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脾切除术目前在国内外已逐步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对于巨脾患者则多进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我们自2003年7月至2004年11月对7例巨脾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保脾4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院近10年来.在脾破裂患中有选择的采用保脾治疗49例.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脾功能亢进巨脾1例诊治体会王生海,吕德元,邱志涛,仇晓明(青海省大通县第二人民医院810100)患者,女,18岁,农民。自诉8岁时因左上腹不适,并触及一约拳头大小包块,并有疼痛感,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脾肿大,经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自行停药,药名不详...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脾切除术七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的疾病。因为脾脏是ITP产生血小板抗体和破坏血小板的重要场所,因此切除脾脏可使血小板数量得以提高,是治疗ITP的主要手段之一。截至目前为止,我院共施行7例电视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全部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难点与手术技巧,以期能安全、有效地完成手术。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8例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218±1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60±268)mL,术后排气时间平均(2.6±1.2)d,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平均(2.3±1.1)d,术后平均住院(11.7±4.9)d。3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并发生化漏,1例并发少量腹腔内出血,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7.9%,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近期疗效满意,熟练掌握术中控制出血的手术技巧,能更为安全、有效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方法:对10例结肠脾曲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和便秘,易误诊;有8例病人通过X线钡灌肠造影诊断,有2例通过螺旋CT气钡双重成像诊断,均可显示结肠脾曲过高,迂曲成角甚至扭转,合并横结肠过长; 10例病人通过手术松解结肠脾曲,切除冗长结肠都取得良好疗效.结论:结肠脾曲综合征是由于先天性结肠脾曲固定点过高、横结肠冗长、横结肠左角狭窄的疾病 ,易误诊,诊断主要依据X线钡灌肠造影,手术是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0-1999年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62例,通过治疗得到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eytpertic purpura,ITP)手术以及围手术期处理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ITP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手术期治疗等,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前10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8例发现副脾,1例发现右侧肾肿瘤,1例发现腹膜后血肿,25例行腹部B超检查,5例发现副脾。29例均行脾切除术,手术中切除副脾8例。手术后1例颅内出血死亡,其余存活,死亡率3.45%。手术后胰尾小动脉出血1例,二次手术予以止血,1例并发左侧膈下脓肿。29例患者脾切除术后第一天有效率100%,手术后1周有效率93%(27/29)。随访15例,随访2~87个月,其中有效73.7%(11/15),部分有效13.3%(2/15),无效6.67%(1/15)。结论完善检查、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得当是ITP外科手术治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24例巨脾伴脾功能亢进或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3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90~390min,平均(170±30)min,术中出血量为50~3500mL,平均(900±50)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0~72h,2~5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5~12d,平均(7±2)d,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在具备熟练的腔镜和开腹脾外科技术、合适的手术路径、完善的手术器械的条件下,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可以在临床上安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9例巨脾伴脾功能亢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成功行腹腔镜脾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00~210min,平均(160±30)min;术中出血量为50~1200ml,平均(150±50)ml;术后住院4~9d,平均(6±2)d.术后并发脾热2例.结论 随着腹腔镜器械的改进和操作技巧的熟练,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且疗效确切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巨脾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对我科2004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例巨脾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例患者均为病理性脾肿大伴自发性破裂出血,术前联合血常规、B超、CT及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原位脾切除术,术后切口感染1例,胸腔积液2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结论 巨脾自发性破裂出血非常少见,大多为肿瘤性,不能盲目自体输血。采用急诊原位脾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副损伤及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例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1例中转开腹,11例成功完成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手术时间150~200m in(平均160m in),术中失血20~200m l(平均120m l),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12~24h,术后平均住院5.5d,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并发症3例,1例术后皮下气肿,1例术中降结肠损伤,1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安全可行,但必须具有良好的腹腔镜技术和开腹脾切除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治疗及其效果。结果105例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均明确诊断,5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23例行脾修补,5例行脾部分切除,72例行脾切除。结论根据脾损伤的程度及临床表现合理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下巨脾切除的脾蒂处理方法和技术。方法:2003年2月~2006年3月共完成手助腹腔镜门脉高压症巨脾切除术33例。脾蒂的处理方法如下:直线切割缝合器23例,直视下结扎4例,血管闭合器(L igaSure)2例,钛夹2例,腔镜下结扎2例。结果:33例手术全部成功处理脾蒂,未发生脾蒂大出血。手术时间150~260m in,平均190m in。术中出血100~2 000m l,平均490m l。切除脾重500~2 000g,平均910g。术后32例恢复顺利,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腔镜下巨脾切除术脾蒂处理十分关键,直视下结扎和应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处理脾蒂最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脾破裂9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98例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指出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检,多部位反复腹穿,必要的辅助检查是减少脾破裂漏诊或误诊的主要因素。在急诊处理中,立即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及时抗体克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充分给氧是降低早期死亡的重要措施。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主张“保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则,不轻易切脾,特别是小儿,但也不能盲目保脾。文中还阐述了非手术治疗的条件,切脾的指征,脾修补术及部分脾切除术中的诸多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应用传统方法作门静脉高压性巨脾切除时,操作困难,出血多,易损伤胰尾和胃壁。为减少术中出血和副损伤,自1995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们采用直视下完全解剖性离断脾周韧带、脾蒂血管后再托出脾脏行巨脾切除5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58例,男47例,女11例。年龄28~78岁,平均51岁。肝炎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巨脾5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巨脾8例。伴有胃底食管下段静脉高度曲张23例,其中破裂出血16例,急诊手术4例。肝功能Child A级16例,B级36例,C级6例。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血小板低于50×109/L 42例,其中11…  相似文献   

