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16例ASD患者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粗筛,符合封堵条件后在全身麻醉下插入经食管超声探头,于手术开始前,根据ASD最大直径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在手术开始后,监测整个封堵过程,引导封堵伞的放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确认是否有残余分流或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封堵成功,TEE显示封堵器与ASD边缘吻合紧密,无残余分流;1例直径31mm的ASD患者,封堵器放置后发现其后下缘存在残余分流,随即改行体外循环ASD修补术。随访3个月,效果满意。结论TEE对选择适合行封堵术的的ASD患者、选择封堵器大小、指导封堵器的释放、以及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EE在监测探条辅助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VSD患者术前均接受TTE检查,以明确VSD的位置、类型、大小及边缘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在TEE引导下选择荷包开口位置,实时监测封堵器放置并即刻评价手术疗效。术后1周内行TTE复查。结果 100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实心探条输送法55例,中空探条输送法33例,直接输送法12例。患者均于术后3~4天出院,随访1~12个月,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溶血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TEE在探条辅助经胸微创封堵VSD的术中引导和术后评价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使该术成为更简便可行、成功率更高的封堵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TEE(RT-3D-TEE)在成人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TTE初筛后拟行封堵治疗的31例ASD患者行RT-3D-TEE检查,测量缺损最大径和面积,与TTE、二维TEE(2D-TEE)测值进行比较;评价缺损解剖特征,判断其是否适宜行封堵术,并选择封堵器型号。结果 TTE、2D-TEE和RT-3D-TEE测量ASD最大径分别为(21.32±6.21)mm、(22.80±5.87)mm和(23.44±5.90)mm,RT-3D-TEE与TTE和2D-TE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T-3D-TEE所测缺损面积与最大径显著相关(r=0.92,P<0.05);RT-3D-TEE显示房间隔缺损形状多为近似椭圆形,较少为不规则形及近似圆形,可清晰显示ASD残缘情况及周围毗邻结构的空间关系;根据RT-3D-TEE结果,29例属封堵术适应证,并封堵成功,封堵器大小为最大径测值+(5.4±2.3)mm。结论 RT-3D-TEE可直观评价ASD大小、形态及毗邻结构空间关系,在成人ASD封堵治疗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EE在外科微创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经TTE及TEE筛选的22例继发孔型ASD患者行外科微创封堵术,在TEE完成治疗全程,包括引导、监测和评估,封堵器选择、术中鞘管输送、封堵器释放及术后即刻手术效果评价。结果采用外科微创封堵术成功治疗21例患者,术后即刻TEE显示封堵器位置正常,塑形良好,无残余分流及并发症。TEE测量ASD最大径为(20.14±7.35)mm,与术中所用封堵器大小[(26.66±8.70)mm]相关性良好(r=0.949,P〈0.0001)。1例患者术中TEE显示不适于微创封堵,改行小切口外科修补术获得成功。封堵术后TTE随访3个月,封堵器位置固定,无移位,无残余分流。结论 TEE在继发孔型ASD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VSD)中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的的应用价值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TTE确诊为VSD,并经筛查符合封堵的122例患者,122例VSD患儿实施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术前通过TTE多切面评估VSD大小、位置、类型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情况,选择VSD封堵器型号的-般标准为(缺损测量最大径2mm);术中通过MTEE再次复核评估,确定封堵器型号,并引导封堵器正确放置,同时评判封堵效果;术后经TTE对封堵成功患儿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122例VSD患儿中116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5.1%。不同类型VSD封堵的成功率有差别,干下型成功率最低。部分患儿术后1周、1月、3月、6月、1年内定期随访,封堵器回声清晰,位置正常,无轻量以上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结论 TIE在经导管介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中的病例筛查、指导封堵器选择、术中封堵引导和监测,对封堵前、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形态、结构和心功能的变化评价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诊断的房间隔缺损患者43例中,筛选适合进行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病例31例,术中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引导封堵过程,术后采用TTE随访评价疗效。结果〓31例ASD患者在TEE引导下行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全部封堵成功,术后无并发症。随访3个月仅1例出现3 mm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对经胸微创ASD封堵术的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监测引导和术后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食管超声在经胸微创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报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用于58例经胸微创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结果。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初步筛选58例继发孔型ASD患者,观察ASD大小及各残缘,并在术中指导封堵过程,术后评价封堵效果。结果封堵术后随访一个月后,54例完全闭合房间隔;2例残留少量房水平分流;2例封堵失败,行体外循环下修补术。手术并发症1例,无TEE相关并发症。结论TEE可在术前修正TTE诊断,并在选择封堵器、术中全程引导及术后疗效的即刻判断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EE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价值。方法 58例ASD和129例VSD患者接受TEE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中行胸壁小切口暴露心脏,于TEE监测下选择右心房或右心室穿刺点,指引动脉止血鞘通过缺口后释放封堵装置,待TEE多切面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明显残余分流及瓣膜并发症后释放封堵器。结果 58例ASD均封堵成功,术后即刻TEE见8例封堵器周围微量残余分流。129例VSD中,114例VSD封堵成功,其中19例术后即刻TEE检查见残余分流,2例右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增快,1例变更右心室壁穿刺点后导丝顺利进入缺口;15例转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术。结论 TEE可用于指导外科微创封堵治疗ASD和VSD,包括测量缺损大小和位置、选择封堵器型号、确定手术路径、引导封堵器释放和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选择适合封堵的房间隔缺损病人46例,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引导下行封堵术,术后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动态随访观察。