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介绍我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共完成9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65例,女25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3例,2支病变10例,3支及以上病变77例。46例患者术前有心肌梗死,8例合并室壁瘤,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30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同时行室壁瘤切除术8例,行二尖瓣替换2例,6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应用左乳内动脉89例次,桡动脉45例次,大隐静脉170例次。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约3.3%,1例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为鱼精蛋白过敏心脏骤停除颤后顽固性心律失常。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5年(平均3年),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心功能均有恢复。结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非体外循环手术费用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3 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术后处理的临床经验 ,并做进一步探讨。方法 :2 0 0 2年 9月~2 0 0 4年 10月 ,连续观察 3 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 ,其中单支病变 6例 ,双支病变 15例 ,三支病变 11例 ,记录心电图、中心静脉压、有创动脉压、电解质、引流量、血气分析等。结果 :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 16± 3 .5h ,呼吸衰竭 2例 ,心律失常 10例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LCOS) 3例。结论 :CABG术后充分供氧、适时、尽早拔管很重要 ,维持血容量、电解质平衡 ,注意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及时处理各种心律失常。总之 ,CABG术后全面、精细的处理对顺利恢复至关重要 ,是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技术指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u QY  Xu JP  Gao C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2):1517-1524
一、引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在中国,其发病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1年3月~2002年10月我院共完成OPCAB9例,在进行旁路移植吻合时,冠状动脉的暴露和制动借助于特制胸骨牵开器和配套的冠状动脉固定器。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短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结果:OPCAB安全可行,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95年 1月~ 1998年 4月共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47例 ,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47例中 ,男 88例 ,女5 9例 ;年龄 38~ 86岁 ,平均 6 8岁 ;其中70岁以上 85例。合并心肌梗塞后附壁血栓 1例 ,室壁瘤 6例 ,PTCA术后 8例。术前心功能 (NYHA)Ⅳ级 6例 ,余均为Ⅱ~Ⅲ级。除 1例经左室行二尖瓣、主动脉瓣替换术加腹壁下动脉与前降支对角支序贯吻合术采用深低温 15℃体外循环外 ,手术均在中等温度体外循环下施行。所有病例均采用冷钾晶体液主动脉根部灌注行心肌保护 ,共搭桥 34 7根 ,平均 2 36根 /人 ,其中大隐静脉 (…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临床经验 ,以提高手术疗效。 方法 对 6 3例有症状、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后施行 CABG手术 ,其中有 3例术前因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支持下行 CABG手术 ,2例因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失败而急诊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1例 ,心瓣膜置换术 1例。 结果 共移植血管 2 0 1支 ,平均每例 3.2支。术后需用 IABP支持治疗 5例 ,死亡 2例 ,治愈出院 6 1例。随诊 6 0例 ,失访 1例 ,所有随诊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好 ,可被绝大多数患者所接受 ;对高龄、多支病变、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较差的患者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7年成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1987年4月至2004年5月,共施行CABG 253例,其中217例行体外循环(CPB)CABG,10例升主动脉壁钙化的患者行升主动脉壁Gore-Tex人工血管片部分置换,以供旁路移植血管近端吻合;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30例,不降温、体外并行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6例.同期行心瓣膜手术15例,左心房粘液瘤摘除术1例,室壁瘤切除术10例.结果 本组住院死亡20例(7.9%,20/253).前10年死亡率(16.0%,8/50)显著高于近7年的死亡率(5.9%,12/203;χ2=5.62,P<0.05).死亡原因包括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行急诊CABG,仍然无法脱离CPB 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关胸时发生心室颤动再次在CPB下增加旁路血管移植支数仍无效3例,发生严重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术后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抢救无效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随访157例(67.4%,157/233),随访时间6个月~15年,远期死亡3例,死亡原因不明;大多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Ⅰ级87例,Ⅱ级49例,Ⅲ级16例,Ⅳ级2例.结论 随着手术和术后治疗经验的成熟,CABG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患者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Gore-Tex血管片部分置换钙化的升主动脉壁为旁路移植血管的近端吻合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5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维持心肌氧的供需平衡的护理问题,提出了术前的肺功能锻炼--呼吸疗法;术后维持生命征平稳,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肌氧耗,防止完脉痉挛,保证有效的冠状动脉和组织灌注等护理要点;及时发现和控制开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保证了冠状动脉路移植术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使用桡动脉和乳内动脉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使用一根乳内动脉和静脉做常规CABG的近期手术结果。方法从1999年1月到2005年1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有123例患者(男114例、女9例,年龄52.2±10.1岁)采用全动脉化CABG(全动脉化组),血管移植材料为乳内动脉和桡动脉,目标血管桥在2根以上;同期行常规CABG115例(男102例、女13例,年龄60.3±9.1岁),血管的移植材料为一根乳内动脉和若干静脉桥(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结果。结果术前资料比较,全动脉化组的患者年龄更小,常规手术组3支病变患者较多(54.5%vs.86.1%,P=0.001),全动脉化组有更多患者选择非体外循环CABG(26.0%vs.57.4%,P=0.001);在体外循环CABG中,全动脉化组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平均移植血管根数全动脉化组少于常规手术组(2.6±0.7根vs.3.4±0.9根,P=0.001);住院死亡率全动脉化组为0.8%,常规手术组为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结果相似。结论对选择适合的患者采用全动脉化CABG能够提供较为安全的近期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比在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患者中分别采用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的临床早期结果,探讨通过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re-CABG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到2006年6月,21例首次CABG后因心绞痛复发患者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了re-CABG手术,其中10例行off-pump CABG(off-pump组),11例行on-pump CABG(on-pump组)。