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端粒酶活性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调节端粒酶活性的最主要成分是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宫颈癌中端粒酶活性高表达,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HPVE6、E7通过整合到宿主细胞,可调节hTERT的转录,激活端粒酶,研究hTERT、HPV的相关性,有助于宫颈癌发病机理的阐明.  相似文献   

2.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宫颈癌的发生.研究表明宿主及病毒自身遗传背景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对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和病毒自身基因组变异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综述近年来对HLA等位基因/单体型和HPV变异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恶性肿瘤,如何有效防治是全世界研究的热点,HPV感染与宫颈癌有直接关系已经明确,因此,应用HPV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以及兼预防和治疗作用的疫苗来防治宫颈癌成了各国学者的研究方向,并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宫颈癌的发生。研究表明宿主及病毒自身遗传背景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对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和病毒自身基因组变异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综述近年来对HIA等位基因/单体型和HPV变异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是导致全球妇女死亡的主要肿瘤之一。一定型别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备条件,预防性HPV疫苗可大量减少与此相关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而由L1自我组装成的病毒样颗粒(VLPs)是预防性疫苗的最佳侯选者之一,肌肉注射VLP后可以产生很强的B细胞、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和中和抗体的天然免疫。VLP的Ⅱ期临床实验均取得可喜成果,Ⅲ期临床实验也在逐步进行。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第四大常见女性恶性肿瘤,是导致妇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宫颈癌筛查和预防宫颈HPV感染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HPV预防性疫苗的上市使宫颈癌成为目前唯一可早期预防并有望彻底根除的癌症。随着HPV疫苗接种作为宫颈癌预防策略的引入,HPV检测及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随之发生变化,未来必将导致子宫颈癌筛查方案发生重大转变。现行的筛查策略正在受到挑战,新的筛查指南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是导致全球妇女死亡的主要肿瘤之一.一定型别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备条件,预防性HPV疫苗可大量减少与此相关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而由L1自我组装成的病毒样颗粒(VLPs)是预防性疫苗的最佳侯选者之一,肌肉注射VLP后可以产生很强的B细胞、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和中和抗体的天然免疫.VLP的Ⅱ期临床实验均取得可喜成果,Ⅲ期临床实验也在逐步进行.  相似文献   

8.
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nn,E-CD)是一种钙依赖性细胞黏附分子,分布于人和动物的上皮细胞,是维护上皮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完整性和极性的重要分子。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E-CD及其复合物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近年来E-CD在宫颈癌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预防性HPV疫苗的问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突破,它可能改变半个多世纪以来形成的以二级预防(宫颈癌筛查)为主的宫颈癌预防模式,使宫颈癌一级预防(疫苗接种)成为现实,将促成全新宫颈癌预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可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末端重复序列,维持端粒的长度。端粒酶的激活与细胞增殖和癌变关系密切,其活性受到多种因素调控,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可能是其激活的关键性限速步骤。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端粒酶活性不同程度地升高,hTERT mRNA表达上调,并与高危型HPV感染、抑癌基因p53失活密切相关。端粒酶激活是高危型HPV感染后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关键性步骤,端粒酶及其催化亚单位有可能成为宫颈癌筛查的一种重要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液基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3月满足条件的河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者1000例,对其分别进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测、HPV-DNA检测(SPR法)、hTERC基因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  相似文献   

