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益母革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行剖宫产产妇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宫体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结果 观察组术后2h出血量[(209.38±34.15) ml]和术后24h出血量[(287.52±41.32)ml]少于对照组[(378.32±51.24) ml,(464.13±57.82)ml],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13.46±2.52)h]短于对照组[(22.32±3.88)h],宫缩持续时间[(3.28±0.76)h]长于对照组[(1.54±0.36)h]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Fib[(3.21±0.67) g/L]和D-二聚体[(1.10±0.32)mg/L]低于对照组[(4.01±0.79) g/L,(2.54±0.5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且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丁苯酞软胶囊对脑梗死血流灌注情况及记忆运动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87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8)及NSE的变化情况,CT脑灌注成像结果,缺血低灌注面积,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2%(P<0.05);观察组TNF-α[(8.21±1.13)mg/L]、IL-18[(78.16±24.47)pg/ml]、NSE[(23.85±5.02)ng/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NF-α(10.87±2.16)mg/l、IL-18(96.27±26.17)pg/ml、NSE(31.72±5.17)ng/L](P<0.05);观察组缺血低灌注区面积[(1 629.68±1 078.17)mm~2]显著低于对照组[(2 825.46±1 115.63)mm~2](P<0.05);观察组CBF[(76.43±13.57)ml/100 mg]、CBV[(95.17±9.03)ml/100 mg]显著高于对照组[CBF(55.27±14.19)ml/100 mg、CBV(84.63±8.48)ml/100 mg](P<0.05);治疗后MoCA评分观察组(27.09±2.49)分、对照组(24.11±3.08)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升高,进一步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MoCA评分疗效显效、有效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能显著改善血流灌注情况,恢复记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均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加用阿仑膦酸钠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7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7周后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equesne指数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5.185,P<0.05);观察组治疗7周后MDA为(4.42±1.52) nmol/ml,SOD为(131.15±16.68) nU/ml,优于对照组[(6.87±1.84) nmol/ml、(112.24±14.24)n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周后行走能力、关节晨僵、关节肿胀、关节压痛、运动痛、休息痛评分分别为(1.02±0.42)分、(0.40±0.14)分、(0.36±0.11)分、(0.72±0.24)分、(1.16±0.31)分、(0.33±0.14)分,低于对照组[(1.87±0.49)分、(0.88±0.25)分、(0.72±0.26)分、(1.17±0.25)分、(2.00±0.49)分、(1.78±0.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3/35),观察组14.29%(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可显著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危重型胰腺炎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在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危重型胰腺炎患者中选取82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肠外营养,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炎症反应、氨基酸代谢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MCP-1[(25.3±3.4) ng/ml]、HMGB-1[(6.7±0.9) ng/m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1.2±6.3) ng/ml、(10.5±1.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其血清苏氨酸[(11.2±1.5) μmol/L]、苯丙氨酸[(4.3±0.6)μmol/L]、缬氨酸[(4.9±0.7) μmol/L]及赖氨酸[(6.6±0.8)μmol/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0.9)μmol/L、(2.3±0.4)μmol/L、(3.5±0.4)μmol/L、(2.7±0.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危重型胰腺炎,可有效促进患者蛋白质合成的改善,有助于缓解机体负氮平衡,并有利于促进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缓解,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7,(3):620-62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Hs-CRP、TNF-α、NSE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为75.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NSE测得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助于降低血清Hs-CRP、TNF-α和NSE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观察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每日一次,静脉滴注14d,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每日一次,静脉滴注14d,治疗前后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查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总分显著下降(P<0.05),显效率观察组(67.5%)显著高于对照组(40%)(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可以改善脑血液流变学及脑梗死症状,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体位指导联合分娩球对初产妇舒适度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6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体位指导联合分娩球助产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采取传统体位待产及分娩,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体位指导联合分娩球助产;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痛、焦虑水平、分娩控制感得分,综合评价分娩结局,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VAS[(6.25±1.71)分]、VRS[(20.15±3.14)分]、PPI[(2.76±0.74)分]、VAS-A[(3.52±1.1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LAS[(174.5±19.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38.2±14.9) min比(44.5±18.6) min]、第三产程时间[(5.39±1.81)min比(6.15±2.52) min]、产后2h出血量[(198.9±52.3) ml比(217.8±66.5) 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449.8±135.8) min]、总产程时间[(491.2±136.8) 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体位指导联合分娩球助产有利于提高初产妇的舒适度,显著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对于改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疗法在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取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内科传统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2、IL-6及IL-8水平,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常规WBC、AMY、GLU及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7.84± 1.20)×109/L,比(10.94±1.43)×109/L、(200.52±17.31)U/L比(425.12±20.64)U/L;(7.04±1.02)mmol/L比(9.04±2.51)mmol/L;(5.93±1.57)mmol/L比(10.49±4.26)mmol/L] (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TNF-α、IL-2、IL-6及IL-8水平低于对照组[(172.4±56.2)pg/ml比(246.7±96.4) pg/ml、(26.6±9.0) pg/ml比(41.4± 11.1) pg/ml、(31.5±8.5) pg/ml比(134.4±37.8)pg/ml、(62.7±16.2) pg/ml比(149.5±28.3) pg/ml] (P<0.05),两组IL-10治疗前[(24.6±15.3) pg/ml比(56.4±24.4) pg/ml]、治疗后[(116.7±34.6)pg/ml比(119.5±23.6)pg/ml]水平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13.3%)与对照组(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采用血浆置换疗法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PCs、SDF-lα水平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C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SDF-1α含量;采用FMA和MBI评分法检测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并进行记录,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及BM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和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FMA[(59.65±17.24)分]和MBI[(64.13±15.31)分]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对照组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PCs和SDF-1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Cs和SDF-1α均比治疗前有所升高,观察组PCs为(1.53±0.12)pg/ml、SDF-1α为(1811.23±10.45)pg/ml,和对照组比较,升高更为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PCs、SDF-1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的早期及延迟效应对中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差异。