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脑出血(ICH)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铁蛋白(SF)的动态变化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二者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ICH患者分为微创治疗组和非手术组各30例,分别测定其发病1d、3d、7d、14 d血清GFAP、SF水平,分析微创血肿清除术对ICH患者GFAP、SF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另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ICH患者发病1d、3d、7d、14d血清GFAP、S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微创治疗组在7d、14d血清GFAP、SF水平显著低于非手术组(P<0.05);两组ICH患者1d、3d、7d、14d血清GFAP、SF水平均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成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ICH患者急性期血清GFAP、SF水平明显升高,微创术治疗可减轻患者血清GFAP、SF水平的急剧升高,可减轻患者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出血(ICH)患者中应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其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外周血miR-2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急性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实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实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神经损伤及外周血miR-21。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功能性因子(S100B)、miR-2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10(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急性ICH患者中可促进神经功能与炎症因子的改善,缓解神经损伤,降低外周血miR-21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B型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湖南中医院大学附属宁乡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按处理方式分为常规清除组(n=38)和微创抽吸组(n=42),前者给予开颅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后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得分情况;BNP、CRP、Hcy水平(ELISA法);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并发症、死亡情况及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ADL).结果 与常规清除组比较,微创抽吸组治疗前NIHSS得分和BNP、CRP、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抽吸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清除组(90.48%vs.71.05%),NIHSS得分低于常规清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均减少,血肿清除率增加,BNP、CRP、Hcy水平均降低,治疗后1、3、6个月ADL得分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较开颅骨窗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肿清除更具改善作用,降低血浆BNP、CRP、Hcy水平,减少并发症,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孙永  孙辉  姚凯华 《重庆医学》2013,(21):2534-2536
目的探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将该院收治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2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行头颅CT检查患者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后14d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14d两组患者血肿周围水肿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研究组血肿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d两组患者IL-6、TNF-α较治疗后7d明显降低,治疗后7、14d两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研究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有效地清除颅内病灶,减轻脑出血急性期炎症因子水平和颅内血肿周围水肿情况,有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5.
裴云龙  王宏利 《四川医学》2018,39(8):872-876
目的分析不同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血清铁蛋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变化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A组(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B组(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和C组(微创钻孔引流术),每组各30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血清铁蛋白(SF)、S-100蛋白、神经营养因子(NTF)水平变化情况、认知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半年后良好19(63. 33%)例,中度残疾9(30. 00%)例,重度残疾和植物状态各1(3. 33%)例,无死亡病例,总体疗效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患者治疗2周后SF水平低于B组和C组,S-100和NTF水平高于B组和C组,其中B组患者治疗2周后SF、S-100及NTF水平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认知功能评分优于同时期B组和C组,B组患者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认知功能评分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同时期B组和C组,B组患者治疗后同时期生活质量评分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和微创钻孔引流术效果好,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和血清SF、NTF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何小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06-1308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最佳时机,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后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时间分为A组(6h)、B组(12h)、C组(24h)、D组(48h),每组各30例,比较四组患者血肿完全清除率、血肿复发率、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A、B组与C、D组患者血肿完全清除率、血肿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四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A组重度病残率均较其他三组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6h)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提高患者血肿清除率、降低血肿复发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对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43例)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41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治疗前和治疗后7 d,分别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微创血肿清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分别为(2.15±1.20)h、(55.12±10.23)mL、(14.25±1.23)d,均显著短于或者少于开颅血肿清除组的(4.25±2.33)h、(423.15±12.25)mL、(24.13±2.15)d,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血肿清除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开颅血肿清除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血肿清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5%,显著高于开颅血肿清除组的60.98%,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孙启岗  张光运 《河北医学》2012,18(10):1366-1368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最佳时机,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后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时间分为A组(6h)、B组(12h)、C组(24h)、D组(48)各30例,比较四组患者血肿完全清除率、血肿复发率、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①A、B组与C、D组患者血肿完全清除率、血肿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4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A组重度病残率均较其他三组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6h)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提高患者血肿清除率、降低血肿复发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对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41例)和B组(41例)。