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后并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关系。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并发VCI患者64例为VCI组,另选取6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为非VCI组,并选取门诊体检健康人群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VCI组60例患者给予相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VCI组血清CRP水平[(6.21±0.58)mg/L],明显高于非VCI组[(3.57±0.32)mg/L]和健康对照组[(1.26±0.1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0.33±6.47)μmol/L],亦明显高于非VCI组[(11.36±5.24)μmol/L]和健康对照组[(6.29±2.14)μmol/L](P均〈0.01)。VCI组患者在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增加、血清CRP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清CRP、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后并发VCI的发生和疗效均有显著关系,监测两者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和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X线辅助导管定位对减少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 2009年4月1日~2012年6月30日在江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终末期肾脏病(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置管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置管组(A组)与X线辅助导管定位组(B组)各62例,2组男/女比例分别为35/27例比40/22例,平均年龄(岁)37.5±10.2比39.6±11.8;A组采用传统开腹腹膜透析置管术,B组步骤同A组,但在收紧荷包前用小C臂机行盆腔X线检查,见导管腹内端位于真骨盆内.比较2组术后腹腔出血、管周渗漏和1月及1年内导管移位、网膜包裹、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A、B2组患者术后的腹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2%、6.5% (P=0.3994);2组均无渗漏;A、B两组1月内导管移位率分别为6.4%、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421),1月内网膜包裹(0比1.6%,P=0.3154)及腹膜炎(1.6%比0,P=0.3154)的发生率,2组无明显差异;1年内导管移位(3.2%比1.6% P=0.5587)、网膜包裹(0比0)及腹膜炎(1.6%比1.6%)的发生率2组无明显差异;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腹腔出血、渗漏、导管移位、腹膜炎及网膜包裹等总的并发症发生率A组较B组高,分别为16.1%、11.3%,但2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4237).结论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X线辅助导管定位可显著减少近期(1月内)导管移位的发生,降低1年内腹膜透析置管术总的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与传统开腹腹膜透析置管术在近期、远期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手术费用、住院费用等多方面的临床对比研究. 方法 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对357例诊断为慢性肾脏病(CKD5期)的患者,采取患者自愿选择的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A组)141例和常规手术组(B组)216例,A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导管末端不吸收缝线固定,B组采用传统开腹+Seldinger技术腹膜透析置管.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Pt)和血肌酐(Scr)水平、手术时间、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如腹腔出血、管周渗漏、术中术后疼痛、腹膜炎、导管移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 结果 A、B组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患者分别占27.6%、0.9%(x2=59.977,P=0.000).A、B组术后Scr (875.42±316.34umml/L) (816.25±270.12)分别明显低于术前(911.45±318.59umml/L) (875.42±316.34)(t=-3.189,P=0.003;t=2.007,P=0.049).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5.2±16.1min、56.4±22.3min(t=6.224,P=0.014),手术费分别为5478.59±896.91元、3446.26±1381.23元(t=7.675,P=0.000),腹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6%、2.8%(t=9.521,P=0.002),术中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7%、11.1%(x2=14.174,P=0.000),1月内导管移位率分别为0、4.6% (x26.716,P=0.010),1月内渗漏发生率分别为12.8%、2.8% (x2=13.572,P=0.000),1月内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7.8%、1.4% (x2=9.311,P=0.002),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B组发生腹泻、1年内渗漏发生率、1年内导管移位率,1年内腹膜炎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平均日费用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膜透析在短期也能改善肾功能.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既往有手术史、手术时间、疼痛感、近期导管移位发生率等方面较传统开腹腹膜透析置管术有一定优势,但仍存在腹腔出血、渗漏、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方法 检测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ESRD患者非透析组、腹膜透析组和对照组的CRP、IL-6、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血肌酐(Scr)水平.根据CRP水平将膜透析组分为CRP≤6mg/L组和CRP>6mg/L组.并比较两组IL-6、Alb、Hb、TF、Scr的水平. 结果 腹膜透析组CRP、IL-6水平明显高于非透析组(P<0.05)和对照组(P<0.01),腹膜透析组CRP、IL-6分别与Alb、Hb、TF呈负相关(r=-0.543~-0.379,P<0.05),与Scr无相关关系(r=0.258、0.245,P>0.05). 