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学实验室标本不合格的特点和原因,以采取预防措施,保证检验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检验科2008-2009年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和原因.结果 不合格标本数为1 945份,标本总不合格率为0.65%;所有不合格标本中,血气标本和细菌标本不合格率最高,分别为1.94%和1.98%;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为抗凝标本有凝块、条码错误和标本溶血.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是造成不合格标本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对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魏丹  郭晓艳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89-189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并给予相关解决对策。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送检的粪便、血液、分泌物、中段尿、痰液、脓液等微生物标本2000例,回顾性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为224份,不合格率为8.29%。其中不合格率最高的标本为粪便,占12%,第二为痰液,占11.7%。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由申请信息不全或错误(8.03%),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66.96%),未使用无菌容器(2.67%)。结论有效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的沟通和微生物检验前的质量控制,要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培训和总结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以此来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胡修全 《中外医疗》2012,31(24):164+166-164,166
目的探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该院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11299例,统计其中住院患者、门诊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数量级不合格率,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中不合格标本57例,不合格率为1.04%,门诊患者中不合格标本7例,不合格率为0.12%。结论住院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高于门诊患者,其质量控制方法是加强管理、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拒收的不合格检验标本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分析前检验质量的因素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 收集检验科2005年至2008年拒收的30 530例不合格检验标本,项目包括血、尿、便常规等,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原因、不同标本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标本不合格率自2005年至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原因中,溶血、标本量少、标本凝固居前3位;不同标本类型中,血液和痰液标本居前2位.结论 应高度重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制订和完善正确的标本处理流程,尤其是加强医护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促进实验室检验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提高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减少不合格标本数。方法:就门诊及住院患者各种常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和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标本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2012年不合格标本总数为460份,占标本总数的0.08%。按照不合格原因进行分类统计,溶血标本为287份(62.3%),乳糜标本为42份(9.1%),凝固标本为39份(8.4%),收集容器错误为37份(8.0%),其他原因为55份(11.9%)。结论:采用一系列改进措施,保证分析前的质量控制,降低不合格标本数,进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临床基础检验室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及相应的拒收原因的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完善实验室检验前管理,保证检验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效率。方法:对2012年临床基础检验室不合格标本的拒收原因、数量及不合格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1月、6月不合格标本数分别为605,865份;不合格率分别为1.2%,1.3%;其它月份不合格率均小于1%,下半年明显优于上半年;年度不合格标本总数为6028份,不合格率为0.82%。按照不合格标本拒收原因类型统计(年度):样本无采集时间数量为2449份,占不合格标本的40.63%;标本凝固数量为717份,占不合格标本的11.89%;标本量不足数量为556份,占不合格标本的9.22%;非本实验室标本数量为682份,占不合格标本的11.31%;医嘱停止数量为553份,占不合格标本的9.17%;样本号已占用数量为632分,占不合格标本的10.48%;其他(条码不清、信息错误、样本重复等)数量为439份,占不合格标本的7.28%。结论:采取培训、沟通及绩效考核方法纠正措施,有助于保证检验前质量控制,缩短检验时间,提高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方法选取74份经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标本,对其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经检验,发现导致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有:标本有凝块、溶血、存放时间过长及抽血量过多或过少等。本组中,标本出现凝块30份(40.5%),标本放置时间过长21份(28.4%),标本发生溶血13份(17.6%),抽血量过多或过少7份(9.5%),姓名与化验单不符合3份(4.1%)。结论在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每个操作环节,以提高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益六西格玛质量工具减少送检标本缺陷率的效果。方法:根据精益六西格玛"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对全院各病区送检标本进行不合格率计算,并查找主要的原因和主要科室,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多种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六西格玛质量工具前后送检标本不合格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合格标本数299例,对照组不合格标本数385例,2组不合格标本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合格标本中部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标本采集满意度、报告出具及时性和结果与临床符合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士标本采集满意度及运动、饮食等对结果影响和输血对结果的影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西格玛精益管理有助减少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提高分析前质量,提升检验整体质量及医生、护士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提高送检标本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检验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原因。结果:生化免疫标本不合格率0.93%,血细胞分析标本不合格率0.51%,红细胞沉降率不合格率1.43%,粪便标本不合格率1.23%,尿液标本不合格率0.71%;胸腹水标本不合格率0.1%,脑脊液标本不合格率0.37%。结论:实验室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测结果的前提,必须加强临床沟通、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清丰县第二人民医院128例检验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常见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微生物标本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以及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42.97%、21.09%、14.84%、10.94%、6.25%以及3.91%,其中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最高。导致标本检验出现不合格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污染、采集时间错误以及送检不及时。结论不断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规范检验操作步骤,以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本院临床科室送检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本院检验分析前标本不合格发生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有效防范措施来降低不合格标本比例。方法:对本院2012年—2014年临床送检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分布情况及其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各临床送检的标本共7 455份,不合格标本为66份,不合格率为0.885%。标本凝块、溶血、脂血所占比例较高。