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10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0例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的患者。均行B超检查,9例行CT或MRI检查。结果:8例术前CT或MRI提示为肾错构瘤破裂出血,1例MRI诊断为肾肿瘤破裂出血,1例B超诊断为肾占位病变并肾周血肿。所有患者肿瘤直径均大于6cm,9例行患侧肾切除术。结论:CT和MRI是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较好方法,并能提示病变的性质以及确定出血的范围。对于肿瘤直径大于4cm,且靠近肾包膜生长的肾错构瘤应积极治疗,手术治疗时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2.
我院 1 990~ 2 0 0 1年共收治双肾错构瘤并发一侧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 7例 ,均行一侧肾切除术 ,对侧肾择期行保肾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 ,现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7例 ,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2 1~ 62岁 ,平均 44岁。均以突发性腰腹部胀痛伴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急诊入院 ,5例有休克早期表现。均经B超、CT及IVU检查 ,诊断为双肾错构瘤并发一侧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破裂出血侧肾错构瘤大小( 6.3cm× 5 .4cm)~ ( 1 1 .5cm× 8.7cm) ,未破裂侧错构瘤大小 ( 4 .5cm× 3.9cm)~ ( 6.2cm× 5 .6cm) ,未破裂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急诊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与宜昌市夷陵医院2008年~2014年诊治的53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行急诊手术治疗、10例行保守治疗、12例行介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急诊手术治疗患者31例均恢复良好;保守治疗患者中4例病情稳定恢复良好,4例治疗过程中再次出血改行手术治疗,2例恢复过程中腹膜后血肿继发感染行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患者8例病情稳定恢复良好,3例再次出血行保守治疗2例和手术治疗1例,1例继发感染行手术治疗。结论:对于瘤体较大者,肾错构瘤破裂出血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据情选择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对于瘤体较小者,或单侧多发肿瘤者,或双侧肿瘤者可考虑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4.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错构瘤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错构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30例肾错构瘤患者,其中29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结果:30例患者共切除瘤体31个.直径2~23cm,术后无一例发生出血、尿瘘.术后肾功能相对稳定。随访1~142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错构瘤成功率高.有效地控制出血和保护肾脏功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肾错构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肾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B超检查;25例行CT扫描;7例行MRI扫描;15例行IVP检查;2例行DSA检查。27例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术前诊断明确且肿瘤直径远大于4cm,行肾切除术;7例因肾破裂出血而争诊手术切除病肾;2例肾破裂出血者病情稳定,于次日明确诊断后进行手术切除;1例术前不能完全明确诊断,术中快速切片确定为肾错构瘤后行肿瘤剜除术;另4例作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肾错构瘤,未发现有肿瘤恶变者。27例手术患者术后病情稳定。结论:CT和MRI是肾错构瘤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肿瘤直径>4cm且逐渐增大伴明显症状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6.
肾错构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组13例患者手术治疗,4例行肿瘤剜除术,6例行患肾部分切除术,1例患者因急腹症就诊探查确诊切除患肾,1例恶变者行肾癌根治术,1例保守治疗。结果所有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通过B超、CT等检查,大部分肾错构瘤的患者都可明确诊断,少数瘤体破裂大出血而诊断未明者,宜剖腹探查。手术是治疗肾错构瘤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对于肾错构瘤体积大于4cm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对少数非手术治疗者,应严密观察。手术宜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恶变者行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7.
