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模拟左外叶活体肝移植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的切取方法。方法:解剖正常人肝脏标本30具,观察肝脏铸型标本30具,测量门静脉、肝动脉及胆管长度、管径及属支或分支分布情况。结果:左外叶门静脉的血供来自门静脉左支,主要为左外叶上段门静脉支、左外叶下段门静脉支;动脉主要来源于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中动脉,偶有迷走动脉支;胆道引流属支有左外叶上段胆管支、左外叶下段胆管支。结论:左外叶解剖变异较多,活体取肝前应仔细研究其结构特点,设计合理的切取模式;对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支需行必要的整形,以便与受体相应的管道进行吻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活体左半肝肝动脉在肝内配布情况,为肝脏疾病的诊疗提供形态学资料。  方法 采集120例受试者肝脏CT图像,经容积再现(VR)技术重建肝动脉。测量左半肝肝动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肝左动脉主干长度为(42.37±26.58)mm;肝左动脉主干起始处、中点(1/2处)、分叉处内径分别为(3.06±0.70 )、(2.82±0.68)、(2.78±0.65)mm;肝左动脉在左半肝内的主要分支呈1支、2支、3支、4支型者分别为4.2%、63.3%、28.3%、2.5%,其中,左外叶支与左内叶支的夹角为(80.21±23.36)°,左外叶支主干长度和起始处内径分别为(42.80±29.11)mm、(2.25±0.70)mm,左内叶支长度和起始处内径分别为(42.90±22.70)mm、(1.66±0.64)mm;肝左动脉供应Ⅱ、Ⅲ、Ⅳ段者占64.1%,供应Ⅱ、Ⅲ段者占28.3%,迷走肝左动脉供应Ⅱ、Ⅲ段,Ⅱ段,Ⅱ、Ⅲ、Ⅳ段者分别占5.0%,3.3%,0.8%。  结论 64-MSCTA可真实、准确的提供活体肝左动脉的形态学资料;肝左动脉在肝内的分支分布较为复杂,在左半肝内以二分支(左外叶支和左内叶支)为主,主要参与Ⅱ、Ⅲ、Ⅳ肝段供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左三角韧带的形态及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意义。方法:用30例动脉灌注乳胶标本研究左三角韧带的结构层次及左三角韧带内的血管,并结合腹腔镜实际操作研究手术入路。结果:左三角韧带前叶肝缘长(8.73±1.62)cm,膈缘长(9.03±1.33)cm,游离缘长(2.02±0.88)cm;肝上动脉文献未见描述,为起源于胃左动脉及膈下动脉的分支,出现率为80%,起始处直径平均为(1.46±0.35)mm,其主干横过肝左后上缘静脉,出肝处平均直径为(0.32±0.11)mm。结论:(1)本文发现并命名的肝上动脉可以作为判定肝静脉位置的重要标志;(2)腹腔镜手术中紧贴肝上缘打开左三角韧带不易损伤膈肌和肝静脉,出血少、速度快,可以使第二肝门左入路获得良好的手术显露。  相似文献   

4.
