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公众自救互救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探索现场自救互救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方法2020年1月-2020年4月随机抽取江苏省南京市5个社区528位居民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包括社区居民自救互救普及现状满意度、获得自救互救技能的途径,自救互救认知情况等,利用SPSS23.0统计分析社区居民对于现场自救互救态度、知识和技能现状的认识。 结果大部分社区居民对我国目前的现场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普及现状是满意的,仍有11.55%的居民不满意。居民接受现场自救互救知识的途径多样,其中新媒体(微信、微博、互联网、急救科普)途径比例最多,占37.88%。现场自救互救知识普及困难原因调查中,居民学习主动性差比例最大,为33.47%,其次是社会不够重视占28.76%,开展培训方式不吸引人占21.32%,获取途径偏少占16.45%。大部分居民能够掌握心肺复苏基本知识,但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锐器刺中大腿后的处理、脚扭伤的现场处理等其他自救互救基本知识有待提高。心绞痛现场处理、卒中现场处理和抽搐现场处理完全不知道比例较高,分别为41.10%、44.13%、40.53%。62.69%的居民希望接受心肺复苏自救互救培训。 结论社区居民对现场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现状较为乐观,除心肺复苏外,其他自救互救知识和现场处理技能有待提高,可采取居民接受途径最多的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和培训,全面提高公众现场自救互救素养。  相似文献   

2.
2009年6月5日,成都一辆公交车突然发生燃烧,短短几分钟内,死亡27人,伤74人,只有7人逃生,所有烧伤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损伤,导致事故中伤员死亡率比普通烧伤事件死亡率高。公交车燃烧惨案敲响警钟,多数乘客不能积极实施有效自救。意外发生时,第一时间为伤病者提供有效救护的人就是我们自己。意外事故发生后,伤员能否得到自救互救和现场急救,直接关系到入院后的诊治,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3.
健康中国的建设需要全民健康素养的提高,而自救互救素养则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突发事件频发的形势下更重要。江苏省近年来作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实践反映基层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动力明显不足、获取的途径和方法还不够多,为此建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以及优化基层自救互救培养的方法,从而实现对基层公众自救互救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沧州居民目前的院前自救互救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探讨加强沧州居民院前自救互救技能的重要性和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段为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选择的人群为客运司机,普通社区居民,学校学生等共2100人,对其进行院前急救技能培训,在培训结束后,对其中的900名参与研究的人员通过发放自制问卷的方法,了解其培训前和培训后的院前自救互救技能知晓率。结果:在经过相关培训后,参与调查人员的院前自救互救技能掌握成绩相比培训前得到了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沧州居民加强其院前自救互救技能培训,能显著提高居民自救互救技能的知晓率,使人们自救互救的意识增强,效果显著,值得在各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内容和途径的需求,为制订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自编问卷以匿名填写的方式,对广州市5所高校1408名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内容和途径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1408名大学生中,89.70%认为学习自救互救知识是“有必要”的。曾接受过的自救互救知识主要是火灾(57.24%)、地震(53.98%);最希望接受的是现场急救技术(70.53%)、车祸(65.84%)、水灾/溺水(64.13%)和火灾(63.99%)知识;除地震外,其余各方面的期望接受比例均明显增高(P值均为0.000),以车祸的增幅最大。已接受的自救互救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讲座(75.00%)和网络报纸等传媒(66.26%);在希望接受途径中,70.38%的被调查者选择2种及以上途径,集中于课堂教育/讲座(73.93%)和网络报纸等传媒(70.10%)。结论广州大学生对自救互救知识的需求强烈,学校和社会在内容丰富、途径多样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以满足其自救互救知识的需求及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部队官兵对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的知晓情况,为部队开展自救互救技术培训提供政策性建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某部队149名官兵进行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均为男性,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5.2%,止血、包扎、通气、固定、搬运的答题正确率分别为56%、69%、74%、53%、63%,答题正确率不高。结论部队官兵能够基本了解战救自救的技术要点,但掌握程度不深,掌握面不够,必须加强官兵战伤自救互救培训的力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2009年6月5日,成都一辆公交车突然发生燃烧,短短几分钟内,死亡27人,伤74人,只有7人逃生,所有烧伤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损伤,导致事故中伤员死亡率比普通烧伤事件死亡率高.公交车燃烧惨案敲响警钟,多数乘客不能积极实施有效自救.意外发生时,第一时间为伤病者提供有效救护的人就是我们自己.意外事故发生后,伤员能否得到自救互救和现场急救,直接关系到入院后的诊治,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8.
自救互救训练防治中老年猝死的方法宋香伟,张秀里,陆建忠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疾病病谱的转变,猝死有上升趋势,其中冠心病占心性猝死的首位(64.8%)。故自救互救防治猝死,自我保护非常必要。近4年来,我院对患有心脑血管病的疗养患者2480人及其家属1865人...  相似文献   

