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情况,提高临床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防治水平。方法采用VITEK32系统鉴定细菌并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本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分布以痰液为主占83.4%,该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6.4%和35、3%。结论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可选用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性操作、加强耐药性监测,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条件致病菌,免疫功能低下、肿瘤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患者易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该类细菌在临床分离菌中的检出率逐年增高,由于这种细菌对多数常用的抗菌药物有耐药,因此其药敏结果对临床治疗极其重要。笔者对本院2000年2月-2005年4月95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菌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声电联合水浴川芎嗪导入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00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100例采用直流电水浴治疗作为对照组,100例采用声电联合水浴川芎嗪导入治疗作为治疗组,治疗后监测血流变指标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流变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病情的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声电联合水浴川芎嗪导入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并对末梢神经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病死率高。现将1998年1月—2004年5月我院住院42例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ICU肺部感染中的发病率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ICU2008年1月-2009年1月肺部感染患者150份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学的分离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株,占13.3%,细菌呈多重耐药趋势。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ICU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并呈多重耐药趋势,其耐药率的普遍升高,应引起广泛重视。临床以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7.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即以前的嗜麦芽假单胞菌,后又称嗜麦芽黄单胞菌,1993年改为现名.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由于住院患者接受大量广谱、超广谱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和介入性的医疗操作等,使该菌成为医院内获得性感染重要病原菌,近年来在临床标本分离中有上升的趋势.现将2006年1月-2007年6月从本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12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8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离率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离率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方法用VITEK 32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3 a共分离到8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其对左旋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3.5%和19.1%,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 a间的分离率无明显变化,多重耐药情况非常严重。对其感染的治疗,应在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2008年我院ICU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鉴定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我院ICU住院病人中分离的SMA对18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征.结果:56株嗜麦芽穿食单胞菌在临床标中分布以痰为主占70%,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等耐药率超过9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的耐药较低.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对该菌的耐药性检测,减少耐药菌在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7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以各种恶性肿瘤最常见,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使用广谱抗生素、ICU内停留的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的长短、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低蛋白血症等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的发生有明显关系;该菌对常用抗生素广泛耐药。结论针对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的易患因素,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治疗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1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llotrophomonasmaltophilia),即以前的嗜麦芽假单胞菌,后又称嗜麦芽黄单胞菌,1993年改为现名[1]。本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心内膜炎、败血症、肺炎、尿道感染、结膜炎、伤口感染等。该药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常成为严重的院内感染菌,所以加强对它的耐药性的监测对有效治疗和预防该菌感染非常重要。为此笔者统计了自1997年1月~1998年9月分离的30株此菌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现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3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于我院住院和门诊病人送检的各种标本。鉴… 相似文献
12.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即以前的嗜麦芽假单胞菌,1993年改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该菌为G-需氧非发酵杆菌,且在非发酵杆菌中已占到第3位[1-2].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条件致病菌,免疫功能低下、肿瘤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患者易感,由于这种细菌对多数常用的抗菌药物有耐药性,且该类细菌在临床分离菌中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因此其药敏结果对临床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1病历介绍
患者,男,35岁。1个月前有过不沽性史,因尿道不适,尿频、尿急、尿痛,在某门诊部用青霉素及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3周,症状无好转,2004年9月中旬来我院就诊。体检:生殖器无畸形,无赘生物,尿道口红肿,有稀薄分泌物溢出,色淡,未见周围淋巴结肿大。尿拭子取样做衣原体、支原体检测均阴性。涂片镜检霉菌孢子及菌丝检得。淋球菌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单一、中等大小、淡黄色、湿润、边缘整齐稍透明较黏菌落,经鉴定为嗜麦芽窄食单孢菌。 相似文献
14.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即以前的嗜麦芽假单胞菌,后又称嗜麦芽黄单胞菌,1993年改为现名[1].本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心内膜炎、败血症、肺炎、尿道感染、结膜炎、伤口感染等.该药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常成为严重的院内感染菌,所以加强对它的耐药性的监测对有效治疗和预防该菌感染非常重要.为此笔者统计了自1997年1月~1998年9月分离的30株此菌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现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泌尿系感染(UTI)的细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我院泌尿系感染病人180例,并从尿中培养分离出来214株病原菌,采用K-B扩散法,在培养阳性细菌的同时做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来的214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58株,革兰阳性球菌56株;分离数排在前3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61.2%)、肠球菌(18.8%)、铜绿假单胞菌(10.4%);对所有革兰阳性菌活性最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万古霉素;对所有革兰阴性菌活性最高的是阿米卡星(84.9%),其次是环丙沙星(65.53%)和头孢他啶(53.4%)。结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我们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而进行合理使用抗生素,为减少或避免耐药菌株的增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2012年4月12日入院。1天前不慎被锄头划伤右足外侧,当时感右踝部疼痛,外踝伤口少量出血流血,行走尚可,无头痛、头昏、恶心呕吐,也无四肢感觉障碍,未经处理自行下地干活,昨日出现右足肿胀疼痛加剧,伴畏寒发热,活动受限。分泌物培养加药敏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敏感药物为庆大霉素、头孢噻肟钠。予以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127-1129
目的:研究没食子酸对嗜水气单胞菌以及温和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进行对比。方法:没食子酸菌种原液,使用打孔法进行温和气单胞菌以及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试验,并将培养皿进行倒置培养,测定温和气单胞菌以及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进行比较。结果:没食子酸对嗜水气单胞菌以及温和气单胞菌的MBC以及MIC均在250μg/m L左右,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嗜水气单胞菌以及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6.4±0.4)mm以及(24.2±0.2)mm,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没食子酸对于嗜水气单胞菌与温和气单胞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可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治疗中来,与抗生素联用,不仅可以有效强化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发挥抑菌作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避免药物残留,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儿科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儿科病房感染患者标本分离出病原菌234株,药敏试验以Kirby-Bauer法和CLSI标准判读结果,进行细菌耐药性分析.结果:234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53·4%,革兰阳性菌占46·6%;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MRCNS)分别占53.7%和65.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占48%,克雷伯菌中为31~6%;结论:儿科病房MRSA和MRCNS及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和耐药率高.提高病原菌的送检率,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和减少耐药株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采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35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3500份痰标本共分离得到6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29株,占比67.14%;革兰阳性菌155株,占比24.26%;真菌55株,占比8.61%。在检出的革兰氏阴性菌中,所占构成比最高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2.22%,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7.53%;检出的革兰氏阳性菌中,所占构成比最高的为肺炎链球菌,占11.42%,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55%;检出的真菌中,所占构成比最高为白色假丝酵母,占6.2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占2.35%;经耐药性分析,主要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氏阳性菌中肺炎链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