspension, GB-NS),并考察其体外溶出行为。采用微型化介质研磨法制备GB-NS,以平均粒径(PS)和多分散指数(PDI)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法优化其处方,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使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考察其形态与结晶度;使用桨法考察其体外溶出度。以最优处方和工艺制备的GB-NS的PS为(180±7) nm,PDI为0.196±0.036;SEM显示GB-NS呈棒状或不规则的颗粒状,XRD显示GB-NS的结晶度较GB原料药明显减弱;体外溶出试验结果显示GB-NS在30 min内累积溶出度接近90%,显著优于GB原料药。结果表明介质研磨法能较好的应用于GB-NS的制备,且工艺简单、高效可行。GB原料药制备为GB-NS后溶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木犀草素纳米胶束(LUT-NMs),以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Pluronic F127和Pluronic P123作为纳米胶束载体材料,使用溶剂蒸发-薄膜水化分散法将木犀草素制备成聚合物胶束;以LUT-NMs处方中的聚合物与药物质量比、Pluronic F127与Pluronic P123质量比作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粒径分布和多聚分散系数(PDI)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二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响应面法优化了LUT-NMs的处方;通过透射电镜、稀释稳定性和体外药物释放对LUT-NMs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评价;考察了大鼠口服LUT-NMs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实验设计获得LUT-NMs的最佳处方为聚合物与药物质量比为45∶1,Pluronic F127与Pluronic P123质量比为5∶1;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LUT-NMs呈圆整球形,LUT-NMs的稀释稳定性良好,在不同pH介质溶液中释药速率缓慢且释药速率之间无差异;大鼠体内药动学结果显示,LUT-NMs可显著提高药物的达峰浓度,增加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结论:将木犀草素制备成纳米胶束,可显著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橙皮苷磷脂复合物(hesperidin phospholipids complex,HD-PC)纳米混悬剂(HD-PC nanosuspensions,HD-PC-NPs),并考察在SD大鼠体内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 将橙皮苷制备成HD-PC,以提高橙皮苷溶解度。采用纳米沉淀-高压均质法制备HD-PC-NPs。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稳定剂与HD-PC用量比、高压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为主要影响因素,粒径、PDI值和ζ电位的总评归一值(OV)作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HD-PC-NPs制备工艺,并制备成冻干粉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HD-PC-NPs形态,透析袋法考察药物释放情况。SD大鼠分为橙皮苷混悬液组、HD-PC组和HD-PC-NPs组,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橙皮苷质量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及相对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结果 HD-PC-NPs的最处方工艺为稳定剂与HD-PC用量比为3.2,均质压力95MPa,均质次数为10次,制备温度为50℃。5%甘露醇制得的冻干粉末外观饱满。HD-PC-NPs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268.62±18.14)nm,PDI为0.122±0.013,ζ电位为(-31.79±1.37)mV。HD-PC-NPs 将橙皮苷的溶解度提高至77.06倍,6h累积释放率达到94.68%。药动学结果显示,HD-PC-NPs达峰时间显著性提前,半衰期(t1/2)延长至(5.69±0.82)h,达峰浓度(Cmax)提高至(1213.96±149.88)ng/mL,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至3.09倍。结论 HD-PC-NPs可提高橙皮苷溶解度,促进药物体外溶出及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根皮素聚乙二醇-聚乳酸[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 acid),mPEG-PLA]纳米胶束(phloretin mPEG-PLA nanomicelles,Phl@mPEG-PLA/NM)处方,考察其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 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制备Phl@mPEGPLA/NM。采用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为指标,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外貌形态,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行为。SD大鼠分别ig给予根皮素混悬液和Phl@mPEG-PLA/NM,HPLC法测定根皮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Phl@mPEG-PLA/NM最佳处方为m PEG-PLA用量为105 mg、水化体积为9.5 mL、水化温度40℃。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及ζ电位分别为(88.52±1.86)%、(8.84±0.32)%、(8.04±0.23)%、(85.07±6.12)nm和(-23.56±1.49)mV。纳米胶束外貌为球形。Phl@mPEG-PLA/NM的半衰期(t1/2 相似文献
9.
