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力欣在203例外科手术中预防和抗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和减少术后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尽管在无菌条件下施行择期手术,仍有发生术后感染的可能。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致病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预防性使用和选择高效抗生素是临床工作必须重视的课题。我院自1996年1月一1998年5月,对203例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使用西力欣预防和抗感染,与同期的手术患者182例用氨等青霉素治疗进行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l病例选择:本组203例均施行手术,男142例,女61例,年龄14-sl岁。其中甲状腺瘤或甲亢38例,乳腺癌4例,腹壁迹13例,胃癌7例,化脓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抗生素对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为抗生素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普外科需手术治疗的患者4200例,按照抗生素使用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0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观察组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比较2组患者感染情况及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有318例出现切口感染占15.14%,观察组有92例出现切口感染占4.38%,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分别为89.43%与72.1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术前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对于提升手术预后与患者满意度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抗生素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对106例胃肠道肿瘤病人行术前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对照组94例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5~7d,统计学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术后感染率:预防组0.94%(1例),对照组6.38%(6例),x~2=4.63,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抗生素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感染的预防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供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普外科2006年7月-2013年9月间97例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围手术期是否接受预防切口感染的处理措施,分为特殊处理组与常规处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观察术后是否存在切口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论:术前吸烟、既往胆道手术史和术后引流管延迟拔除引流管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且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道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1998年6月以来收治的60例胆道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手术治疗57例痊愈出院.2例术后并发胆管感染经抗炎治疗痊愈后出院.1例经3次手术,结石仍复发合并肝功能衰竭而自动出院.结论 胆道再手术病因复杂,早期主要以胆漏、腹腔内出血为主.晚期主要以结石残留或复发,胆管良性狭窄为主.胆管损伤和T管处理不当是近期胆道再手术的主要原因;重视胆道解剖和变异,规范各项技术操作是减少胆道术后并发症,预防近期胆道再手术的重要措施.术前检查的完善,手术操作的规范和细致,合理的术式选择是预防胆道再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8年1月实施剖宫产出现切口感染的34例产妇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34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孕周、是否经产妇、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是否急诊入院、有无妊娠期合并症、是否胎膜早破、阴检次数、肛查次数、羊水是否污染、手术持续时间等。此外,选择60例足月孕妇随机分为治疗A组与B组各30例,A组: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孢呋辛钠0.75g,溶于20mL生理盐水,手术前30min静脉推注;B组:术后当天开始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共使用3d。比较A、B两组预防感染效果包括术前体温、术后体温、伤口感染率、白细胞升高率,以及经济学指标包括住院时间、补液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产妇主要症状为切口胀痛、跳痛。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经产妇、术前血红蛋白含量偏低、胎膜早破、阴检≥2次、肛查≥3次、手术时间较长。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术后使用抗生素比较,切口预防感染效果前者略佳,但P>0.05,住院时间、补液时间前者较短(P<0.01),住院费用前者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对胆道残余结石率的影响。方法:按术中是否使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分组,其中术中胆道镜组43例,对照组41例,然后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残余结石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3例术中使用胆道镜患者,术后有残余结石3例,残余率6.98%。41例术中未使用胆道镜患者,术后有结石残余11例,残余率26.86%。两组比较术后残余结石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可降低残余结石的发生率,同时可了解胆道解剖形态,术后并发症亦无增加,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以避免和减少再手术的发生。方法对31例胆道术后近期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胆道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有胆石残留、胆管损伤、遗漏病灶、术后出血、胆漏、切口不愈等;均经过针对性再手术,其中1例死亡,30例治愈。结论预防胆道术后近期再手术需从提高业务水平,术前正确全面诊断,术中仔细解剖操作,术后精心护理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价值及建议。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5月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60例围术期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270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给药方式分为静脉预防组、局部预防组、联合预防组,各90例。比较三组围术期预防用药情况、感染情况、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引流管体内段的培养结果阳性率。结果:联合预防组切口感染率低于静脉预防组与局部预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预防组白细胞计数低于静脉预防组与局部预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联合预防组引流管体内段的培养结果阳性率低于静脉预防组与局部预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较低,局部联合静脉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切口局部带菌率降低,但对手术部位感染率无明显影响。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患者恢复影响程度较低,不提倡常规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存在感染风险,可考虑予头孢菌素以静脉联合局部给药的方式来有效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0.
尹国庆 《当代医学》2021,27(24):136-138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7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并发症情况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出现并发症,n=36)与参照组(预后情况良好未出现并发症,n=38).分析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及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74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36例(48.65%),其中切口感染占比16.22%,胸腔积液占比10.81%,胆漏占比8.11%,膈下积液占比6.76%,腹腔感染占比5.41%,胆道出血占比1.35%;预后良好未出现并发症38例(51.35%).两组性别、年龄、肝切除范围、手术出血量、术中胆镜、术中肝门阻断、术前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既往行胆道手术、合并胆肠吻合比率高于参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术前白蛋白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既往行胆道手术及术前白蛋白水平是肝内胆道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既往胆道史及术前白蛋白是肝内胆道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做好营养护理、手术护理和抗感染护理.  相似文献   

11.