17.
避免损伤胰尾的巨脾切除术——二级脾蒂离断法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传统的脾切除术,不论在国内、国外的教科书或手术图谱中,都是采取大块集束结扎来处理脾蒂:在托出脾脏游离脾蒂后,用三把大(长)弯止血钳夹住脾蒂,在靠脾脏的两把血管钳间切断脾蒂[1]。根据脾蒂切断的部位,我们称之为一级脾蒂离断法。近10年来,我们常规采取分束结扎法处理脾蒂,避免了大块集束结扎,有效地防止了胰尾损伤。脾热的发生率因而显著下降。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二级脾蒂离断法。1 应用解剖脾动、静脉接近脾门时就互相靠拢,动脉在前,静脉靠后。它们在距脾门2~6cm处分出胃左动、静脉后,即分为两大支,分别支配…  相似文献   

18.
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2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治疗的远期疗效 ,探讨围手术期的特殊处理。方法对 1 974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0 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依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结果术后并发症 1 8例 (8 9% ) ,远期随访 1 89例 ,有效组 1 5 9例 ,(其中显效 96例 ,良好 6 3例 ) ,无效组 30例 ,远期死亡 6例 (3 2 % )。术后血小板上升速度 1周内≥ 1 0 0× 1 0 9/L者共 1 1 8例 ,有效组 1 1 0例 ,占有效组 6 9 2 % ,无效组 8例 ,占无效组 2 6 7% (χ2 =1 9 4 5 ,P <0 0 1 ) ;术后血小板上升峰值≥ 2 0 0× 1 0 9/L者 5 6例 ,有效组 5 4例 ,占有效组 34 0 % ,无效组 2例 ,占无效组 6 7% (χ2 =9 0 3,P <0 0 1 )。脾脏病理定量检查与术后远期疗效相关。结论 术后 1周内血小板≥ 1 0 0× 1 0 9/L或血小板峰值≥ 2 0 0× 1 0 9/L者均预示脾切除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特发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62例ITP患者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结果 62例患者术前血小板(33.18±19.36)×10~9/L,术中发现副脾6例,手术时间(202.66±23.95)分钟,术中出血(226.45±106.93)rnl,住院时间(9.44±1.71)天,住院费用(29457±2946)元。无死亡患者,术后1周血小板明显上升为(171.32±89.00)×10~9/L,随访3~12个月,总有效率88.7%(55/62)。结论 LS治疗ITP,安全、有效,手术费用偏高,可避免患者长期服用激素。  相似文献   

20.
分束脾蒂离断术在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束脾蒂离断术在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4月,将我院85例巨脾病人随机分成传统脾蒂离断组(n=40)和分束脾蒂离断组(n=45),就脾蒂继发出血、胰瘘、脾热、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束脾蒂离断组术后无脾蒂继发出血;胰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脾蒂离断组(P〈0.05);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分束脾蒂离断术可减少巨脾切除术后脾蒂继发出血,预防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