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重、心肺功能、心绞痛程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射血分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On-pump组中患者术后死亡1例,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数多于off-pump组(P<0.05);off-pump组无手术死亡,在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液量、输血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少于on-pump组(P<0.05)。结论 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技术在re-CABG中都可以取得满意疗效,off-pump CABG下施行re-CABG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使用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完成的微创机器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12月,共有56例患者接受微创机器人非体外循环CABG.所有患者术前均有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严重的前降支病变,10例患者合并有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病变.其中25例患者有心肌梗死病史.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45例,Ⅲ级11例,平均射血分数为57%±11%.所有患者肺功能良好,无胸膜炎和左侧胸腔手术史.术前常规行64排CT检查双侧胸廓内动脉(ITA)的解剖情况.共采用三种术式:(1)机器人单侧或双侧ITA游离并同期小切口非体外循环CABG;(2)全机器人非体外循环CABG;(3)对合并有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局限性狭窄的患者,接受上述两种术式的一种后行分站式支架置入杂交术.行单支或多支CABG时于左侧胸壁第4肋间做长6 cm的小切121,直视、心脏跳动下行ITA和前降支的吻合;行全机器人非体外循环CABG时无需胸壁切口.术后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CT评估桥血管的通畅性,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接受了上述手术.术中平均ITA桥血流量为(23.2±16.7)mL/min,无中转开放手术和手术死亡.ITA移植到前降支53例,双支桥3例,其中10例患者旁路移植后接受了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的支架植入杂交术.术后复查未见桥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 微创机器人非体外循环CABG手术效果确实、可靠,不破坏胸腔骨性结构、创伤小,是微创CABG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例1 男,48岁。阵发性心前区疼痛3个月,有心肌梗死病史,病程2年。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舒张功能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0;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后降支(PDA)阻塞约95%。临床诊断: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110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验,探讨其手术适应证、优缺点及手术方法。方法 常温、全身麻醉,胸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应用特殊心表固定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平均搭桥3.9支,血管桥为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及桡动脉。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手术时间平均为210min,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平均为4.8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0d,住院费用平均为4.4万元。其中3例术中出现不可逆血压过低、室颤而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适合于老年及心功能差的患者,可减少体外循环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不能完全替代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4.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我科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2 4 3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4 3例 ,男 2 15例 ,女 2 8例 ;年龄2 0~ 75岁 ,平均年龄 5 7.5 9± 10 .6 7岁 ;体重 4 0~ 94 kg,平均体重 72 .4 9± 10 .92 kg。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 0 .2 4~ 0 .87,平均 0 .5 7± 0 .11;心功能≥ 级 12 5例 ;冠状动脉病变≥ 3支181例。全组均行 CABG,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 11例 ,心瓣膜置换术 15例。1.2 方法 经升主动脉插管和腔房二级引流管建立 CPB。常规监测静脉血混合氧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CABG)手术时间的变化学习曲线及其对围术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中心2012年3月至2020年11月212例连续由同一位外科医生完成的不停跳MICS CABG患者,...  相似文献   

16.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6 2岁。发生心绞痛 10年。3.5年前在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右冠状动脉均有病变 ,多处狭窄 ,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治疗。术后 2个月出现胸痛 ,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和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左心室下壁和间壁严重缺血 ,心尖区心肌活动力极度下降。经药物治疗胸痛有所好转 ,但仍然反复发作。 5天前胸痛加剧收入我院。入院后作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陈旧性前壁、后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冠状动脉主干及 3支血管病变 ;左前降支移植的静脉血管通畅无狭窄 ;后降支移植的静脉血管完全闭塞。在心内科治疗病情较平稳后 ,接…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3岁.因持续心绞痛入院,心电图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临床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3支病变,即左前降支(LAD)狭窄95%,左回旋支主干(LCX)90%,对角支(Diag)95%以及右冠状动脉(RCA)两处狭窄均大于90%.心尖部心肌运动减弱.直接送入手术室,术中见心尖部心肌颜色变暗,心肌运动消失.手术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及间断灌注4∶1冷血心脏停搏液下进行.建立低温体外循环后,用大隐静脉行LCX,Diag和RCA血管移植,左胸乳内动脉与LAD吻合.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顺利停机.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善.术后10天恢复出院.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和评价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临床效果。 方法  38例 OPCAB患者中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 4例 ,1支血管病变 10例 ,2支 14例 ,3支 10例 ,均经胸骨正中切口行 OPCAB,每例移植血管 1~ 5支 ,平均移植血管 2 .42支。应用左乳内动脉 38支 ,大隐静脉 5 4支。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36例顺利完成手术 ,2例转为心肺转流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8例均在手术后 2~ 12小时 ,平均 4.9± 2 .6小时顺利拔除气管内插管。全组均顺利康复 ,15例手术后 1个月内恢复了原工作。 结论 对有适应证的患者 ,OPCAB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长期随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总结1982年至1991年间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的长期随访结果,以探讨术前危险因子对CABG疗效的影响。方法 38例中男36例,女2例。年龄41-73岁,平均55.4岁,73.7%病人年龄大于50岁。有心肌梗死发作史者15例,有心衰史者2例。PTCA失败后急症手术2例,3支,3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者19例。心功能Ⅲ级及以上者30例。应用Statistica软件包中的Logis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为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施行了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