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报告5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具典型的五联征,仅1例缺乏肾损害。本病最具特征的是外周血清中出现多数破碎红细胞。讨论了血浆置换治疗TTP的方要机理,以PE结合输新鲜血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聚集TTP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报告5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例埃文斯(Evans)综合征、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危重患者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同时采用血浆置换(PE),其中8例较快地控制溶血,改善症状,血液学恢复。长期随访预后较好。讨论了PE治疗上述疾病的主要机理和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流式细胞仪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小板自身抗体PAIgG,研究其对待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FCM检测20例ITP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中的抗血小板抗体,并与ELISA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FCM测得14例(70%ITP患者血小板膜自身抗体PAIgG阳性,9例(45%)血浆抗血小板抗体阳性。ELISA显示12例(60%)患者PAIgG阳性,7例(35%)血浆抗血小板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活化在运动所致心肌缺血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5例冠心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踏车试验(ET)前后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和血浆血栓素B_2(TXB_2)浓度变化。结果显示,冠心病组36例ET阳性,19例ET阴性,正常对照组20例ET均阴性。冠心病ET阳性组运动后即刻血小板膜表面GMP-140、血浆TXB_2较运动前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ET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运动前后血小板膜表面GMP-140、血浆TXB_2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血小板活化可能是运动所致心肌缺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P物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4例高血压病(EH)患者浆内皮素(ET)、P物质(SP)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治疗前EH组血浆S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ET明显升高(P<0.01),血浆ET与SP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50,P<0.01)。用比索洛尔治疗14天后,血浆SP明显升高,ET明显降低(P<0.01).以上结果提示:血浆ET、SP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机制,血浆ET、SP水平的失衡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健康老年人30例,单纯高血压病(EH)患者20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高血压患者依那普利治疗8w,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心房肽(ANP)水平。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ET、AN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VH组ET水平高于EH组(P<0.01),ANP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患者血浆ET水平及血压明显下降(P<0.01),ANP水平无明显变化。提示ET可能参与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发生,依那普利在降血压的同时也可以降低血浆ET水平  相似文献   

7.
脾动脉栓塞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杭州市第一医院俞巧平,胡才校关键词脾动脉栓塞,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TTP)是较罕见的疾病,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治疗较为棘手。我院于1994年1月用脾动脉栓塞(SAO)抢救TTP1例...  相似文献   

8.
体外反搏对右房血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观察了体外反搏(ECP)对右房血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①血小板内5-羟色胺(5-HT)在反搏过程中有下降趋势,但血浆5-HT在ECP过程中则变化不明显;②循环血小板聚集比(CPAR)在ECP30分钟有所升高,60分钟达高峰,停机后15分钟恢复至ECP前水平;③循环血小板计数(CPC)在ECP30分钟时开始升高,60分钟时达高峰,停机后15分钟已有所下降,但尚未恢复至ECP前水平。提示ECP虽能使血小板部分激活,但却能抑制其聚集。  相似文献   

9.
采用ELISA法观察了40例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及与内皮损伤、脂质过氧化的关系。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血小板表面GMP-140、血浆vonWilebrand因子(VWF)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与正常人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01)。且Ⅱ期患者高于Ⅰ期患者(P<0.05或P<0.001)。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无明显变化,SOD/LPO比值显著降低(P<0.001)。高血压病组血小板表面GMP-140变化与血浆VWF、LPO呈正相关,与SOD/LPO比值呈负相关。提示血小板活化可能是高血压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0.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变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Born法、ELISA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电镜对38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血小板功能、调节介质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发现: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率(PAR)、血小板TXB2及cAMP含量明显降低;PAR与血小板TXB2及cAMP、TXB2与cAMP之间均呈非常显著相关,血浆β-TG与PAR及cAMP之间呈非常显著负相关;超微结构以血小板活化和退行性变为突出改变。分析认为慢重肝患者可能因体内各种因素作用,使血小板发生持续性激活,引起获得性血小板贮存池病。  相似文献   

11.
体外反搏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ET、MDA及SOD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预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ECP),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一个疗程后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丙二醛(MDA)及超氧歧化酶(SOD)含量。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MDA含量下降,SOU含量升高,以观察组更加明显、血浆ET与MDA含量呈正相关,血浆ET、MDA与SOD含量呈负相关,认为ECP能够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ET含量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素E1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Bron法对1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患者前列腺素E1(PGE1)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AR)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用药后患者PAR三项指标:1分钟聚集率、5分钟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5和P〈0.01),部分出现血小板不聚及解聚现象。表明PGE1对重型肝炎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认为在重型肝炎患者已有血小板功能异常时,宜以PAR检测为依据,合理使用PGE1  相似文献   

13.
观察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期间纤溶活性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以22例常规治疗病人为对照。结果显示静注尿激酶(UK)完毕后即刻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直线上升(P〈0.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直线下降(P〈0.001),但不到24h血浆PAI活性反跳超过静注UK前水平。血小板功能,因入院后即给阿司匹林治疗而受抑制,但静注UK完毕后,血小板最大聚集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健康人和3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与血气分析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组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ET-1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2)。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1与PaO2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浆ET-1可能参与肺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健康人和3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与血气分析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组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ET-1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2)。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1与PaO_2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_2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浆ET-1可能参与肺心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抗ET-1作用的治疗,有可能成为肺心病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LA)对32例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内皮素(ET)含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TBM患者脑脊液及血浆ET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T含量随正规抗结核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3个月后接近健康人ET含量(P>0.05)。正规抗结核治疗时间与脑脊液及血浆ET含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对ET在TBM病损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马明信虞积仁王颖邱志祥谢光潞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严重血液病,大多数病例原因未明,我们见到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者。患者男,25岁。因间断低热半年、间断神志不清4天,于199...  相似文献   

18.
报告血浆置换(PE)合用青霉时治疗13例弥漫性硬皮病患者(Ⅰ组)的疗效,并与青霉胺治疗的16例患者(Ⅱ组)进行比较。Ⅰ组于PE结束时皮肤积分、齿距、指距、关节压痛指数、握力、血沉、IgG、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p<0.01),医生和患者评价有效率分别为61.1%和69.2%。观察至治疗后18个月,病情继续改善,疗效与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78次PE中发生低血压4次,经处理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血浆内皮素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我们观察了40例CHF患者治疗前后及不同心功能状态下血浆内皮素(ET)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显示:CHF患者的血浆ET及MDA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01),且其含量均随心功能恶化而增加,治疗后血浆ET和MDA均明显下降,其血浆ET与MDA间呈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0.
检测了43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中蛋白C(PC)活性和50例正常人PC活性,前者为79.8±23.4%;后者94.4±13.2%。ITP患者血浆PC抗凝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分析了ITP患者的PC活性与血小板数量、功能,血小板表面相关IgG(PAIgG),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之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