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吕日英  吴继周  李仕雄 《广西医学》2012,34(9):1196-1197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患者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4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好转组54例和死亡组91例,比较两组在并发症上的差异.结果 好转组并发症发生率64.8%(35/54),低于死亡组为100.0%(9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的并发症数目明显多于好转组(P<0.05).腹水、电解质紊乱、原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好转组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有无并发症、并发症的数量和种类是重型肝炎预后的危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的种种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本科收治的179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之间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性脑病(HE)、总胆红素(TBiL)、谷草基氨酸转氨酶/谷丙氨酸转移酶(AST/ALT)等方面有差异p〈0.05。结论综合性分析PTA、HE、TBiL、AST/ALT等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指标,对指导临床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慢性重型肝炎主要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感染,电解质紊乱;合并症多是本组病例的特点;死亡的常见原因是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结论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出现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23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慢性重型肝炎发生前位的并发症分别为: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电紊乱质紊乱。并发症越多,病人死亡率越高。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并发症越多死亡率越高,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慢性重型肝炎主要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感染,电解质紊乱;合并症多是本组病例的特点;死亡的常见原因是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结论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张艳红  王慧卿  张涛 《河北医学》2001,7(4):374-375
重型病毒性肝炎 (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 ) ,是临床上危重疾病 ,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方法 ,病死率在 70 %左右 ,本人去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进修学习 ,对近 3年重肝病例做回顾性分析 ,发现重肝病人血清中 AFP(甲胎蛋白 )较高的预后比较好 ,相反 ,AFP较低者预后差 ,结果如下 :1 病例选择根据 1995年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将我科 1998年 1月 1日至 2 0 0 0年 12月 31日住院病人 ,诊断为急性重型肝炎 6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3例 ,和慢性重型肝炎 18例 ,共 2 7例。男 2 2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4 4 .7( 2 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和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把126例用随机微量血糖法测血糖最低值为标准,以2.8mmol/L为界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治疗是一样的,观察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低血糖组的纯亡半分别为60%、21.6%、75.6%,三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表明低血糖组死亡率最高。随着低血糖的加重死亡率显著升高,其中重度低血糖组死亡率达100%。结论:重型肝炎的治疗预后和低血糖的关系密切,血糖越低病步死率越高。临床中应经常监测血糖变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积极控制低血糖有望降低重型肝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正>1982~1995年间我院收治亚急性重型肝炎120例,现将其中资料完整97例临床特点及影响转归因素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男87例,女33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的诊断标准。年龄16~68岁,〈40岁80例,〉41岁40例,实验室检查:HBsAg阳性93例(77.5%);AFP检查39例,〉30/μg/ml(最高800μg/ml)21例;血氨测定104例,〈100/μg%18例,〉101μg%86例;血气分析16例,正常4例,代谢性4例、呼吸性3例、混合性碱中毒4例及代谢性酸中毒1例;有各种并发症85例(70.83%),同时有2种以上并发症49例。其中肝昏迷48例(40%),消化道出血31例(25.83%),脑水肿28例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伟民 《广东医学》2005,26(8):1026-1027
尽管重型肝炎仅占病毒性肝炎的0.2%-0.5%,但是, 由于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10%左右,携带的人口总数可能超过1.2亿,现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800万,故此,重型肝炎成为国内传染病科(感染病科)最常见的危重难治性疾病。另外,与国外常由于醋氨酚中毒引起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不同,我国重型肝炎的临床类型以慢性重型肝炎最为常见。肝性脑病为慢性重型肝炎常见的并发症,在致死性慢性重型肝炎中的发生率可高达88%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类型、临床表现特点和预后。方法 分析72例重型肝炎患者合并感染的情况。结果 72例重型肝炎中感染发生率62.5%,发生感染者病死率75.56%,未发生感染者病死率29.6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发生多部位感染者的病死率为72.5%。其中克雷伯肺炎杆菌病死率为69.89%,占首位,其次大肠杆菌为58.12%、金葡菌为55.56%、表葡菌59.90%。血浆清蛋白(g/L)〉30、25—30、〈25者病死率分别为54.88%、85.23%、88.78%。血清总胆红索(μmol/L)171.1—342.2者病死率为61.88%,〉342.2者病死率为80.12%。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感染后的预后差,预后好坏与肝病本身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晚期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晚期患者近期死亡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CSHB晚期患者入院当日资料,计算MELD、CTP评分,观察30 d内生存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当日变量与近期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31例患者30 d内死亡,病死率为68.9%(31/45),死亡原因主要为肝性脑病,占71.0%(22/31),其次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为22.6%(7/31).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MELD评分与总胆红素水平是近期存活的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近期生存与总胆红素、CTP及MELD评分相关.血清学e抗原阴性与阳性、性别在近期生存组与死亡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0.05).结论 男性、e抗原阴性、入院时总胆红素水平、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是CSHB晚期患者近期死亡的高危因素;入院时的MELD及CTP评分均可评估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多元分析判别重症肝炎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胡滨 《中外医疗》2014,(19):13-14