12.
人乳头瘤病毒(HPV)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病因。在宫颈癌及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治疗后的随访过程中,HPV消退在第一年最快,第二年和第三年消退速度减慢。影响HPV消退的因素较多,包括HPV类型、治疗方法、病变级别、术前病毒载量、切缘等。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SIL治疗后残存或复发的一个预测指标,故建议将HPV检测纳入宫颈癌及SIL治疗后的随访常规,以早期识别有复发风险的患者。然而,明确HPV转阴规律,探索宫颈癌术后HPV分型定量并评估其对患者预后影响的大型研究还很缺乏,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HPV16和HPV18型导致全球大约70%的宫颈癌。宫颈癌普查可减少宫颈癌发生的危险,但不能阻止HPV的感染。很多报道表明,有效的HPV疫苗可以减少HPV相关的宫颈癌、生殖道疣状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为了有效预防这类疾病,全世界开展了HPV预防性疫苗的研究。目前临床应用的HPV疫苗有HPV 2价疫苗、4价疫苗及9价疫苗,它们可以有效预防相应HPV类型的感染,从而大量减少与此相关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就HPV、宫颈癌及这3类HPV疫苗的免疫原性、接种剂量的数量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E-CD)是一种钙依赖性细胞黏附分子,分布于人和动物的上皮细胞,是维护上皮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完整性和极性的重要分子.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E-CD及其复合物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近年来E-CD在宫颈癌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HPV评价宫颈癌妇女发生转移癌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预癌在女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占癌症患者总数的15%、在美国,每年有15000例确诊,4600例死亡,存活率为40%,是世人关注的妇女健康问题。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引起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s)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辅因子。HPV DNA转染正常鳞状上皮会导致细胞过度增生、结构破坏及核高度非典型变。现已测出HPV有近100个不同的遗传因子类型,其中有25个已证实存在于宫颈病变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宫颈癌的早期筛查,观察不同筛查方法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0年10在本医院妇科门诊前来体检和就诊的1216位妇女,采用TCT+阴道镜和TCT+HPV+阴道镜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最后以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筛查效果。结果:A组596例采用TCT+阴道镜筛查,发现46例细胞学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慢性炎症28例,占4.69%,CINⅠ7例,占1.17%,CINⅡ8例,占1.34%,CINⅢ2例,占0.34%,原位癌1例,为0.17%;B组620例采用TCT+HPV+阴道镜筛查,发现TCT和HPV阳性者78例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慢性炎症33例,占5.32%,CINⅠ21例,占3.39%,CINⅡ14例,为2.26%,CINⅢ9例,占1.46%,原位癌1例,为0.16%;TCT联合HPV检测筛查明显优于单次TCT的检查。体会: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TCT+HPV+阴道镜筛查方法优于TCT+阴道镜筛查方法,在门诊进行个体化筛查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2个常见的恶性肿瘤,如能早期发现是唯一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随着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有关宫颈病变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集中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寻找与HPV感染有关的指标用于临床早期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观察Cyclin E、CDK2在不同宫颈病变的表达及与HPV感染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发生中细胞凋亡与p53基因蛋白及HPV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发生中细胞凋亡与p53基因蛋白表达及高危型人乳头样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检测对象为正常宫颈鳞状上皮(NE)41例、重度非典型增生(SD)41例、原位癌(CIS)37例、早期浸润癌(MIC)31例、大细胞非角化型浸润癌(IC)40例共计190例手术切除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凋亡细胞的检出使用TDT-mediateddUTP-biotinnickendlabeling(TUNEL)方法,p53基因蛋白表达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方法,HPV16、18型E6DNA感染使用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TUNEL标记率从NE到CIS组呈现有意义地减少(P<0.01);在SD、CIS组,p53基因蛋白超表达者TUNEL标记率呈现有意义的低值(P<0.05);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与细胞凋亡、p53基因蛋白表达未呈现直接的相关性改变.结论细胞凋亡参与宫颈癌发生的早期过程,其与p53基因蛋白超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宫颈HPV感染与端粒改变及端粒酶激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 ,宫颈HPV感染呈上升趋势 ,研究表明 ,高危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高危HPV转化基因E6和E7整合于宫颈细胞DNA中 ,可通过激活端粒酶 ,影响端粒而改变宿主细胞的生长模式。现就宫颈HPV感染与端粒改变及端粒酶激活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旨在加深对HPV致癌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黄鼎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3):221-223,227
端粒对维护染色体功能的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端粒酶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应激功能和保护线粒体的功能。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作为端粒酶活性的限速因子,其表达水平基本可反映端粒酶的活性,在妊娠缺氧相关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近年该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