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结合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腹膜后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术前诊断嗜铬细胞瘤、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膜后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腹膜后肿瘤,术后病理均为Castleman病。随访12~11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通常无异常结果,容易误诊,确诊需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腹膜后局限型Castleman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Castleman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成功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Castleman病,在临床分类上均属于局限型.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Castleman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发生于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术前CT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帮助,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综合治疗可获得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其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49~61岁,中位年龄56岁,肿瘤位于腹膜后,大小3.0cm×3.5cm×4.0cm~4.0cm×4.5cm×6.0cm。结果 3例患者肿瘤均经手术成功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临床分类均属于局限型。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少见,可发生于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术前CT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帮助,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后肾上腺区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3例腹膜后肾上腺区巨大Castleman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行彩超、SCT平扫及增强等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为:腹膜后巨大淋巴增生症2例,静止性嗜铬细胞瘤1例。均行经服腹腔镜下肾上腺区肿瘤切除术。结果3例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术中出现血压波动,最高至180/115mEHg。手术时间平均1.5h;术中出血量平均80ml;切除肿瘤大小5.0cm×5.5cm×4.5cm~7.0cm×8.0cm×4cm。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平均7d出院。术后病理均证实为Castleman病。术后随访1~2.5年(平均1.5年),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彩超或SCT,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罕见,其中以局灶型多见。手术是其治疗首选。腹腔镜下切除途径视野清晰、利于操作、出血较少、恢复快,是治疗腹膜后复杂性Castleman病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发病部位以颈部多见(4例),病理分型以透明血管型多见(5例),5例局灶型Castleman病患者经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3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患者经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化疗后病情得到好转,1例中心型Castleman病患者因基础疾病未化疗而复发。结论 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无特异性表现,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手术是治疗局灶型Castleman病的首选方法,CHOP化疗方案是治疗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一种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Castleman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1例为局灶性透明血管型,主要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经手术切除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好。另l例为多中心性混合型,主要表现为贫血、蛋白尿、血沉增快、多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经综合治疗好转。结论 Castleman病为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临床上和病理上需与多种疾病鉴别,病理的鉴别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后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1月13例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资料。男6例,女7例,年龄23~57岁,平均42岁。1例高血压病史13年,1例乙肝病史20年。7例因查体发现腹膜后肿物,6例因疼痛或黏膜溃疡就诊。平均确诊时间9个月。单中心12例,多中心1例。肿瘤最大径3.0~11.8 cm,平均6.0 cm。均行腹盆腔CT,肿瘤呈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明显或中等强化。12例行开腹或腹腔镜肿物切除术,1例行腋窝淋巴结活检术。结果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确诊为Castleman病,其中透明血管型10例,混合型1例,浆细胞型2例。随访1~58个月,平均25个月,1例失访,1例术后半年原位复发,其余11例恢复良好,无复发迹象。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多为单中心病变,多无明显临床症状。CT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确诊仍靠病理。单中心Castleman病手术切除疗效好,术后可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腹部Castleman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6月至2009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7例腹部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无任何症状,2例表现为腹部包块,2例表现为口腔溃疡、皮疹,1例表现为浮肿、气短,1例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2例行X线检查,17例行超声检查,13例行CT检查.结果 4例术前经CT检查诊断为Castleman病,其余13例均未明确诊断.14例局灶型患者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3例多中心型患者行部分切除或活组织检查.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14例透明血管型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为CD3、CD20、CD21、CD34阳性;3例浆细胞型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为CD3、CD68、PCNA阳性.17例患者中1例失访,16例随访3~12个月无转移和复发.结论 腹部Castleman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局灶型患者应尽早行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多中心型难以完整切除,可于术后进行化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2005-2012年连续收治的65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局灶型Castleman病和多中心型Castleman病在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上的不同.结果 本组42例局灶型Castleman病多见于中青年,常为单发肿瘤,表现为无症状的局部淋巴结增大,病理分型以透明血管型(33/42,78.6%)为主,本组42例患者发现44枚肿瘤,以腹膜后腔(10/44,22.7%)、腹腔(10/44,22.7%)等深部多见,通过手术治疗可治愈.本组23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多见于中年,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无局部淋巴结疼痛及表面破溃,常伴有发热(9/23,39.1%)、贫血(9/23,39.1%)、脾大,实验室检查多见异常,病理分型主要为浆细胞型(14/23,60.9%)和昆合型(5/23,21.7%),本组23例患者发现66枚肿瘤,以颈部(16/66,24.2%)和股沟区(12/66,l8.2%)等浅表部位多见,主要采用CHOP化疗方案或手术联合CHOP化疗方案,本组21例患者获得完全或部分缓解,2例因化疗引起肺部感染死亡,能否耐受长期化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局灶型和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临床特点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差异.局灶型Castleman病通过手术可达到治愈目的;多中心型Castleman病则主要采用CHOP化疗方案,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病理学、临床表现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确诊为Castleman病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采用HE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局灶型9例,多中心型6例。