巨大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大出血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巨大肾错构瘤(HK)自发性破裂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治疗的巨大HK并发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治资料。术前均行B超和CT检查,诊断为巨大HK破裂.并通过手术证实。结果:本组2例急诊手术,余2例症状平稳后择期手术,其中2例作肾切除,2例作病灶切除。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病变,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确诊为HK。结论:应提高对巨大HK自发性破裂的术前诊断水平,采取各种措施保留肾单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肿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3例肾肿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均无外伤史及抗凝治疗史,均行B超,CT检查,1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3例患者均行开放手术,1例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另1例行肾切除术.其中1例为肾透明细胞癌,另2例为肾血管平滑肌瘤.结论:肾肿瘤自发性破裂为泌尿外科急症,肿瘤破裂以肾多见,CT可以准确显示出血程度和部位,肾癌破裂出血应行根治性肾切除,肾血管平滑肌瘤应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27岁。因突发右侧腰腹部疼痛1d急诊入院。无肉眼血尿。血红蛋白74g/L。血肌酐114μmol/L。CT示双侧肾巨大错构瘤,右肾约15cm×12cm,左肾约16cm×10cm,无明显正常肾实质.右肾错构瘤出血伴巨大血肿形成,左肾错构瘤小血肿(图1A)。患者呈重度贫血貌,双侧面部蝶形分布血管纤维瘤,腰部皮肤色素减退斑,甲周血管纤维瘤。  相似文献   

10.
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治(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0 ̄1999年诊治的10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结果:9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保守治疗者病情稳定。结论:B超和CT检查对诊断紧错构瘤破裂出血有帮助;对肾错构瘤的治疗应全面考虑,手术仍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Eight renal oncocytomas are describe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present in 3 cases, with hematuria occurring in 2 and flank pain in 2. Tumors were between 2.5 and 10.0 cm. in diameter and showed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histologic pattern. The tan coloration of some tumors may permit a naked-eye distinction from renal cell carcinoma. All tumors appeared to be benign.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切口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第12肋尖部向前下方5—6cm切口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及肾盂输尿管肿瘤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56岁。5例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余12例为B超体检发现,腹部均未扪及肿块。左侧5例,右侧12例。肾肿瘤13例直径3~10cm,平均5cm。UICC临床分期;T1N0M0 10例,T2N0M0 2例,T3aN0M0 1例;分级:G1 1例、G3 12例。肾盂输尿管肿瘤4例:T1N0M0和T2N0M0各2例,G2 3例、G3 1例.结果17例手术均顺利,其中1例肿瘤直径10cm者扩大手术切口取出标本。手术时间平均111min,平均出血90ml。未出现并发症。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10例,嗜色细胞癌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3例,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17例随访2—21个月,平均12.8个月,均健在,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该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可靠,患者恢复快,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肾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17-34岁。临床表现包括腰痛1例,肉眼血尿1例,腰痛并镜下血尿1例。多普勒超声和CT扫描显示肾脏肿块,2例体积较大,其中1例伴有肾静脉血栓形成。2例男性患者行肾切除,1例女性患者行肿块切除。结果:3例患者术后血尿,腰痛均消失。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或并发症,复查CT和尿液检查未见异常。结论:肾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其症状主要为腰痛、血尿。肾海绵状血管瘤少有术前诊断,多为术后病检证实,CT、B超、MRI和肾血管造影均有诊断价值,但不能完全与恶性肿瘤区分。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保留肾单位的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手术方法及技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介绍腹腔镜下钳夹法肾蒂阻断、锐性切除肿瘤以及创面直接缝合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 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肾外生性实性肿瘤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29~56岁,平均46岁.肿瘤位于左侧9例,右侧7例.肾细胞癌5例,肿瘤直径2.0~3.5 cm;肾错构瘤11例,肿瘤直径3.0~5.5 cm,其中1例肾错构瘤继发出血.