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的探讨近年来陕西地区泌尿系结石成份构成情况,并根据结石成份构成指导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和预防。方法采用天津LIIR型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对426例陕西地区泌尿系结石标本进行成份分析。结果多种成份混合结石占72.30%;各成份的检出率为:一水草酸钙71.83%、碳酸磷灰石63.85%、二水草酸钙42.26%、无水尿酸11.03%、尿酸铵3.76%、磷酸铵镁3.29%。结论陕西地区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为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和尿酸类结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湖北十堰地区泌尿系结石病人的结石成分及特征。方法泌尿系结石标本999例,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其进行结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湖北十堰地区结石成分以草酸钙(89.79%)及碳酸磷灰石(50.95%)为主,且多为混合型结石(64.86%)。结石病人男女比例为2.41∶1,上下尿路结石比例为13.27∶1。上尿路结石发病高峰为40~59岁年龄段,下尿路结石发病高峰为年龄59岁。男性草酸钙、碳酸磷灰石、无水尿酸为主的结石多于女性(P0.05),以六水磷酸铵镁及胱氨酸为主的结石病人无性别差异。结论湖北十堰地区以草酸钙及碳酸磷灰石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西地区泌尿系结石的成分构成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1年11月~2013年11月经确诊为泌尿系结石的患者500例,采用红外光自动分析仪(LIIR一20型)分析结石成分构成。用SPSS13.0软件描述性分析相关研究指标。结果: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性别比(男:女)为1.86:1,且以中青年(29~48岁)居多(46.8%)。少年患者以肾结石为主(55%),青年、中年和老年患者以输尿管结石为主(分别占69.9%、65.2%和53.6%)。泌尿系结石成分主要为纯一水草酸钙(28.4%),但青年患者以混合结石(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和碳酸)居多(38.2%)。汉族患者结石成分主要为纯一水草酸钙(29.8%、);藏族多为混合结石(38.0%)。结论:川西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主要为草酸钙,且具有民族和地区差异,建议针对结石成分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东莞地区泌尿系结石化学成分,探讨本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尿路结石成分特点,为本地区泌尿系结石的深化治疗、防止结石复发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经自行排出、碎石后排出或手术中取出的泌尿系结石标本416例,应用溴化钾压片技术的红外光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41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男性居多,占66.8%(278/416),女性占33.2%(138/416);上尿路结石占88.2%,下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居多)占11.8%;结石成分定性分析共检测出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无水尿酸、六水磷酸铵镁和尿酸铵6种化学成分.单一成分结石163例(一水草酸钙/无水尿酸/碳酸磷灰石/六水磷酸铵镁:98/56/6/3),占39.2%;混合成分结石253例,占60.8%,其中以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的混合结石为主(188/253).所有结石标本中草酸钙检出率最高,占80.5%(335/416),其次为碳酸磷灰石(49.3%)及无水尿酸(17.3%);膀胱结石成分以一水草酸钙或无水尿酸为主.结论 东莞为全国泌尿系结石最高发地区,其结石成分以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为主,单一成分结石亦占相当比例.尿路结石成分分析对了解结石成因可提供重要的线索,对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预防结石形成及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石脆性——一种预测ESWL疗效的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震波碎石(ESWL)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术前预测碎石效果,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Dratler最近提出结石脆性是预测碎石疗效的依据,现介绍如下。一、结石脆性研究步骤 1.结石成分分析分析所在地区的结石成分,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X线粉品分析、红外线光谱分析、发射光谱半定量分析、偏光显微镜、电镜和化学分析等,了解不同种类结石的出现率。据有关文献报道,其出现率顺序是二水草酸钙(COD)47.3%,羟磷灰石(ApaOH)43.7%,一水草酸钙(COM)38.7%,二水磷酸钙(Bru)12.1%,六水磷酸铵镁(Stru)12%,碳酸磷灰石12.4%,尿酸(UA)7.1%,胱氨酸(Cys)0.3%。在尿路中的结石多数是混合性,如COD常和COM或ApaOH共存、Stru常与碳酸磷灰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石成分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泌尿系结石化学成分特点,为预防其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对207例泌尿系结石行定性分析;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本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在不同解剖部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结石中的分布情况。结果一水草酸钙检出率最高,为89.37%。女性患者碳酸磷灰石(52.70%)的检出率高于男性,男性患者尿酸或尿酸盐(19.55%)的检出率高于女性。中年草酸钙(43.45%)检出率高于老年。结论采用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尿石成分,对尿石症的综合治疗及科学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复杂性含钙肾结石晶体化学成分特点。方法分析我院10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结石化学成分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06例复杂性肾结石中,含钙结石95例,且绝大多数为混合成分91例(95.8%),其中草酸钙+磷酸钙47例(49.5%),草酸钙+尿酸7例(7.4%),草酸钙+磷酸钙+尿酸9例(9.5%),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镁铵25例(26.3%),草酸钙+磷酸钙+胱氨酸3例(3.2%)。