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mulininjection,CSⅡ),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DKA患者随机分为2组:胰岛素泵治疗组40例,持续皮下泵入胰岛素;对照组46例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观察两组血糖变化、尿酮体的变化、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人均次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泵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疗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住院的55例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组(CSⅡ组,25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分别使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控制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到控制满意所需时间、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两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有显著差异,CSⅡ治疗组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小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患者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疗效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中的优势。方法 4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正规胰岛素;对照组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连续输注治疗。两组补液方法均采用胃肠内补液。每l-2h检测血糖、钾、钠、尿糖和尿酮。结果治疗组尿糖、尿酮转阴时间较对照组短,纠正酮症酸中毒所用胰岛素的剂量要小于对照组,而且没有低血糖的副作用出现。结论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在常规治疗下使用胰岛素泵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60例住院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组(CSLL组)和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组(CVLL组),对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时间、血酮体达标时间、血CO2-CP恢复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血糖均明显下降,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CO2-CP及血酮体恢复正常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LL相比,CSLL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吴嘉俐 《四川医学》2008,29(12):1621-1622
目的观察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30例DKA患者分为A组置胰岛素泵,诺和灵R或赖脯胰岛素持续皮下泵入;B组用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治愈率、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有效。低血糖发生率、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所需时间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7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组)36例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36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并记录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方案均能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但CSⅡ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平均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频率均优于MSⅡ组。结论:胰岛素泵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李廷尉 《右江医学》2014,(3):324-326
目的观察重组人胰岛素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观察组35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24h不间断皮下泵入的给药方式,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值、pH值恢复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胰岛素平均用量以及人均低血糖发生次数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治疗后观察组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pH值恢复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胰岛素平均用量及人均低血糖发生次数等方面均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不间断皮下泵入的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能有效、较快地控制血糖水平,且低血糖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32例住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组)16例,常规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16例,对2组患者进行观察及综合护理。结果应用胰岛素泵能快速显著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较常规小剂量滴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更安全有效;密切观察病情并进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差异。方法: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组(CSII组,30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IVI组,30例),观察2组患者血糖(空腹及餐后2h血糖)的变化、尿酮体转阴时间、平均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较IVI组明显缩短(P〈0.01);平均胰岛素用量少于IVI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IVI组(P〈0.01)。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较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短期疗效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Ⅱ)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CSII组)38例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对照组(CVII组)33例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连续输注诺和灵R治疗。两组补液方法均采用胃肠内补液。结果:CSⅡ组和CVⅡ组在控制血糖所需时间(h)和所需胰岛素的量两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SⅡ组为10.4±4.2h,CVⅡ组12.7±5.8h,纠正酮症酸中毒所用胰岛素量(U)在CSⅡ组为81.4±32.6u,CVⅡ组为93.7±33.5u,CSⅡ组明显少于CVⅡ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Ⅱ)联合胃肠内补液治疗DKA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兴时  蔡亚夫  叶晓星 《吉林医学》2011,(21):4303-4304
目的:探讨利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DNHS)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DHC)患者首先用静脉泵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在生命体征平稳并能进半流食后按照自愿原则分别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治疗组(MSII),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胰岛素泵和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方法均能有效控制DKA、DNHS和DHC,两组每天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平均达标天数明显缩短,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胰岛素泵能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较常规静脉连续滴注方式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冯之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149-150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科12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胰岛素泵组)和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组(静脉滴注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血酮转阴时间、尿酮转阴时间、胰岛素总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胰岛素泵组在血糖达标、血酮转阴和尿酮转阴时间,胰岛素总用量方面明显优于静脉滴注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静脉滴注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入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有血糖达标时间、血酮转阴时间以及尿酮转阴时间短,胰岛素总用量小、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可靠、稳定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及相应护理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均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观察血糖、血酮、尿酮体、pH值的变化以及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更快的降低血糖、使血酮体和pH值恢复正常,尿酮体转阴,并且能减少使用的胰岛素剂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SⅡ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能更快、更有效地纠正代谢紊乱、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14.
老年2型糖尿病并酮症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老年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41例老年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19例(治疗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2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给予相应的全方位护理干预后的空腹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酮症消除时间、住院时间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上述其他观察指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酮症较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更安全;在置泵前、置泵期间和置泵后不同时期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CSII)与常规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疗效。方法:将60例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SII组28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MSII组32例,常规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到目标血糖所需的天数、平均胰岛素总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CSII组与MSII组相比,CSII组血糖达到目标血糖所需时间缩短,胰岛素使用总量减少,而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CSII组与MSII组相比,在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方面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优于常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并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效地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旭红  孙雅萍 《当代医学》2009,15(28):54-54
目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采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4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皮下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常规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对照组各20例。观察血糖、尿酮体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P〈0.01”),尿酮体消失快(“p〈0.01”),低血糖的人均次数减少(“p〈0.01”)。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更有效,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  16例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使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常规胰岛素的用量为 0 .1IU(kg·h) ,观察血糖、β -羟丁酸、尿酮体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下降值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患者的血β -羟丁酸在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胰岛素泵组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1)。胰岛素泵组尿酮体转阴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胰岛素泵用于治疗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II组)40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42例,观察治疗后2组血糖、尿酮体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或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2型糖尿合并酮症酸中毒较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静脉输注联合餐时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初发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将新发的26例初诊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酮症纠正后短期胰岛素静脉输注联合餐时皮下胰岛素注射组(CVII组)13例,基础加餐时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II组)13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CVII组在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住院时间上均优于MSII组。结论短期CVII强化治疗对初发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法与传统小剂量胰岛素静点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短期疗效.方法 DKA病人56例,随机分为CSⅡ组和对照组,CSⅡ组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灵R,对照组予小剂量诺和灵R持续静点.结果 CSⅡ组酮体转阴快(P<0.05),两组达到相同的血糖水平,CSⅡ组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DKA酮体转阴快,更快、更有效的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