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丹参素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并于缺血后0、2、4、6 h腹腔注射给药,手术24 h后,观察丹参素钠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丹参素钠在缺血-再灌注后0~2 h内给药能显著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减轻脑水肿和减少脑梗死体积范围;缺血后4 h给药,疗效下降;缺血后6 h给药则无显著治疗作用。结论:丹参素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为4h,以2 h内给药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骨髓及外周血CD 34+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动员骨髓CD 34+EPCs入血,促进脑缺血修复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局灶脑缺血2h后将各组分为再灌注12、24、48h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2只大鼠。取大鼠"百会"穴及左侧"四关"穴("合谷"/"太冲")为电针穴位,刺激时间30min,每日1次。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及外周血CD 34+EPCs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电针可明显改善大鼠再灌注后48h神经功能评分(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骨髓及外周血CD 34+EPCs数量及骨髓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外周血CD 34+EPCs数量及骨髓p-AKT蛋白的表达亦明显增多(P0.05,P0.01),同时电针组再灌注后12、24h骨髓CD 34+EPCs数量相对模型组明显上调(P0.05,P0.01)。结论:电针可上调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骨髓及外周血CD 34+EPCs数量,促进骨髓CD 34+EPCs动员入血,其作用可能与电针进一步激活骨髓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6,(10)
目的:研究丹参素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并于缺血后0、2、4、6 h腹腔注射给药,手术24 h后,观察丹参素钠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丹参素钠在缺血-再灌注后0~2 h内给药能显著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减轻脑水肿和减少脑梗死体积范围;缺血后4 h给药,疗效下降;缺血后6 h给药则无显著治疗作用。结论:丹参素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为4h,以2 h内给药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海马区CPG15表达影响的情况.方法: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经穴组、电针非经穴组、西药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经穴组电针“百会、风府”穴,电针非经穴组电针大鼠臀部非经非穴位置,电针以疏波2Hz,强度3~5mA,持续电针3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西药对照组以尼莫地平20mg/( kg·d)灌胃,每日2次,连续灌胃2周.2周后longa5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取材,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区CPG15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缺血侧海马区CPG15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电针经穴组与西药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海马区CPG15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而较模型组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非经穴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缺血侧海马区CPG15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并提高海马区CPG15的表达,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的神经可塑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病理学改变以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醒脑开窍”针法并通过电镜与光镜来观察缺血侧大脑皮层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可引发大鼠脑神经元、胶质细胞、毛细血管等结构损伤,针剌可改善脑缺血周围区超微结构损伤。并且发现在3h时间点给予针刺干预较其他时间点理想。结论: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3h内给予针刺干预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罗勇  董为伟 《针刺研究》2002,27(2):97-101
目的 :探讨电针双侧“合谷”穴区对Wistar大鼠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时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闭塞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 ,制备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区对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时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假手术组部分动物大脑皮质cPKCα蛋白弱表达 ,局灶脑缺血 3hr时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增加 ,但未达显著水平 (P >0 .0 5) ,再灌注 3hr、6hr时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 <0 .0 1 ) ,而电针可以明显减少再灌注 3hr、6hr时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 (P <0 .0 1 )。结论 :电针“合谷”穴区可下调大脑皮质cPKCα蛋白表达 ,这可能与电针抗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时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龙醒脑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大脑中动脉栓塞1h再灌注47h法建立模型,以图像分析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0.01),神经功能症状计分显著升高(P<0.01);丹龙醒脑大、中剂量片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显著缩小(P<0.05),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症状计分下降(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增大,丹龙醒脑片能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分析探讨电针治疗的最佳时机,为临床提供实验数据。方法:W 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5组:3h针刺组、6h针刺组、12h针刺组、1d针刺组、3d针刺组,采用线拴法阻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然后各组大鼠分别在术后3h、6h、12h及1d、3d时开始取"百会"、"曲鬓"、"前顶"穴位进行电针治疗,各组治疗7天后分别比较其脑梗死体积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3h、6h、12h、1d针刺组之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3d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以上四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h、6h针刺组之间脑梗死体积无显著性差异,12h针刺组脑梗死体积与3h、6h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d、3d针刺组脑梗死体积与3h、6h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24h以内电针治疗能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6h以内电针治疗能明显减小大鼠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在分子水平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大脑中动脉埋线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取受损脑组织提取总RNA。用大鼠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检测电针"水沟"、"百会"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相比,有17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5个基因表达增高,60个基因表达下调;电针组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相比,有7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6个基因表达增高,48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本研究筛选出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参与了针灸抗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补益肝肾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浆中NPY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采用改良的Zealonga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电针肝俞、肾俞,分别于各种处理结束后6h、12h、24h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测量脑梗塞面积,血浆中神经肽Y(NPY)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神经行为评分值升高,梗塞面积扩大,血浆中NPY含量增加,脑组织病理结构明显受损。结论:以补益肝肾为法的针刺肝俞、肾俞可以保护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穴位埋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穴位埋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胶原川芎嗪制备的缓释剂(药线)在大椎、双侧内关穴位埋药,检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脑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30min再灌注1d、3d、5d,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脑梗死体积大;穴位埋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结论穴位埋药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缩小脑梗死体积,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Yu DQ  Pei HT  Zhang PH  Sun JP  Song YH  Shi YX 《中国针灸》2010,30(11):929-932
