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年轻患者急性自发性肾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3例年轻患者急性自发性肾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腰腹部疼痛, 无明显肉眼血尿。2例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及血CRP升高。增强CT和CT动脉造影显示出肾脏梗死病灶。积极中西医联合抗凝护肾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年轻患者急性自发性肾梗死更易误诊,增强CT和CT动脉造影是首选的诊断方法。中西医联合抗凝护肾治疗年轻患者急性自发性肾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干梗死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干梗死病情重、预后差。本文对我科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临床确诊的 6 2例脑干梗死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2例脑干梗死中男性 38例 ,年龄 4 2~ 76岁 ,平均 6 4 .2岁 ;女性 2 4例 ,年龄 38~ 75岁 ,平均 6 3.2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肾周间隙CT异常表现对急性肾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例急性肾梗死患者,分析肾周间隙CT异常表现的诊断价值.结果8例患者的双侧肾脏组织均未出现任何异常征象;3例患者肾脏组织的右侧有密度异常降低问题发生,同时肾脏影也呈现出增大迹象;1例患者的左侧肾脏组织异常增大,同时右侧肾脏组织呈缺血状.结论 使用肾周间隙CT异常表现观察的方法对急性肾梗死患者进行诊断,可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1病例简介 患者男,39岁.因"心慌、胸闷3d"于2011年5月31日入院.3d来患者常在活动后出现心慌、胸闷,休息后可缓解,曾有夜间憋醒现象.患者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房颤、心脏瓣膜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5℃,心率90次/min,血压13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未闻干、湿罗音,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脏彩超(外院)示右室内径稍大.入院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5.
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CWSI)是指发生在脑内两条动脉供血区交界处的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由于其发生原因及治疗与其他脑梗死有显著不同,许多医生对这种脑梗死类型认识不足。现将我们诊治的12例脑分水岭梗死报道如下,并综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岚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898-900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由抗磷脂抗体(APL)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APS引起血栓形成主要与其影响内皮细胞蛋白、血小板功能、抗凝及纤溶系统等有关.恶性抗磷脂综合征表现为短期内进行性广泛血栓形成,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AP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还必须排除其他自身免疫病和感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血栓.主要治疗原则是防治血栓和流产的再发及对症处理,因此患者需长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本文通过对1例以急性肾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APS)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APS的血栓形成机制、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急性肾梗死的临床特征,探讨急性肾梗死并发血尿的相关临床及实验室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影像证实的52例急性肾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数据、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并比较并发血尿患者与无血尿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52例急性肾梗死患者,其中34例男性、18例女性,平均年龄(56.3±14.8)岁。左、右肾及双肾受累比例分别为44.2%、34.6%和21.2%。局灶性、多灶性及大面积梗死的比例分别为36.5%、50.0%和13.5%。38.5%的患者同时合并其他脏器血栓栓塞事件,44.2%的患者合并心房颤动。常见症状包括胁腹痛(71.2%)、恶心(55.8%)、腰痛(53.9%)、呕吐(48.1%)、发热(48.1%)和腹泻(21.2%)。肾区叩痛是最常见的体征(40.4%)。血清乳酸脱氢酶、血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6.5%、67.3%和54.5%。38.5%的患者在就诊时并发血尿。血清D-二聚体升高仅见于56.5%的患者。就诊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41.5 h(2~552 h)。47例患者(90.4%)经增强计算机断层显像明确诊断、5例患者(9.6%)经肾动脉造影明确诊断。抗凝治疗是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9.4±35.8)个月,大多数患者肾功能稳定,4例需要持续透析治疗,1例死于心力衰竭。血尿患者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显著高于无血尿患者[773.5 IU/L (153.0~3 159.0 IU/L) vs. 488.0 IU/L (137.0~3 370.0 IU/L),P=0.041],其他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源性血栓栓塞是急性肾梗死最常见的病因,对于持续腰腹痛、血乳酸脱氢酶升高且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宜进行腹部增强计算机断层显像以助早期诊断。血尿并非常见的临床表现且与预后无关,其出现与否可能取决于梗死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马丽  姜红  陆冰梅  付嫔 《吉林医学》2002,23(4):239-240
<正>脑分水岭梗死(CWI)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它是脑内相邻较大血管供应区即边缘带局限性缺血,占全部脑梗死的10%左右。我科近5年来共收治住院脑梗死568例,其中CWI5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均系我科1996年9月至2001年10月期间住院患者,均经头CT或MRI证实为CWI,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9岁~72岁,平均54.5岁,全部为右利手,于发病6h~5d入院。睡眠时发病11例,洗桑那浴发病7例,安静时  相似文献   

10.
