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1 C-胆碱PET/CT显像在PSA升高的前列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1C-胆碱PET/CT显像在PSA升高的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鉴别诊断及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PSA升高的前列腺病变患者40例,静脉注射0.2mli/kg11C-胆碱5min后行仰卧位盆腔PET/CT显像,必要时加做全身显像。测量病变组织与对照组织的最高SUV(SUVmax),并计算其比值(P/M),通过半定量法分析显像结果。结果:病理证实前列腺增生及炎症共17例,前列腺癌23例。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P/M值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以P/M>2.14为标准,11C-胆碱PET/CT显像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86.96%,特异性为88.24%,阳性预测值为90.91%。PET/CT同时发现了6例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4例骨转移,1例肺转移。结论:对于PSA升高的前列腺病变,11C-胆碱PET/CT显像不仅是一种鉴别良恶性的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而且可以有助于准确术前分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1C-胆碱PET/C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与常规MRI及直肠线圈1H MR波谱分析(MRS)的诊断结果对比.方法 34例前列腺病变患者行11C-胆碱PET/CT、常规前列腺MRI及直肠线圈MRS检查.11C-胆碱PET/CT图像于注射5 min后获取.对前列腺良性病变和前列腺癌部位分别计算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及平均值(SUVmax、SUVmean).将PET/CT诊断结果与MRI、1H MRS及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SUV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相关性.病理检查结果为在开放式MR光学导引系统下穿刺活组织检查或经直肠指诊穿刺获得.转移灶经局部穿刺活组织检查或影像学随访证实.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结果 (1)原发性前列腺癌SUVmax 5.72±2.31,SUVmean 4.78±2.20.SUV比较: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高分化腺癌.前列腺良性病变的SUVmax 2.49±1.43,SUVmean 1.89±1.24.不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病变SUVmax、SUVmea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SUVmax=2.401,FSUVmean=1.744;P>0.05).前列腺癌SUV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但二者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如果以SUVmax 2.5为分界,则二者之间有25.8%(8/31)交叉.因此,前列腺的形态、前列腺内放射性分布的均匀程度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高于SUV.SUVmax与血清PSA之间呈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rs=0.819 86,P<0.01).(2)影像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的例数11C-胆碱PET/CT为25例,MRI为21例,MRS为22例.11C-胆碱PET/CT、MRI及MRS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3.75%, 66.67%, 75.00%, 90.91%; 87.50%, 46.67%, 63.64%, 77.78%; 87.50%, 53.33%, 66.67%, 80.00%.3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2,P>0.05).(3)11C-胆碱PET/CT能区别前列腺癌治疗后复查患者复发区与治疗有效区,并可检出远处转移灶.结论 11C-胆碱PET/CT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分期及检测复发和转移灶;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略高于MRS及MRI;SUVmax与血清PSA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1C-胆碱PET显像对鉴别肺部病变性质和探查肺癌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对33例肺部病变患者进行11C-胆碱PET显像,用定性和半定量法进行分析,并与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4处病理检查证实为肺恶性病变的病灶均可见高胆碱浓聚,标准摄取值(SUV)为0.6~39.2(5.26±7.50).10处肺良性病灶中除1处肺新型隐球菌感染外,余9处PET显像均为阴性.11C-胆碱PET显像检出纵隔淋巴结转移12枚(12/15枚),远处转移病灶4处(4/6处).