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缩短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时间的方法。方法按入院顺序将42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训练法进行膀胱功能重建,观察组采用容量感觉训练法进行膀胱功能重建。观察两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膀胱排尿功能恢复情况及泌尿系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主排尿量及排尿正常恢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容量感觉训练法可使膀胱得到合理的容量刺激,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有效预防泌尿系感染及促进膀胱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4.
侯春林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09,1(1):4-6
创伤或疾病所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最严重的伤残之一,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而且造成患者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其中,SCI后排尿功能障碍可引起尿路感染、尿潴留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据国内外有关脊髓损伤12~15年随访研究的报道,泌尿系感染和肾功能衰竭是SCI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43%-75%)。对我国唐山大地震截瘫患者15年后死亡原因的调查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5.
容量感觉训练法用于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缩短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时间的方法.方法 按入院顺序将42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训练法进行膀胱功能重建,观察组采用容量感觉训练法进行膀胱功能重建.观察两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膀胱排尿功能恢复情况及泌尿系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主排尿量及排尿正常恢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容量感觉训练法可使膀胱得到合理的容量刺激,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有效预防泌尿系感染及促进膀胱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6.
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严重的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甚至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其治疗有多种方法,本文从经神经途径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方法作一综述,同时对膀胱神经再支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新进展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评价与修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评价与修复刘智胥少汀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可引起尿毒症和慢性肾功能衰竭,这是脊髓损伤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对这一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许多治疗方法,包括清洁间歇性导尿术、药物治疗和尿道外括约肌切开术等,取得... 相似文献
8.
"膝腱-脊髓-膀胱"反射弧重建膀胱功能的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反射弧重建膀胱功能的应用解剖和临床疗效。方法:在20具尸体标本上观察与膝腿反射有关的解剖,并应用于3例患者,随访膀胱尿道功能。结果:L3脊神经根中的大部分神经纤维贡献给股神经,S2-4前根与L2-4前根相互间均有重叠,L3-S3前根交叉吻接后2年,刺激膝腿可引发3膀胱内压升高并在膀胱充盈时引起排尿。结论:“膝腱-脊髓-膀胱”反射弧重建膀胱功能时宜选用L3-S3前根交叉吻接。反射弧对恢复SCI患者膀胱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并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9.
1 神经恢复的解剖特点 1.1 神经根恢复 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是几个不同解剖结构恢复的结果,损伤平面或其下的神经根是最常见的恢复结构。由于外周神经对创伤的耐受性比中枢神经系统强且有更强的恢复能力,因此事实上每个SCI患者局部神经根功能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恢 相似文献
10.
膀胱神经支配重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鸿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2):142-143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一直是未能很好解决的医学难题之一,它常引起严重的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有资料表明,在美国有超过50万的截瘫患者需要进行膀胱功能重建,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5万的速度不断增加〔1〕。近一个世纪以来,许多相...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后膀胱人工反射弧建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目的 通过建立家犬人工膀胱反射孤,以恢复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它包含一个体反射孤,并将体反射运动冲动经异化的运动传出支传入膀胱,引起膀胱的自主性收缩.方法 将右L5前根近端与右S2前根远端在硬膜囊内行显微吻合,保持L5后根完整,经轴突再生后,建立膝腱-脊髓中枢-膀胱这一新人工反射通路,通过刺激右侧膝腱激发排尿。神经根吻合术后6个月和18个月,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膀胱测压、膀胱逼尿肌肌电图等早期和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综述了通过神经途径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各种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并对各种不同方法的重建方式、治疗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膀胱神经再支配和骶神经前根电刺激重建膀胱排尿功能研究进展的论述,反映了当前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肌瓣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不仅可应用于创面缺损的覆盖、外形的重建,有收缩能力的肌瓣还被广泛应用于瘫痪肌肉的动力功能重建。除了骨科临床常用的四肢动力功能重建外,还被探索应用于外科其它领域的功能重建。如Acker报道的背阔肌心肌成形术(cardiomyoplasty)、Perez—Abadia等报道的股薄肌成形术(graciloplasty)以及Baeten等报道的动力性股薄肌成形术(dynamic graciloplasty)等,Stremel将其统称为动力性肌成形术(dynamic myoplasty)。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是截瘫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利用截瘫平面以上正常的体反射重建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将Beagle犬L6前根近端与S2前根远端在硬膜内显微吻合,经一段时间的轴突再生后,建立"膝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术后8个月,在破坏S1~S4脊髓节段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膀胱肌电图及尿流动力学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等检查:对1例L1压缩性骨折伴截瘫患者行右侧T11与S2前根经腓肠神经移植硬膜内吻合术。结果:2只犬在术后8个月时电刺激截瘫前和截瘫后左侧L6后根、神经吻合口近端均可在吻合口远端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其波形和波幅相似;尿流动力学检查,当刺激开始时逼尿肌压力和膀胱内压均迅速上升,而腹内压增加幅度较小,刺激中止后膀胱内压迅速下降;膀胱注射HRP后48h实验侧L6脊髓节段前角中发现HRP标记的大神经元细胞。临床1例患者术后55个月时随访,膀胱充盈后可产生自控性排尿,尿流动力学显示排尿完全是由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引发。结论:利用截瘫平面以上正常的体反射建立人工反射弧通路是成功和有效的,可恢复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自控性排尿。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不仅严重损伤患者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而且使损伤平面以下的内脏器官失去高级中枢(大脑、脊髓)的调节与支配,引起神经性器官功能紊乱,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底器官(膀胱尿道、直肠肛门和性)功能障碍最为常见。1 历史回顾 脊髓损伤是人类最严重的灾难性损伤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员,而且影响患者工作单位、生活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在人类的医学史上,脊髓损伤一致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毫无希望的疾病。古希腊医学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的治疗方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几种弛缓性膀胱的治疗方法。结果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清洁间断导尿、加压排尿、药物治疗及重建逼尿肌功能等治疗方法相比,建立人工反射弧能实现膀胱的可控性排尿。结论人工反射弧的建立为脊髓损伤所致的弛缓性膀胱提供了一种新的膀胱功能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中央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后期手部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央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后期手部功能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按截瘫手功能国际分类为OCu4~OCu5的19例患者共23只手,用多组肌腱移位的方法重建其抓握、对掌功能。结果:共转位肌腱89条。随访12例,9例12只手抓握及对掌功能显著改善,基本恢复生活自理。3例3只手功能有改善,但不满意。结论:多组肌腱移位治疗中央型颈脊髓损伤后期手部运动功能障碍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1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成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采用间歇性导尿和综合康复训练,包括Crede手法按摩、耻骨上区轻叩法、扳机点法及电针刺激法等康复训练,对照组则采用留置导尿法和综合膀胱功能训练,并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尿路感染较明显减少,膀胱容量与残余尿量亦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脊髓损伤患者采取神经源性膀胱的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和间歇性导尿的等模式,有助于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