9.
成批海战烧伤伤员院前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战时成批重度烧伤伤员的院前救护。方法:1998年8月—2006年9月,对7批69例海上烧伤伤员的救治及组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69例伤员通过严密组织、积极救治均获成功。结论:健全并迅速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开展全院性的战备及模拟战场训练、普及官兵自救互救知识和护理人员烧伤伤情判断能力能有效减少海战烧伤伤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公众对急性中毒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需求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急性中毒现场救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于2010年对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公众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掌握和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常看到或听到有关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宣传的公众仅占23.48%,公众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平均分为(6.27±1.33)分(满分10分),工人、农民、学生和老年人群的知识得分较低,同时,公众选择获取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途径中,前3位的依次是电视(83.52%)、报纸(61.17%)和广播(60.61%)。结论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还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公众对现场自救互救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全社会给予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不断加强宣传、普及的力度,增加宣传教育的频率。同时,应根据不同人群特点进行培训,特别要加强对薄弱群体的培训。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现代都市环境的变化,每个家庭准备一个急救包很有意义,除了一般的“药箱”功能,急救包还有显著的抗灾减灾、自救互救功能。家庭急救包是一款综合急救包,在一些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家人突发性疾病等情况下,可用应急包中的物品进行自救与互救,保证您和家人的安全。家庭急救包应放在家中便于拿取的地方以备紧急使用,这样使用者可以在5到10分钟内实施自救。专家建议包内应配备五类应急用品。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三例氯气中毒死亡的原因中,总结出医疗救护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健康教育,提高人们自救互救的能力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自救互救技术考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自救互救技术考核结果的分析,提出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自救互救训练,增强应急保障能力。方法:考核对象为12支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的267名卫生专业人员,对接近伤员的战术动作、止血、包扎、固定、应用伤标、搬运、救治顺序、救治观念、完成时间等9项技术进行考核。结果:成绩优秀53名,占19.9%,良好191名,占71.5%,及格23名,占8.6%,无不及格者。扣分人数前5位的是止血、救治顺序、包扎、搬运和固定,而完成时间、伤标使用、救治观念、战术动作等项目扣分人数均不足10%。结论: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自救互救训练情况较好,队员对自救互救的要领基本能够掌握。进一步的训练要结合对自救互救认识的提高,认真研读教材,严格训练、严格考核。  相似文献   

14.
了解自救互救素养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应对能力的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9月集中军训的某高校护理专业大一新生152名,对其进行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判别能力及行为素养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进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 新生曾经历过灾害的人数占41%(62名),未接受过自救互救培训的人数占85%(90名).系统化滚动式培训后,大一护生自救互救素养总分(166.56±6.88)高于培训前(93.77±8.22)(t=-83.729,P<0.01);培训后,文科生较理科生、经历过灾害较未经历者、接受过灾难相关培训较未接受者分数提高明显(t值分别为-2.751,-3.504,5.788,P值均<0.05).培训后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判别能力、行为素养得分均高于培训前(t值分别为34.092,41.023,38.579,155.449,P值均<0.01).结论 高校、医院、社会应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素养教育,尤其应从低年级开始建立成熟完善的教育实践共同体,针对性开展系统多样的培训实践项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现代都市环境的变化,每个家庭准备一个急救包很有意义,除了一般的"药箱"功能,急救包还有显著的抗灾减灾、自救互救功能。家庭急救包是一款综合急救包,在一些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家人突发性疾病等情况下,可用应急包中的物品进行自救与互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山西省公众应对灾害事件的逃生及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现况,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对山西省4个区县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公众应对灾害事件知识技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超过95%的被调查对象家里没有灭火器和逃生包,且没有与家人进行过逃生演练;地震、洪水、火灾等灾害事件的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率分别为30.2%、16.6%和29.1%,其中城市居民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P0.05或P0.01);城乡、家庭人口数及是否知晓家庭应急准备四步骤是灾害事件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应急准备在灾害事件应急中的重要作用被忽视,今后应加强对这方面的健康教育;灾害事件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率较低,有待大力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病或遇到意外的可能性始终存在,掌握一定的现场紧急自救和互救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为抢救生命和减少后遗症赢得极为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张献怀 《健康博览》2010,(11):20-21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2009年6月5日,成都一辆公交车突然发生燃烧,短短几分钟内,25条鲜活的生命被吞噬,另有76人被烧伤。血的代价再次警示人们,生命无价,责任如山,社会公共安全不可懈怠!同时也警示人们,面对突发火灾,要学会如何逃生,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把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为此,笔者采访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柴家科教授。  相似文献   

19.
我厂系一大型纯碱生产企业。在生产中存在一些有毒有害因素,威胁着一线工人的健康和生命,如曾有一石灰车间新工人违章单人入窑清扫致CO中毒死亡。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现场急救、自救和互救工作,是保护职工健康和生命的一项重要工作,厂领导对此十分重视,下决心组建现场急救网络。急救网络建成后,在生产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受到了职工的好  相似文献   

20.
某厂属大型天气化工企业 ,建厂 2 0多年来 ,有多起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事件发生。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后 ,该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开展了多次职业卫生教育 ,并采用考查方式了解职工预防CO中毒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的真实情况 ,现将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为本厂从事天然气化工生产的操作工、检修工及分析检验工 ,共 178人 ,其中男 10 8人 ,女 70人 ,平均年龄 3 5 4( 19~ 40 )岁。1 2 内容 主要是CO对人体的危害、应急自救互救技能及结合本单位、本岗位的具体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