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汇总100例ADR,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男46例,女54例;60岁以上患者33例;涉及药物45种;单一用药38例,联合用药62例.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57.28%;皮肤及软组... 相似文献
2.
10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秀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8):2266-2268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31岁以上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率相对比较高占87% 皮肤及其它附件的损害占30% 静脉途径给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82% 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共150种,其中抗感染药占65%,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占10%.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到的231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31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138例,占总数的59.7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共218例,占总数的94.37%。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133例,占总数的57.58%,其次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药品种类、损害部位、发生时间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2月发生的1112例ADR进行分析.结果ADR涉及药品种类多,损害部位范围广,ADR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结论实行ADR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9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发生ADR的因素,促进临床用药合理化。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收集到的9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ADR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39.58%;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57.2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属器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46.87%。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有效地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集的206例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报告例数的70.39%。抗微生物药物的ADR发生例数最高,占39.0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6.46%。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其规律,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报的100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0%);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51.0%),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结论加强ADR监控意识,并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9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所用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93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涉及7大类药物,以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居多,临床表现中以皮肤及附件的损害最多。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2007年-2008年23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4例ADR中,男性147例,女性87例,老年人群(〉60岁)发生率占74.36%;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61.54%;各类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发生率最高,占39.74%。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占15.38%)和神经系统用药(占14.10%);在用药后30min内发生ADR占39.74%。30min~5h发生的占29.49%: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21.99%。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17.02%)和全身性损害(13.48%)。严重ADR8例,占10.26%。ADR患者转归良好,治愈率与好转率共计100%,无死亡和有后遗症病例。目前ADR以药师报告为主,占67.95%。 相似文献
11.
12.
2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的分析,了解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0月上报的236份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用药途径、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36例报告涉及药品15类103种,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80例,占33.9%),60岁以上的患者ADR发生例数最多(67例,占28.4%);其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92例,占40.0%),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47例,占19.9%)、消化系统损害(33例,占14.0%)。静脉滴注引发137例(占58.1%),中药注射剂引发26例(占11.0%);严重ADR有5例,占2.1%。结论: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和做好ADR相关知识宣传,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4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方法:对我省2003年ADR监测中心收集的402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40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8.3%(194例),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4.7%(59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24.8%(100例),其次是消化和神经系统,而较严重的ADR有15例(3.7%);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3.6%(296例)。结论:应全方位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我院4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9,自引:4,他引:8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404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7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的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中药制剂也较多。合并用药占26.0%;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重度ADR17例(4.2%)。结论:应继续加强不易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6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以及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我中心2006年评价后的36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20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循环系统(心脑血管)药物.ADR中合并用药72例(19.7%),97%是静脉给药.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胃肠道系统、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重度ADR有22例(占6.0%),其中死亡4例(1.1%).结论:ADR不容忽视,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115例ADR进行回顾性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ADR例数最多的是抗感染药物,尤以喹诺酮类、硝咪唑类、青霉素类最为多见。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最多见。其次为胃肠道反应。结论要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应尽量减少合并用药种类数.切忌盲目地联合用药,从而降低联合用药后引发的不良反应。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履行报告职责的积极性,防止ADR少报、漏报现象的发生。提高ADR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孟燕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7):635-637
目的:了解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科室上报的343例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ADR上报科室有16个;男性明显多于女性,60岁以上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抗感染药、神经系统药引发ADR比例较大;抗感染药以喹诺酮类最多;皮肤、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害居多;给药途径以注射给药居首。结论:加强ADR监测对于提高该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崔艳丽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9):847-849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北京市石景山医院2010年收集的10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收集的108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引发的最多(79例次),占68.1%;静脉滴注给药易引起ADR(100例次),占86.2%;ADR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56例次),占51.9%。结论:应加强临床ADR监测,在静脉给药及应用抗菌药物时更需严密监测;有ADR早期征兆时宜及时处理,以减少严重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1年收集的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65例(92.86%);抗肿瘤药物引发的最多见,有37例(52.86%);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29.03%);严重药品不良反应9例(12.86%)。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以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郭俊平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8,17(4):249-25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48例ADR有效报告表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40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27例居首位,其次为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中药制剂也较多。合并用药占58.33%,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胃肠系统损害,其次是皮肤损害、发热等症状。结论:应继续加强不易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