方法对预适应组中年大鼠实施1d或连续3d无创性后肢缺血预适应后,分别对其立即实施心脏I/R处理,或24h后再实施心脏I/R处理,与对照组(单纯实施心脏I/R)相比较,观察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的早期和延迟效应对中年大鼠心脏I/R后心脏生理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T段]、血清学指标、心律失常Lambeth评分、各组I/R后的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无创性后肢缺血预适应的早期效应组保护效应作用明显。1E,3E组心脏梗死面积(IS/AAR)减小,与对照组IS/AAR[(50±9)%]比较,1E[(15±5)%]和3E[(35±10)%]组IS/AAR显著降低(P<0.05);心律失常Lambeth评分降低,1E[(2.6±0.9)分]、3E[(2.6±1.1)]分组与对照组[(4.2±0.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减少,血浆中MDA的含量在1E[(7.4±1.2)nmol/ml]、3E[(6.8±0.9)nmol/ml]组中较对照组大鼠[(9.4±1.0)]nmol/ml均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增加,血浆中SOD酶活性在1E[(295±30)U/ml]、3E[(345±22)U/ml]组中较对照组大鼠[(257.4±21.0)U/ml]均显著升高(P<0.05,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性增加,与对照组[(1196±127)U/L]相比,早期预适应组1E[(1547±193)U/L],3E[(1624±69)U/L]组血清中GSH-PX的活性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无创性后肢缺血预适应的早期效应对中年大鼠心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作用大于其延迟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静脉溶栓再灌注损伤中应用效果及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符合静脉溶栓指标的ACI 11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素(E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SOD活力、ADL评分升高,MDA和NSE、ET和hs-CRP含量及NIHSS评分降低,且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治疗ACI可显著改善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状况和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将82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治疗,85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依达拉奉静脉滴注,30 mg/次,2次/d,持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采用彩超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并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4.38±0.82),低于对照组的(5.52±1.02)(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MMP-9、HMGB1浓度分别为(10.16±2.82) μg/L、(77.58±5.82) ng/ml、(2.69±0.37)ng/L,低于对照组的(11.83±3.23)μg/L,、(81.26±6.22) ng/ml、(3.56±0.52) ng/L(均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SE、MMP-9、HMGB1浓度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1.04,0.75,0.62;P< 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可改善ACI患者脑中动脉血流,而依达拉奉可促进血清细胞因子的清除,二者联合使用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余倩  贺纯静  楚兰 《贵州医药》2011,35(6):491-494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内皮素(ET)、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探讨SGB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急性脑梗塞患者(病程<3d)30例,随机分为SGB联合常规方法综合治疗组(SGB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两组,每组15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2月某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在发病3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依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70)和常规组(n=70)。常规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及CGRP、Hcy和Sicam-1的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S-100β、NGF、NSE和神经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及CGRP、Hcy和sICAM-1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S-100β、NSE和NIHSS评分,Hcy和sICAM-1水平均有所降低,CGRP、NGF、MVP、PLT和PDW均有所上升(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S-100β、NSE和NIHSS评分,Hcy和sICAM-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CGRP、NGF、MVP、PLT和PDW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其可能是通过改善血小板功能,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发挥对脑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时使用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某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6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与对照组(阿替普酶治疗)各8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排列表法,探讨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上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上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将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应用于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凝血与纤溶指标,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16.
茶色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SOD,MDA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小冬  吴祖舜 《天津医药》1998,26(10):582-584
为了研究茶色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O,SOD及MDA的影响,分别测定了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茶以素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及1个月时血清NO,SOD,MDA含量,并取75例急性脑梗死但未应用茶色素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行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116例ACI病人的临床资料,利用SPSS 19.0软件对病人实施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最终将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n=47)及在其基础上实施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组,n=48)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疗效、即刻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阿替普酶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联合组即刻血管再通率、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44/48)、93.75%(45/48),明显较溶栓组的72.34%(34/47)、76.60%(36/47)高(P<0.05);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及血清丙二醛水平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均明显较溶栓组低(均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清SOD水平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联合组均明显较溶栓组高(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发病部位位于大脑半...  相似文献   

18.
王天秋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160-16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NIHSS、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明显(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本及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共14d,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后的BI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降低而BI指数均升高,但治疗组变化更显著(P<0.05),而副作用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