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9例(51次手术)术前均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造影,明确肿瘤血供后,用明胶海绵微粒栓塞颈外动脉供养血管网,在此基础上再以1 mm×1 mm×10 mm明胶海绵条或弹簧圈栓塞供血动脉主干,栓塞后1~3天手术切除肿瘤(栓塞组);17例(28次手术)直接行手术切除肿瘤(未栓塞组).结果:栓塞组术前血管造影中见到丰富的肿瘤血管网、肿瘤染色.栓塞后造影复查,所有被栓塞血管供养区域肿瘤血管网及肿瘤染色消失、供血动脉主干闭塞,无严重并发症.栓塞组有术中出血量记录者37例,出血量50~6000mL,平均(1 636.22±1 529.79) mL;未栓塞组有术中出血量记录者12例,出血量500~3 900 mL,平均(2816.67±1 154.31) mL,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能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是理想的术前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以及临床护理。方法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术前全部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肿瘤颈外系统供血动脉术前使用明胶海绵或PVA颗粒栓塞治疗,栓塞后1~3d行手术切除。结果14例患者由颈内外动脉不同分支供血,栓塞后手术全切率为92.9%(13/14)。配合综合护理,所有患者栓塞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血管内栓塞鼻咽部纤维血管瘤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术后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杜军 《上海护理》2012,12(6):52-53
鼻咽纤维血管瘤(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JNA)又称男性青春期鼻咽纤维血管瘤,是鼻咽部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肿瘤生长能力较强,呈侵袭性。常可侵犯翼腭窝和颞下窝等结构,且肿瘤血供丰富,手术中常可发生大出血,影响手术进展,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也是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6年11月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12例,1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前1~3d行超选择供血动脉栓塞,详细观察栓塞后毒副作用及并发症,并记录手术时出血量。结果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肿瘤病变范围及供血情况,12例患者中一侧颌内动脉供血8例,合并咽升动脉供血4例。7例完全栓塞,5例仅部分栓塞。毒副作用为栓塞侧面部疼痛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变均完整切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70ml。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能减少外科术中出血并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栓塞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血管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咽纤维血管瘤27例,上颌窦血管瘤4例,难治性鼻出血4例(其中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鼻咽癌放疗后难治性鼻出血1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动脉插管行DSA、栓塞进行诊断和治疗,分析DSA及栓塞术在该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5例均成功进行DSA及栓塞治疗。单纯栓塞治疗的5例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及其他难治性鼻出血3例均一次栓塞治愈,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Ⅳ期因颅底广泛破坏和颈内动脉供血仅行姑息性栓塞后影像学检查证实瘤体明显缩小。余2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及4例上颌窦血管瘤栓塞后再予手术治疗,28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平均出血量仅470 ml,2例Ⅳ期鼻咽纤维血管瘤因由颈内、外动脉同时供血单纯行颈外供瘤动脉栓塞,术中出血量较多。结论 DSA能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供血动脉、异常交通支、动静脉瘘等动态图像,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对颈外动脉系统的难治性鼻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血运丰富需手术治疗的肿瘤,术前栓塞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病情突变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燕  苗京亚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7-788
嗜铬细胞瘤为功能性肿瘤 ,引起的症状错综复杂 ,是人体变化最大的一种肿瘤。[1]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 ,但危险性大。[2 ]我院手术室自 1 991年 2月至2 0 0 0年 5月共为 1 5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肿瘤摘除手术 ,其中 2例术中病情突变 :1例术中发生高血压危象 ,心跳骤停 ;另 1例术中大出血致重度休克 ,均经抢救脱险。现就 2例术中病情突变和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 患者男 ,2 9岁。因头痛、头晕、阵发性高血压 4个月入院。B超及CT检查诊断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入院时血压 2 5.3 / 1 3 .1kPa…  相似文献   

7.
目的:我们采用鼻内窥镜技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方法:6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进行了肿瘤供血动脉栓塞7例全身麻醉术中采用了控制性低血压技术.结果:本组无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900 ml;8例平均随访8个月(1~20个月),1例(12.5%)术中未能完全切除.结论:鼻内窥镜技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8.
影像技术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像学技术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3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患者进行CT、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并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手术前栓塞。结果 CT、MR均能良好地显示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侵犯范围,CT对骨质侵犯显示清晰,MR同晨反映软组织侵犯范围方面优于CT。DSA可明确肿瘤血供,手术前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结论 影像学技术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诊治中的合理应用,可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朱建华 《现代护理》2002,8(2):149-149
纵膈肿瘤切除加上腔静脉移植在全国是少见的手术 ,该手术复杂 ,风险较大。我院于 2 0 0 0年 1 0月收治 1例纵膈肿瘤累及上腔静脉的患者并于 1 0月 1 5日成功施行了手术切除肿瘤及行腔静脉大造血管移植术 ,术后患者恢复好 ,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68岁 ,因头、面、颈及胸部水肿伴颈部波动性疼痛 1个月入院。经脱水及利尿治疗 ,头面及胸部水肿明显减轻 ,仍有头晕。CT提示中上纵膈块影 ,诊断为中上纵膈肿瘤 ,因肿瘤累及上腔静脉 ,切除困难 ,经会诊予以行手术切除。2 术前准备2 .1 手术间空气消毒 术前晚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腹膜后局限型Castleman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膜后局限型Castleman病患者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术前诊断腹膜后肿瘤,成功行后腹腔镜下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瘤血供丰富,包膜完整,周围粘连紧密,大小约6.5 cm×4.5 cm。术后病理提示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术后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临床发病隐匿,多无临床症状,术前诊断较困难。术前CT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帮助,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为首选,预后良好。合适病例可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