结论 ESRD腹膜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CRP、IL-6是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较好的预测指标,并可反映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腹膜透析对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的清除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分别测定21例腹膜透析病人空腹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透析液、尿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测定腹膜透析充分性指标及其他相应生化指标。结果 该组病人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5.21±10.21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腹膜透析同型半胱氨酸的清除率为41.72±87.46L/(wee·1.73m~2),与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相关性无显著性(P>0.05)。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腹膜透析同型半胱氨酸清除率与腹膜透析总Kt/V和总肌酐清除率之间相关性元显著性(P值均大于0.05)。结论 腹膜透析病人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但腹膜透析对同型半胱氨酸的清除作用并不能有效地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抑郁与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腹膜透析大于3个月的患者120例,填写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SDS标准分≥50为抑郁.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根据患者是否白蛋白(Alb)≤35g/L,C反应蛋白(CRP)≥8mg/L,曾发生过心血管事件赋值并分组.结果 ①抑郁的发生率为55.83%,男性34.33%,女性65.67%.抑郁组女性偏多(23例比44例),透析时间偏长[28(17~60)月比22(14~33)月],血浆Alb[(33.78±4.03)g/L比(36.48±2.84)g/L]及血红蛋白(Hb)[(102.60±15.18) g/L比(112.26±10.07)g/L]水平、残余肾功能[0.78(0.00~1.50)ml/min比1.25(0.00~2.53)ml/min]普遍偏低,血浆CRP水平[2.7 (2.1~8.0) mg/L比2.4(1.85~3.20) mg/L]、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9.85%比9.43%)偏高;与非抑郁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抑郁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普遍偏低,与非抑郁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02).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残余肾功能(庐0.434,OR=0.648,P=0.045)和赋值分组情况(P=0.008)与抑郁呈显著相关.③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残余肾功能、性别和赋值分组情况是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B=1.975,P=0.009;B=6.955,P=0.003;B=3.669,P=0.009).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中抑郁患病率较高,具有Alb≤35g/L和(或)CRP≥8mg/L和(或)心血管事件等危险因素越多,患者越易发生抑郁,抑郁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炎症反应与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检测健康对照者、尿毒症非透析患者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血清前白蛋白(PA)等指标。并根据CAPD患者CRP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CRP〈10mg/L),异常组(CRP〉10mg/L),观察2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尿毒症非透析组和CAPD组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2.14±5.92)mg/L与(13.92±4.67)mg/L比(5.37±2.15)mg/L,t=8.16,t=12.95,P〈0.001],CAPD组CRP水平高于尿毒症非透析组[(13.92±4.67)mg/L比(12.14±5.92)mg/L,t=2.70,P〈0.01]。CAPD患者CRP水平与营养不良指标Alb,Hb,PA成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4,P=0.007;r=-0.57,P=0.002;r=-0.36,P=0.010),CRP水平与改良定量的整体营养评估(MQSGA)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26,P=0.048)。CAPD患者CRP水平升高组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于CRP正常组(?2=3.86,P〈0.05),CRP水平与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后度(LVPWT)呈正相关(r=0.315,P=0.028;r=0.252,P=0.049;r=0.297,P=0.035;r=0.349,P=0.020)有统计学意义,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281,P=0.04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PD患者存在CRP水平升高的炎症反应,且高于尿毒症非透析患者,CAPD患者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疾病与慢性炎症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B型利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方法 收集该院AMI患者50例作为AMI组,将同期体检提示为健康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组.AMI组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前检测血清tHcy、BNP;分别于发生AMI后2、24、48、72 h检测血清CRP水平.对照组健康者于同期检测上述指标.将tHcy〉16.0 μmol/L,BNP〉35.0 ng/L,CRP〉0.6 g/L作为异常结果.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BNP、tHcy分别为(45.6±10.5)ng/L、(19.0±5.5)μmol/L;对照组健康者血清BNP、tHcy分别为(10.6±5.2)ng/L、(8.3±3.3)μmol/L.ANI组患者BNP与t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AMI组患者发生AMI后2、24、48、72 h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0.6±0.3)、(3.5±1.0)、(6.0±1.5)、(2.0±0.5)g/L,对照组健康者血清CRP水平为(0.3±0.3)g/L.AMI组患者发生AMI后各时间点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RP可作为AMI病情严重程度及变化的重要指标,BNP、Hcy同时异常升高可作为AMI病情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于2006年1~12月对入院的50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炎症状态及心血管并发症进行调查。