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后高压血流冲入动脉壁造成的剥离性血肿,易导致主动脉壁破裂,发病危急,预后极差.据报道,50%的病人在48小时内死亡,70%死于1周之内,每小时的死亡危险为1%[1].尽管近年外科手术及内科治疗有较大进步,但病死率仍较高,尤其在夹层急性期,手术难度和风险更大.Parodi等[2]1991年将血管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应用于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与传统手术相比,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我院于2002年5月~2004年12月行EVGE 4例,占同期收治主动脉夹层病例的1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1],并沿主动脉壁延伸的严重心血管急症,该病发病突然,病死率高,多数患者在起病后数小时及数天内死亡.据统计,该病死亡率2d为50%,1周内为70%,而临床上一直缺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植入术的应用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成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5年10月-2006年12月我科成功为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覆膜支架植入术,该介入治疗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胸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病情凶险,发展极快,病死率高,治疗困难而复杂[1]。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以下简称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方法,腔内隔绝术的开展,使主动脉夹层治疗进入微创时代。  相似文献   

4.
<正>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病情凶险,进展快,病死率高的急性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始发于主动脉壁内膜和中层撕裂形成内膜撕裂口,使中层直接暴露于管腔,主动脉腔内血液在脉压的驱动下经内膜撕裂口直接穿透病变中层,将中层分离形成夹层。文献[1]报道,未经治疗的Standford A型夹层1~3 d病死率每小时约为1%~2%,约50%以上的患者1周内死亡,75%以上患者1个月内死亡,90%以上1年内死亡,因此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AD)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不很常见而具有潜在灾难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AD患者,发病的第1个24h内每小时病死率约1%,50%以上1周内死亡,约70%2周内死亡,约90%1年内死亡,及时进行适当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生存率可大为提高。因此,迅速的临床识别和明确的诊断检查,对AD患者的处理至关重要。现对110例A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侯世珍 《黑龙江医药》2011,24(2):322-32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液通过内膜的破13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血肿,导致血管壁分二层。该疾病病情危重,发病24小时内死亡率可达40%,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死亡率都很高。血管腔内隔绝术于1991年应用于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使许多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夹层动脉瘤患者获得救治的机会。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41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沈旋 《安徽医药》2006,10(3):235-23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突然,病死率高,多数病例在起病后数小时及数天死亡,据统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死亡率2天内为50%,1周内为70%,而临床一直缺少安全有效治疗方法[1]。我院2004年收治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Ⅱ型)患者,并成功地进行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是引起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因素[1],而夹层破裂患者起病急,病情重,起病后48 h内病死率高达50%.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并发症较多[2],护理难度高,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管脆性大、壁薄,易造成术后再出血.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改善患者愈后及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现将1例高血压病DeBaka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系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环状和(或)纵轴扩展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灾难性疾病,自然预后差,往往因动脉瘤破裂大出血而死亡.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指夹层从主动脉近端开始,侵犯到弓部与降主动脉,病变广泛且累及重要脏器的血供,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早手术治疗[1].我科200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43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部分撕裂形成夹层,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形成主动脉壁层分离.由于其病因与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相应的治疗方法也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断改进.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技术的开展,为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微创有效的治疗途径[1].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7年8月应用大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治疗Debakey III型主动脉夹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18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检查诊断,均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VGE)证实。结果与EVGE术中对照,MSCT对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MSCT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心血管急症[1].通过导管将覆膜支架送入主动脉瘤部位,进行腔内动脉瘤隔离手术是近年来主动脉瘤有效治疗的新进展[2].我科近年来对夹层动脉瘤进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及全面护理配合,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院内及长期临床疗效,回顾性总结了2002年5月至2008年6月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11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术后随访平均39±18个月。结果表明112例手术全部成功,共植入119枚覆膜支架。8例左锁骨下动脉完全被封闭,16例合并严重狭窄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完成PCI,共植入25枚冠状动脉支架。19例发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术后1个月内3例夹层破裂死亡。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10例术后明显残余内漏,于术后3个月自行封闭。术后半年,3例再发生升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行升主动脉外科手术,1例发生截瘫,1例因胃癌多脏器转移死亡。术后1年1例迟发性内漏。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正>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血肿,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大动脉疾病,如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在发病最初24 h内每小时病死率为1%2%,1周内病死率高达60%2%,1周内病死率高达60%70%,是心血管系统中最凶险的急症之一。其发病原因较多,目前医源性主动脉夹层有上升趋势,其中,心脏直视手术导致的AD,虽然罕见,但风险很高,1960年Thomas W.Jones等最早的描述股动脉插管出现逆行主动脉夹层剥离,并指出股动脉逆行灌注是合理的,但不是完美的[1]。主动脉夹层目前已被确认为一种罕见、但往往是致命的心脏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陈洪让  章新琼 《安徽医药》2013,17(1):165-166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从内膜破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血肿[1]。是心血管外科最为凶险的疾病。此病来势凶猛、死亡率极高。未经治疗的AD,50%的患者于48 h内死亡,70%于1周内死亡,90%于3个月内死亡[2]。按目前使用最广泛的Debakey分型方法将主动脉夹层分为3型,I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升主动脉,夹层累及范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术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伟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9):113-113,11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中有70%~90%伴血压升高[1].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有病变,在主动脉壁中层内形成血肿,向其周围及长轴伸延,使主动脉壁分为两层,常常合并有内膜横裂口,使主动脉腔与血肿相通,发生在升主动脉的裂口占60%,发生在降主动脉起始部的裂口占25%。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较常见的急重危症之一。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多数病人在短期内就会死亡。本病死亡率每10万人死亡一人,胸部主动脉瘤比肤部主动脉瘤破裂的机会多。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后未得到及时治疗者,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率为22%,24小时内为28%,48小时内为50%,一周后达70%。然而3个月生存病例为48 %。  相似文献   

18.
徐明 《青岛医药卫生》2011,43(3):200-201
主动脉夹层(AD)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夹层血肿,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较少见但又是极为凶险的心血管急症,我国发病率在5~10/100万,在发达国家可达每年100/10万~200/100万,因地区、年龄、种族而异。如未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早期死亡率约为每小时1%,24小时达25%,48小  相似文献   

19.
张艳 《安徽医药》2010,14(12):1515-1516
主动脉夹层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壁内膜撕裂并纵行剥离而形成的壁内血肿。起病急,病情危重,一周内病死率高达70%,3个月内达90%[1]。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累及降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一旦破裂,抢救非常困难,病死率极高。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短的众多优点[2],但由于开展较晚,护理经验相对缺乏。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05年10月~2009年11月对1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膜支架置入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夹层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的21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近、远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8例夹层裂口完全封闭,4例少量内漏者给予置入一段短移植物后,内漏情况消失;住院30 d内因主动脉夹层逆行撕裂死亡1例,心力衰竭死亡1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17例出院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死亡7例,其中4例死亡与夹层相关。脑梗死1例,夹层逆行撕裂2例,新发夹层2例,旁路吻合口瘘/假性动脉瘤1例,入路侧下肢缺血1例。结论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安全、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近期效果较好;中远期易发生夹层破裂而导致死亡,应密切随访以便及早发现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