结论:医院应严格控制送检标本的采集、运输流程,完善采集标本质量监督体系,强化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感,来提高送检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现象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医院检验科2013年1月~2013年8月的500例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作为对照组,统计不合格检验标本比率,对不合格原因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再随机选择检验科2014年1月~2014年8月500例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作为观察组,均加强血液标本检验管理;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两个阶段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共有36例(7.20%)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溶血、凝块、采集时间不恰当等。观察组针对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给予相应的优化与加强措施,观察组共4例(0.08%)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观察组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采集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时,必须要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标准流程采集、检验,才能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建立血站血液检验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对提高无偿献血者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佳木斯市中心血站采集的1428份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佳木斯市中心血站采集的1572份血液样本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建立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体系。根据我国有关临床医学标本细菌的质量检验规定,比较两组血液标本的不合格情况及异常情况。结果:对照组:61份血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4.27%(61/1428);研究组:3份血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0.19%(3/1572),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不合格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测结果异常率0.19%(3/1572),低于对照组的4.27%(61/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通过建立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规范了血液标本的质量并完善了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血液检验质量,减少不合格和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5月间来我院采血进行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不合格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质量控制前后标本不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质量控制之后,免疫学检验分析采血标本不合格率由2.42%降至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标本采集的准备、采集、运输以及接收过程,均是有效提升采血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全面地、系统地提高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血标本合格率,并为免疫学检验分析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归纳并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52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包括痰标本、血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无菌体液标本以及分泌物标本。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针对此结果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 2527份检验对象中,有48份标本检验不合格。检验不合格率为1.90%。其中痰标本20份,占41.67%;血标本11份,占22.92%;尿液标本6份,占12.50%;粪便标本4份,占8.33%;无菌体液标本3份,占6.25%;分泌物标本4份,占8.33%。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样本污染,占79.17%(38/48),送检不及时,占16.67%(8/48),以及检验错误,占4.17%(2/48)。结论在临床检验之中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加强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运输管理,确保标本在送检前的无菌和及时送检,对于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收取本院住院部282591份血液样品,收取时间在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通过分析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再将282591份血液样品分为两组,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收取的138745份血液样品实施常规对策,即对照组;2016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取的143846份血液样品实施综合对策,即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血液样品质量[(90.21±1.45)分]、血液标本不合格率(1.87%)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分析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因素,再实施综合对策,能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查找处理对策。方法对检验科标本不合格原因、不合格项目及科室不合格送检率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检验送检标本不合格率为0.78%,其中不合格原因以标本凝块、痰液标本为唾液、标本量少、无标本、乳糜血、条码错误、项目与标本类型不符等原因居多;不合格项目以血常规标本最高,其次是微生物;不合格标本送检率较高的科室是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儿科。结论针对不合格标本原因,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减低或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生物送检标本常见不合理原因及其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进行微生物检查的2000份粪便、血液、分泌物、中段尿、痰液等资料,分析送检标准中不合格的原因,并根据其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2000例送检标本中226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1.3%。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率最高为25.9%,其次为其他标本为18%,第三为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12.6%;226例不合格标本中其原因相对较多,排在前三位原因分别为:标本采集不规范,占32.7%;非标准痰占25.2%;分泌物采集污染,占11.9%。结论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相对较多,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室的沟通,加强检验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送检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60例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回顾性分析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标本,统计与分析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数量、检验不合格率以及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及分布。结果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总数为360例,不合格标本10例(2.78%),门诊患者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为308例,不合格标本4例(1.30%),住院患者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为52例,不合格标本6例(11.54%);患者尿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中,主要原因为标本数量少4例(1.11%),其中主要为住院患者2例(3.85%)。结论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多来自于住院患者,标本数量少是最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包括标识错误、申请单填写不详、标本污染以及容器错误等,应加强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以减小尿常规检验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20.
苏琼 《吉林医学》2014,(18):4027-4028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提高送检标本的检验准确度,保证标本质量。方法:选择送检的分泌物、粪便、痰液、尿液、胸腹腔积液、脓液等500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检验不合格标本为57例,占11.40%。粪便不合格率最高,占35.08%,痰液次之。不合格原因主要由不规范标本采集、送检时间延误、标本容器污染等原因造成。结论:加强标本采集及送检规范培训,加强标本送检前质量把控力度,提高标本送检速度,才可实现有效送检标本的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