根据年龄分为A组(≥65岁)和B组(〈65岁),其中A组根据是否合并MIA综合征分为A1组(合并MIA综合征)及A2组(不合并MIA综合征)。对这组患者随访1年,记录生存和转归情况,以及退出透析和死亡的原因。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过12个月的随访,50例CAPD患者中有10例(20%)死亡,2例(4%)拔管改血液透析治疗,1例(2%)失访,37例(74%)继续在我院腹膜透析治疗。A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总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4%,血CRP超过正常值(8.2mg/L)的发生率为32%,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冠心病、陈旧性脑梗死、外周血管硬化)的发生率为58%。A组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75%vs44.4%)及心血管疾病(68.8%vs38.9%)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CRP水平(7.6±15.2)mg/L显著高于B组(2.4±3.9)mg/L(P〈0.01)。MIA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2%,其中A组11例(34.3%),B组0例。生存分析显示,A1组生存率显著低于A2组及B组(P〈0.01),而A2组与B组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皆高于年轻患者,MIA综合征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逊于年轻患者的主要原因,应重视老年腹膜透析患者MIA综合征的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影响冠心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主要非遗传因素.方法 164例住院冠心病患者,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分析其与全血叶酸、血浆维生素B12、血清雌二醇浓度以及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男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于女性[(20.74±13.42)×10-6mol/L比(15.56±8.16) ×10-6mol/L,P〈0.05],吸烟者高于不吸烟者[(22.29±15.18)×10-6mol/L比(17.21±9.54) ×10-6mol/L,P〈0.05].结论 叶酸、维生素B12、性别和吸烟是影响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主要非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硬化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密切,本文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将60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患者按照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31例(血HCY≤10.5μmol/L),B组29例(血HCY〉10.5μmol/L),分别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随着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脉搏波传导速度增高,A组为(1805.71±312.52)cm/s,B组为(1992.45±365.79)cm/s,A组〉B组(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增高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转运类型和B型脑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及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腹膜透析患者64例,根据腹膜平衡试验结果分为高转运组39例与低转运组25例,比较2组患者透析时间、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比例,检测2组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肌酐与BNP值,彩超测定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前后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射血分数,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转运组合并糖尿病比例、室间隔厚度、BNP均值(64.1%,(11.16±1.10)mm,578ng/L)高于低转运组(36.0%,(10.22±1.23)mm,312ng/L)(P〈0.05),白蛋白、左室射血分数((32.51±4.95)g/L,(59.85±5.10)%)低于低转运组((35.95±4.84)g/L,(62.48±5.05)%)(P〈0.05)。结论与低转运类型腹膜透析患者相比,高转运类型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较高,心脏功能与营养状况较差;糖尿病患者腹膜转运类型多为高转运或高平均转运型。  相似文献   

13.
全大勇  龚蓉  皮婧静  舒英  杨斌  刘蔓莉  李迎春  叶娜 《临床荟萃》2014,29(10):1171-1174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透析模式对初始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维持性透析(包括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3个月的终末期肾病患者86例,其中血液透析(HD)组42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 22例,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22例,测定并比较入组9个月3组在尿素清除指数(Kt/V)达标率、24小时尿量、血清白蛋白(Alh)、血红蛋白(Hb)、血钙(Ca)、血磷(P)、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水肿、心力衰竭发生率、血压达标率的差异.结果 HD组、CAPD组、DAPD组在Kt/V达标率、Hb水平、心力衰竭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量分别为250(142.5) ml、575(387.5) ml、650(150.0) ml,DAPD组尿量最多(P<0.05);Alb分别为(37.7±2.1) g/L、(34.2±1.6)g/L、(36.7±1.4) g/L,HD组最高(P<0.05),DAPD组高于CAPD组(P<0.05);水肿发生率DAPD组最低(P<0.05),分别为50.0%(21/42)、45.5%(10/22)、18.2%(4/22);血压达标率DAPD组最高(P<0.05),分别为45.2%(19/42)、54.5%(12/22)、81.8%(18/22).HD组、CAPD组、DAPD组血钙分别为(2.25±0.22) mmol/L、(1.94±0.11) mmol/L、(2.01±0.22) mmol/L,HD组高于CAPD及DAPD组(P<0.05).DAPD组血磷最低(P<0.05),分别为(2.22±0.54) mmol/L、(1.95±0.30) mmol/L、(1.68±0.29) mmol/L,iPTH 3组分别为169.40(241.5) ng/L,137.50(99.5) ng/L,87.50(91.25) ng/L,HD组最高(P<0.05).