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超声引导对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引流,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00%(23/25),术后3~6日25例患者黄疸均减退。出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和肝内胆管超声测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胆汁外渗1例,引流出少量血性胆汁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及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民  沈世强 《腹部外科》2007,20(5):282-283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管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0月~2007年5月行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119例的临床资料。本组良性梗阻性黄疸66例中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58例,失败的8例改行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中行内镜下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23例,行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EMBE)18例,ENBD减黄后实施手术6例,穿刺置管失败转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6例。结果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经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术后1周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具有疗效好、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在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对18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并将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8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总成功率为97.3%(181/186),一针穿刺成功率达72.0%(134/186)。穿刺胆管直径范围为4~11mm。平均直径为5.3mm,术后胆汁引流量平均为420ml/d,带管时间为7~97d,平均为18.3d,并发症发生率为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穿刺置管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能够使患者得到持续性胆汁引流的机会,因此将成为治疗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联合X线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PTCD术的4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结果:44例(95.65%)PTCD成功,其中41例(93.2%)1次穿刺置管成功,3例(6.81%)经2次穿刺置管成功。术后引流量100~800 m L/d,术后第1天开始,患者黄疸均开始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逐渐减轻。术后1周,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出现胆道感染2例,出现少量胆道出血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定位联合X线引导下行PTCD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PTCD治疗149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其中胆管癌60例,胆管结石35例,胰头癌28例,手术后胆管狭窄8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6例,胆囊癌7例,壶腹周围癌3例,胰体癌2例。结果146例穿刺成功(146/149,97.99%),其中经肝左叶肝内胆管置管104例,经肝右叶肝内胆管置管34例,肝左叶及肝右叶肝内胆管均置管8例。3例穿刺失败,均为胆管癌(3/149,2.01%),其中2例因肝内胆管内径纤细、穿刺路径过深而无法成功植入引流管;1例因穿刺胆管持续出血而被迫终止手术。穿刺术后随访1周~18个月,除3例患者出现引流管脱出、1例胆管感染外,其余病例均引流通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BD)及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姑息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纳入79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47例共接受120次超声引导下PTBD(PTBD组),32例共接受39次PTGD(PTGD组)。比较PTBD组和PTGD组手术操作时间、黄疸减退情况、胆道出血和胆汁外漏发生率及引流管有效带管时间。结果两组黄疸减退情况、胆道出血和胆汁外漏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TBD组手术操作时间为(7.07±2.24)min,PTGD组操作时间为(5.94±2.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TBD组有效带管时间为(100.56±11.31)天,PTGB组为(63.58±6.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超声引导下PTBD带管时间长,相对PTGD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一步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CT引导下一步法胆管引流术,采用上腹部CT扫描选定腹壁穿刺点和靶胆管,确定穿刺路径和穿刺深度,使用6F穿刺引流系统穿刺靶胆管近侧壁,以J型导丝辅助推送引流管。结果 104例患者中123例次经皮胆管引流术中,共尝试穿刺131次,穿刺引流成功率和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104/104)和97.12%(101/104);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并发症包括一过性血性胆汁7例和少量肝被膜下血肿1例,术后前腹壁下引流管部分脱出6例。结论 CT引导下一步法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梗阻性黄疸处置方法,特别适用于急症和手术前过渡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PTCD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14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肝癌合并胆总管癌栓,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穿刺肝左叶胆管6例,右叶胆管9例,术后常规胆道造影。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一周胆红素平均下降80.5umol/L。其中9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黄疸减退后带管出院,5例患者经胆道引流黄疸减退后行肿瘤根治性切除,1例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肝转移患者术后1月死亡。结论 超声引导下PTCD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与X线相结合,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肝脓肿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药物冲洗引流术。结果:穿刺及置管均获成功,22例患者均痊愈。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治肝脓肿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高效的方法,可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引导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TCD,共穿刺173支胆管,其中57支由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引导完成,116支在二维超声引导下操作。对两种引导方法下的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时双平面超声引导下PTCD术的穿刺时间短于二维超声引导(P〈0.05),在胆管内径〈5mm时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2.00%(23/25),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率(27/41,65.85%)。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导向PTCD术穿刺时间短,对于胆管内径〈5mm者,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优于二维超声下导向穿刺,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在胆道-胃肠道吻合术后出现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9月-2008年1月。对45例胆道-胃肠道吻合术后出现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治疗。结果45例均成功进行PTCD,其中11例(24.44%)合并胆道感染。