肝门蒂及其内容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肝大部切除和活体近亲肝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0例成人尸体肝门附近切开肝实质 ,测量切口深度 ,即肝表面至深方Glisson囊的距离 ,门静脉及其左、右支末端直径和长度 ,观察肝动脉的分支及毗邻。结果 :①切口Ⅰ~Ⅴ深度分别为 13 .4± 0 .5、13 .5± 0 .5、12 .9± 0 .4、13 .9± 0 .4和16.8± 0 .4mm ;②门静脉末端直径 11.9± 0 .3mm ,左支横部及右支长度分别为 2 7.9± 0 .7和 19.0± 0 .7mm ;③罕见的门静脉右前支起于左支者占 3 .3 % ( 1例 ) ;④肝动脉CouinaudⅣ段支经脐静脉窝右缘和Ⅱ、Ⅲ段支经门静脉左支后下方或上方者 ,共占 5 1.7%。结论 :①肝下面各切口 15~ 2 0mm深可达Glisson囊 ,但切口位置和深度随手术类型及肝外形而异 ;②肝流入血管的分支和走行在Glisson囊内无特定规律 ,手术前肝动脉、门静脉造影 ,术中仔细解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 6 3例成尸上观察了肝动脉的起源和行程 ,腹腔干及主要分支外径和腹腔干至肠系膜上动脉间的距离。结果肝右、左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总动脉和腹腔干外径分别为 3.1± 0 .5 ,2 .8± 0 .3,4.0± 0 .12 ,5 .3± 0 .2 2和 7.4± 0 .4mm ;正常型肝动脉占 5 0 .79% (32例 ) ;Hiatt 、 型分别占 19.0 5 % (12例 )和 6 .34% (4例 ) ;腹腔干至肠系膜上动脉间距离为 7.4± 0 .33 mm。讨论了肝动脉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过程中见其营养肝的动脉变异伴副胆囊管异常,查相关文献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资料,现报道如下: 该男尸年龄不详,身长174 cm.打开腹腔后,见其腹主动脉于第12胸椎体水平发出腹腔干.走行1.73 cm后分为肝总动脉和脾动脉2支.胃左动脉在腹腔干上方0.57 cm处由腹主动脉发出.肝总动脉外径为5.76mm,向右走行2.47 cm后,发出肝左动脉、肝中动脉、胃右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4个分支.肝左动脉起始处外径为3.42mm,向右上走行3.74 cm经肝门入肝左叶,沿途无分支,其与肝中动脉夹角为32.5°.  相似文献   

7.
膝下外侧动脉腓骨上段骨皮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为膝下外侧动脉蒂腓骨上段骨皮瓣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膝下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膝下外侧动脉始于动脉,起点距腓骨头尖上方(1.9±0.7)cm,起始部外径(1.7±0.3)mm。从起点至第一下行骨膜支距离(3.2±0.8)cm,至第一皮支距离(3.9±0.2)cm。结论:膝下外侧动脉可携带腓骨上段骨皮瓣。皮瓣面积约为9.0cm×6.0cm。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解剖一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肝动脉的分支分布变异,现报道如下:腹腔干发出3大分支,即脾动脉、肝总动脉和副左肝动脉。肝总动脉正常,距腹腔干1.85cm处发出肝固有动脉和胃右动脉,肝固有动脉又发出肝左、右地动脉。①副肝右动脉:起自胃右动脉,在距肝总动脉分支处0.24cm处发出,总长为4.6cm,跨过门静脉的前方,走行于胆总管的后方,随后分为两支进入肝右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兔肝脏及其附属管道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 方法 对20只日本大耳兔分别进行活体和离体形态学观察,制作门静脉和肝静脉管道铸型标本观察其分支与走行,测定各肝叶质量及其所占肝脏百分比。 结果 兔肝肝裂明显,依据肝叶形态、肝裂走行和门静脉主干分支形式将兔肝脏分为五叶,分别为尾状叶、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右外叶,各肝叶质量分别为(g):3.93±1.13、15.93±3.50、14.83±3.31、15.08±4.34、12.08±3.55。左中叶和右中叶根部肝组织融合,其余各肝叶相对独立,尾状叶包括相对独立的乳头突和尾状突两部分。各肝叶有相对独立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走行于肝蒂内。 结论 兔肝解剖学特点与多数哺乳类实验动物肝脏解剖相似,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特点,适合于肝脏外科疾病动物模型的制作。  相似文献   

10.