结论11C-胆碱PET显像是鉴别肺部病变性质和探查肺癌转移灶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1C-胆碱和18F-FDG PET/CT在脑胶质瘤显像中的意义,以提高PET/CT对脑胶质瘤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分别对21例颅脑占位疑似脑胶质瘤患者行11C-胆碱及18F-FDG PET/CT颅脑显像,分析11C-胆碱和18F-FDG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 结果 21例患者的18F-FDG和11C-胆碱SUVmax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18F-FDG SUVmax与病变的良、恶性也无显著相关性,而11C-胆碱SUVmax与病变良、恶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结论 11C-胆碱PET/CT在诊断和鉴别颅内胶质瘤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11C-胆碱PET显像的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初步探讨11C-胆碱PET显像诊断体内占位病变的良恶性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3例脑内、14例肺内占位病变患者同时行N-甲基-11C胆碱(11C-胆碱)和18F-FDG PET显像,ROI方法测定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果: 13处恶性占位病灶11C-胆碱PET显像均为阳性;但病灶大小与SUVmax间无明显相关性.8处良性占位病灶,18F-FDG均为假阳性,11C-胆碱PET显像仅有1例为假阳性.11C -胆碱显像漏检1处肺癌肾上腺转移病灶.结论: 11C-胆碱PET显像可能成为肿瘤良恶性鉴别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心包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心包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并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分析良恶性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病理检查证实恶性心包积液14例,良性心包积液9例.1例PET/CT假阴性,2例PET/CT假阳性.18F-FDG PET/CT鉴别诊断良恶性心包积液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13/14)、7/9、87.0%(20/23)、86.7%(13/15)和7/8.良、恶性病变的SUVmax中位值分别为2.2和6.0,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79,P=0.001).结论 18F-FDG PET/CT是评价心包恶性病变较好的无创性手段,对良恶性心包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11C-胆碱、18F-脱氧葡萄糖(FDG)和^18F-FDG双时相PET显像对鉴别肺部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16例临床疑为肺肿瘤的患者进行^18F-FDGPET显像(注药后1h显像,2h后行延迟显像)、^11C-胆碱PET显像(3d内,于注药后10min进行)。图像判断以标准摄取值(SUV)作为半定量指标,异常放射性浓聚灶以SUV〉2.5为葡萄糖代谢增高,^18F-FDG延迟显像SUV上升≥10%为恶性病变(阳性),如下降或升高〈10%为良性病变(阴性);^11C-胆碱异常摄取灶以SUV〉2.0为阳性。所有病例进行随访,以显像诊断是否符合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判断标准。结果病理检查结果证实12例肺癌,3例结核,1例结节病。^11C-胆碱PET显像确诊了12例肿瘤中的ll例,而^18F-FDG PET显像确诊10例(10/12例),双时相^18F-FDG PET显像确诊11例。4例良性病变者,^11C-胆碱PET显像能较好鉴别;而^18F-FDG PET显像2例假阳性,结合延迟显像仅1例假阳性。结论 ^11C-胆碱和^18F-FDG PET显像均能较好地鉴别肺部良恶性肿瘤。但^11C-胆碱和双时相^18F-FDGPET显像优于常规^18F-FDGPET显像,三者联合能提高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8.
18F-FDG hPET/CT显像对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hPET/CT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经病理组织学或临床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包括15例原发性肿瘤、12例转移性肿瘤)和33例良性病变(18例甲状腺腺瘤、7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和8例肺部良性肿瘤)进行18F-FDG hPET/CT显像,勾画病灶感兴趣区(ROI),在对侧相应位置复制相同大小ROI,测定计数得靶/非靶比值(T/N),并对良恶性病变的T/N比值进行比较.结果2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T/N比值为10.47±8.22),22例FDG显像示单个或多处呈不同程度异常浓聚灶,5例未见异常FDG浓聚灶.33例良性病变中(T/N比值4.51±12.14),10例见病变处FDG异常摄取增高.以T/N比值≥2.0作为判断良恶性病变的标准,18F-FDG hPET/CT诊断的灵敏度为81.48%,特异性为69.70%,准确性为75.00%,阳性预测值为68.75%,阴性预测值为82.14%.结论18F-FDG hPET/CT显像对肿瘤良恶性鉴别、解剖定位的判断、分期及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1C-胆碱PET/CT显像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诊断不明确的肝占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F—FDGPET/CT诊断不明确的20例患者共25个肝占位病变,行肝局部11C-胆碱PET/CT显像。病灶处出现11C-胆碱局限性摄取增高者考虑为阳性。将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靶/肝放射性(T/L)比值作为半定量分析指标。采用SPSS11.5软件,行Mann-Whitney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检验。