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81岁。因“左侧腰部疼痛半月余”入院。病程中无发热、腹痛、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等症状,仅表现为左侧腰部胀痛。体格检查:左侧腰部平卧位双合诊可触及肿大包块,质韧,活动度差,轻度压痛。入院后泌尿系统超声示:左肾内见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67 mm ×79 mm,CDFI示其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左肾上极肾盏局部扩张伴积水。双肾CT示:左肾占位,考虑肾癌可能性大。见图1,2。ECT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示:左肾GFR为14.6 ml/min,右肾GFR为36.2 ml/min。术前诊断:左肾占位,肾癌。因ECT示左肾功能明显减低,遂行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肾上极,大小约8 cm ×7cm,局限于肾周筋膜内,处理肾蒂和输尿管后,将左肾、左肾上腺及肾周脂肪囊完整切除后经左侧麦氏点处长约6 cm 的切口取出。术后病理示:肾脏切除标本,大小9 cm ×9 cm ×5 cm,脂肪囊易剥离,切面见肾实质内肿物,大小8 cm ×6cm ×4 cm,切面灰白编织状,余肾组织挤压萎缩。上附输尿管一段,长1 cm,直径1 cm。肿块取材示肿瘤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细胞梭形,胞浆淡红染,核梭形,病理性核分裂像偶见,间质可见多量鹿角样血管。免疫组化:HMB45(-),Me lan A(-),SMA 灶(+),calponin (-),S100散(+),CK(-),Ki 673%(+),CD34(++),Bcl2(++),CD99(+++)。病理诊断:左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局部细胞生长活跃;肾盂及输尿管切缘未见瘤组织。患者于术后7 d 出院,随访6个月无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瘤的症状、影像、病理、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010月我院收治2例肾脏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并讨论。结果:2例肿瘤大小分别为3.0cm×4.0cm和1.5cm×2.0cm。1例行左肾部分切除术,另1例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均为肾脏嗜酸细胞瘤。镜检:肿瘤细胞圆形或类圆形,细胞均匀一致,呈腺泡状或管状排列,胞质内富含嗜酸性颗粒,肿瘤中心部可见玻璃样变性无细胞区;免疫组化:EMA(+)、Vimentin(-)。本组中1例细胞核有一定程度异形性,另1例细胞核异形性明显,呈低度恶性。术后分别随访14个月及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肾脏嗜酸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在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方面无明显特异性表现,确诊须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以保留肾单位手术为宜,针对某些伴发恶性可能的肿瘤,肾根治性切除术也是积极的,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肾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6岁。无痛性血尿2周。B超及CT检查均示左肾上极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为左肾肾癌而行左肾切除术.送检标本大体检查:肾脏体积10.0cm×5.0cm×4.5cm,连带输尿管长8.0cm。剖开肾脏,在其上极可见一灰白灰黄相间的实性肿块,呈5.2cm×4.5cm×4.0cm大小,无明显包膜,质地中等偏硬。另送“肾动脉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2枚,直径1.8~3.0cm,切面呈灰白,质硬。显微镜检查:肿瘤由多形细胞、校形细胞及组织细胞样细胞组成。多形细胞异形明显,胞浆丰富,呈粉红色细颗粒状或泡沫状,核呈肾形或分叶状,巨核、多枚及怪异校也…  相似文献   

4.
韩天栋  田野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2):842-842
患者,女,37岁,因左肾切除术后2年,体检发现左腹膜后肿物3周入院。2年前患者因左肾占位性病变于本院行开放左肾切除术,术中保留同侧肾上腺,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Ⅱ级,癌瘤侵至被膜下,未侵及肾盂黏膜。术后持续规律复查并注射干扰素。本次人院前经B超检查发现左腹膜后占位,并复查核磁共振示左侧脾脏内侧可见一类圆形略长T1、等T2异常信号,大小约4.5cm×4.0cm,边界光滑。人院后行经腹开放肿物切除术,术中将肿物及肾上腺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5.
