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体生成激素稀放激素(LRH)主要是下丘脑弓状核合成,贮存于正中隆起或特殊的脑室细胞中,在高级中枢系统的神经介质及性甾体激素的刺激下进入垂体门脉系统,引起垂体LH及FSH的释放。自从1971年Schally从下丘脑分离、提纯并阐明其化学结构以来,对LRH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已合成了各种类型的类似物,有的效能超过天然的数百倍。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醛-锇酸固定法对大白鼠正中隆起栅状带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中隆起柵状带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神经终末和伸展细胞的基突ぷ创拿秆苣谄は赴胧头?或释放抑制)激素的转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大白鼠的促黄体素交叉反应。我们用免疫酶标记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大白鼠垂体 LH 细胞。先用兔抗人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抗血清与垂体的 LH 细胞结合成复合体,然后再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γ球蛋白抗血清结合,用3,3——二氨基联苯胺——H_2O_2为底物,显示 LH 细胞。我们观察了 LH细胞的形态和分布以及去卵巢的大白鼠垂体内 LH 细胞的变化,细胞增大,细胞质内酶标颗粒分布不匀,细胞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4.
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室壁,存在一种特殊的室管膜细胞。主要位于第3脑室底和腹侧壁,是丘脑下部正中隆起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这些细胞顶部接触脑脊液,底部伸出长的突起至正中隆起的外层、脑垂体门脉系前毛细血管和弓状核、腹内侧核的毛细血管袢  相似文献   

5.
<正> 三、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的调节及其机理 (一)、下丘脑的调节机理大白鼠的GTH神经核从头侧至尾侧分布,而人与灵长类的则从第Ⅲ脑室到漏斗部呈束状排列,成为性机能节律的核心,调节着GTH的分泌。灵长类的MBH是GnRH脉冲分泌的决定中枢,节律地影响卵巢。由于MBH内的ARN直接控制LHRH神经元,因此,若该部位受伤则几乎完全抑制GTH的分泌。ARN周边及  相似文献   

6.
用CB-HRP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中缝背核、正中隆起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将CB-HRP注入第三脑室后,中缝背核、正中隆起内观察到CB-HRP标记细胞。标记细胞分布于中缝背核的腹侧部(在中脑水管腹侧呈对称性分布)及正中隆起的室管膜带。在CB-HRP与5-羟色胺(5-HT)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切片上,中缝背核及正中隆起内出现三种标记细胞:HRP单标细胞、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HRP/5-HT双标细胞,双标细胞中为中小型、三角形或圆形。上述结果提示:中缝背核、正中隆起存在着5-HT能触液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1 正中隆起的范围和一般结构早在1936年Tilney将人脑灰结节中央隆起部称为正中隆起(Median eminence),其界限为自视交叉后方至乳头体前部之间的区域。此概念只是从外形上描述,并不包括其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加压素样神经纤维 (VP -IR)在树鼠句、大鼠、豚鼠正中隆起的分布并探讨VP -IR在正中隆起分布的种属差异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观察树鼠句、大鼠、豚鼠正中隆起加压素样神经纤维 (VP -IR)的分布 .结果 :3种动物正中隆起的内带均有VP -IR纤维的分布并有种属差异性 ;VP -IR样神经纤维除在内带有分布以外 ,在外带也有分布 .结论 :加压素在垂体门脉血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压素样神经纤维(VP-IR)在树Qu、大鼠、豚鼠正中隆起的分布并探讨VP-IR在正中隆起分布的种属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观察树Qu、大鼠、豚鼠正中隆起加压素样神经纤维(VP-IR)的分布。结果:3种动物正中隆起的内带均有VP-IR纤维的分布并有种属差异性;VP-IR样神经纤维除在内带有分布以外,在外带也有分布。结论:加压素在垂体门脉血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在电生理学和生化学基础上的Jouvet睡眠机理假说在过去几十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般认为,在哺乳类动物睡眠一觉醒周期的调节中,有些神经递质如5一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硷是极为重要的。除神经递质外,近来有些研究者指出,在睡眠调节的机理中一些神经肽也有某种程度的作用。有一个神经肽为δ—睡眠诱导肽(DSIP),是从电刺激丘脑腹正中侧引起睡眠的兔脑血透析物中分离出来。给家兔及大白鼠脑室内注射DSIP,与给DSIP同型物的对照组相比较,脑电图显示梭形波及  相似文献   

