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汗证包括自汗和盗汗,醒后汗出为自汗,因汗出而醒为盗汗。历代医家多从气虚、营卫不和、阴虚、实热论治,但临床常有不效。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说:“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今根据王氏所论,结合笔者近年来临床实践,就血瘀型汗证谈谈辨治体会。1病因病机汗证有虚实之分,病机总由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所致。王氏谈病论医多从气血立论,认为百病皆伤气血,宜从气虚血瘀论治。就血瘀型汗证而言,血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玉屏风散出于《丹溪心法》,为固表止汗之代表方剂,适用于卫外不固之自汗证,或阴虚有热之盗汗证.笔者临床运用玉屏风散治疗畏风、汗证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合不利,从而引起汗液外泄,致使全身或局部非正常汗出的一类疾病。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自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为自汗;寐中汗出,醒后自止者为盗汗。通常认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分别以益气养阴固表出汗之法,常用玉屏风散,桂  相似文献   

4.
王勇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21-122
汗证是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失常引起以汗液外泄为主症的疾病。临床不分老少、男女,有“自汗”、“盗汗”、“冷汗”、“大汗”;亦有局部的“额汗”、“手足汗”、“半身汗”、“阴汗”等等;甚至有病危的“脱汗”、“绝汗”。笔者临证30余年,运用中医辨治汗证,收效较佳。现举数案如下。  相似文献   

5.
胡献国 《中医杂志》2005,46(7):553-553
答: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临床以自汗、盗汗多见.肺气不足,肌表疏松,卫外不固,腠理开泄,或阴液不足,虚火内扰,心液不藏,皆可发生汗证.故前人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其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当以补脾益肺,养阴清热为治.  相似文献   

6.
张青华 《陕西中医》1999,20(9):412-412
<正> 汗证是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本病在临床上颇为常见,笔者不揣浅漏,谈谈自己临证治疗汗证的点滴体会。 1 治汗证常守益气养阴法 汗证的辨证施治,前贤总结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如阳(气)虚则自汗,阴(血)虚则盗汗。自汗常以温阳(益气)固,表为法,盗汗多以滋阴(养血)敛营为主,二者历来为治疗汗证所遵循的法则。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少汗出之证,常常是二者互见,属气阴两虚。尤其是患者素体虚弱、或年迈之体,身虽不健,  相似文献   

7.
一、明确范围解表法针对表证而立,运用辛散透发之剂,使之挚挚汗出、邪随汗解;或病位在表,因势利导,引邪外出。因此,解表法主要适用于六淫邪之在表,或各种杂病病位在表,尚须从表散者。其总的特点是,病位在肌肤、皮毛、经络之间;病理为邪正交争于营卫,腠理闭塞,营卫不通;主症为恶寒、脉浮、舌苔薄白或微黄。如伤寒之太阳经证,温病之卫分或上焦病证,感冒、麻疹初期,风寒(热)湿痹证、水肿之风水等。均可藉此以表散。  相似文献   

8.
薛武更 《河南中医》2020,40(7):973-977
《伤寒论》中,汗法不仅适用于表证,亦适用于经误治后表不解兼有他证和表里同病须解表者。若汗出不彻尚未转属阳明,病仍在太阳者,亦可用汗法。《伤寒论》中还用汗法治疗水气病、风湿外侵、溢饮、消渴等内伤杂病。汗为人体津液所化,误用汗法,易耗气、伤津、伤血,故《伤寒论》非常重视汗法使用禁忌。汗法的禁忌证有:邪非在表、阴虚、阳虚、阴阳两虚、气血亏虚、太阳温病、少阳病、里热、里虚寒、三阴病等。若表里同病,里证不急或病证在表,先治其表;若里证重且急,或者里证为主证时,先治其里;若表里同病,病势均不急,可表里同治。得汗的尺度以周身微汗为佳,防止汗出不彻或汗出太过,故需要合理服药,并在服药后配合适当护理,以达到最佳得汗效果。服药后一要啜热稀粥或饮暖水;二要温覆;三是服药期间要有饮食禁忌。汗后饮水要适量,饮食不可过饱,需避风寒外邪,不可接触冷水,不可汗出过多,若不慎汗出过多,则以"温粉扑之"。  相似文献   

9.
宗文汇 《北京中医》1998,17(1):59-59
临床中,许多疾病都以汗出为主症或兼症出现,在辨证过程中,能分清“汗证”的寒热虚实,往往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关键环节。所以临床医生对有汗(如自盗汗、冷汗、黄汗、绝汗等)的鉴别治疗普遍关注,而对无汗与疾病的关系则重视不够。临床常提“无汗”之症,首选太阳伤寒...  相似文献   

10.
复方黄芪多糖合剂治疗小儿表虚不固型汗证30例黄俊勇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30023南宁市园湖路2号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某些部位汗出过多为主的一种病证。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醒后汗止为盗汗。笔者1994~1995年...  相似文献   

11.
临床常见以汗出为主症的求诊者,自述身无大病,多方求治不效,医生甚感棘手。中医有夜间出汗,名盗汗,属阴虚;白昼出汗名自汗,属阳虚之说。如易感冒而症状又不剧烈之体,常外冒风寒而表虚自汗,投桂枝汤以调和营卫。或少劳自汗出属阳虚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肺气虚而固卫。……  相似文献   