结果25个肝占位性病变中,21个为肝细胞癌,3个为血管瘤,1个为霉菌性肉芽肿。11c-胆碱显像对肝细胞癌灶的阳性检测率为66.7%(14/21)。11c-胆碱显像对高分化肝细胞癌的阳性检测率高于对中、低分化肝细胞癌(8/9和2/5)。肝癌阳性组、阴性组和良性病变组的T/L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0.35,0.86±0.15和0.36±0.18,X^2=19.00,P〈0.01)。肝癌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病灶大小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39.00,P〉0.05和U=16.00,P〉0.05)。结论11C-胆碱PET/CT能在较大程度上弥补18F—FDGPET/CT对肝细胞癌检测的不足,其更适合检测高分化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对骨骼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较单纯三相骨显像的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间临床怀疑骨肿瘤、并行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显像的45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11~82(44.1±21.2)岁.病灶均经外科手术治疗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获得病理诊断.2位核医学科医师先分析三相骨显像图,判断病变良恶性;在其基础上,结合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再次判断病变良恶性.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别对单纯三相骨显像和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对患者病灶良恶性诊断效能进行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以x2检验比较2种方法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病理诊断恶性病变29例,良性病变16例.三相骨显像和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对骨骼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6.6%(28/29)和100%(29/29),特异性分别为37.5%(6/16)和81.2%(13/1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7%(28/38)和90.6%(29/3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和100%(13/13).三相骨显像诊断准确性为75.6%(34/45),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诊断准确性提高至93.3%(42/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5,P<0.05).结论 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对骨骼病灶良恶性病变判断的准确性较三相骨显像明显提高,具有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鉴于PET-CT应用的巨大成功,人们对与其类似的SPECT-CT的兴趣越来越大。SPECT-CT实现了SPECT功能信息与CT解剖信息的同机融合,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文综述SPECT-CT的一些特点及目前在内分泌肿瘤、前哨淋巴结、肿瘤骨转移、淋巴瘤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PET-CT用于肿瘤精确放疗靶区勾画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CT用于精确放疗靶区勾画时,存在诸多困惑。谁来勾画靶区?差异可能来自哪些方面?究竟取多大标准化摄取值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最适宜?当局部PET和CT显示肿瘤范围不一致时,靶区应当怎样确定?当区域淋巴结或远隔部位PET阳性而CT阴性或相反时,靶区的选择当作何种取舍?在目前阶段,这些问题尚未达成统一的共识,有待更进一步的关于影像和与之相匹配的病理标本相关性研究,而且需要更多远期临床增益结果来反证靶区勾画原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SPECT-CT——核医学影像技术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的解剖定位一直是具有功能特异性的SPECT所追求的目标.SPECT与CT融合系统为临床诊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其良好的定位功能进一步巩固了SPECT的临床地位.在心脏病学中,SPECT-CT可提供准确的衰减图或心功能影像,有利于早期和更准确的诊断.在肿瘤病学中,可对神经内分泌瘤等原发或转移病灶的位置、性质等作出准确判断,有利于临床制定切实可行的诊疗措施.在常规核医学的应用中,能够较为准确地寻找感染灶以及为肺栓塞形态学-灌注缺损关系的评估提供精确的方法.SPECT-CT带来了清晰的解剖图像并加快了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孤立性原发肺浸润性黏液腺癌18F-FDG PET/CT显像和HRCT征象及两者联合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黏液腺癌、有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及病灶层面同机HRCT扫描资料的9例患者,对PET/CT早期、延迟显像及滞留指数、HR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HRCT图像上表现为2例呈实性结节、病灶周围无类似卫星灶样影,6例实性结节周围伴小点片及磨玻璃样影,1例为单纯磨玻璃样结节;分叶征(6例)、血管集束征(6例)、支气管充气征(4例)、空泡征(2例)、毛刺征(1例);18F-FDG PET/CT融合图像上8例病灶表现为不均匀FDG代谢增高,早期显像平均SUVmax为3.2±2.5,延迟现象SUVmax增高6例、降低2例,平均SUVmax为3.5±2.4,平均滞留指数为(10.4±29.3)%,9例均未见纵隔、双侧肺门淋巴结及其他部位转移征象,其18F-FDG PET/CT融合图像上18F-FDG摄取与HRCT相匹配,18F-FDG摄取相对集中于结节的实性区域,病灶磨玻璃区18F-FDG摄取不明显;综合手术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证实,9例均为T1N0M0期,与PET/CT分期一致。