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0.3%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 将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2例(60只眼),随机分为A组27例(31只眼)和B组25例(29只眼)。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A组术后除常规用药外还给予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B组术后仅给予常规用药。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1周、2周、1个月的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等,同时进行干眼主观症状评分。结果 术后1d、1周、2周,A组干眼症状评分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周、2周、1个月,A组与B组相比,BUT明显延长(P0.05),FL着色密集度明显减少(P0.05),SⅠt浸湿滤纸长度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术后常规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很有必要,可有效改善干眼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应用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的药物疗效。方法: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患者72例126眼,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63只眼。对照组单纯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拉洛芬。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FL)、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试验(SIT)情况,同时比较两组各时点的干眼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BUT、SI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F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眼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6):575-578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联合应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50例5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予以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从OSDI问卷、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临床疗效几方面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OSDI评分及F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BUT及SⅠ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滴眼液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7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5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病例资料,根据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辅助人工泪液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卡波姆凝胶滴眼液。对比术前、术后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角疾病指数(OSDI)评分。结果:术前,2组FL评分、BUT时间、OS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FL评分及OS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UT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不同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具有不同效果,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卡波姆凝胶滴眼液效果优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可有效改善干眼症状,确保视力恢复效果,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超 《当代医学》2021,27(18):115-117
目的 探究玻璃酸钠滴眼液与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54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盲选法分为聚乙烯醇组和玻璃酸钠组,每组27例.聚乙烯醇组给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玻璃酸钠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试验(SIT)实验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玻璃酸钠组BUT为(12.29±2.14)s、SIT为(8.52±1.43)mm/5 min,均高于聚乙烯醇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玻璃酸钠滴眼液与聚乙烯醇滴眼液均能有效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但玻璃酸钠滴眼液的治疗效果更理想,可有效改善干眼症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的效果.方法 将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72例采用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玻璃酸钠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均治疗8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94.44%和75.00%,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分别为(12.33±3.11)、(10.39±3.18)s,汨液分泌长度分别为(10.11±2.31)、(12.93±3.10)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泪液IL-6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酸钠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能促进泪膜的稳定性,减少泪液分泌与角膜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贝复舒)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眼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Ⅲ级以下晶体核硬度的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80例(80眼)。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复舒。比较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基础泪液分泌、眼部不适症状评分。结果:术前,两组BUT、FL评分、基础泪液分泌、眼部不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周和1个月,研究组BU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基础泪液分泌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L及眼部不适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复舒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眼表损伤修复作用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鱼腥草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在干眼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术前存在干眼症状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90例(90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术后均常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鱼腥草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仅接受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8周为一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泪液分泌(SehirmerⅠ)试验,观察治疗8周后两组干眼患病率、泪液中炎症细胞因子(IL-1β、TNF-α)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观察组OSDI评分、TBUT、荧光素染色评分和SehirmerⅠ试验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观察组干眼患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泪液中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术前存在干眼症状的白内障患者,鱼腥草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可以进一步改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和体征,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江江  徐婷婷  马应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0):1420-1424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确诊为干眼症的9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抗炎药物基础上,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1滴/次,3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hEGF滴眼液,1滴/次,3次/天。2组治疗时间均为28 d。比较2组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 d、治疗28 d时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测、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I)、角膜荧光素染色(FL)、症状评分,检测泪液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伴随治疗时间的进展,2组BUT和SIT值均明显升高(P < 0.05),FL、症状评分、IL-6、hs-CRP明显降低(P < 0.05)。观察组治疗14 d、28 d的BUT、SI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治疗14 d、28 d的FL值、症状评分、IL-6、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玻璃酸钠与rhEGF联合治疗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黄旭  禤中宁  唐寅 《吉林医学》2011,32(28):5917-59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0~89岁之间血糖控制良好非干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45例49眼(A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另外收集同年龄层的非干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49例49眼作为对照组(B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FL)检查,对符合干眼症诊断患者分类记录。