急性右室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右室梗死(RVI)是一种复杂的左室下壁梗死形式。通过心电图、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或核素闪烁图及造影图检查得以确诊。根据右房压和肺动脉缩压将RVI分为三型,Ⅰ型为小到中等面积左室梗死伴中等面积RVI并发右室衰竭,Ⅱ型为小到中等面积左室梗死伴大面积RVI,并发重度右室衰竭,Ⅲ型为大面积左室、RVI并发严重的双心室衰竭。快速容量负荷是治疗Ⅰ型、Ⅱ型的重要措施,但禁用于Ⅲ型。即刻PTCA是开通右冠脉最有力的措施,可迅速改善右室衰竭,和静脉溶栓一样,再灌注成功的病例,在病死率、心功能≥KillipⅢ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方面均较未溶栓或溶栓不成功的患明显下降。病死率的净减少绝对值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梗死的净减少绝对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方法—即经股动脉导管大剂量单次冲洗,及留置导管持续溶栓药物灌注,在急性肾梗塞病例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05年收治2例高度怀疑急性肾梗塞病人,为延缓肾脏功能损伤及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检查费用,对该2例病人即刻行腹主动脉及双肾动脉造影,术中发现该2例患者均有明确单侧肾动脉主干及属支血栓形成,结合病史考虑以新鲜血栓为主,遂于术中行大剂量溶栓药物冲洗,以达到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消融血栓(尿激酶3000~5000IU/min,总量50万u,经导管注入靶血管内),灌注完毕后经导管再次造影,可见血栓有明确消融迹象(详见本文所附DSA片)。证实药物溶栓有效后,留置导管于靶血管内,以肝素盐水封管、封鞘(1%肝素盐水各10mL)。嘱患者回病房后,每日以微量泵经留置导管向靶血管内持续注入尿激酶25万u,注入时间控制在8~10h内。每日灌注完毕后均以1%肝素盐水封管、封鞘(各10mL)。并定时监测凝血功能。结果该2例病人1周后再次经留置导管行靶血管造影,可见血栓消失,靶血管远端血运开通。即拔除留置导管、血管鞘,加压包扎右股动脉穿刺点。嘱患者右下肢制动24h卧床,并予预防性抗炎、水化治疗3~5d后。复查肾功正常,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治疗结束。结论经股动脉导管治疗急性肾梗塞疗效确切,经计费用低廉。不失为急性肾梗塞病例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李沛琪 《中外医疗》2014,33(6):68+70-68,70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选择该院6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患者根据主要症状分别误诊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疾病,以及异位疼痛等;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26例,非Q波性心肌梗死34例;心肌酶谱检测发现95.0%的患者均明显升高。治愈49例(81.7%),死亡11例(18.3%)。结论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出现不易说明的胃肠道、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症状时,首先应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检测,排除心梗后再行其它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治方法,进一步提高其疗效。方法 对145例肾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诊断以B超,CT为主。行肾癌根治性切除125例,其中20例因肾脏肿瘤较大或有肺转移先行肾动脉栓塞术。5例同时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手术探查3例。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04例(71.7%),颗粒细胞癌18例(12.4%),乳头状肾癌5例,混合型癌18例(12.4%)。135例(93.9%)获得随访。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2%(51/70)、56.2%(18/32),27.2%(3/11)。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目前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根治性肾癌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临床特征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十年来肾结核病例仍较多见,早期诊断困难,单纯药物治疗可治愈者约20%,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方法。结论:不典型肾结核的发病率仍较高,尿常规、尿结核菌聚合酶键反应及尿沉渣检查抗酸杆菌为主要诊断方法,静脉肾孟造影、螺旋CT检查、诊断性治疗仍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辛列棠  刘炜  刘斌  张美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283-1284
目的:进一步认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意义。方法:通过对3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分析,了解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临床诊断。结果:通过对3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在一些具有临床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无病理性改变或病理性改变不明显的患者,结合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动态观察可以确诊。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应综合分析,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典型与非典型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AMI120例,其中典型AM180例,非典型AM140例,分别比较两组的疗效、住院天数、并发症与病死率。结果典型组初诊时间(5.0±2.1)h显著短于非典型组(18.0±3.2)h,p〈0.01(u=23.306);治愈率典型组80%(64/80)显著高于非典型组52.5%(21/40);病死率和住院天数典型组显著低于非典型组p〈0.05(u=2.039)和p〈0.01(u=18.127)。结论AMI的疗效与初诊时间显著相关,症状明显,易于发现疾病,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对11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年龄分布、发病季节、昼夜节律、梗塞先兆、梗塞部位及其并发症、病死率等临床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并对梗塞先兆、Q梗塞与ST梗塞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0.4ml,每日2次。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出血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有效率达8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T、APTT、出血性事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肾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入院肾功能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718例STEMI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或轻度肾功能不全组(A组)和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和院内预后。结果:133例STEMI患者存在中重度肾功能不全。与A组相比,B组患者年龄大、女性较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史多;B组的患者住院期间新出现的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院内死亡率亦显著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是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增加,院内死亡率增高,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近4年内本部接诊的3例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有关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早期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