以胫前返血管为蒂腓骨上段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胫前返血管蒂腓骨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胫前返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胫前返动脉始于胫前动脉,起始点距腓骨头尖下(4.5±0.7)cm(3.0~6.0cm),动脉主干长(0.5±0.2)cm(0.2~1.2cm),外径(2.0±0.4)mm(1.3~3.0mm),伴行静脉2条,外径为(2.1±0.5)mm(1.5~3.0mm)和(2.6±0.4)mm(1.7~3.2mm)。胫前返动脉腓骨头支1~2支,外径(1.7±1.3)mm(0.6~2.1mm),分布于腓骨头的前内侧面骨膜,并与其它来源的腓骨上段骨膜支构成动脉网。腓骨头支起始点至胫前返动脉起始点长度为(1.0±0.4)cm(0.3~1.8cm),其中长度≥1.0cm者占46.7%。腓骨头支起始点以远1.5cm处的胫前返动脉外径为(1.4±0.5)mm(0.8~2.1mm)。结论:胫前返血管蒂腓骨瓣的的设计具有可行性,为临床带血管腓骨上段移植提供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血管蒂。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腹腔干分支有较大变异,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腹腔干外径5.63 mm,长2.50 cm,在第12胸椎体前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分为脾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变异肝固有动脉右支.其中脾动脉外径4.51 mm,胃左动脉外径3.06 mm,两者走行、分布与正常无异.变异肝固有动脉右支外径2.81 mm,从腹腔干发出后于肝门静脉和胆总管后面向右上方走行,在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进入胆囊三角,然后沿肝总管右侧向上走行,经肝门右侧进入肝内.该动脉在距肝门1.00 cm处发出胆囊动脉,外径1.58mm.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测肝门静脉左支的形态特征和分支分布规律,为诊断和治疗肝疾病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 50例肉眼观察无病变的成人尸体肝并进行剥离解剖,对肝门静脉左支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其主干及主要分支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左支横部、矢部长分别为(23.90±5.29)mm, (24.02±4.97)mm;内径分别为(7.43±1.09)mm, (7.07±1.36)mm;角部角度为114.18°±22.59°.左外叶上段支长(48.57±17.51)mm,其根部、1/2处、末端的内径分别为(3.72±1.16)mm, (3.08±0.91)mm, (2.53±0.77)mm.左外叶下段支长(39.42±14.57)mm,其根部、1/2处、末端的内径分别为(3.98±1.05)mm, (3.40±0.98)mm, (2.87±1.11)mm.20.0%的左支矢状部被肝实质覆盖,平均范围为(25.0±11.89)mm,厚度为(19.3±5.96)mm.结论:肝门静脉左支主干的径值和角度变动范围较大,除分支供应左半肝外,尚可发出右前叶支至右前叶;固有尾状叶的血供主要来自肝门静脉左支主干,其分支分布直接影响到左半肝分叶分段,具体定界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肝固有动脉分支及吻合变异,现报道如下: 在该例标本中,肝总动脉由腹腔干发出,向右上走行2.5 cm后,在肝门静脉前方分成2支,行向肝门(图1). (1)存在两条肝固有动脉 左支(外径0.25 cm)由肝总动脉发出,沿肝门静脉左前方上行约1.3 cm,分为左、右2支入肝左叶(未从肝门进入).此支距起点0.6 cm处发出胃右动脉;在末端向右发出一吻合支与肝固有动脉右支吻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口外舌动脉结扎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3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舌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段和各段的重要毗邻等进行解剖观测。结果舌动脉单独起于颈外动脉者占66.7%,与面动脉共干者占23.3%,与甲状腺上动脉共干者占10.1%。舌动脉起始处的外径为(3.4±0.6)mm。起点至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为(1.1±0.5)cm。舌动脉全程可分为4段,即起始段、舌骨舌肌段、升段和水平段。舌骨舌肌段位置恒定,部位表浅,体表标志明确,血管周围无重要结构。结论舌动脉舌骨舌肌段是行口外舌动脉结扎最理想的部位。  相似文献   

15.