结论复杂性含钙肾结石绝大多数为混合成分的草酸钙结石,磷酸钙、尿酸和磷酸镁铵是常见的混合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超重肥胖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化学成分的分析,为临床上泌尿系结石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通过手术治疗的133例超重肥胖泌尿系结石病例资料,以红外光谱法对收集的泌尿系结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观察其与患者年龄、性别、结石部位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133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肾结石85例(63.9%)、输尿管结石43例(32.3%)、膀胱结石5例(3.8%)。结石成分:含有一水草酸钙者最多,为114例(85.7%);其次为碳酸磷灰石及二水草酸钙成分结石,分别各占53.4%及51.9%;尿酸(10.5%)、磷酸铵镁(6.0%)、胱氨酸(0.8%)等成分检出率较低。133例泌尿系统结石中含有一种成分结石即单一型泌尿系结石42例(31.6%),其中一水草酸钙所占比例最多;混合型结石共计92例,占所有泌尿系结石的69.2%。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BMI)都是影响结石成分的重要因素。结论肾脏是结石的主要好发部位;含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及磷酸铵镁成分的结石形成与性别有关,男性居多;20~60岁是结石的好发年龄;另外,结石成分也与BMI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四川省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构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5~12月243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男性153例,女性90例;年龄2月~83岁,平均(42.75±15.92)岁;肾结石184例,输尿管结石50例。采用泌尿系结石红外光自动分析仪(LIIR-20型)分析结石成分构成,采用SPSS19.0软件描述性分析相关研究指标。结果结石构成比中,以一水、二水水草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患者192例(79%),无水尿酸结石12例(4.9%),六水磷酸铵镁结石18例(7.4%),碳酸磷灰石结石12例(4.9%),尿酸胺、L-胱氨酸以及二水草酸钙结石分别有3例(各占1.2%);从民族来看,汉族患者多为草酸钙类结石,藏族及彝族地区患者多为混合型和以感染为特征的六水磷酸铵镁结石;小儿患者多表现为尿酸胺及L-胱氨酸结石;从性别来看,男性草酸钙结石明显高于女性(P0.05),而女性六水磷酸铵镁结石明显多于男性(P0.01)。结论四川地区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类结石为主,存在着民族、地域、年龄及性别的差异,这为针对结石成分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诊疗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应用红外光谱法分析广东南海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为临床个性化防治泌尿系结石及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自然排出、碎石后排出或手术取出获得结石样本986例,并应用红外光谱法对其行结石成分分析。结果 泌尿系结石患者男女比例为1.34∶1,51岁~60岁年龄阶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上尿路结石发病人数明显多于下尿路结石,比例达9.49∶1。定性分析共检测出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无水尿酸、六水磷酸镁铵和胱氨酸6种化学成分。混合成分结石647例,占总人数的65.6%;含钙结石853例,占86.51%。草酸钙检出率最高,占77.38%,其次是碳酸磷灰石(5.27%)和尿酸(13.29%)成分。结论 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对于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形成和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粤西云浮地区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成份,为尿石症的防治提供重要线索。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对通过微创手术或开放手术取出,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排出,或中药排出的1358例尿结石的标本进行结石成份分析。结果1358例患者中,年龄13~82岁,平均(46.0±9.3)岁,病程3d~15年,平均(45.0±8.8)个月。上尿路结石1069例(78.7%),下尿路结石289例(21.3%),上、下尿路结石之比为3.7:1。含钙结石1206例(88.8%),草酸钙结石1174例(86.5%),磷酸钙结石447例(32.9%),碳酸钙结石146例(10.8%),磷酸镁铵67例(4.9%),尿酸结石199例(14.7%)。混合性结石中以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最为常见(447例,占32.9%)。结论云浮地区的尿路结石以草酸钙为主要成分,其次是磷酸钙,这可为本地区尿石症的病因探讨和预防复发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东佛山市顺德地区原住居民与外来居民尿路结石成分的差异性。方法选取顺德区新容奇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0例尿路结石患者,根据居民来源分为原住居民组150例及外来居民组150例,利用红外光谱结石检测仪对尿路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和比对。结果原住居民组含钙结石占比、纯尿酸结石占比高于外来居民组,感染性结石占比低于外来居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结石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住居民组中一水草酸钙占比高于原住居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水草酸钙、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尿酸铵、无水尿酸、一水尿酸钠以及二水尿酸占比与外来居民组数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德地区原住居民与外来居民尿路结石成分存在较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湖北省荆门地区的泌尿系结石成分特征,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沙洋县人民医院、钟祥市人民医院和京山县人民医院四院泌尿外科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将符合标准的2000例患者纳入研究,使用红外光谱法检测其结石成分,并结合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泌尿系结石患者中50~65岁人群患病率最高,为46.60%(932/2000);男性患者1297例(64.85%),为女性患者的1.85倍;其中≤12岁和>75岁患者中的男女比例比值最大,为3∶1。