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平均年有效剂量为6.4 mSv的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的致癌危险,为小剂量电离辐射致癌危害概率估计和预测提供对人类的直接观察资料.方法癌症死亡资料收集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1979~1986年的资料从动态队列中收集,1987~1998年资料从固定队列获得.两组资料通过记录连接法合并.外照射个人剂量是根据辐射剂量仪测得的环境(室内、外)辐射水平,并考虑不同性别年龄的居留因子来估算.内照射个人剂量根据各类测量数据估算,不考虑性别年龄的差异.相对危险(RR)和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及95%置信区间(CI)采用Epicure中AMFIT的程序估算.结果通过对125 079人1979~1998年的观察,共累积观察了1992940人年,期间总共死亡12 444例,其中癌症死亡1202例.整个高本底地区全癌死亡的相对危险RR=1.00(95%CI,0.89~1.14),与对照地区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高本底地区高、中、低剂量组全癌死亡相对危险的计算结果,均未显示其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也未发现其与剂量呈一致性的变化趋势.调查还表明,不同地域、不同观察周期以及诊断水平等因素对全癌相对危险无统计学意义的影响.部位别癌症死亡相对危险分析表明,除食管癌高本底地区高于对照地区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的癌两地区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不同剂量组部位别癌症死亡相对危险的比较分析,以及部位别癌症死亡与估算的个人终生累积内外照射剂量的剂量-效应关系分析结果,均未发现任何癌症(含食管癌)死亡与剂量的一致性变化关系,趋势检验P值均>0.05.但高本底地区剂量范围等于或大于400 mSv剂量组的居民中,肝癌死亡明显低于0~199 mSv剂量组的居民,RR=0.31(95%CI,0.13~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实体癌的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在整个高本底地区估算为-0.06(95%CI,-0.60~0.67).结论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与对照地区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也未发现高本底地区有辐射相关的部位别癌症死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肺结核死亡危险.方法 建立一个包括89 694例暴露和35 385例非暴露的观察队列,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回顾性随访收集居民的死亡信息.将性别、到达年龄、随访年份和剂量率组(高、中、低和对照组)等作为分类变量计算人年列表,调整相应变量,计算高本底相对于对照地区各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特别是肺结核的死亡相对危险(RR).结果 高本底地区40岁以上4个年龄组(40~、50~、60~和≥70)居民的肺结核死亡危险均低于对照地区,RR值(95%CI)分别为0.75(0.42~1.34)、0.72(0.49~1.07)、0.71(0.53~0.95)和0.45(0.34~0.59),其中60~和≥70年龄组两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随访阶段均可观察到高本底地区居民肺结核死亡危险低于对照地区;两地区的肺结核死亡相对危险与累积剂量呈负向相关(P<0.001).肺结核死亡与受照剂量的超额相对危险ERR/Sv(95%CI)=-1.09(-1.34~-0.85).在高本底的阳东和阳西两地区,不同诊断单位、不同年龄组及不同随访阶段的肺结核死亡危险在两地区一致.结论 高本底地区受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人群的肺结核死亡危险显著低于对照地区,且观察到了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这可能与高本底地区居民长期受低水平电离辐射全身照射导致的免疫功能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99-2002年随访资料,并与既往1979-1998年资料合并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辐射致癌危险估计的统计效能;调整个体吸烟因素,重新估计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的致癌危险。 方法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癌症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本研究阶段首先搜集1999-2002年的癌症死亡资料,并初步分析199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危险;其次通过ID号连接记录,将1999-2002年研究数据与1979-1998年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的癌症死亡危险及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居民的辐射致癌死亡危险。用Epicure软件中的DATAB模块计算人年数,用AMFIT模块的Poisson回归模型估算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和可信区间(CI)。 结果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队列研究1999-2002年共随访76 264人,累积观察300 523人年,期间共死亡2 267例,其中癌症死亡239例。1979-2002年合并资料共随访125 079人,累积观察2 293 463人年,死亡14 711例,其中癌症死亡1 441例。1979-2002年癌症死亡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调整后,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0.99 (95%CI:0.89~1.11),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相比癌症死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为-0.01(95%CI:-0.50~0.64)。调整吸烟后,1987-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相对危险RR=1.00(95%CI:0.87~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ERR/Sv为0.01(95%CI:-0.56~0.81)。 结论 未发现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居民癌症死亡危险的增加。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与对照地区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但超额相对危险(ERR)较调整前稍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阳江高本底地区恶性肿瘤调查始于1972年,目的在于探索该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连续照射对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影响,为小剂量电离辐射致癌危害概率估计和预测提供对人类的直接观察资料。方法 本阶段采用定群队列观察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收集分人口学调查和死因确认两步骤。相对危险(RR)的计算,应用Epicure(Hirosoft International Corp1988~1992)中AMFIT程序。结果 该定群队列高本底地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选自对照地区的对照组共106517人。1987~1990年累积观察了421640人年,期间恶性肿瘤死亡231例。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经性别、年龄组调整的RR,对全部恶性肿瘤和全部实体癌,除低剂量组外,RR均<1.就部位别肿瘤而论,所分析肺癌、肝癌、胃癌、鼻咽癌和白血病中,除鼻咽癌各组和白血病高剂量组外,其他RR均<1.但所述各RR的90%置信区间较宽,且绝大部分无统计显着性。与以往研究合并资料(1979~1990)分析,也得到类似的结果。结论 综观本阶段研究资料初步分析,可看到高本底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对照的趋势。这重复了以往研究(1986年前动态队列研究)的结果。但要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肯定。结论 ,仍需继续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5.
