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夏秋季花粉症(pollinosis)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Tryptase), IL-8,IL-12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夏秋花粉症患者37例,正常对照23例.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IL-8, IL-12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 Unicap系统检测血浆类胰蛋白酶. 结果: ①花粉症患者血浆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56,P<0.05);②患者血浆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患者血浆Tryptase和Eotaxin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④患者血浆Tryptase,IL-12和Eotaxin三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Tryptase与IL-8也无相关性(P>0.05),而IL-8与IL-12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IL-8与Eotaxin间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 结论: 花粉症的发生与肥大细胞及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有关,其发病亦与Th1细胞下调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花粉症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50例花粉症患者,口服敏康片,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及FcεRIβ,IL-4Rα,IL-5Rα,HLA-A基因表达情况,并以20例变应性皮炎和19例正常人为对照,用Northern blot检测FcεRIβ,IL-4Rα,IL-5Rα的变化。用RT-PCR法检测HLA-A,计算相对光密度值。结果:花粉症组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花粉症组4个基因的表达治疗前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变应性皮炎组治疗前FcεRIβ,IL-4Rα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FcεRI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炎组、皮炎组HLA-A相对光密度值均较正常组高,两组治疗前后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中药可以调整花粉症患者相关基因表达,改善患者过敏体质,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花粉症患者的发病特点以及发病时间与大气花粉浓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分析14 42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和患者发病特征,监测每年3至9月北京地区花粉浓度,分析花粉症患者发病时间与花粉播散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① 14 426例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花粉症患者8 127例,平均占55.9%;②花粉症患者患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18岁以及31~40岁.③ 花粉症患者每年的发病时间与花粉浓度有明显相关.结论 花粉变应原是引起变应性鼻炎的重要变应原;花粉症患者每年的发病时间与花粉浓度显著相关,这样的相关关系为花粉症的发病预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在花粉症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比卡介苗多糖核酸与SIT联合治疗花粉症和单用SIT治疗花粉症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IL-4和ICAM-1含量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SIT组总有效率为76.4%,联合治疗组血清中三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更明显。结论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SIT组,卡介苗多糖核酸与SIT合用能够明显提高花粉症SIT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花粉症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0%~25%,在以牧草为主的内、外蒙地区,更是夏秋季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世界对环境的重视,不断地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环境美化,花粉症患者逐年剧增,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且出现遗传倾向。据粗略估计,我国的过敏性花粉症患者,目前约有1 000万人左右,而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有效防治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医学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花粉症是我区最常见的变态反应疾病之一,随着夏秋季花粉症患者的逐年增多,夏秋季花粉症伴发植物来源的食物过敏也越来越多,现将我院变态反应室门诊2003~2004年花粉症伴食物过敏22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夏秋季花粉症组(A组)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3~45岁,平均年龄29.5岁。为每年7~9月出现喷嚏、鼻痒、流涕、鼻堵症状,12例患者均于进食(桃、苹果、梨、花生、核桃、大豆)后出现荨麻疹3例,哮喘3例,口腔黏膜水肿8例。春季花粉症组(B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15~50岁,平均年龄31.2岁。为每年4~5月出现喷嚏、眼痒、鼻痒、流…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鄂州市城区气传花粉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湖北省鄂州市城区气传花粉的种类、数量,分析其季节消长规律以及与花粉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力沉积法,2003年11月~2004年11月进行了1年的气传花粉调查。同时对鄂州市城区89例花粉症患者采用单价花粉变应原浸液作过敏原皮试,调查其发病季节。结果鄂州市城区1年中气传花粉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春季的3~4月和秋季的8~10月,并受温度、风力、降雨量的影响。89例花粉症患者发病高峰主要为春季、秋季,与该地区气传花粉飘散高峰吻合。花粉症患者皮试阳性率最高的致敏花粉为蒿属,其次为豚草属。结论调查结果对鄂州市城区花粉症等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豚草花粉症的临床表现、变态反应特点及与新的变应性鼻炎分类方法的关系和防治措施。方法在就诊的花粉症患者中,通过豚草花粉变应原皮内试验、鼻黏膜激发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等检测方法,按照"ARIA"关于变应性鼻炎新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和阶梯式治疗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结果在502例花粉症患者中,85例为豚草花粉症,占16.93%,发病季节自8月下旬至10月初。69例并发过敏性眼结膜炎,占81.12%,18例合并哮喘,占21.21%,符合间歇性鼻炎者占63.53%,持续性鼻炎者占36.07%。特异性免疫治疗有效率为84.62%。结论豚草花粉已成为青岛地区花粉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必须采取拨除豚草的有效预防措施。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治疗花粉症和阻止其向哮喘方向发展的重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花粉症是一常见病多发病,但至今未引起临床足够重视。本文分析500例我科经治的花粉症患者,从发病季节、病程、病例选择及特异性花粉抗原皮试诊断方法进行讨论,并探讨100例花粉症血清总 IgE 的测定。对500例花粉症患者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总有效率达89.8%。  相似文献   

10.