12.
产后汗症是产后常见症之一,在鄂西、湘西等地有此称谓,有的也称为“产后多汗”、“盗汗”。中医的“产后自汗”、“产后盗汗”,西医的“产后席汉氏综合征”可参此辨证。主要病症为,产妇于产后出现汗自出:持续不止者称为产后自汗,若睡着了汗出湿衣,醒来汗止者称为“产后盗汗”。两者合称为“产后汗症”。本人在2005年至2007年10月以来收治25例产后汗症患者,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汗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有因热邪亢盛所致的汗出;有因外感六淫,表虚不固,营卫不和导致的汗出;还有因机体阴偏虚而导致的盗汗等等。治疗上则针对病机采取清热生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滋阴降火等方法。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  相似文献   

14.
刘克林 《国医论坛》1995,10(5):9-11
汗法在八法中位居其首,是临床治疗外邪犯表的重要方法,也是《伤寒论》中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全书言及开法者50余条,详述汗法的适应证,足见仲景对汗法的重视.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寒邪侵袭肌表,正确地运用汗法,使邪从表解,这是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依据.若当汗不汗,或汗出决过,必然导致变证丛生。本文仅就《伤寒论》中汗法的运用与注意事项,谈一点自己的肤浅认识。1开法的运用外邪客表,太阳经气不利,或营卫不和之表证,均宜使用汗法。但临床工作中,由于病人体质、感邪性质与轻重、治疗经…  相似文献   

15.
总结郭亚雄治疗小儿汗证经验。郭亚雄认为小儿生理、病理与成年人不同,更易出汗;小儿汗证基本病机为“心肝郁热、脾肾虚寒,脾寒胃热、虚实夹杂,表虚不固、营卫不和”,临床诊疗以“首辨脏腑,再辨寒热虚实”为切入点,以“清上温下、调肝和中,清热化寒、以平调之,补肺健脾、调和营卫”为治法,以经方“乌梅丸、半夏泻心汤及桂枝汤”为基础加减治疗小儿汗证,临床疗效显著。附医案1则佐证。  相似文献   

16.
止汗散外治小儿盗汗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430074)杨顺珍关键词盗汗/止汗散,贴敷疗法,儿童盗汗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睡时汗液窃出,醒后即收为主症。我科用“止汗散”外敷神阙治疗不同证型的盗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对象和方法观察对象为1994年元...  相似文献   

17.
李改琴 《陕西中医》2002,23(1):96-96
桂枝龙牡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治“营卫不和 ,虚汗不止及神经衰弱 ,失眠多梦 ,遗精”等证。笔者用于治疗各种汗证 ,效果显著 ,举验于下。  阴阳营卫不和 刘某 ,男 ,64岁。 6年前因脑梗塞 ,左半身不遂多次住院治疗。因盗汗邀余会诊。自述半月来不分白昼盗汗 ,且右侧为热汗 ,左侧为冷汗 ,醒则汗止 ,重则汗湿透枕巾、内衣。饮食、睡眠、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 ,脉沉。《丹溪心法·盗汗》说 :“盗汗属血虚 ,阴虚。”《临证指南医案·汗》谓 :“阳虚自汗 ,治宜补气以卫外 ,阴虚盗汗 ,治当补阴以营内。”患者半身不遂日久 ,气血阴阳营卫失和 …  相似文献   

18.
浅议《伤寒论》中太阳病误汗证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维 《中医研究》2003,16(6):11-12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 ,宣肺散邪 ,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以外感病为主的著作 ,故汗法是《伤寒论》中常见的治疗方法。在《伤寒论》六经辩证论治体系中 ,太阳病为外感病的初期 ,病邪以寒邪为主兼风或湿 ,病变部位主要在体表 ,营卫受病 ,主证为发热 ,恶寒 ,脉浮 ;影响到足太阳膀胱经 ,是为表症。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的原则 ,寒邪袭表 ,当用汗法 ,使邪从表解 ,但如若误汗 ,即当汗不汗 ,或汗出太过 ,必然会导致变证丛生。张仲景在“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所述误汗之辨证达…  相似文献   

19.
小儿汗证历代医家论述颇多。最早隋代巢元方提出了小儿“头身喜汗候和盗汗候”皆与小儿气血未充,腠理疏薄有关。小儿肌疏易汗是小儿生理特点,此两候汗出微微,多为生理性汗出。至宋·钱乙对小儿汗证论述趋于详细,提出了小儿生理性汗出及病理性汗出。认为“盗汗”为小儿肌肉虚,藩(?)疏,轻散多不为病态。遍身汗者,乃阳热太盛所致及“胃怯汗”方胃虚气阳不足汗出;“虚热盗汗”、“实热盗汗”均为病理性汗出。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小儿营卫虚弱,可导致汗证。如云“小儿  相似文献   

20.
产后汗证是女性产后的常见疾病,病情重者日夜多汗,动辄尤甚,病程迁延,加重女性身心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产后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而致卫表不固,腠理开泄,营阴外泄是产后汗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以血汗同源理论为基础,根据产后汗证患者气血亏虚、营卫不和的病理特点,认为产后汗证的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探讨养血益气法、调和营卫法和固表止汗法在产后汗证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并根据产后汗证特点提出相应调护要点,为产后汗证的治疗与调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