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糖尿病下肢动脉栓塞病人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栓塞病人行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病人经造影血管开通率10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足背动脉搏动均可触及,血液循环明显好转,已发生足趾发黑的3例足趾截趾手术后经治疗伤口愈合.[结论]加强糖尿病下肢动脉栓塞病人溶栓治疗的护理对病人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溶栓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介入下股动脉穿刺血栓内置入溶栓导管,通过术中脉冲推注尿激酶及协同术后经溶栓导管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术后加强溶栓导管的护理及患肢血运的观察.结果 11例术中完全开通,9例48 h内复通,6例部分溶通,但血栓平面均有所下降,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介入置入溶栓导管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刘永娥  杨娇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7):2777-2779
目的:探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血管内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6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并加强对出血、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结果:16例手术均成功,术后缺血和疼痛相关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综合介入技术有效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相关护理措施,通过心理护理、卧床护理、饮食指导、预防肺栓塞护理、溶栓护理、患肢护理与健康宣教,观察患者经中医护理后患肢症状,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所有症状均显著改善,患者患肢肿胀消失,经临床检查深静脉血栓大幅消失,治疗有效率为100%。其中,9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肺栓塞,经保守治疗得到治愈;2例患者发生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改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逐渐自行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11.0%。结论采取中医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手段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促进患者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了4例新生儿上肢动脉栓塞时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 观察患肢皮肤的血流灌注情况如皮肤温度、颜色、肿胀程度及动脉搏动情况;应用溶栓药物的护理;体位护理;避免在患肢穿刺;支持性护理等.结果 4例患者中3例栓塞症状完全消失,肢体功能恢复,痊愈出院,1例患肢手指4指尖组织坏死愈合出院.结论 对新生儿上肢动脉栓塞进行溶栓治疗时,辅以精心到位的护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动脉搏动消失法在气囊止血带有效压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动脉搏动消失法在气囊止血带有效压测定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骨科四肢手术患者152例,将上肢和下肢患者分层抽样,再简单随机分组。观察组的充气压力:上肢为桡动脉搏动消失的压力加2~3kPa,下肢为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的压力加3~5kPa;对照组的充气压力:采用气囊止血带使用说明书上提示的数值,上肢为25~30kPa,下肢为40~50kPa。结果 观察组患者上肢、下肢及对照组患者下肢的止血效果满意,对照组上肢的止血效果不满意;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止血带副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脉搏动消失法可用于气囊止血带有效压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寻找适合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56例糖尿病足患者在严格控制饮食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同时给予降压、降脂及抗感染治疗;给予针对糖尿病的整体护理和针对下肢神经、血管病变的局部护理.同时观察皮肤皲裂、麻木感、疼痛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足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采用降糖、整体护理和抗感染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后,痊愈41例,好转10例,因足坏疽、骨质破坏截肢4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重视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综合治疗和整体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足得以顺利治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寻找适合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糖尿病足患者在严格控制饮食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同时给予降压、降脂及抗感染治疗;给予针对糖尿病的整体护理和针对下肢神经、血管病变的局部护理。同时观察皮肤皲裂、麻木感、疼痛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足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患者采用降糖、整体护理和抗感染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后,痊愈41例,好转10例,因足坏疽、骨质破坏截肢4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重视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综合治疗和整体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足得以顺利治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介入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2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介入置管溶栓治疗病人的护理,包括术前饮食指导、保护患肢、术前准备等;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留置导管护理、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等。[结果]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和及时认真的专科护理,症状改善或治愈107例,术后缺血加重或行截肢手术11例,术后6个月发生再闭塞3例。[结论]通过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介入置管溶栓治疗,并做好患肢保护、术后留置导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人行Fogarty导管取栓及溶栓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手术成功19例,症状改善3例。