结论 Castleman病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形态,临床误诊率高,其特征性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性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腹膜后局灶性Castleman病(localized Castleman’s disease,LCD)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期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提供合理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腹膜后LCD病人临床资料,并针对性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人术前检查未明确诊断,手术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确诊,未行辅助性治疗。1年后随访复查,病人恢复可,手术效果较好。结论腹膜后LCD术前诊断较困难,手术切除预后良好,术前充分评估可以为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副损伤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腹膜后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总结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腹膜后单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行开放或腹腔镜腹膜后(外)肿物切除术,其中2例加行术后辅助化疗。术后病理证实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11例,浆细胞型1例。随访时间1~10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12例患者随访均未提示复发,4例患者术后复查CT示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减小。结论 腹膜后Castleman病术前难以明确诊断,需术后病理证实。手术疗效好,放疗亦可作为一种替代疗法,但化疗在单中心型Castleman病治疗中的应用还需要更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20例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诊治策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提高伴副肿瘤性天疱疮(PNP)的Castleman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9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腹膜后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13例腹膜后Castleman病伴PNP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7例单纯腹膜后Castleman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发病特点、部位、实验室检查、手术策略、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的不同.结果 (1)本组腹膜后Castleman病多见于中青年(中位年龄36岁),发病部位多位于肾旁(14/20,70%)及髂窝(4/20,20%),左侧腹膜后多见,病理分型以透明血管型为主,腹膜后Castleman病合并PNP组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病部位、大小及病理分型与单纯腹膜后Castleman病组无明显区别(P>0.05);(2)本组腹膜后Castleman病合并PNP患者较易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8/13),有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或CA242升高现象(3/8);(3)本组腹膜后Castleman病常有包膜,与邻近脏器边界清晰,手术较为容易,但合并PNP的腹膜后Castleman病的生物学行为有恶性倾向及伴发子灶特征,有侵及邻近血管及术后局部复发可能;(4)Kaplan-Meier及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腹膜后Castleman病合并PNP患者5年生存率为42.8%,平均生存时间30个月,明显低于单纯腹膜后Castleman病组(P<0.05),是否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以及肿瘤能否根治切除是影响腹膜后Castleman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腹膜后Castleman病伴PNP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和切除肿瘤、及时终止致病抗体的产生,是成功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部局灶型Castleman病临床表现和外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腹部局灶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18例患者经病理确诊而纳入。其中6例因体检而发现,12例有症状,主诉腹部隐痛不适或疼痛为50%(6/12),头晕乏力为...  相似文献   

15.
腹膜后Castleman病(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腹膜后Castleman病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报告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例腹膜后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例均成功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术后随访12~16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上少见,肿块可发生在淋巴组织的任何部位。CT扫描是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腹膜后Castleman病伴副肿瘤天疱疮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膜后Castleman病伴副肿瘤性天疱疮(PNP)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腹膜后Castleman病伴PNP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病理及影像学特点,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者初诊症状均符合PNP ,经临床检查发现腹膜后肿瘤,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Castleman病,1例患者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切除。肿瘤切除术后PNP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 腹膜后Castleman病伴PNP具有独特临床特征,手术切除肿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又称Castleman’s Disease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1954年由Castleman首先报道。临床较少见,文献报道好发生于胸部纵膈,发生于腹膜后则极为少见。现报道1例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腹膜后局灶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5例肾周和肾上腺区域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CD诊治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5月至2014年6月5例肾周和肾上腺区域C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本组5例,男3例,女2例,中位年龄54岁(33~58岁)。CD病灶位于肾上腺区域3例,肾周2例。其中体检发现2例,因腰腹痛就诊2例,因发热和肌痛就诊1例。肿块最大径2.8~9.6cm,平均5.3cm。术前诊断为肾上腺良性肿瘤1例,肾上腺或肾恶性肿瘤2例,淋巴瘤1例,肾周Castleman病1例。影像学表现多无特异性,超声检查CD病灶多表现为界限清晰的低回声肿,较大的肿瘤中心部位可见点状钙化;CT平扫为均质肿块,可伴有微小星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的均质富血供肿块;MRI检查肿块呈T_1WI呈低或等信号,T_2WI呈均质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可明显强化。体积较大的肿块在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时,表现为从周边强化开始,逐渐向中间弥散的均质肿块。实验室检查除1例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外,其余4例均未见异常。5例患者中,1例行右肾上腺及右肾切除,2例行腹腔镜左肾上腺及后腹膜淋巴结切除,1例行右肾根治+腹膜后淋巴结切除,1例行左肾门旁肿块切除。术后病理均为Castleman病,其中透明血管型4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59.5个月(6~103个月)均未复发;浆细胞型1例,术后54个月腹膜后复发并骨转移。根据病理、临床特点及影像学临床最终诊断为局灶型Castleman病(LCD)4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1例。结论手术切除是肾周和肾上腺区域LCD的首选治疗,MCD手术效果不佳。因病灶部位的特殊性,以及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非特异性,该区域的CD易误诊为肾和肾上腺恶性肿瘤,导致不必要的脏器切除。对于该区域的均质、血供丰富,特别是伴有微小点状钙化、从周边开始弥散增强的肿块,均应怀疑CD。术中活检再次评估,或可避免切除范围的扩大。  相似文献   

19.
腹膜后Castleman病(局灶型,浆细胞型)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我们手术治疗1例,术后恢复顺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腔局灶型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例因盆腔占位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积水的患者进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盆腔肿块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30min,术中出血10ml。术后第3天出院,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示Castleman’s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血管滤泡型。随访6个月,未见疾病复发或转移。结论:盆腔局灶型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盆腔疾病,常以无痛性淋巴组织肿大或肿块压迫症状而就诊。治疗方法首选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比传统开放手术在术中创伤、出血量、术后恢复、美观性等方面的优越性明显,对于盆腔局灶型CD,可优先考虑行经腹腔镜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