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归纳总结围绝经期多重耐药菌尿路感染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临床中药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我院近4年诊治的围绝经期多重耐药菌尿路感染患者,依据中医证候标准进行分型。结果最常见的5种证型为阴虚湿热证、肾虚湿热证、湿热下注证、肝郁气滞湿热证及脾肾两虚证。结论围绝经期多重耐药菌尿路感染患者最常见的证型为阴虚湿热证、肾虚湿热证、湿热下注证、肝郁气滞湿热证及脾肾两虚证。  相似文献   

2.
国医大师夏桂成从医经验丰富,学术思想独具特色,其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对当下临床不孕症治疗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强调以补肾调周之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以肾阳虚为主,主张补肾助阳,少数阴虚者,亦有兼夹郁火、血瘀、痰湿等病理因素;盆腔或输卵管炎性不孕多为瘀滞,兼夹湿热、寒湿、脾肾两虚,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补益脾肾等法治疗;免疫性不孕以肝肾阴虚为主,治以补益肝肾,滋阴降火。  相似文献   

3.
不孕症的病因复杂,其中由甲状腺功能减退所引起的排卵功能障碍是不容忽视的病因。基于不孕症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主要临床表现总结出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不孕症以脾肾两虚、肝郁气滞、血瘀水阻、浊邪内停为主要病机,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该病的治疗以补肾健脾、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为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双调脾肾法治疗虚劳证的体会陶庆文,阎小萍(中日友好医院100092)关键词:双调脾肾法;虚劳;贫血临床上血虚所致的虚劳证因于肿肾两虚者较为多见,其主要见症为:面色苍白无华、精神疲惫、体倦乏力、爪甲不荣等,酷似现代医学的贫血。我们在临床上以双调脾肾法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规律。方法:选择慢性肾炎患者166例,采用SPSS 15.0建立数据库,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本证以脾肾阳虚最为多见,其次是肾气虚兼有肺脾两虚证,而肝肾阴虚证在临床上相对少见;标证以湿热证最为多见,其次是血瘀证,而单纯属水湿者并不多见,说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多属虚实夹杂,脾肾阳虚为本虚,而湿、热、瘀是最主要的标邪。结论:慢性肾炎的不同证候在临床分布上存在差异;中医本证以脾肾阳虚证为多,标证以湿热证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肠癌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大肠癌的内在规律,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对各数据库内收录的从中医角度研究大肠癌的文献进行梳理,统计明确提出大肠癌中医辨证分型文献的各证型病例数和频率。结果:大肠癌的辨证分型(无明确指出手术前后或化疗前后)为实证以湿热、瘀毒为主,虚证以气血和脾肾肝三脏虚衰为主;比较大肠癌手术前后辨证分型,发现术后的证型变化总体上实证例数减少,虚证例数增加,疾病后期大多演变为气血两虚证和肝脾肾虚衰证;而大肠癌化疗前后的辨证分型显示,患者多次化疗以后,湿热瘀毒等实证减少,脾肾肝胃等脏器虚衰之虚证增加;分析百余名医家对大肠癌证型的认识,发现实证以湿热、瘀毒为主,虚证以气血和脾肾肝三脏虚衰为主。结论:大肠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为实证以湿热、瘀毒为主,虚证以气血和脾肾肝三脏虚衰为主;手术及化疗后实证比例减少、虚证比例增加,尤以气血和脾肾肝三脏虚衰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对肾科医家治疗慢性肾衰竭辨证分型文献的证型和证型因子进行频数分析,发现文献中共涉及证型28种,以脾肾气(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脾虚湿滞5种证型为主;证型因子19种,以阴虚、阳虚、气虚、湿浊、血瘀5种证型因子为主。提示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脾肾,累及五脏;病性虚实夹杂、寒热交错;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湿热、水气、血瘀、外感、风动、风燥为标,治疗上主张病证结合,兼顾脾、肾、肝三脏。  相似文献   

8.
