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茹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302-230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性脑病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对56例肺性脑病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监测血气、临床转归等情况。结果:无创正压通气成功救治46例患者,病情改善,神志转清,血气分析PaCO2明显下降。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提供了方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性脑病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对56例肺性脑病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监测血气、临床转归等情况。结果:无创正压通气成功救治46例患者,病情改善,神志转清,血气分析PaCO2明显下降。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提供了方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杨晓红  郑树荣 《新疆医学》1998,28(2):101-102
1992年7月至1998年2月,我科对1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经鼻低压气囊导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58~75岁。病程5~30年,确诊肺心病1~7年。肺功能不全12例。心功能不全Ⅰ级10例,Ⅲ例2例。确诊肺性脑病12例。  相似文献   

4.
肖桂芳  陈发荣  张红霞 《西部医学》2010,22(11):2076-2077,2080
目的观察有/无创机械通气对AECOPD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临床各科送入ICU抢救的36例AECOPD肺性脑病患者按首先使用的通气方法分为IPPV组和NPPV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疗效比未使用机械通气者好,IPPV比NPPV疗效更好。结论对AECOPD肺性脑病病例应首选IPPV,NPPV只能作为特殊情况下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强 《微创医学》2004,23(2):135-136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43例需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36例患者脱机成功(83.7%),5例死亡(11.6%),2例放弃治疗出院,相关病发症12例.结论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最有效和迅速的方法.小潮气量通气,加强营养支持,控制感染,加强气道管理是提高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肺性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在常规抗炎、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并于26例患者作对照,在通气前、通气后2~4小时、12小时、24小时、治疗结束评价患者症状、生命体征及血气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显效13例,好转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9%;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是治疗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程琳 《中国医学杂志》2006,4(4):154-156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的治疗组在通气1小时、12小时后,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与未通气时的差值均较容积控制通气的治疗组明显升高(P均〈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值明显降低(P〈0.05);通气1小时、12小时后压力调节容积拉制通气治疗组的气道峰压(P1P)、平均吸气流速VT/Tinflato明显下降,(P〈0.01),吸气峰流速(PTF),呼气峰流速(PEF)出现显著增高(P〈0.05).结论:压力调节容积拉制通气是一新型通气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对降低气道压力、确保肺泡通气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强 《医学文选》2004,23(2):135-136
目的 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总结43例需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36例患者脱机成功(83.7%),5例死亡(11.6%),2例放弃治疗出院,相关并发症12例。结论 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最有效和迅速的方法。小潮气量通气,加强营养支持,控制感染,加强气道管理是提高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称COPD)呼吸衰竭(以下简称呼衰)患者施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探讨经口气管插管留置时间以及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机械通气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呼吸衰竭抢救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总结我院ICU室收治的2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性脑病患者在抢救中应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情况,就人工气道及呼吸机的使用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1.1病例全部22例病例均系ICU室1996年3月至1997年8月收住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性脑病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71岁,昏迷18例.意识模糊4例pH值7.21±0.054PaCO210.10±1.15kPa,PaO27.72±2.01kPa并房性心律失常12例、室性心律失常6例,低血钠6例,低血钠2例,合并清化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的治疗疗效.方法 对33例肺性脑病患者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并通过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pH值、PaO2、PaCO2以及意识变化,判断疗效.结果 33例患者中30例经无创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意识清醒,有效率达90.9%.治疗前后比较血气分析指标、pH值、PaO2均有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3例无效,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失败率为9.1%.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明显改善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分析的pH值、PaO2以及PaCO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比较压力支持通气和辅助/控制通气的优缺点。(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经面罩压力支持通气,比较PSV模式有效与效果不佳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2)8例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进行PSV模式A/C模式的比较以及呼气未正压的通气的疗效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对比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70.0%,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肺活量(TLC)、肺活量(VC)、肺功能系数(DL-CO)等各项肺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采用双水平正压的工作方式,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肺功能与动脉血氧分压,从而提高治疗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obstructive pul monarydiseases ,COPD)一旦病情恶化或急性发作时 ,往往出现Ⅱ型呼衰 ,个别情况下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变范围相对局限可表现为Ⅰ型呼衰。在采取抗感染、扩支、祛痰、氧疗等保守性治疗措施后 ,如症状无缓解或进行性恶化时 ,则需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做好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直接关系到COPD病人的预后。本文对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本院收治的 2 5例实施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护理体会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 2 0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无创机械通气可行性。方法 :COPD46例 ,随机分为 2组。序贯组待肺部感染控制可排痰时拔管 ,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 +呼气末正压通气 ,以后渐减压力支持通气 (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结果 :序贯组与对照组比较 :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 6.9± 3 .1天 ,2 5 .3± 13 .2天 (P<0 .0 1) ,总机械通气时间 18.0± 7.0天 ,2 5 .3± 13 .2天 (P<0 .0 5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分别为 0例、11例 (P<0 .0 1)。院内死亡分别为 2例、4例 (P>0 .0 5 ) ,住院时间分别为 2 2± 9天、3 2± 9天 (P<0 .0 5 )。结论 :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肺部感染控制后拔管 ,改用经鼻面罩无创通气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 ,当其急性发作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时 ,应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较差。近年来 ,我科不失时机地采用经鼻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62例 ,收到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62例均为我科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4月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者。全部患者均有慢性支气管炎 ,病史 10~ 50年 ;男性 37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2 4~ 83岁 ,平均62 .8岁。发病诱因 :主要为呼吸道感染。X线胸片显示肺部点片状阴影。病例中 2种或 2种以上伴发症 :冠心病 32例 ,高血压病 3例 ,脑血…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吉林医学》2011,(18):3651-3652
目的:评价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用无创通气(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32例患者中,20例痊愈出院,8例通气2~4 h内神志转清,2例在通气24 h内神志转清,2例死亡,治疗有效率为93.8%。与通气前比较,治疗后2 h、24 h的pH值、PaCO2、PaO2和SaO2都有显著性变化(P<0.05或者P<0.01)。其中pH值、PaO2和S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且随着通气后时间呈现正向关系。与通气前比较,HR、RR都有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明显,表明无创通气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影响不大。结论:对于不具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条件的医院或拒绝插管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患者,无创通气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安全、方便、疗效肯定,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机械通气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COPD急性加重而机械通气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5年随访。结果:急性期死亡3例,9例一次性撤机成功,3例经间断撤机成功,随访12例患者,1年生存9例(75.0%),3年生存7例(58.3%),5年生存4例(33.3%),1年内重复使用呼吸机3例(25.0%)。结论:COPD急性加重机械通气能减低急性期死亡率,但其撤机困难、复发性高、预后差。因此对COPD患者是否行机械通气要从其必要性、可行性、危险性及社会、 经济因素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严重呼吸衰竭是COPD患者最常见的死因,支气管肺感染加重气道阻力,且因营养不良、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致呼吸肌疲劳引起呼吸衰竭。及时建立人工气道便于吸出气道深部痰液,机械通气的正压通气及合适的呼气末正压(PEEP)能扩张气道便于痰液引流,促进炎症消退,有利呼吸肌休息,改善呼吸肌疲劳。现将近年来救治的41例COPD并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8年6月~2005年6月入住我院呼吸科共41例COPD急性加重期发生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男28例,女13例。年龄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