<正>病人,男,50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二便正常,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血生化示尿酸598μmol/L。腹部CT平扫显示双肾形态规则,无异常增大萎缩,双肾多发囊肿,左肾中极背侧可见一包块,约2 cm×2 cm大小,增强扫描肿瘤均匀强化;另中极腹侧见一略高密度团块,增强扫描时略强化,较肾脏皮质强化程度低。考虑诊断:左肾较大包块考虑肾透明细胞癌,较小团块考虑良性病变(图1)。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78岁,曾因B超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3d于2010年6月17日入院。入院查体左肾叩击痛阳性,无其他阳性体征。CT平扫示左肾形态不规整,见最大截面约4.0cm×4.5cm肿块突出肾轮廓外,内可见低密度区;增强CT显示左肾形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为骨髓恶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故又称浆细胞骨髓瘤或浆细胞瘤,好发于50岁~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本病约占肿瘤发病的1%~2%,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肾脏是MM临床常见的受累器官,肾脏病变时MM的病程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通常将MM导致的肾损害称为骨髓瘤肾病或骨髓瘤肾。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0岁。因体检时超声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1个月,于2007年12月3日收入院。有高血压病史多年,自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血压正常。体检:神清,血压130/70mmHg(1mmHg=0.133kPa),心率齐。心肺无异常。双。肾区无包块及异常隆起.无明显叩击痛;双侧输尿管径路无压痛;耻骨上膀胱区无压痛及膨隆。超声示左肾上极偏后见等回声肿块,大小4.0cm×3.9cm,怀疑为左肾上极肾细胞癌的可能。IVP示左肾占位性病变;CT示左肾上极皮质包膜下有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蔺晓霞 《腹部外科》2011,24(2):74-74
病人:男性,45岁。因突发心悸、气短、头痛、伴视觉模糊等症状入院。入院时血压200/100mm Hg。彩色超声检查示:双肾切面形态正常,内均未见异常回声,左侧。肾上腺厚0.7cm,左侧于腹主动脉外侧及左肾上极内侧可见2.7cm×3.2cm的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回声增强,该肿瘤与左肾不同步移动,与左肾轮廓形成“海鸥征”。超声提示:左侧肾上腺实质性病灶(嗜铬细胞瘤可能)。后经手术证实为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10.
<正>浆细胞瘤包括孤立性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性白血病4类,EMP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骨髓外软组织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浆细胞瘤的4%,80%发生于上呼吸道和消化道~([1])。EMP好发于男性,男女发病比例为3:1,平均发病年龄60岁以上~([2])。睾丸浆细胞肿瘤可为多发性骨髓瘤侵至睾丸或EMP原发于睾丸,亦有个别浆细胞白血病进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4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囊实性占位8年,无痛性肉眼终末血尿3个月,于2011年7月21日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泌尿系超声检查示左肾低回声占位性病变,约7.5 cm×8.0 cm,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膀胱左侧壁肿物3.3 cm×1.9 cm,突向膀胱.腹部CT检查示左肾上极实质内可见团块状混杂密度影,边缘不规则,8.0cm×9.0 cm大小,腹膜后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增强扫描后见左肾上极团块状密度影,左侧肾盂、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盆腔CT检查示膀胱左侧壁球状充盈缺损,约2.5 cm ×l.5 cm.胸部CT检查示双肺结节状密度影,最大直径约1.0 cm,考虑转移瘤.入院诊断:左肾癌、膀胱肿瘤、双肺转移瘤.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左侧壁直径约3.0 cm球形肿物,基底宽,表面有陈旧性血块覆盖.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67岁,因“胸骨上段包块进行性增大伴疼痛6月余,疼痛加重1月余”入院。查体:胸骨上段扪及包块,质韧,活动度差,有压痛,皮肤无红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未见异常,血清免疫球蛋白κ轻链14.70 g/L、κ/λ3.551。胸部CT:胸骨柄及胸骨体上段3.8 cm×5.7 cm×7.1 cm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密度充填,边界清楚,平扫CT值约65 HU,增强后均匀强化,CT值约113 HU,骨皮质中断、硬化,呈花边样改变(图1A、1B);考虑肿瘤性病变。行胸骨穿刺活检,病理报告:弥散性分布浆细胞样小细胞(图1C);免疫组织化学:CD79a(+),CD38(+),CD138(+)(图1D),κ(+),λ(-),MUM-1(+),CD56(+),Ki-67(约5%+);提示胸骨浆细胞瘤。99 m Tc全身骨显像显示胸骨柄及胸骨体上段显像剂浓聚,考虑肿瘤;双膝内侧显像剂浓聚,考虑退行性改变(图1E)。双膝MRI未见骨质破坏。穿刺髂骨抽取骨髓液后行多发性骨髓瘤流式细胞分析,结果示正常多克隆浆细胞。综合诊断:胸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  相似文献   

13.