经腹腔路径行保留肾单位的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手术在无损伤钳钳夹肾蒂控制血管后距肿瘤0.5~1.0 cm正常实质处锐性切除,创面缝合止血.结果 16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70~150 min,平均104min.肾蒂阻断时间14~32 min,平均21 min.术中出血量50~700 ml,平均158 ml.5例肾细胞癌患者病理检查示切缘阴性.16例术后无尿瘘、无继发出血,肾功能未见异常.2~4 d肛门排气,平卧1周出院.随访1~24个月,16例B超复查、11例CT检查肿瘤无复发,IVU复查肾显影良好.结论 可靠的肾血管控制是腹腔镜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的基本保证,无烟雾锐性切除肿瘤和创面的缝合处理能有效减少肾缺血时间,是保留、保护肾单位的有效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本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并发症少、恢复快,能有效切除肿瘤和保留或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脏小肿瘤(SRMs)(≤4cm)最大径(Dmax)与肿瘤性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协和医院近3年收治78例SRM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肿瘤Dmax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78例SRMs患者中恶性肿瘤61例(78.21%),其中肾透明细胞癌59例(96.72%),肾乳头状腺癌1例(1.64%),肾嫌色细胞癌1例(1.64%);良性肿瘤17例(21.79%),均为肾错构瘤。Dmax2cm者4例,良性肿瘤2例(50%),恶性肿瘤2例(50%),均为低分级;2cm≤Dmax3cm者38例,良性肿瘤11例(28.95%),恶性肿瘤27例(71.05%),其中低分级25例(92.59%),高分级2例(7.41%);3cm≤Dmax≤4cm者36例,良性肿瘤4例(11.11%),恶性肿瘤32例(88.89%),其中低分级28例(87.5%),高分级4例(12.5%)。3组之间良性、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恶性肿瘤核分级中低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结论:随着肾脏小肿瘤Dmax的增加,肿瘤恶性的可能性增加,且核分级多为低分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共施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43(21~58)岁。肿瘤均为单发,左侧12例,右侧9例,其中含孤立肾2例。肿瘤平均直径2.5(1.8~4.0)cm。7例良性肿瘤行剜除术,14例恶性肿瘤行楔形切除术。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5~185min,中位数115min;肾脏热缺血时间17~29min,中位数25min。术中失血约55~450ml,中位数105ml。术中腹膜破裂2例,肾蒂周围小血管损伤出血3例,肾静脉破裂1例,术中即时缝合。术后病理示所有切缘均阴性。术后平均随访10(2~23)个月,全部无瘤生存,无1例局部复发或穿刺通道处发生种植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直径≤4.0cm的肾脏单发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处理。结果15例患者术前均行B超和CT检查,术前确诊11例(73.3%)。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患肾切除术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3例,行肿瘤切除术7例。15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B超和CT检查为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术前确诊主要依据,治疗上以手术为主,应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行保肾手术。  相似文献   

18.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破裂(附23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自发性破裂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破裂23例,临床表现突发腰腹疼痛者21例,腰部酸胀者2例;其中伴血尿3例、恶心呕吐2例、休克3例、发热1例。23例B超检查,确诊13例;CT检查21例,确诊16例。结果 术前确诊RAML者16例,术中冰冻切片确诊2例,误诊为肾癌者4例、肾感染性病变者1例。行肾切除10例,肾部分切除和肿瘤剜除术各6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加栓塞术1例。结论 RAML自发性破裂后常改变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导致误诊和肾切除,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可以提高术前确诊率,术中冰冻切片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肾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脐尿管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脐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脐尿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0.0±2.5)岁。肉眼血尿31例,血尿伴尿频、尿急5例,血尿中位时间22d。尿中有黏液者16例。肿瘤直径平均(5.0±1.0)cm。盆腔淋巴结转移3例。TNM分期:T221例,T312例,T43例。临床分级:G118例,G213例,G35例。均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黏液性腺癌28例,非黏液腺癌混合癌5例(含肠型、印戒细胞亚型),乳头状腺癌3例。术后膀胱内灌注表阿霉素治疗25例。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8年,平均2.5年。术后1年生存率为50%(18/36),5年生存率为19.44%(7/36)。T2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3.81%(5/21),T3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6.67%(2/12)。结论脐尿管癌不容易被早期发现和诊断。血尿是脐尿管癌的最常见症状。扩大性膀胱切除术为标准手术方式。脐尿管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