[结论]加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报告3例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患者,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后并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介入手术前全面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并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术后注意观察相关症状是预防的重点。一旦发生,除患肢护理外,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取栓术的准备,术后加强患肢观察,警惕动脉缺血性再灌注综合征及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采用介入杂交手术治疗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LEAD)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解放军总医院10例高龄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临床资料,总结护理配合经验。结果10例10条肢体均在全麻下经皮穿刺下完成,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手术和(或)溶栓治疗。10条肢体造影均可见病变血管恢复通畅,术后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截肢(趾),无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及血肿,无死亡、无溶栓相关的严重出血并发症等。结论“杂交”手术与传统内外科治疗相比,可有效恢复侧支循环的血流,具有微创、高效、安全的特点。导管室护士要熟练掌握“杂交”手术的护理配合,备物齐全,尽量缩短高龄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介入置管溶栓治疗8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前检查与准备,患肢护理与下肢循环观察;术后基础护理,抗凝治疗护理与血运监测,留置导管护理,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出院指导与随访。认为强化介入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溶栓介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心房纤颤并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心房纤颤并发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82例,其中右股动脉栓塞20例,右腘动脉栓塞及腘以下动脉栓塞14例,左髂动脉栓塞4例,左股动脉栓塞27例,左腘及腘以下动脉栓塞17例.急诊采用留置溶栓导管局部溶栓的介入方法治疗.结果 82例患者中44例(53.7%)患者经急诊介入溶栓后栓塞血管完全再通,临床症状消失;29例(35.4%)栓塞血管部分再通,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肢体得以保存,但病程后期及随访有肢体慢性缺血的症状;7例(8.3%)因肢体缺血时间过长发生不可逆性坏死而行截肢术;2例(2.4%)患者因坏死肢体毒素的吸收,终因并发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急诊介入治疗总有效率为89.1%,而截肢率和死亡率较低.结论 急诊介入留置溶栓导管方法治疗心房纤颤并发的下肢动脉栓塞,临床效果良好,截肢率低.  相似文献   

15.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介入动、静脉溶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控制颅高压护理,完善术前检查、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溶栓和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凝血指标的严密监测,动脉鞘管的护理及术后各项并发症的防治护理.结果 5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术后全脑血管造影3例静脉窦基本通畅,2例脑静脉窦充盈改善.结论 围术期护理对于CVST溶栓治疗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27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下肢缺血的症状,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麻木,无脉,皮肤苍白,在DSA行手术取栓治疗,术毕均行动脉造影检查,对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者行介入手术治疗.结果 27例治疗全部成功.救肢成功25例,20例患者术后扪及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2例患者行截肢术.截肢率7.4%.结论 手术联合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能提高救肢率及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7.
对11例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结果,术前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消除压力,稳定情绪,合理安排患者生活起居,并做好其他术前准备。术后应注意保持正确体位,观察局部变化及下肢温度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严密监护颅内出血、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固醇结晶栓塞(cholesterol crystal embolism,CCE)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诊疗策略。方法对近年我院收治的3例CCE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术后均出现足趾端皮肤蓝紫色病变,误诊为蓝趾综合征,后出现肾功能指标异常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嗜酸粒细胞增多,其中2例及时明确CCE诊断,并停用抗凝溶栓治疗,预后良好;1例未停用抗凝溶栓治疗,最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若行血管介入操作后,嗜酸粒细胞及炎性指标升高,出现皮肤病变、难以解释的肾损伤和消化道或神经系统表现时,应考虑CCE,多次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经血管球囊扩张术联合使用溶栓药物等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25例患者,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护理要点包括:治疗基础疾病、做好手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疗效,尽可能保持患者舒适及患肢适宜温度,促进患肢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控制颅高压护理,完善术前检查、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溶栓和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凝血指标的严密监测,动脉鞘管的护理及术后各项并发症的防治护理。结果5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术后全脑血管造影3例静脉窦基本通畅,2例脑静脉窦充盈改善。结论围术期护理对于CVST溶栓治疗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