PTCD前患者黄疸TBIL(185.89±104.68)μmol/L,DBIL(136.85±84.53)μmol/L,引流4~14天后,患者黄疸情况明显改善,术后TBIL(84.09±63.82)/xmol/L(t=8.72,P〈O.05),DBIL(60.54±51.37)μmol/L(t=8.15,P〈0.05)。随访2~48个月(平均10.21个月)期间发现胆瘘1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未见其他并发症,42例获得二次治疗机会。结论PTCD对胆道胃肠道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诊断、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PTCD技术应用及临床价值,旨在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患胆结石、胆囊癌、胆管癌、肝转移癌引起的阻塞性黄疸137例患者在彩超引导下行PTCD,置管147根,合适胆管选择左肝高于右肝。结果1次穿刺成功率98.58%,2次成功率100%。引导管放置时间3—186d,发生并发症6例,占4.4%。结论彩超引导下PTCD是目前最为简便、安全、实用的胆道减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80例阻塞性黄疸病例采用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放置PTC管数、平均手术时间、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差异。结果 80例患者穿刺放置PTC管95根,留置时间为7~185(45±21)d。平均手术时间为(30±15)min,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为(415±214)ml。术后1周TB均值(μmol/L)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56vs 354±150,t=17.030,P〈0.01)。术后2周TB降至(57±36)μmol/L,与术后1周T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1,P〈0.01)。发生胆汁漏及胆道出血并发症共2例(2.5%)。结论 B超引导PTCD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是治疗阻塞性黄疸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PTC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例行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9±30.2)μmol/L,术后2周时,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167.4 ±42.1)μmol/L (P<0.05).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胆道出血2例,胆管炎4例,支架阻塞1例,胆汁漏1例,经治疗好均好转.结论 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中胰管显影与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中先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随后置入引流管行胆道引流或胆道内支架,术后观察病情变化。结果 70例均成穿刺并置入引流管(18例)或置入胆道内支架(52例),成功率为100%。11例术中胰管显影,59例胰管未显影,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36.36%(4/11)及8.47%(5/5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χ=4.19,P=0.0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中胰管显影与术后并发胰腺炎存在正相关(r=0.30,P=0.01)。结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时,术中胰管显影患者术易并发胰腺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胆道支架联合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肝胆外科就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胆道支架联合PTCD治疗,分析患者胆管狭窄部位及原因,术前3d、术后3d、7d和14d肝功能指标: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对术前感染、肝功能评分和术后针对肿瘤治疗进行多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分析。结果 (1)肝管癌患者有87例,其中,胆总管60例,肝门部胆管12例,左右肝管15例;胰腺癌患者有35例,狭窄原因为胆总管;肝癌患者有25例,其中,胆总管11例,肝门部胆管6例,多部位8例;壶腹周围癌患者有30例,狭窄原因为胆总管;胃癌肝转移患者有39例,其中,肝门部胆管23例,多部位16例。(2)术后3d、7d和14d的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含量水平均低于术前,术前后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含量水平逐渐降低,趋于正常值范围。(3)胆道感染的患者有17例,发生率为7.87%;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有21例,发生率为9.72%;支架脱落移位的患者有6例,发生率为2.78%;本组216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为8d-120个月,平均每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期间,有171例患者死亡,均死于肿瘤进展及多脏器功能衰竭,45例患者至随访截止时无黄疸加重症状。(4)术前感染、肝功能评分和术后针对肿瘤治疗是恶性梗阻性黄疸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胆道支架联合PTCD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肝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七医院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肝泡型包虫病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超声引导PTCD术治疗,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一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和比较肝功能指标变化、生活质量(QOL)评分。 结果80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75%(75/80),平均手术时间为(36.31±8.57)min,术中出血量为(30.25±18.62)ml,住院时间为(5.25±2.12)d;术后平均每天胆汁引流量(507.34±86.54)ml,术后穿刺管平均留置时间(85.75±12.54)d,未出现胆管出血或败血症等并发症。与术前各指标比较,患者手术后3 d、1周、3个月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各指标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均P<0.05),治疗3 d、1周、1个月后患者QOL总均分分别为(20.87±0.85)分、(32.85±3.61)分、(45.63±5.78)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4.54±0.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肝泡型包虫病合并梗阻性黄疸,能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2013年6月,恶性梗阻性黄疸120例,在PTCD术后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按就诊顺序依次分入观察组(加用异甘草酸镁100 mg/d)和对照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 mg/d)各60例。治疗7天后,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白蛋白( ALB)、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 ALP)、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核因子κB( NF-κB)的变化;观察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Bil、DBil、ALT、AST、ALP、TNF-α、NF-κB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ALB、γ-GT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2组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对恢复肝功能、消退黄疸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常见并发症,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220例接受PTCD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0例患者中,218例为肝外梗阻性黄疸,其中良性梗阻9例,恶性梗阻209例;2例为肝内梗阻性黄疸,其中硬化性胆管炎1例,肝转移瘤肝内胆管广泛受侵1例。穿刺成功率为99.09%,穿刺失败的2例均为肝内梗阻性黄疸。9例患者于PTCD术后24~72h内死亡。PTCD术中出现胆心反射35例,术后出血6例,感染16例,胸膜损伤3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急性肾衰竭1例,引流管脱出14例,胆汁过度分泌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结论 PTCD的并发症种类较多,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但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术后积极处理,可有效防止多数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