陈艳杰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715+2730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会阴侧切术产妇1250例,出现术后感染50例。随机选择未感染组患者50例,与感染组对比分析。统计以下因素:年龄、孕周、基础疾病、胎膜早破、术前感染、妊娠合并症、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对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在基础疾病、术前感染、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胎膜早破、术中出血量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对敏感因素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侧切术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术后皮下放置医用硅橡胶引流管在预防再次胆道手术合并肥胖患者切口感染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80例再次开腹胆道手术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引流组39例,对照组41例,比较术后放置医用硅橡胶引流管与未放置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引流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5.4%vs. 32.3%P=0.036)。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皮下放置医用硅橡胶引流管,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皮下脂肪厚度(TSF)、术后第1天白蛋白水平与再次开腹胆道手术合并肥胖患者切口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 h、TSF≥25.3 mm为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术后皮下放置医用硅橡胶引流管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术后皮下放置医用硅橡胶引流管能很好预防再次胆道手术合并肥胖患者的切口感染,当合并有多种危险因素,尤其是合并肥胖患者,术后切口皮下放置医用硅橡胶引流管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道探查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SF-36健康调查表(8个维度)对胆道探查共65例患者分别进行术前及术后2周、2月、6月的生活质量测定。结果:术后2周,开腹组手术在生理功能( PF)、总体健康( GH)维度,较术前降低,有差异( P<0.05);腹腔镜组手术在PF、RP、MH维度评分较术前无差异,其余维度较术前均增高( P<0.05)。两组之间比较,腹腔镜组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开腹组( P<0.05)。术后2月,开腹组手术在MH维度评分较术前无差异,在其余7个维度评分增高,超越术前水平,有差异( P<0.05);腹腔镜组手术在PF、BP、GH、VT、RE维度较术后2周继续增高,有差异( P<0.05)。两组之间比较,在RP、BP、VT维度,腔镜组稍低于开腹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月,两组之间比较,各个维度评分无差异。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恢复较开腹胆道探查患者快,尤为在术后2周明显。  相似文献   

14.
围术期抗生素序贯疗法预防术后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7月~1998年8月间采用西力欣针剂/片剂序贯疗法预防胸外科和骨科手术后感染52例,发生术后感染5例,感染率为9.6%,其中切口感染2例,下尿路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均治愈。对西力欣针剂/片剂序贯疗法的方法、优点进行讨论,认为该方法具有疗效可靠、片剂口服方便、费用低廉、安全性高等特点,适用于胸外科和骨科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尤其是儿童及植入假体或金属内固定器的无菌要求极高的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阑尾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患者34例为切口感染组,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非感染患者150例为非切口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及在阑尾切除术前患者是否有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等。结果:切口感染组患者开腹手术所占百分率、全麻所占百分率、手术时间大于2 h的百分率和术前未使用抗生素所占百分率均高于非切口感染组(P<0.05)。结论:为预防院内感染,阑尾炎患者的手术应尽量选择腹腔镜术式,少用全麻,手术时间少于2 h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胡青  马颖  汪俊韬 《北京医学》2002,24(4):259-261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实行胆道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10例病毒性肝炎伴肝外胆道疾病患者的外科围手术期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率为3.8%(8/21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9.5%,主要并发症为术中出血和术后肝功能衰竭.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胆道手术是可行的,术前需要正确评价肝功能;围手术期强调持续保护肝脏治疗、调整代谢系统、全身支持、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要求术者对胆道手术比较熟练,手术方式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7.
陈炳荣  郁盛诚  周海军 《浙江医学》2022,44(8):863-865,869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至12月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在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采用术中胆道造影;对照组患者则未使用术中胆道造影,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胆囊收缩功能变化以及术后6个月胆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胆囊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胆囊收缩率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胆囊收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应用效果良好,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胆囊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及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围手术期不使用抗生素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014年收治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和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患者100例,根据围手术期是否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观察组患者术前不使用抗生素。对比2组患者出现感染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围手术期不使用抗生素没有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率,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及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围手术期不使用抗生素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014年收治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和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患者100例,根据围手术期是否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观察组患者术前不使用抗生素。对比2组患者出现感染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围手术期不使用抗生素没有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率,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低危择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抗生素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危择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模式,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86例低危择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前预防性一次性应用抗生素组,术后预防性应用一种抗生素组和术后预防性应用两种抗生素组,比较术后3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手术均无感染发生(P〉0.05)。结论:低危择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一次性应用抗生素,术后不使用抗生素,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