勃起功能障碍中医体质学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勃起功能障碍(ED)与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横断面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根据1 564例横断面研究样本和962例病例-对照研究样本的ED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提示,平和质体质对ED的发生起保护作用,实性体质和虚性体质是导致ED发生的体质基础;≤30岁的忧郁质者、31~50岁的湿热质者、>50岁的痰湿质者、31岁以上的瘀血质者患ED的比例较高;肝郁肾虚证、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胆怯证、肝郁化火证常见于忧郁质者,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肝阴不足证常见于阴虚质者,湿热下注证、肝经湿热证、脾胃湿热证、湿热夹瘀证、阴虚湿热证常见于湿热质者,脾肾两虚证、肝肾阳虚证常见于阳虚质者,痰湿内盛证、肝郁痰凝证常见于痰湿质者,气滞血瘀证常见于瘀血质者.结论ED与体质有关,ED体质类型与年龄有关,ED证候与体质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9.
指出泌尿系统感染多属本虚标实证,脾胃虚损于前,致膀胱湿热下注于后,脾肾两虚是膀胱湿热的原因,膀胱湿热是脾肾两虚的结果。临床辨证分型常见上热下寒、阴虚火旺、瘀热互结型。  相似文献   

10.
赵媛 《基层医学论坛》2005,9(8):728-729
目的观察血瘀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患者于经后行刮宫术,子宫内膜进行组织病理学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结果AsAb阳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免疫组化IgA积分值明显高于抗精子抗体阴性不孕症患者,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血瘀型不孕症两个兼证中湿热型AsAb阳性率高于血虚型,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免疫型不孕子宫内膜IgA高表达,提示子宫内膜参与了免疫活动,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中医基本证型的相关文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艾滋病中医基本证型,为研究艾滋病中医证型规律及辨证施治奠定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查阅我国1986~2005年涉及到艾滋病中医证型方面的文献129篇,从中医证型、辨证治疗、方药治疗(以方测证)进行研究.结论:艾滋病的基本证型依次为脾气虚、脾肾两虚、脾肺气虚、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湿热内蕴6种证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敦煌葆元汤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脾肾两虚兼肝郁气滞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脾肾两虚兼肝郁气滞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敦煌葆元汤联合痛泻要方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1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敦煌葆元汤联合痛泻要方治疗脾肾两虚兼肝郁气滞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关于血液透析中医证候文献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自建库至2018年7月关于血液透析的中医证候文献,筛选出研究血液透析的中医证候研究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内容提取和分析,建立血液透析的中医证候文献数据库,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8篇文献,出现频率最高的11个证候依次为:血瘀证、湿浊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风动证、水气证、血虚风燥证,其病位多涉及脾、肾、肝等,病性多为虚、湿、瘀等。结论:血液透析中医证候和症状描述反映了其临床的复杂性,本虚标实是血液透析患者基本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脾肾两虚证的相关性,为防治MCI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43例MCI患者、48例认知功能正常老人,收集四诊资料及MCI发病的一般情况,检测甲状腺功能,对MCI组、对照组对照研究,同时分析MCI患者的中医基本证候。结果1. 对照组(P<0.05)的TSH水平明显高于MCI组,其余甲状腺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其它甲功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 MCI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别为脾肾两虚型(41.86%)、气阴两虚型(30.23%)、肝肾阴虚型(13.95%)、痰湿阻络型(9.30%)、湿热壅滞型(4.65%)。结论:低TSH水平可能是MCI发病的危险因素;MCI的中医证候以脾肾两虚型多见;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脾肾两虚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浅谈淋病     
淋病 ,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所指与西医“淋病”不同。1 分类及病因病机 目前在临床上多数仍沿用古人的“五淋”分类法。石淋 ,又称砂淋、砂石淋。因嗜酒、多食肥甘辛热 ,酿成下焦湿热 ,煎熬尿液杂质 ,久则形成砂石。气淋 ,又名气隆 ,有虚实之分 ,虚者中气不足 ,脾虚气陷 ;实则肝郁气滞 ,气郁化火移于下焦 ,影响膀胱气化 ,而为气淋。膏淋 ,又称内淋 ,亦有虚实 2证 ,虚证因脾肾虚弱 ,不能制约脂液 ;实则因湿热蕴于下焦 ,下焦分清泌浊功能失调。血淋于临床多见 ,虽有血虚、血冷、血热、血瘀 4种证型 ,其病机不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不同证型患者在C肽释放试验中的表现特征。方法:151例首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空腹及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血浆C肽含量,对比不同中医证型间血浆C肽释放水平。结果:空腹C肽释放:湿热困脾证以高分泌型为主,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脉络证以正常分泌型为主,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以低分泌型为主。餐后C肽释放:湿热困脾证、阴虚热盛证以有峰而延迟型为主,气阴两虚证、血瘀脉络证以有峰正常型为主,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以无峰低平型为主。