X射线探伤临时作业与公众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估算阳江高本底辐射慢性照射可能导致的实体癌超额相对危险。方法 基于自然村室内、外环境剂量和性别年龄别居留因子,估算研究群组每一个成员的累积剂量。假定剂量与癌症危险间存在线性关系,利用1979-1995年的癌症死亡率资料,按照Poisson模型计算超额相对危险。结果 全部实体癌超额相对危险(ERR)为-0.11(95%CI,-0.67,0.69)/Sv。肝癌、鼻咽癌、肺癌和胃癌等前4位癌症的ERR(95%CI)/Sv分别为-0.99(-1.60,0.10),0.10(-1.21,3.28),-0.68(-1.58,1.66)和-0.27(-1.37,2.69)。结论 未发现实体癌超额相对危险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高天然本底辐射对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畸变的影响。方法 分离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生物素标记的人全染色体探针 1号、2号和 4号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FISH)的方法 ,对高天然本底辐射 (高本底 )地区的 31名受检者和对照地区的 2 9名受检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作稳定性畸变 (易位 )进行分析。结果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的老年人或儿童的染色体易位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另外 ,我们可以看到染色体易位率和年龄的依赖关系 (P <0 0 1,rs=0 388,自由度 5 6 )。结论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的老年人或儿童的染色体易位率统计学上没有差异 ,高本底地区的高天然本底辐射对诱发的染色体稳定性畸变 (易位 )的贡献并不比其他如化学诱变剂或 (和 )自身代谢因素诱发稳定性畸变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职业X射线照射对人类非肿瘤性疾病的影响及其规律。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放射组)及非放射科室医务工作者(对照组)的非肿瘤死因进行了随访观察和对比研究。结果:放射组非肿瘤死亡危险明显高于对照组,RR=1.18,P<0.01,危险显著的非肿瘤死因有:冠心病,RR=1.39(<0.01),脑血管病,RR=1.36(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RR=10.35(P<0.01),神经系统疾病,RR=2.06(P<0.01),及皮肤、皮下组织疾病,RR=3.23(P<0.05)。结论:受到长期职业照射的X射线工作者非肿瘤病因死亡危险显著增高,其中冠心病 、脑血管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死因危险可能与这种职业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广东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第二阶段研究的结果,并进行了讨论。本阶段高本底和对照地区调查人口已扩大到各8万人左右。几种环境辐射测量表明.高本底地区γ外照射水平与对照地区的比值约为3.综合两个阶段测量结果估算,高本底地区居民全身所受内外照射年剂量当量为247.4merem,对照地区为96.9mrem。对本底辐射以外的致癌和致突变因素的研究表明,两地区比较相似。根据目前对高卒底地区11年累积531,972人·年和对照地区563,507人·年的恶性肿瘤死亡调查,高本底地区l3,425名和对照地区l3,087名儿童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的检查,妇女生育情况调查,以及外周血淋巴细弛染色体畸变率分析和免疫功能测定的结果,来发现该高本底地区电离辐射对居民有不良影响.文中对高本底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对照地区,先天愚型患病率高于对照地区,以及染色体畸变分析相免疫功能谢定所发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验证.对该高本底地区的特点,以及继续列这一地区开展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广东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第二阶段研究的结果,并进行了讨论。本阶段高本底和对照地区调查人口已扩大到各8万人左右。几种环境辐射测量表明.高本底地区γ外照射水平与对照地区的比值约为3.综合两个阶段测量结果估算,高本底地区居民全身所受内外照射年剂量当量为247.4merem,对照地区为96.9mrem。对本底辐射以外的致癌和致突变因素的研究表明,两地区比较相似。根据目前对高卒底地区11年累积531,972人·年和对照地区563,507人·年的恶性肿瘤死亡调查,高本底地区l3,425名和对照地区l3,087名儿童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的检查,妇女生育情况调查,以及外周血淋巴细弛染色体畸变率分析和免疫功能测定的结果,来发现该高本底地区电离辐射对居民有不良影响.文中对高本底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对照地区,先天愚型患病率高于对照地区,以及染色体畸变分析相免疫功能谢定所发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验证.对该高本底地区的特点,以及继续列这一地区开展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阳江高本底地区γ外照射剂量率最高的4个管区,对照地区选择了距中心镇距离与高本底地区所选管区距中心镇距离相近的2个管区,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选取50岁以上女性居民各100名,通过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中内膜厚度;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本,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测量血压、身高及体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个人生活史和居住史。同时,依据既往研究所测量的室内外环境地表γ剂量率及调查的年龄别居留因子,估算个人终生累积剂量。结果 阳江高本底与对照地区居民的平均累积剂量分别为(161.2±38.6)和(43.7±7.3)mSv,平均年龄分别为(65.2±10.4)和(60.7±8.0)岁。高本底地区居民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左、右两侧分别为(1.0±0.3)和(1.0±0.2)mm,对照地区左右两侧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均为(0.9±0.2)mm。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因素后,个人终生累积剂量为左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一个危险因素(β=0.000 7,P<0.05)。不同剂量组(<50,50~,100~,200~ mSv)经调整后左动脉中内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0.9、1.0、0.9、1.1 mm。结论 长期低剂量辐射可能有加速血管老化、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项研究是高本底辐射研究组的一项专题,始于1972年,旨在探索平均年有效剂量国6.4mSv的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照射的致癌危险,1991年起中日两国科学家合作继续研究,以累积更多观察人年数,提高统计学精度,并检验以往研究的可重复性,方法 合作研究后所获1987~1995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是通过回顾性调查或/和前瞻性调查从定群队列中获得。恶性肿瘤死亡现场调查分为队列成员追踪和死因确认两步骤  相似文献   