结果:术前A组BUT较B组短,FL较B组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术后1个月A组和B组ST分别为(7.95±5.92)mm和(9.88±5.77)mm;BUT分别为(6.23±3.22)s和(9.33±3.53)s;FL评分分别为(5.34±3.69)和(2.07±1.71),符合干眼症诊断发病率分别为69.39%和18.37%,两组干眼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乳化术后3个月A组和B组ST分别为(10.42±6.23)mm和(10.40±6.08)mm;BUT分别为(8.21±3.51)s和(9.78±3.59)s;FL评分分别为(2.46±1.27)和(1.33±1.28),符合干眼症诊断发病率分别为6.12%和4.08%,两组干眼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会出现泪膜稳定性下降、干眼症状加重等眼表损害,但是术后后期有逐渐缓解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症患者63例(82眼)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的人工泪液种类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43眼)]和观察组[30例(39眼)]。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结果,角膜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及干眼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3周及1个月泪液分泌试验试纸浸湿长度及泪膜破裂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3周及1个月角膜染色评分、干眼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临床疗效更佳,可有效缓患者解临床症状,改善相关临床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泪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及预防。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就诊于我院眼科诊断为白内障且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的患者57例(57眼),随机均分为三组:玻璃酸钠组、聚乙二醇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余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二醇滴眼液,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术后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较术前降低,术后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试验较术前增高。两组用药组相比对照组干眼恢复差异显著,其中玻璃酸钠组恢复最为显著。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稳定性产生影响,导致术后干眼发生,可应用人工泪液进行预防与治疗,玻璃酸钠滴眼液相比较疗效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密蒙花颗粒离子导入对干眼患者泪液质量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rix metalloprotein,MMP-9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140眼)干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70眼)和对照组(35例70眼)。治疗组予以中药密蒙花颗粒离子导入和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对照组仅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基础泪液分泌(Schiemer-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染色评分和泪液MMP-9表达情况,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Schiemer-I、BUT、角膜染色评分和泪液MMP-9表达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或P0.01),且不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80.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密蒙花颗粒离子导入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可改善干眼患者干眼症状和泪液质量,降低泪液中MMP-9的表达,提高临床疗效,并且降低泪液中MMP-9的表达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不同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对照组)接受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30例(观察组)接受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卡波姆凝胶滴眼液,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角膜荧光染色评分(FL)、BUT(泪膜破裂时间)、OSDI(眼角疾病指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FL评分(0.7±0.5)分、OSDI(23.6±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UT时间(3.2±0.6)s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临床治疗中人工泪液的选择来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卡波姆凝胶滴眼液治疗方案是首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的疗效。方法:88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玻璃酸钠加上rhEGF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效果、干眼症畏光、眼部干燥、烧灼感以及视力波动症状消失时间、BUT指标、SchirmeⅠ指标以及症状积分相比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加上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辅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本院眼科就诊的57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9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干眼主观症状评分、睑板腺功能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Ⅰ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干眼主观症状评分、睑板腺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及泪液分泌试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辅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干眼主观症状评分及睑板腺功能评分,延长泪膜破裂时间,降低角膜荧光素染色得分,增加泪液分泌,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60例,分为A、B两组,A组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B组单纯玻璃酸钠治疗,观察1个月后两组泪液分泌值和BUT有无差异。结果 A组治疗前后、B组治疗前后、AB组治疗后泪液分泌值和BUT均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lt;0.05)。结论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117例(151眼),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84眼)和治疗组(56例,67眼),对照组予以常规白内障术后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对患者分别行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mer I test,SⅠt)检查和自觉症状评分。结果:所有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患者干眼主观症状增加、BUT缩短、SⅠt延长、FL增多(P<0.05)。至白内障术后2个月,对照组干眼主观症状仍较术前严重、BUT较术前缩短(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干眼主观症状、BUT和FL已接近术前水平(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干眼主观症状更轻、BUT更长、FL更少(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可有效改善干眼症状、恢复泪膜稳定、缩短眼表功能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不同术式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症的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62例62眼行白内障吸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32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0例(30眼)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干眼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ner 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1 d、1周、1个月干眼症状明显,术眼角膜荧光素染色明显增加、SIT程度下降、BUT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时角膜荧光素染色、SIT及BUT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 相对于巩膜隧道切口,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短期干眼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hEGF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76例(9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分别有45眼、51眼.对照组给以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hEGF进行治疗.入选后分别行干眼主观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后干眼主观症状1周较1 d有显著性改善(P<0.05),2组治疗4周后较治疗后1 d、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4周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4周后BUT较术后1 d、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4周较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4周后较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4周后SIt较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4周较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后较术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4周后FL较术后1 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4周较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术后对照组同期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hEGF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症状,对促进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