结论 对于初始进入透析的患者,在3种模式中,DAPD在不影响透析充分性的情况下,能更好的保护残余尿量,更好地控制钙磷代谢及心血管并发症,在Alb优于传统的CAPD,有可能成为残余尿量较好的初始透析患者优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ECOPD患者236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按照2007ATS共识对患者进行评估分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分别测定其血浆BNP、CRP和cTNI浓度。同时统计住院病死率、6个月内病死率、6个月内再入院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AECOPD组BNP(391.73±25.8)ng/L、CRP(19.74±1.63)mg/L、cTNI(0.19±0.046)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BNP(69.38±8.5)ng/L、CRP(7.15士0.86)mg/LcTNI(0.10±0.031)/xg/L,均P〈0.05。②随着AECOPD患者病情加重(分级上升),血浆BNP、CRP和cTNI水平升高,住院病死率、6个月病死率和6个月内再人院率升高,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CRP和cTNI测定有助于AECOPD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将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梗死组(73例)和出血组(46例),并设健康对照组(57名),观察梗死组和出血组患者发病24 h、第(5±2)天和第(12±2)天这3个时段的NT-pro BNP水平、梗死面积、出血量、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发病3个月的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并分析NT-pro BN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发病3个月的MRS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组患者在24 h、第(5±2)天和第(12±2)天时的NT-pro BNP水平分别为546.78 pg/m L、456.62 pg/m L和176.14 pg/m L;出血组患者分别为458.57 pg/m L、366.31 pg/m L和159.95 pg/m L。不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分数亚组间的NT-pro 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探讨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容量负荷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同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87例,测定血浆BNP水平,根据BNP水平从低到高将患者分为4组,随访3个月,观察BNP水平变化与MHD患者容量负荷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基础血浆BNP水平最低的组1,3个月后患者透析后体质量较前无明显变化[(70.12±13.60)kg比(70.01±13.5)kg,P=0.772],BNP水平较前无明显变化[74.4(43.0~110.9)ng/ml比66.7(23.6~125.4)ng/ml,P=0.184]。基础血浆BNP水平较高的的组2、组3、组4,3个月后患者透析后体质量、BNP水平较前显著降低(P〈0.05)。组2患者透析后体质量较前明显下降[(65.01±14.05)kg比(65.49±14.42)kg,P=0.003],BNP水平显著降低[161.1(73.5±280.8)ng/ml比180.5(129.0±275.9)ng/ml,P=0.039]。组3患者透析后体质量明显下降[(65.23±9.26)kg比(66.19±9.05)kg,P=0.000],BNP显著降低[220.0(124.8~311.0)ng/ml比371.3(276.8±427.3)ng/ml,P=0.000]。组4患者透析后体质量明显下降[(70.32±14.90)kg比(73.11±15.90)kg,P=0.000],BNP显著降低[641.0(232.0±3521.0)ng/ml比2276.5(679.8±3789.0)ng/ml,P=0.000]。MHD患者基础血浆BNP水平越高,3月后透析后体质量下降越明显,基础血浆BNP水平与透析后体质量下降呈正相关(R=0.763,P〈0.001)。随诊3个月中,患者透析前收缩压变化、透析后体质重变化、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与MHD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相关(月=0.740,R=0.507)。血浆BNP水平评估MHD患者透析后体质量变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P〈0.001),最佳诊断分界点为276ng/ml。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临床上评估MHD患者容量负荷增加的一个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arteriovenous fistula blood flow,AVFB)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并分析AVFB对心血管发病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1~6月在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HD通路的患者45例(HD组),并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26例为对照组.采用透析监测仪监测AVFB.HD组在监测AVFB前取透析前血标本,对照组血标本取自门诊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对患者随访12个月,并记录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 结果 血液透析前,HD组CRP、TNF及IL-6水平分别为(4.85±1.32) mg/L、(1.29±0.14) ng/L和(2.41±0.55)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9±0.27) mg/L、(0.56±0.33) ng/L和(1.17±0.1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内,共10例(22.22%)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且发生心血管疾病患者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L-6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AVFB与IL-6呈正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当AVFB大于1067.25ml/min时,HD患者心血管发病率较高.结论 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与IL-6呈正相关,且动静脉内瘘高血流量可能通过IL-6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