12.
阳江高本底地区与对照地区调查人群可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阳江高本底辐射地区与对照地区调查人群的可比性,为精确评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供基础。方法人口年龄性别构成比较用χ2检验,各种疾病死因构成与癌症死因构成及它们顺位的比较用秩和比法(RSR)。结果两地区年龄性别构成总体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15~64岁组的年龄构成在两地区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本底辐射地区3个剂量组的年龄构成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他们的性别构成差别有显著性;前10位死因构成与癌症死因构成在两地区间以及高本底地区组间比较均显示较高和谐度(WR=09590-09879)。结论阳江高本底辐射地区癌症死亡率调查结果评价中按年龄性别进行调整是必要和适当的;各种疾病与癌症的死因谱在两地区及各群组间均具有良好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放射治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常规放射治疗的疗效较差。随着放射生物学的发展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非常规分割放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采用全程不均等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非常规方法进行了食管癌的临床Ⅰ Ⅱ期试验 ,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一般临床资料 :1998年 5月~ 1998年 10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 6 8例 ,男 42例 ,女 2 6例 ,年龄 34~ 76岁 ,卡氏评分(KPS)≥ 70。能进流质饮食 ,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患者 ,病灶长度 3~ 11cm ,≤ 5cm 2 8例 ,>5cm 40例。B超、胸部X射线片及体格检查均证实无远处转…  相似文献   

14.
Since 1982, the Air Force Health Study has continued to assess the mortality for veterans of Operation Ranch Hand, the unit responsible for aerially spraying herbicides in Vietnam. The mortality for 1,262 Ranch Hand veterans to December 31, 1999 was contrasted with that for 19,078 comparison veterans. The relative risk (RR) for all-cause death was borderlin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R, 1.1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0-1.3; p = 0.06). The risk of death caused by cancer was not increased (RR = 1.0), but the risk of death caused by circulatory system disease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mong enlisted ground crew workers (RR = 1.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2-2.4; p = 0.001). Results for Ranch Hand all-cause death differed from previous reports, with the RR now exceeding 1.0. The risk of death attributable to circulatory system diseases continues to be increased, especially for enlisted ground crew, a subgroup with relatively high skin exposure to herbicides.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Although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isks of liver cirrhosis and chronic liver disease for acute radiation exposure among survivors of the atomic bombings of Hiroshima and Nagasaki, Japan, these studies have not taken into account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s. Because HBV is associated with both A-bomb radiation and liver cirrhosis, our goal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acute ionizing radiation to liver cirrhosis adjusting for HBV, co-occurring primary liver cancer (PLC), and other potential confounders. MATERIALS AND METHODS: Using a cross-sectional design and pathology review of a cohort of Japanese atomic-bomb survivors, we found that 213 of 335 (63.6%) subjects with PLC and 55 of 776 (7.1%) subjects without PLC had cirrhosis. RESULTS: We found no association between acute exposure to A-bomb radiation and liver cirrhosis. The adjusted odds ratio of cirrhosis per Sv liver irradiation was 0.5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27 - 1.27). Cirrhosis risks for the highest tertile of radiation exposure (mean exposure 0.7 Sv) were also not elevated (0.8, 0.26 - 2.12 and 0.2, 0.03 - 0.98 among subjects with and without PLC. CONCLUSIONS: Acute exposure to liver irradiation does not increase risks of liver cirrhosis, regardless of PLC sta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