结果46例患者除l例封堵失败外.45例封堵成功,成功率达97.83%,术后1例病人有少量残余分流,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病例筛选及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大小、术中放置封堵器过程监测和术后评价疗效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新型输送系统经胸微创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应用新型输送系统经胸微创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效果。方法 11例膜周VSD患儿,年龄11月-12岁(中位年龄3.2岁),体重(15.8±6.4)kg,接受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根据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选择合适的封堵器类型,然后自胸骨下端3~5cm小切口入胸,TEE引导和实时监测下穿刺右心室前壁,建立轨道,释放封堵器关闭VSD。TEE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对主动脉瓣、房室瓣的影响以及有无残存分流。结果 11例患儿均1次封堵成功,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的时间为5—12min,无残余分流和主动脉瓣反流,心电监测无明显心律失常。术后3~5d出院,随访5个月以上无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反流以及周围组织卡压。结论 应用新型输送系统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下置入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较大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TEE在室间隔缺损(VSD)外科小切口封堵术中的价值。方法 25例VSD患者接受外科小切口封堵术,其中膜周型缺损19例,嵴内型缺损6例;缺损直径3~9mm,平均(5.25±3.47)mm。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TTE检查评估VSD。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在TEE引导下,经右心室游离壁置入VSD封堵器,并于术后即刻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5例均封堵成功,19例使用等边封堵器,6例使用偏心封堵器。25例术后即刻超声及术后超声观察,室间隔水平均无分流信号。结论 TEE在VSD小切口封堵术术中监测及术后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EE引导下经胸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50例接受TEE引导下经胸介入封堵治疗的CHD患者的资料,包括29例室间隔缺损(VSD)、12例房间隔缺损(ASD)、1例ASD合并VSD及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前均经TEE再次明确诊断并观察心脏缺损情况,术中超声实时监测并引导导丝、鞘管等到达指定位置及封堵伞放置,术后超声观察有无残余分流、瓣膜功能障碍评以价封堵效果,并通过心电图监测患者有无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结果 49例介入封堵成功,其中11例术后即刻TEE可见残余分流;术后1、3、6个月复查TEE,49例均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及封堵术导致的瓣膜反流,复查心电图未见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1例VSD介入封堵失败。结论 TEE用于引导经胸介入封堵治疗CHD安全、有效且创伤小、无辐射、无需对比剂,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9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按所用封堵器分为PDA封堵器组和VSD封堵器组,根据升主动脉造影结果,选择比破口直径大2~5mm的PDA封堵器或VSD封堵器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残余分流、封堵器形态、有无瓣膜反流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和术前TTE所示破口直径、主动脉造影示破口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9例均经升主动脉造影确诊为主动脉窦瘤破裂,其中15例右冠状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心室,3例为右冠状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心房,1例无冠状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心室;共使用PDA封堵器10枚,VSD封堵器11枚,成功率分别为60.00%(6/10)和90.91%(10/11)。术后随访6个月~6年,未发生血栓事件,无瓣膜反流,无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哀竭及死亡。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安全有效;应用VSD封堵器较PDA封堵器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EE)指导巨大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术前应用TTE结合TEE测量ASD最大径或支撑径,明确其形态、边缘,筛选33例巨大ASD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术,术中指导封堵器植入,术后评价疗效。结果 33例中成功24例,失败9例,总成功率为72.73%;其中椭圆形ASD成功率76.47%,类圆形68.75%;ASD边缘足者81.82%,边缘不足者68.18%。TTE测量ASD最大径与封堵器大小相关性良好,TEE测量ASD支撑径与封堵器大小相关性进一步改善。24例成功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以TTE结合TEE详细观察ASD大小、形态、边缘筛选适应证,依据TTE和TEE测量的最大径及支撑径选择合适封堵器,结合术中指导及术后疗效评价,对提高巨大ASD介入封堵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定量评估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LAA)形态和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6例拟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AF患者(阵发组)、26例持续性AF患者(持续组)及同期11名健康人(对照组),采用RT-3D-TEE测量3组LAA各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阵发组LAA舒张末期容积(LAA-EDV)、收缩末期容积(LAA-ESV)、开口最大面积(A_(max))及最小面积(A_(min))均增大,射血分数(LAA-EF)、最大排空速度(Vep)、面积变化率(A%)及直径变化率(D%)均减小(P均0.05);持续组LAA-EDV、LAA-ESV、A_(max)、A_(min)增大,LAA-EF、Vep、A%、D%减小(P均0.05);阵发组与持续组间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A-EF与ESV (r=-0.73,P0.01)、EDV(r=-0.64,P0.01)、A_(max)(r=-0.36,P0.01)及年龄(r=-0.27,P=0.02)呈负相关,与A%、D%、Vep呈正相关(r=0.86、0.74、0.55,P均0.01),与D_(max)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RT-3D-TEE能定量分析AF患者LAA形态及功能变化,对于评估AF患者病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双封堵器介入治疗多孔性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双封堵器介入治疗多孔性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临床评估。方法对17例多孔性ASD(12例为2孔,5例为3孔)患者在X线透视和超声心动图监测下植入Amplatzer封堵器,同时闭合2~3个缺损。术后复查ECG、X线平片及TTE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17例术中超声测量ASD大、中和小缺损直径分别为(13.94±3.21)mm、(9.65±2.64)mm及(4.80±1.92)mm。16例获得成功(16/17,94.12%),1例因第2个ASD不适于封堵而放弃,改行外科手术后痊愈出院。16例植入封堵器32枚,共闭合缺损37个,所植入大、小封堵器直径分别为(20.75±4.07)mm和(16.94±3.75)mm,较术中超声所测大孔及中孔ASD径分别增大(7.06±2.65)mm、(7.44±3.25)mm。术后3例残余微或少量分流(2例为3孔ASD),分别于术后第2、3天及3个月复查时消失。1例发生股动静脉瘘,1个月后消失。随访X线胸片测心胸比及超声测右心室前后径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采用双封堵器介入治疗多孔性AS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