胃浆细胞瘤     
胃浆细胞瘤陈俊强综述李绍森审校浆细胞瘤是一种由浆细胞排列成簇或层状的肿瘤。一般可分为4种类型:①多发性骨髓瘤;②孤立性骨浆细胞瘤;③浆细胞性白血病;④髓外浆细胞瘤(EMP)[1]。胃浆细胞瘤是EMP的一种,是由形态结构上成熟的单相增殖的浆细胞构成的肿...  相似文献   

14.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浆细胞瘤是以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Castro将其分成三类:(1)浆细胞性骨髓瘤,即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2)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rdullary plasmucytoma,EMP);(3)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PB),各类浆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各不相同,在临床上MM较为多见,而SPB则少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类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2例原发性肾脏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例1,女,48岁。因右腰酸痛1个月入院。B超示右肾中上极中等回声占位,边界清楚,内有血流信号。CT示右肾中上极10.0cm×7.5cm实性占位,增强后病灶均匀轻度强化。例2,男,44岁。体检发现左肾占岱40天入院。B超示左肾门处中等回声占位,边界清楚,内有血流信号。CT示左肾中极肾门处3.7cm×3.5cm实性占位,增强后病灶均匀轻度强化;其内伴-钙化点。结果:2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病理检查镜下肿瘤细胞形态为多边形,嗜酸性颗粒状细胞质,边界不清,呈柱状或缎带状排列混合有实性巢状排列;细胞核呈园形大小一致,核分裂像难见。免疫组化:突触素、波形蛋白均为阳性。病理诊断为肾脏类癌伴淋巴结转移。例1术后30个月死于肝骨转移;例2术后随访2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原发性肾脏类癌临床罕见,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根治性肾切除应为治疗原发性肾类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脏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诊治及预后特点。方法:肾脏神经内分泌癌伴肝转移患者1例,女,73岁,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5d。CT示左肾中上极实质内有一个约6cm×6cm、肝左叶内有两个分别约2.0cm×1.5cm、1.5cm×1.5cm大小的类圆形中密度灶,增强后病灶略有不均匀强化,界限尚清,考虑肾癌;肝左叶转移灶。行后腹腔镜下左肾、左肾上腺根治性切除术加经皮肝转移灶射频消融术。检索相关文献复习讨论。结果:病理报告示左肾上极一大小约6.5cm×6.5cm肿块,切面灰白色,实性,质稍硬,肿块穿透被膜,累及肾周脂肪组织,脉管内见癌栓,‘肾盂见癌累及。肝肿瘤穿刺组织:肝组织内见癌转移。免疫组化:癌细胞表达:CK弱(+),Vin(-),3413E12(-),CDl0(-),Ki67约30%(+),CD56(+).Syn(+),CgA(+),TTFl(+)。病理诊断为肾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伴肝转移。术后化疗:吉西他滨+卡铂化疗3个周期,吉西他滨第1、8天静滴,卡铂第8天静滴,每周期21d。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肾神经内分泌癌临床少见,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治疗以手术加放、化疗为主,其中类癌恶性程度较低,早期治疗预后较好,其余类型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不佳。术后宜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1岁,因"发现左上腹部肿物10 d"入院。查体:左上腹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10 cm肿物,质软,无压痛,表面光滑,活动度差。腹部CT平扫:左腹腔内囊性病变,来源待查。2011年1月26日行剖腹探查术。手术所见:左上腹腹膜后左肾下方可见一大小约10 cm×13 cm×13 cm囊性肿物,包膜完整,  相似文献   

18.
经腹途径腹腔镜小儿肾囊肿去顶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2岁3个月,因体检发现左肾囊肿2天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脾肾之间有一类圆形无回声区,直径约7.0cm,边界清楚,考虑左肾或左肾上腺来源囊性包块;CT示左肾上极椭圆形囊状低密度影,大小约7.0cm×6.0cm×6.0cm,边界光滑,左肾受推压向下明显移位并旋转,双侧肾盂肾盏显影良好,考虑为左肾囊肿并左肾轴旋转。于2008年1月6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经腹途径腹腔镜左肾囊肿去顶术。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2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于2010年5月29日入院.病程中无发热,无尿频、尿急,无血尿、脓尿,无腰、腹疼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见左肾中下极实质内类圆形实质性略低回声,大小为3.5 cm×3.0 cm×3.2 cm,包膜完整,略外突,内可见血流信号.CT检查可见左肾类圆形软组织影,大小3.5 cm×3.0 cm,CT值78 HU,病灶被膜光滑,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强化,呈快进快出型改变.肾动脉CT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为左肾实质占位,肾癌可能性大.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包膜完整,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楚,表面可见数条滋养血管,周围无明显粘连,肾门未见肿大淋巴结.动脉阻断夹阻断分支肾动脉后,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约1.0 cm肾组织.术后剖开肿物切面呈灰白色,未见液化坏死组织.术后病理报告:(左肾)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编织状排列,诊断为(左肾)平滑肌瘤.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4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持续性疼痛,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及多饮水后症状减轻,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半年前出现间断肉眼血尿.1个月来左侧腰部胀痛明显,于2006年10月3日入院.血肌酐98μmol/L.B超检查示左肾中度积水,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扩张.距肾门约3.5cm输尿管行径处可探及一实质不均匀偏低回声,约8.1 cm×7.1 cm×4.9cm,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IVU示左侧肾盂、输尿管不显影,右侧肾盂、输尿管显影良好.CT示左肾皮质变薄,左肾下方邻近腰大肌处可见一不规则状团块影,左侧腹膜后间隙占位伴左肾重度积水,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较大,肿瘤来源于左侧输尿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