肝右动脉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动脉的变异已有报道。作者在解剖一标本(男性,身长180cm)结肠上区时发现其肝右动脉变异,为增加临床医生了解更多的肝动脉变异类型,报道如下:变异的肝右支(附图)。起于腹主动脉右前壁,距腹腔干起点的距离为3.2cm;斜向右上走行于肝门静脉、肝管下段的右后方,经胆囊三角内上升,在右肝管的右前方入肝,起始处外径3.7cm,入肝处外径3.0cm,长6.1cm。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发生于肝左内叶和右前叶的肝占位性疾病治疗提供超声解剖资料。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61例(男42,女19),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途径获取各断面超声声像图,并观察测量。结果:Ⅳa亚段内门静脉分支仅见1种类型;Ⅳb亚段内门静脉分支见2种类型,分别占62.30%、37.70%;右前叶门静脉分支见3种类型:a型占75.41%,b型占16.39%,c型占8.20%;左内叶两亚段间有48例可见肝静脉属支走行,占78.69%,其中肝中静脉属支占95.83%,肝左静脉属支占4.17%;右前叶两亚段间有54例可见肝静脉属支走行,占88.52%,其中肝中静脉属支占92.59%,肝右静脉属支占7.41%。结论:在超声水平,进一步证明右前叶两亚段间及左内叶两亚段间存在肝静脉属支,并可作为相邻两亚段间分界的解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7.
<正>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右侧腋动脉第3段多分支共干变异,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据,现报道如下。在腋动脉第3段内后侧壁发出一动脉短干,距第一肋外缘6.08 cm,发出动脉短干处的腋动脉外径为6.18 mm,短干起始外径为4.54 mm。短干向内后走行8.84 mm发出2分支: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后动脉共干支,起始外径分别为2.88 mm、2.74 mm。肩胛下动脉斜向内下走行1.49 cm,于肩  相似文献   

18.
腹腔干通常在主动脉裂孔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而肠系膜上动脉在腹腔干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在对1具成年男尸腹部解剖的过程中,发现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并且存在多处腹主动脉的其他脏支变异,此类变异实属罕见,现具体描述如下. 该例标本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起于腹主动脉的前壁,起始处距膈主动脉裂孔 21.9 mm,血管(动脉)外径为15.6 mm.在共干29.6 mm后,发出腹腔干,此处腹腔干的外径为11.0mm,腹腔干向右前走行15.0 mm后,相继发出脾动脉和肝总动脉.而正常情况下腹腔干的分支 胃左动脉从腹主动脉发出,起始处位于膈主动脉裂孔的下缘,腹主动脉的右前壁,外径为3.6mm.正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的分支 膈下动脉起于胃左动脉,膈下动脉的起始处距胃左动脉的起点处为12.2 mm,外径为2.6 mm.脾动脉在胃的后方,沿胰的上缘向左走行到达脾门,在脾门附近发出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和胃后动脉.肝总动脉在肝门静脉的左前方行向肝门,在肝门附近,肝总动脉直接发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然后移行为胃十二指肠动脉,正常情况下肝固有动脉的分支 胃右动脉由肝右动脉发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动脉造影术以及对病变脏器进行化学治疗时的导管插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不锈钢尺测量从股动脉起始处至冠状动脉起始处全程中主动脉各主要分支的距离;用游标卡尺测得各动脉起始部的外径。结果:从左、右股动脉起始处,经髂外动脉、髂总动脉最终到左冠状动脉起始处之间的长度分别为(68.9±4.2)cm和(69.0±3.9)cm;到右冠状动脉起始处之间的长度分别为(68.3±4.0)cm和(68.5±3.6)cm。左、右冠状动脉起始处的外径分别为(6.2±1.3)mm和(5.0±0.8)mm。结论:本文的测量数据可供经股动脉至冠状动脉起始处全程中主动脉的各主要分支施行心导管诊断治疗和对内脏器官的疾病进行化学治疗以及局部脏器动脉造影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解剖一具老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腹腔干存在罕见变异现象,为积累资料,提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胃脾动脉干外径6.4mm,在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垂直下行 1.3 cm后分为胃左动脉和脾动脉。胃左动脉外径4.0 mm,在小网膜内行向左上方,在距起始部位 1.7 cm和2.9cm处分别发出胃体支和食管支进入胃体、胃底和食管下段,本干继续上行,向右上方沿肝脏下缘呈弓形走行 1.8 cm后发出副肝左动脉进入肝左叶,本干则继续走行至门静脉左前方分为2支(图1)。第1支为肝固有动脉,外径3.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