空腹C肽峰值:湿热困脾证显著高于其它各证(P0.05),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显著低于其它各证(P0.05),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脉络证之间无明显差异。餐后C肽峰值,湿热困脾证、阴虚热盛两证显著高于其它证(P0.05),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显著低于其它证(P0.05)。结论:中医证型与C肽释放分型存在一定的关系,C肽释放分型可作为T2DM中医证型辨证的微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诊治肾癌的文献,探讨肾癌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和理法方药诊疗体系。方法:选取1979年1月—2013年3月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诊治肾癌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 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方剂和药物进行分析和归类。结果:研究共得出肾癌证型21个,其中脾肾气虚证、湿热瘀毒证、气血两虚证、痰瘀互结证为常见类型;证候实性病机主要以血瘀、火热、水湿、毒邪、痰浊为主,虚性病机以气虚、阴虚和血虚为主;脏腑病位主要在肾、脾、肝、肺、胃。共得方剂79首,其中成方40首,自拟方39首,多为补益剂和祛湿剂;共得中药232味,总用药频次1016次,按功能分为41类,进一步合并为18大类,其中补虛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最为常用,共占72.40%,补虚药为第一位,其中主要是补气药,清热药居第二位,以清热解毒药为主;药物主要归经为肝、脾、肾、胃、肺经。结论:肾癌所表现出的证型、组方用药功效、性味和归经与其病因、病机密切相关,中医诊治肾癌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肾癌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型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珠三角地区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型特点,为南方地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比较客观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择珠三角地区4家三甲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佛山市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中山市中、医院)确诊为DN的患者.收集包括人口学一般情况、个人既往病史、四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选病例共292例,其中DN分期为Ⅱ期14例,Ⅲ期42例,Ⅳ期210例,Ⅴ期26例,以临床期病例为主.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以神疲乏力、精神萎靡、口干、腰脊酸痛最多见,而咽干口燥、肢体麻木、目睛干涩、大便干燥亦常见;以善太息、盗汗潮热最少见.中医证型方面.虚证中,五脏虚依次为肾虚证、脾虚证、心虚证、肝虚证、肺虚证;气血阴阳虚证依次为阴虚证、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复合虚证以气阴两虚证最多见,其次为脾肾气虚证,而肺肾气虚证、阴阳两虚则少见.实证中以血瘀证最多见,其次为湿热证、水湿证,气滞证最少见.[结论]珠三角地区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有:虚证中,五脏虚以肾虚证、脾虚证多见;气血阴阳虚证中以阴虚、气虚证多见;复合虚证中以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多见.实证中以血瘀证、湿热证最多见.病属本虚标实,虚以气阴两虚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肾;实则以瘀血内阻为主.气阴两虚、肾络瘀阻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分析各临床常规指标与证型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47例合格2型糖尿病病例,按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辨证分型,同时配以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分析不同证型与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糖代谢、脂代谢等的关系。结果气阴两虚最多见;阴阳两虚型女性比例大于男性;年龄与病程变化趋势相同: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各证型的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ISI、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Ⅰ(ApoAⅠ)、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型HDL、ApoAⅠ与阴虚热盛、湿热困脾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对照组、阴阳两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最多,证型变化有从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的趋势;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多项临床常规检查指标间存在相关性,对中医辨证客观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及其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以249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辨证分为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共5种证型,探讨各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BMI及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证型占比:湿浊内停证30.1%,肝郁脾虚证28.1%、湿热蕴结证25.7%、痰瘀互结证8.8%、脾肾两虚证7.2%;②男女比例约1.39∶1,湿热内蕴、湿浊内停证患者以男性为主(P<0.05);肝郁脾虚证者则以女性为主(P<0.01);③湿热内蕴证组ALT升高最为显著,与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湿浊内停证TC升高最为显著,与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脾肾两虚证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AFLD中医证型以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湿热内蕴证患者更易出现ALT损伤;湿浊内停证更容易出现TC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