11.
本组3例脊髓内脓肿均为7岁以下儿童。手术均取侧卧位后正中入路,切除病变相应的椎板(3~8个),剪开硬脊膜见脊髓膨隆呈棱形增粗,搏动消失,用9号针头在脊髓背正中隆起处穿刺,抽吸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ABC法观察了36-40周人胎下丘脑内ACTH_(1-39)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形态特征。胞体分布在下丘脑漏斗核及视上核内,呈圆形或椭圆形,突起少并呈短的锥体形。ACTH(1-39)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明显稀少,只在室周层、漏斗核、室旁核可以见到。未见有伸入第三脑室内的此类神经纤维。本实验首次在人胎下丘脑视上核内观察到ACTH_(1-39)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胞体。  相似文献   

13.
刘少君  鞠躬 《医学争鸣》1990,11(6):412-41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正中隆起及垂体结节区内生长抑素免疫阳性成分的分布,新发现:在交叉后区的正中隆起前部内侧带,有少量的生长抑素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少量阳性纤维几乎垂直行向腹侧,有的可达脑膜表面。垂体结节区内可见较密集的生长抑素阳性纤维丛,其上可见较多的膨体;一些纤维同样到达腹侧表面。  相似文献   

14.
使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下丘脑正中隆起内生长抑素免疫反应(SRIF-ir)阳性纤维的变化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如下:SRIF-ir阳性纤维主要分布于正中隆起的纤维带和栅状带内,但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阳性纤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和对照组阳性纤维的积分光密度(IOD)分别为(1.18104±0.2243)和(1.7989±0.3672)。该研究从形状学角度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下丘脑SRIF-ir阳性纤维向正中隆起的投射减少,从而提示:下丘脑SRIF通过下丘脑-垂体通道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组3例脊髓内脓肿均为7岁以下儿童。手术均取侧卧位后正中入路,切除病变相应的椎板(3~8个),剪开硬脊膜见脊髓膨隆呈棱形增粗,搏动消失,用9号针头在脊髓背正中隆起处穿刺,抽吸脓液,再用生理盐水(或含有适量抗菌素)冲洗脓腔。沿穿刺孔背正中纵切开脓壁,脓腔内放橡皮引流条(或引流管),从刀口旁戳孔引出体外引流,关闭切口。手术前后用抗菌素控制感染。脊髓内脓肿大多继发于血源性感染、皮肤瘘道和脊髓邻近组织的外伤感染,其中有半数以上是继发于呼吸道、脊柱骨折  相似文献   

16.
经典的慨念认为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轴实终止于正中隆起,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进入正中隆起毛细血管,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运输到垂体前叶,调节前叶分泌腺细胞的功能。虽有报告说少量儿茶酚胺神经纤维支配前叶的血管,但垂体前叶腺细胞没有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17.
用血管墨汁灌注后组织切片法和组织透明法、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血管X线造影、标本显微解剖、眼动脉局部灌注和扫描电镜观察视交叉表面血管,对88例人体视交叉血液供应解剖进行了研究,发现血供主要来自大脑前动脉和颈内动脉分支;前、后交通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分支也参与血供,并在视交叉前角和下部漏斗周围互相吻合,形成视交叉前吻合网和漏斗周围吻合网。颈内动脉另有2~3个分支迂曲向内,从外侧达视交叉侧缘表面的软脑膜,不组成前述的两个吻合网,可籍以解释视交叉正中部肿瘤无损于双鼻上视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垂体促性腺激素,即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受下丘脑 LRH 的调节,LH对外源性标准量 LRH 兴奋的分泌反应是评价垂体促性腺激素储备功能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对睾丸功能减退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我们对罹患单纯性促性腺激素缺乏症、全垂体功能减退症、克氏(KLinefe-lter's)综合征和特发性精子缺乏症的男性患者共12例分别测定了 LH 对标准 LRH 兴奋试验的反应,并和5例正常男子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下丘脑正中基底部(Medial Basal Hypothalamus,简称MBH区)包括弓状核、室周核的正中基底部和视交叉尾侧的正中基底部。近年来,主要由Halasz等证实,大白鼠的下丘脑正中基底部可产生维持垂  相似文献   

20.
对大白鼠附睾肥大细胞进行了观察。在附睾间质及被膜中,头、体、尾三部的肥大细胞数目不同,以体部最多,头部次之,尾部最少,有显著性差异。注射LRH—A_3后,体部间质中肥大细胞数明显减少,其他各段无明显变化。说明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可能受睾酮的影响并对精于成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