A组患者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肿体积、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时B组患者血肿体积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B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03%(10/41)、8.20%(3/41),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与开颅手术相当,术后并发症更少,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HCH患者64例,依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行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血肿量、周围水肿量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术后14 d观察组血肿量与周围水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4 d观察组血清TNF-α、IL-6、S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老年HCH患者,可有效减少血肿量及周围水肿量,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孙启岗  吴海琴 《医学综述》2012,18(16):2685-2686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微创血肿抽吸和液化引流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用Glasgow结果评分(GOS)对疗效进行评定,对照组优良率为53.3%,治疗组优良率为73.3%,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在第7天达到高峰(P<0.05);治疗组在第7、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术治疗重高症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能有效地提高近期疗效,其作用机制的发挥可能与显著降低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韩强  李胜林 《医学综述》2012,(21):3702-3704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经CT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微创穿刺术组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每组各53例。分别根据入组情况行微创穿刺术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于治疗结束后1、2、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手术治疗的病死率。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4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微创穿刺术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术后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微创穿刺术组(P<0.05)。微创穿刺术组病死率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比传统开颅术更高的疗效,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在临床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8例经CT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和微创穿刺术组,每组各49例。分别根据入组情况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或微创穿刺术,于治疗结束后1、2、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手术治疗的病死率及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减少,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4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一步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微创穿刺术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更明显(P〈0.05或P〈0.01)。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术后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微创穿刺术组(χ2=3.78,P〈0.05)。微创穿刺术组病死率[2.04%(1/49)]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4.08%(2/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P〉0.05)。微创穿刺术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4.08%(2/49),显著低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的16.33%(8/49)(χ2=2.84,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好,患者意识恢复快,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78-81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开颅组(52例)和微创组(32例),开颅组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患者给予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颅内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与开颅组相比,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开颅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7.50%,开颅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8.4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但实际应用中仍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最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21-24
目的探讨微创双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大容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79例出血量超过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39),其中试验组采用微创双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首次血肿清除率、血肿消除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前及术后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首次血肿清除率为32.50%,低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肿消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0±0.25)h、住院时间为(22.1±2.12)d,均短于对照组的(3.27±0.42)h、(31.1±4.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00%,低于对照组的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GC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与各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双软通道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出血量超过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较快清除血肿,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出血微创术患者74例、脑出血非手术患者80例发病后1(手术组术前)、3、7、14?d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含量,取60名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微创术对脑出血患者GFAP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各时间点血浆GFA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 手术组在第7、14天显著低于非手术组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两组脑出血患者第1、3、7、14天血清GFAP含量均与当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成正相关。结论微创术后血清GFAP 含量显著降低,可作为评价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应用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3年5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就诊的颅内血肿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清除术组60例和保守治疗组63例,保守治疗组给予保守内科治疗方式,微创清除术组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肿部分清除,其中微创清除术组患者的血肿清除65%以上,所占比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好转(P<0.05),微创清除术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保守治疗组[(13.6±7.7)vs(19.9±7.6)]分(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按照疗效标准,微创清除术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50/60),也优于保守治疗组的61.90%(39/63)(P<0.01);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微创清除术组患者的预后有效率为86.67%,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临床疗效稳定,对于颅内的适度出血有很好的疗效,可以在有CT设备的基层医院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向软通道血肿吸引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接诊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实验组行定向软通道血肿吸引术。比较两组再出血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术后无再次出血,对照组术后再次出血率为14.29%(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18.36±2.25)d,短于对照组的(24.75±3.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65.35±4.08)分,高于对照组的(59.40±3.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向软通道血肿吸引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安全性相似,均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但前者能降低术后再次出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3-57
目的 比较分析微创穿刺术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性及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微创组(n=32)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开颅组(n=32)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术后面部表情疼痛评分及预后良好率。结果 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颅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儿术后24 h、48 h面部表情疼痛评分均显著少于开颅组(P0.05),且术后随访3个月,微创组患儿预后良好率较开颅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微创穿刺术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相当,但微创穿刺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预后恢复佳等优点,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