结石主要位于肾脏和输尿管,膀胱占比较少,尿道不常见。结石成分主要草酸钙,其次为碳酸磷灰石和尿酸类,胱氨酸和磷酸铵镁结石不常见;仅在女性患者中发现羟基磷灰石和磷酸氢钙结石(占0.5%~0.7%),同时女性磷酸铵镁成分明显比男性常见(P<0.001)。首发和复发患者结石成分占比大体相似,草酸钙结石占大部分,碳酸磷灰石结石常见,尿酸类和磷酸铵镁结石出现率不高,胱氨酸、羟基磷灰石和磷酸氢钙结石不常见。结论湖北省荆门地区泌尿系结石草酸钙成分和肾脏发病最为常见,男女结石部分成分存在差异,可为该地区临床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螺旋CT对体内上尿路结石化学成分的预测价值。方法:2005年12月~2007年9月对157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在治疗前行螺旋CT平扫,测结石CT值。定量分析各种治疗方法所获取结石的化学成分。经统计学分析,找出不同成分结石的CT值范围。结果:一水草酸钙、尿酸、羟基磷灰石三种纯结石的软组织窗平均CT值分别为(851.50±188.74)HU、(446.92±47.20)HU和(835.53±110.58)HU。尿酸结石与一水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与羟基磷灰石之间CT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例纯尿酸结石与144例尿酸含量小于70%的其他结石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结石的软组织窗平均CT值500 HU为标准鉴别纯尿酸结石,其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6.53%,阳性预测值为70.59%,阴性预测值为99.29%。结论:结石的CT值可作为鉴别尿酸结石的一种方法,CT值小于500 HU的结石多考虑为尿酸结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CT对体内肾结石化学成分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泌尿系结石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岁。其中肾结石31例,上段输尿管结石9例。采用西门子炫速双源CT(第二代双源CT)(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Dual-source CT,DSCT)进行术前检查,扫描条件采用0.6mm层厚无间距扫描,所得数据经拆薄重建后传至随机工作站进行重建及双能量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取得结石样本,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样本成分,进行统计分析,以判断DSCT预测结石成分的准确性。结果:红外光谱检测单一结石成分12例,混合结石成分28例。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相比,DSCT检测含草酸钙成分结石32例,鉴别草酸钙结石的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80%。DSCT检测含磷酸盐成分结石32例,鉴别磷酸盐结石的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63.6%。DSCT检测含尿酸结石5例,鉴别尿酸结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1例胱氨酸结石的准确率100%。结论:术前双源CT扫描成分分析能够有效区分尿路结石化学成分,如尿酸结石、草酸盐结石、磷酸盐结石和胱氨酸结石,与红外光谱结石分析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这对于合理选择治疗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无效治疗,提高疗效,节省费用,减少并发症等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Coherent scatter properties depend o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scattering medium and measured scatter patterns are often characteristic of a chemical species. We explored the usefulness of coherent scatter analysis as a basis for identifying urinary calculus composi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laboratory system for collecting coherent scatter signals from biological specimens was developed. This technique uses a diagnostic x-ray tube and image intensifier, and measures coherent scatter from intact renal stones. The coherent scatter signatures of 6 common stone components (calcium oxalate monohydrate, calcium phosphate, calcium phosphate dihydrate, cystine, 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and uric acid) were acquired from pure chemical samples and stones identifi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as having a uniform composition. In addition, a sample of calculus identified as containing only calcium oxalate dihydrate was examined. The same fragmented stone samples analy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were scanned using coherent scatter. RESULTS: In each case the scatter patterns from powdered chemicals and fragmented stones showed circular symmetry and consisted of a series of broad rings of various intensities. Each pure chemical sample produced a distinct coherent scatter pattern. The signatures of the stone specimens closely agreed with those of the chemical samples. CONCLUSIONS: These initi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herent scatter analysis using diagnostic x-rays has potential as a tool for urinary calculous composition identification. Further developments in this technique may have the potential for determining the composition of a calculus in vivo before therapy, thus, aiding in therapy pla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