花粉症在临床上较常见,病人在日本国约占总人口的约5%。如加上其他(如屋尘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结膜炎等),过敏性疾病的病人超过10%。发病年龄最多为20~29岁,没有男女的差异,但是女性常伴有其他不适感。笔者对日本(东京、名古屋)42例花粉症患者通过病症分析,按中医辨证方法加以分型,且对病因病机及中日花粉症病原进行比较探讨。结果如下。 1 方法和临床资料 1.1 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治伟  迟琼  万利 《广州医药》2012,43(3):45-4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和TNF-α水平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50例乳腺癌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6、IL-8、IL-10和TNF-α水平,并与30例正常者对照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活动期血清中IL-6、IL-8和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IL-10含量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缓解期IL-6、IL-8、IL-10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L-6、IL-8表达水平与TNF-α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活动期IL-10表达水平降低,IL-6、IL-8和TNF-α表达水平升高,使体内免疫调节失衡,从而成为乳腺癌患者病因之一。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和TNF-α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和TNF-α水平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50例乳腺癌患者不同时期血清IL-6、IL-8、IL-10和TNF-α水平,并与30例正常者对照比较.结果 乳腺癌患者活动期血清中IL-6、IL-8和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IL-10含量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缓解期IL-6、IL-8、IL-10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L-6、IL-8表达水平与TNF-α呈正相关,与IL-10呈负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活动期IL-10表达水平降低,IL-6、IL-8和TNF-α 表达水平升高,使体内免疫调节失衡,从而成为乳腺癌患者病因之一.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和TNF-α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浅谈花粉症的点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侠 《中外医疗》2009,28(26):188-188
花粉症通常被称为花粉过敏,主要是因吸入致敏的蛋白成分而引发的,由花扮作为抗原而引起的人体过敏反应,症状主要见于眼、鼻。花粉症与致敏花粉的播散季节有密切关系,发病机制复杂。现对花粉症患者做皮肤点刺检测,以有利于进行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兼具蒿属花粉症和植物类食物过敏患者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en Z  Ye S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9):626-629
目的:探讨兼具蒿属花粉症和植物类食物过敏的患者两类变应原及其诱发症状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1年9月连续诊断为蒿属花粉症伴植物类食物过敏的50例患者(男21例,女29例;其中2例仅对蒿属花粉致敏)进行观察。蒿属花粉症的诊断依据为:有明确的夏秋季呼吸道发病的病史,并经蒿属花粉皮内试验和体外检测证实;对植物类植物过敏的诊断依据为:有明确的进食植物类食物于2h内出现症状的病史,并经皮肤点刺试验,部分经体外检测证实。结果:50例中蒿属花粉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4岁(7-56岁)(2例仅为蒿属花粉致敏未计入内),出现植物类植物过敏症状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4岁(3-57岁)。48例患者中,24例(50%)花粉症发病先于食物过敏,14例(29%)食物过敏先于花粉症出现,同时出现症状者10例(21%)。致敏食物主要为豆科植物、桃、葵花籽、花生等。从症状看,吸入花粉诱发者,以鼻症状为主,占96%(46/48),接着是眼炎和哮喘,荨麻疹不常见,过敏性休克和胃肠道症状罕见。进食蔬菜、果类诱发者则以荨麻疹和口腔症状多发,分别占66%(33/50)和40%(20/50),接着是哮喘,鼻炎和眼炎,出现过敏性休克和胃肠道症状者远较蒿属花粉症为多。只有口腔症状者仅3例。结论:不仅花粉症患者应警惕对植物类食物过敏,对植物类食物过敏者也应随时警惕花粉症的出现。在国内进食蔬菜、果类过敏的病状与国外有所不同,主要为全身性表现,仅有口腔症状者罕见。  相似文献   

15.