黄芩苷纳米胶束的制备、表征及其对MCF-7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黄芩苷(baicalin,BCN)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纳米胶束(BCN-TPGS-PMs)以改善其溶解性和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BCN-TPGS-PMs;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胶束形态;粒度测定仪考察其粒径和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考察制剂的包封率及载药量;动态膜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特性;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结果所制备的BCN-TPGS-PMs平均粒径为(11.91±0.14)n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5.42±0.04)%和(95.83±7.34)%;在体外p H 7.4、6.5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24 h内分别释放28.53%和35.06%;表明所制备胶束粒径较小且均一,体外释放具有一定缓释性。同时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BCN-TPGS-PMs较BCN能够显著地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所制备的BCN-TPGS-PMs粒径小,载药量高,稳定性好,能显著提高BCN的体外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中医内病外治和药物吸收的理论,采用电脑康复治疗机,探讨纳米粒子配合中药与单用中药,外用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在中医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脑康复治疗机,用电脑中频电药物导入疗法,选用纳米磁性粒子与强肾汤合剂治疗.对照组20例在常规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脑康复治疗机,单用强肾汤治疗.结果:治疗组20例,完全缓解15例(75%),基本缓解4例(2%),部分缓解1例(5%),无效0例,复发1例,临床总有效率100%,复发率5%.对照组20例,完全缓解11例(55%),基本缓解3例(15%),部分缓解2例(10%),无效4例(20%),复发4例,临床总有效率80%,复发率2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电脑康复治疗机,用电脑中频电药物导入疗法,选用纳米磁性粒子与强肾汤合剂治疗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效果优于单纯外用中药组.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制备蒙花苷巯基化纳米胶束(buddleoside sulfhydryl-modified nanomicelles,Bud-SH-NMs),考察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 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Bud-SH-NMs,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BD-RSM)优化处方。X射线粉末衍射法(XRPD)分析晶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Bud-SHNMs外貌形态,透析法考察在pH 2.0和pH 6.8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释药行为。SD大鼠分别ig给予蒙花苷混悬液和Bud-SH-NMs冻干粉,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Bud-SH-NMs最佳处方:巯基修饰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SH)与药物用量比为7.5∶1,水合体积为9.7 mL,水合温度45℃。Bud-SHNMs的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和ζ电位分别为(90.86±1.78)%、(10.76±0.24)%、(4.14±0.29)%、(49.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制灵芝三萜纳米混悬凝胶剂(GT-NS-gel),并进行体外透皮研究。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灵芝三萜纳米混悬剂(GT-NS),然后进一步制成凝胶剂。以24 h体外累积释放率和24 h后皮肤中的滞留量为指标,通过效应面法优化GT-NS-gel的处方;比较优化后的GT-NS-gel和灵芝三萜凝胶剂(GT-gel)的体外经皮渗透量及滞留量。结果 以最优处方:5 mg/g卡波姆940、30 mg/g GT、47.2 mg/g卵磷脂制得的GT-NS-gel在24 h时的体外累积释放率为(56.28±2.16)%,24 h皮肤滞留量为(472.89±8.74)μg/cm2,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GT-NS-gel 24 h药物累积渗透量和皮肤滞留量分别为(50.73±4.97)和(475.89±10.74)μg/cm2,明显高于GT-gel的(14.79±3.45)和(101.32±7.02)μg/cm2(P<0.05)。结论 将灵芝三萜制成纳米混悬凝胶剂,能够增加药物的皮肤滞留量,提高药物在皮肤局部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马钱子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B-NLC)处方与制备工艺。方法溶剂乳化超声法制备B-NLC,以单因素考察法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结果所制备的B-NLC为淡蓝色乳光的透明液体。最优条件为药物用量为1.28 mg,泊洛沙姆188质量浓度为1.08%,固态脂质与液态脂质的比例为1.45∶1,平均粒径为(136.89±4.23)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89±0.005,Zeta电位为(-34.46±0.31)m V,包封率为(68.98±2.06)%,载药量为(1.90±0.06)%。结论溶剂乳化超声法制备的B-NLC包封率高,粒径小,分布均匀,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可以用于B-NLC制备与处方的优化,为马钱子碱的进一步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茶皂素为天然乳化剂制备芹菜素纳米乳液(AP-NE),并对其进行稳定性和体外释放特性的考察,以期获得新型绿色的纳米制剂。方法 采用高速剪切结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AP-NE,以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为自变量,运用总评归一值(OD)法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进行验证,并对最优处方制备的AP-NE进行理化性质和体外释放特性考察。结果 优化结果表明AP-NE的最优制备处方为芹菜素质量分数0.40%、茶皂素质量浓度2.0 mg/mL、油相用量(蓖麻油-辛癸酸甘油酯1∶3)3 mL;测得AP-NE的平均粒径为(259.5±3.6)nm、PDI为0.103±0.005、ζ电位为(−35.81±0.42)mV、电导率为(88.60±1.00)μS/cm,pH为7.37±0.08,溶解度为(128.12±1.35)μg/mL,载药量为(5.77±0.08)%,浊度为(99.45±1.69)cm−1(n=3);经染色法鉴别为O/W乳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乳滴不粘连,大小均一,呈圆球状;稳定性试验表明AP-NE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研究表明AP-NE中芹菜素的释放具有缓慢和持续的趋势。结论 以茶皂素作为乳化剂制备的纳米乳可明显提高芹菜素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是一种潜在的可提高药物有效性的新型纳米制剂。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通过制备青藤碱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sinomenine nanocrystals self-stabilized Pickering emulsions,Sin- NSSPE)关节腔注射剂,在关节腔内形成药物贮库,缓慢释放以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以青藤碱纳米晶(sinomenine nanocrystal,Sin-NCs)自身为稳定剂制备Sin-NSSPE关节腔注射剂,用药效学实验考察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药物质量浓度、油水相比例和水相pH值等因素对Sin-NSSPE进行优化,运用福氏佐剂关节炎方法建立RA大鼠模型,以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脾指数、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组织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ting法作为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结果显示Sin-NSSPE的粒径均匀,载药量良好,Sin-NCs的平均粒径为(121.49±18.26)nm、Sin-NSSPE的粒径为(1 159.60±160.15)nm、载药量4.92 mg/mL;药效学实验结果显示,与青藤碱ig组相比,Sin-NSSPE关节腔注射组能有效降低关节肿胀度和炎症指数,改善滑膜组织的病变、抑制关节炎症。青藤碱关节腔注射组和Sin-NSSPE关节腔注射组均能明显改善大鼠关节肿胀,降低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P<0.05、0.01),且Sin-NSSPE关节腔注射组治疗效果优于青藤碱关节注射组,同时剂型稳定性提高并形成药物贮库,使药效更加平稳。结论 制备的Sin-NSSPE性质稳定,Sin-NSSPE关节腔注射对大鼠RA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是以指导中医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目的.其特点是整体宏观性、临床实践性及概念的抽象性.针对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本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现阶段病因病机理论研究的方法学及如何创新和发展中医理论.论述了坚持中医自身的思维方法与研究思路,紧密结合现代科学设计思路与技术方法,“病-证(方)-效结合”及“临床-药理-病理”综合研究设计等中医学理论创新研究的思路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