目的 分析与探讨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的临床特点、病因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06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肝炎患者共78例作为AH (Acute Hepatitis)组,老年亚急性肝炎患者共92例作为 SH(Subacute Hepatitis)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的临床特点、病因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患者性别分布均为男性高于女性,急性肝炎患者的年龄分布与亚急性肝炎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总胆红素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病因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前3位分别为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以及脑水肿,而亚急性肝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前3位分别为肝腹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肝性脑病。两组患者发生不同并发症后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在年龄分布、凝血功能、总胆红素水平等临床特点以及并发症类型、死亡率等预后方面的差异性较大,应作为两种独立的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并建立预后判断模型。方法收集145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45名患者中好转54例,死亡91例,病死率62.8%(91/145)。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钠、肌酐、血氨。回归模型为:P=1/(1+e-y),Y=-4.409-0.088×PTA-0.141×Na++0.016×Cr+0.023×血氨。结论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钠、肌酐、血氨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主要危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血小板数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对我院2003年5至6月收治的133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比较血小板下降组与血小板正常组2组之间在病情轻重、年龄、最重胸片病变面积、出院时胸片正常率、感染、入住ICU、死亡、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异常的发生率及继发肝功能异常、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血糖异常等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血小板下降组(<100×109/L)重症患者和年龄>50岁患者所占的比例、总的病程、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P<0.01);血小板下降组患者胸片严重程度、感染的发生率、入住ICU和死亡患者所占比例、病程中出现WBC>10×109/L或并发肝功能异常、LDH、CPK、电解质异常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P<0.01)。血小板正常组出院时胸片正常的比例明显大于血小板下降组(P<0.01)。以血小板<150×109/L为标准再次进行分组,在血小板下降组和非下降组之间上述指标仍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血小板数量低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生化指标异常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预后差,病死率高。血小板的数量及其动态变化对SAR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内含5× 10 9以上猪肝细胞的生物反应器结合血浆置换装置 ,构建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HALSS) ,用于治疗 15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结果 :每次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减轻 ,乏力、腹胀明显改善 ,腹水减少。总胆红素在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有明显下降 ,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 15例患者中 11例经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支持系统治疗肝细胞迅速坏死得到控制 ,最终好转出院 ,4例患者病情无好转死亡。 15例患者治疗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于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支持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2003年5月至6月收治的212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发病前合并的基础疾病与死亡及出院时胸片吸收情况的关系。发现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死率(20.7%)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4.5%,P=0.000);合并2种或者2种以上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及无基础疾病的患者(P值分别为0.008、0.000);在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炎/肝硬化6种疾病中,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血管病、肝炎/肝硬化是SARS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0、0.001),糖尿病未明显增加SARS患者的病死率。治愈的SARS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组胸片遗留病变者(60.4%)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组(29.9%,P=0.001)。提示SARS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者病死率明显升高,随着合并的基础疾病的增多,病死率明显上升。肝炎/肝硬化及脑血管病是死亡的危险因素;基础疾病使SARS患者肺部损伤加重、恢复慢。糖尿病未明显增加SARS患者的病死率,提示糖尿病可能对患者避免SARS引起的急性肺损伤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主要肝功能指标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有关研究TBil、PTA、ALB、CHO、CHE、AFP、ALT及AST/ALT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影响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以加权平均数(WMD)作为评价指标,共纳入Meta分析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献32篇,累计病例21949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预后影响的敏感程度。结果死亡组TBil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PTA、ALB、CHO、CHE、AFP水平低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LT及AST/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0.09)。AFP的ROC值最高为0.943(P<0.01)。结论TBil可能是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TA、ALB、CHO、CHE和AFP可能是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ALT和AST/ALT对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AFP对预后的判断最为敏感,其次为PTA和CHO。  相似文献   

20.
血浆置换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改善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青岛市传染病医院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2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明显改善,PTA及胆碱酯酶(CHE)明显升高,血清胆红素和ALT、AST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以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的提升是重型肝炎患者好转的重要指标。动态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