宋岚  武静  赵翠玲 《现代医学》2002,30(5):334-335
目的 观察定喘穴注药封闭星状神经节治疗花粉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8例花粉症患者行定喘穴注药封闭星状神经节,观察其疗效,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一过性神经封闭和刺激定喘穴的双重作用,可抑制和阻断了花粉症症状产生的内在途径,且该方法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损伤小、维持时间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洪国强  李朝霞 《海南医学》2007,18(12):149-151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IL-12水平检测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100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再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酶法检测患者血清IL-6、IL-10、IL-12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与100例正常健康者比较.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IL-10、IL-1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IL-6和IL-12水平与ALT呈明显正相关,而IL-10与ALT呈负相关.免疫治疗完全应答组血清HBVDNA含量与IL-6、IL-12水平呈正相关,而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免疫治疗完全应答组IL-6、IL-10、IL-12水平与免疫治疗无应答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IL-10和IL-12水平可反应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及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并对预测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关于IL-6、IL-17、IL-10与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中150例RA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ELISA检测结果中IL-6、IL-17、IL-10指标的情况,并将记录的检测结果与正常人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上述指标与RA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的IL-6、IL-17指标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均明显较高,RA患者的IL-10指标与正常人进行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正常人与RA患者的IL-6、IL-17、IL-10指标进行比较具有明显的区别,IL-6、IL-17与患者疾病活动情况存在较大联系,IL-6指标增高会加重疾病给患者身体系统带来的伤害,IL-10指标呈现出低表达状态,与RA患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应用皮肤试验抑制指数评价抗组胺药物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抗组胺药的疗效,建立皮肤试验抑制指数(STII)及其测定方法。选20例花粉症患者,服用息斯敏10mg q.d.连用7d,服药前、后进行皮肤滴定试验,发现本品对皮试有明显抑制作用,其STII为91。另一组花粉症患者(6人)按上法服息斯敏连用10d,于服药第5天,第10天,停药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测STII,其结果分別为12,108,90,10和7,结果提示息斯敏是一种作用持久的抗组胺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梅毒未治疗患者、梅毒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转阴患者和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并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和IL-12作相关性分析。以探讨细胞免疫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为有效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群组、梅毒未治疗组、梅毒治疗转阴组和梅毒血清固定组的IL-10和IL-12水平,将各组IL-10和IL-12水平行统计学分析。对梅毒血清固定组中IL-10与IL-12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阴转组(P<0.01)及梅毒未治疗组(P<0.05);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阴转组及梅毒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0与IL-12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17,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机体内细胞免疫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发生了免疫不平衡,这种免疫抑制和不平衡可能造成了梅毒螺旋体能够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而残存,成为引起血清固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武汉地区花粉症主要致敏花粉的种类和脱敏治疗的效果,对我室自1988年以来共诊治的1328例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将其中的254例花粉症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