结论对于影像学检查发现肺孤立性占位患者,在单一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下,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上病灶不均匀18F-FDG摄取相对集中于其实性区域的代谢方式与HRCT相联合,可辅助孤立性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胃癌PET-CT显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6例临床可疑胃癌及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患者(男20例,女6例,年龄48~82岁)行全身^18F-FDG PET-CT扫描。患者于左手臂静脉注入^18F-FDG前行胃肠道喝水低张准备,患者行^18F-FDG PET-CT扫描前再次喝水充盈胃肠道。图像有2位核医学医师及2位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结果与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18F-FDG PET-CT扫描可同时得到PET、CT及PET-CT图像。PET图像发现病灶19例,PET-CT图像发现病灶20例,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证实原发性胃癌16例,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3例,胃癌术后改变3例,胃炎4例。PET图像诊断胃癌及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灵敏性为89%,特异性为71%,准确性为85%,阳性预测值为89%,阴性预测值为71%;PET-CT图像诊断胃癌及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灵敏性为100%,特异性为86%,准确性为96%,阳性预测值为95%,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PET-CT在诊断胃癌及胃癌吻合口复发方面优越于PET图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在肺部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因肺部病变行PET-CT检查的图像资料,将全部病例按照肺内原发病变、转移性淋巴结病变、远处转移性病变进行编组,以其病理或长期随访结果为标准,与CT比较,评价PET-CT的临床应用价值。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肺内原发病灶共50处,PET-CT和CT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0·0%、95·2%、62·5%、93·0%、71·4%和74·0%、76·2%、62·5%、91·4%、33·3%,PET-CT的诊断准确率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病变,PET-CT和CT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97·9%、100·0%、96·4%、95·5%、100·0%和69·3%、61·9%、75·0%、65·0%、72·4%,PET-CT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P<0·01);远处转移性病变,PET-CT和CT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95·0%、91·6%、100·0%、100·0%、93·2%和87·8%、68·7%、100·0%、100·0%、82·8%,PET-CT和CT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在肺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的临床分期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局限性和二者的协同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病理证实的单个肺结节118例。所有病例CT和PET检查间隔时间〈2周。病灶直径2~4cm,平均2.7cm。118例SPN中,恶性肿瘤87例,其中肺癌85例,结肠腺癌肺转移2例;良性31例,其中结核球8例,错构瘤6例,炎性假瘤6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4例,炎性肉芽肿3例,隐球菌感染2例,脓肿和球形肺不张各1例。结果 118例SPN中,CT诊断正确93例,误诊25例,误诊率21.2%。其中12例肺癌误诊为良性,13例良性误诊为肺癌。PET诊断正确96例,误诊22例,误诊率18.6%。其中9例肺癌、1例结肠癌肺转移误诊为良性,12例良性误诊为恶性。CT和PET协同诊断,108例诊断正确,10例误诊,误诊率8.5%。CT、PET单独诊断和协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6,2%、58.1%、85.2%、60,0%、78.8%;88.5%、61.3%、86,5%、65.5%、81.4%和97.7%、74.2%、91,4%、92,0%、91.5%。CT和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X^2=0.625,P=0.239),协同诊断与CT、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有统计学意义(X^2=7.762和5.318,P=0.005和0.021)。