目的 分析电针治疗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Wistar大鼠共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针刺“大椎”、“百会”,并行电针干预,采用巢蛋白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再在灌注后1、3、7、14与21d五个不同时相巢蛋白表达阳性的数量。结果 缺血侧:电针组在3d、7d、14、21d巣蛋白阳性细胞数量较同时相模型组有明显的增加(P<0.05或P<0.01);缺血对侧:电针组只有在7d时巢蛋白阳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有明显的的增加(P<0.05)。结论 电针刺激大鼠“大椎”、“百会”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巢蛋白阳性细胞数量的增加,提示这种作用可能是电针治疗急性脑缺血疾病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治疗时间窗.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模型,分别在缺血开始3 h、4 h、5 h和6 h腹腔注射给药,再灌注24 h,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状态、脑水肿、脑梗死范围.结果:缺血开始后3~4 h给药,大鼠神经功能行为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脑梗死体积缩小;缺血5 h时三七总皂苷经腹腔注射,疗效下降;缺血开始后6 h给药无明显作用.结论: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治疗时间窗不超过5 h.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晓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4):1831-1831,1939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局灶性缺血24h后Hsp70表达,以及电针干预后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Hsp70大量表达,电针可上调Hsp70的表达。结论电针能促进缺血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Hsp70的表达,可能是其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线粒体ATP酶与总体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方法线栓法闭塞SD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组于造模后2h进行针刺“百会”、“大椎”穴,捻转刺激30s后,接电针仪,持续60min。结果模型组Na -k -ATP酶、Ca2 -ATP酶、Mg2 -ATP酶活性及T-AOC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电针组各种ATP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AO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以上酶的活性及T-AOC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电针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区域纹状体抗氧化损伤的能力,提高纹状体神经元细胞的能量代谢能力,从而发挥对缺血再灌注纹状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电针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作用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电针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作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即空白组、戊巴比妥组、针刺肢体组和针刺“百会”组。最后一次处理24h后采用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右大脑中动脉栓塞(120min)模型,观察再灌注后24h时神经功能损害并取大脑行TTC染色以测量脑梗死容积。结果:再灌注24h时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及脑梗死容积。针刺“百会”组均明显小于其余3组(P均<0.05),针刺肢体组与两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百会”预处理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明显优于针刺肢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海马区神经可塑性相关基因15(CPG15)表达影响的情况。方法 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经穴组、电针非经穴组、西药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经穴组电针百会、风府穴,电针非经穴组电针大鼠臀部非经非穴位置,电针以疏波2Hz,强度3mA~5mA,持续电针3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西药对照组以尼莫地平20mg/(kg.d)灌胃,每日2次,连续灌胃2周。2周后Longa5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取材,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区CPG15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缺血侧海马区CPG15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电针经穴组与西药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海马区CPG1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经穴组与西药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及海马区CPG15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非经穴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缺血侧海马区CPG15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并提高海马区CPG15的表达,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的神经可塑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病理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喆  赖新生 《中国针灸》2005,25(12):879-884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梗死的作用规律.方法:采用热凝闭法建立SD大鼠MCAO模型,电针"百会""大椎"穴,采用N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测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MCAO可造成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死及脑组织病理损害,但上述损害可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自愈趋势;电针可使不同缺血时相的各种损害减轻.结论:电针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缩小脑梗死体积和减轻缺血性病理损害程度的作用;研究还提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早期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大椎”穴对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脑皮层超微结构形态学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闭塞SD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透射电镜观察大脑皮层超微结构,并对线粒体进行体视学检测。结果模型组大脑皮层超微结构损害明显,电针组大脑皮层超微结构明显改善。两组线粒体体视学检测结果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百会”、“大椎”穴对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脑皮层超微结构形态学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免疫调控角度研究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咱(IL-6)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和电针经穴组,各组随机分为1d、3d、7d三个时间点,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的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在1d、3d时间点,与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比较,电针经穴组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1β含量(P〈0.05,P〈0.01):与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比较,电针经穴组能明显升高模型大鼠血清IL-6含量(P〈0.05,P〈O.01)。结论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IL-1B、IL-6的调节具有相对特异性,电针经穴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因子IL-1D、IL-6的含量变化可能是发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