结论 良、恶性SPN的CT和PET影像特征均有一定的重叠。单独采用CT或PET诊断肺结节的价值相当,CT和PET协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或PET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18F-FDG SPECT/CT与64排螺旋CT异机融合的图像质量,探讨异机融合在胃癌诊断中的优势。 方法收集一周内分别行18F-FDG SPECT/CT和64排螺旋CT扫描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5例胃癌患者,共计56枚病灶,其中包含胃部肿瘤病灶28枚、转移淋巴结病灶19枚和远处转移病灶9枚,并依此进行分组,同组中同机融合的图像与异机融合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对比,分别从病灶的大小、边界是否清晰、是否有伪影等方面进行主观综合评价、分级。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在胃部肿瘤病灶组中,28枚病灶同机融合后图像质量为1、2、3级的病灶数量分别为8、14、6枚,异机融合分别为25、3、0枚;在转移淋巴结病灶组中,19枚病灶同机融合后图像质量为1、2、3级的病灶数量分别为7、5、7枚,异机融合分别为17、2、0枚;在远处转移病灶组中,9枚病灶同机融合后图像质量为1、2、3级的病灶数量分别为0、3、6枚,异机融合分别为8、1、0枚。3组中同机融合与异机融合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875、12.452和15.000,均P < 0.05),异机融合后的图像质量优于同机融合。 结论18F-FDG SPECT/CT与64排螺旋CT异机融合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同机融合,在胃癌诊断中能提供更好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的^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初诊的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岁)sHLH患者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肿瘤相关HLH(MAHLH)组(13例)、感染相关HLH(IAHLH)组(13例)及风湿病相关HLH(RAHLH)组(5例),分别统计各组病灶FDG摄取情况和SUVmax.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样本t检验对各组SUV max进行比较.结果 23例患者脾肿大合并^18F-FDG摄取增高,RAHLH组、IAHLH组及MAHLH组对应例数分别为4、9和10例,对应脾脏SUVmax分别为3.16±0.61、5.67±3.37和6.04±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1,P>0.05).15例淋巴结增大合并^18F-FDG摄取增高:其中IAHLH组(8例)与MAHLH组(7例)肿大淋巴结SUVmax分别为5.35±1.69和10.1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P<0.05).17例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其中RAHLH组1例,SUVmax为4.6;IAHLH组(7例)与MAHLH组(9例)骨髓SUVmax分别为5.31±2.05和6.36±3.71(t =-0.670,P>0.05).10例肝脏体积增大的患者中,4例合并^18F-FDG摄取增高,SUVmax为4.9~10.2.MAHLH组、IAHLH组及RAHLH组SUVmaw分别为8.15±4.38、5.62±2.45和3.02±1.31,MAHLH最高(F=9.123,t=2.562、5.236、3.030,均P<0.05).结论 RAHLH多表现为脾脏肿大伴^18F-FDG摄取轻度增高,IAHLH和MAHLH多表现为脾脏肿大,侵犯淋巴结及骨髓;且MAHLH FDG摄取最高.上述^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有助于对该病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滤泡性淋巴瘤(FL)的分期、疗效评价、复发监测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3年1月行PET/CT检查的经病理确诊为FL的28例患者[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36~82)岁]资料。对患者均进行AnnArbor临床分期,统计行PET/CT检查后临床分期改变情况。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组间、病理高级别(3a+3b级)组和低级别(1+2级)组间SUVmax差异。28例中有17例行化疗后PET/CT检查和电话随访(10-88个月)监测疗效,比较疗效佳(CR+PR)和不佳(SD+PD)者生存差异。统计分析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1)28例治疗前行^18F—FDGPET/CT的患者中,10.7%(3/28)分期上调,3.6%(1/28)分期下调。Ⅰ+Ⅱ期组SUVmax为10.1±3.2,Ⅲ+Ⅳ期组SUVmax为11.5±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19,P〉0.05)。病理低级别组(15例)和高级别组(13例)SUVmax分别为6.9±3.6和12.4±5.6(Z=-3.706,P〈0.01)。(2)17例治疗前后均行^18F-FDGPET/CT检查的患者中,疗效佳组(11例)治疗前SUV~10.8±5.1,治疗后SUVmax3.4±2.3(Z=-2.312,P〈0.05);疗效不佳组(6例)治疗前SUVmax11.2±6.9,治疗后SUVmax7.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53,P〉0.05)。疗效佳与疗效不佳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8和26个月(x^2=4.207,P〈0.05)。结论^18F-FDGPET/CT有助于明确FL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