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成年男性罪犯人格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用《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对122名在押男性罪犯进行人格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押男性罪犯具有显著的外向型人格特质、焦虑紧张和较大的内心冲突。暴力犯较性罪犯更持强固执。提示,在改造罪犯的同时,应矫正其不良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男性少年暴力罪犯人格特征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了解男性少年暴力罪犯的人格特征,探索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调查86名服刑期男性少年罪犯和33名中专学生。结果两组Pd、Hs、Pa、Sc、D、pt、Si量表T分有显著性差异;两组Pd、Pa、Sc、Mf、Hy、pt量表T分在60分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d、Hs量表T分在70分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男性少年暴力罪犯可能有多型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以病态人格和疑病人格最为显著,其他多为轻度偏离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押罪犯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个性特征与正常群体相比有何差异,财产型罪犯与正常人相比又有何偏差,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我们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MMPI-566)对某监狱在押财产型男犯进行了测查,并与中国常模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斑秃患者人格特点的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秃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未明〔1〕。有文献报道〔2〕,心理社会因素是斑秃发生的促发因素而非必要因素,并以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提示:个性内倾和情绪不稳定的人群中斑秃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为高。本文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量表,进一步探讨斑秃与个性的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男性少年暴力罪犯的人格特征,探索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调查86名服刑期男性少年罪犯和33名中专学生.结果两组Pd、Hs、Pa、Sc、D、pt、Si量表T分有显著性差异;两组Pd、Pa、Sc、Hs、Mf、Hy、pt量表T分在60分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d、Hs量表T分在70分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男性少年暴力罪犯可能有多型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以病态人格和疑病人格最为显著,其他多为轻度偏离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男性服刑罪犯中精神分裂症患的人格特征。方法:比较52例男性服刑罪犯中的精神分裂症与48例普通医院中的男性精神分裂症的MMPI量表分。结果:罪犯组精神分裂症MMPI测试的L、Hs、D、Pd、Pa、Si量表分明显高于罪犯组精神分裂症患。结论:服刑罪犯中精神分裂症患更加表现为掩饰、消极沮丧、诸多躯体不适、多疑及敌对等,应关注这部分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242名男性罪犯人际信任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行为是由社会、心理、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格与犯罪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而人际信任水平与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人际信任水平的降低就可能会产生欺诈、偷盗等多种犯罪行为。本研究旨在了解在押男性罪犯的人际信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矫正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格、自我控制、价值观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自我控制量表、青少年价值观问卷对137名男性在押少年犯施测,以140名男性普通中学生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普通少年组相比,犯罪少年在谨慎性、冲动冒险性、自我情绪性、道德观、接受权威及需要表达等维度上差异显著;Logistic回归表明,外向性、冲动冒险性、自我情绪性、接受权威和需要表达对青少年犯罪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谨慎性、道德观及个人主义对青少年犯罪有负向的预测作用;人格、自我控制、价值观变量联合预测青少年犯罪行为时,预测成功率达到76.5%。结论人格、自我控制、价值观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均有显著地预测作用,其中外向性、谨慎性、冲动冒险性、自我情绪性、道德观、接受权威、需要表达及个人主义等变量对青少年犯罪的预测作用比较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民办高校大学新生个性特征。方法:应用艾森克人格调查问卷(EPQ)对1132名民办高校大学新生进行测评,与全国大中学生常模比较,并在性别、生源、专业、家庭结构、家庭出身、民族等维度进行比较。结果:与全国大、中学生常模相比本调查男、女大学生P、N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常模,E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男大学生L因子分高于常模,女生则与常模无显著性差异;在性别、生源、专业、家庭结构、家庭出身、民族等维度上大学生存在很大差异。结论:民办高校大学新生个性整合较为良好,个性较稳定;不同群体个性差异较大,学校教育应考虑群体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10.
医学生的状态—特质焦虑与个性关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状态-特质焦虑状况及其与个性特征的关系,为开展针对性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622名在校医学本科生进行了测评。结果:一年级新生的状态-特质焦虑得分高于三年级学生;但被调查学生状态焦虑分数低于一般人群均值,其EPQ各维度得分亦与全国常模有差异。状态-特质焦虑测评结果与EPQ各维度有显著相关,E维度尤为明显。结论:医学生焦虑状态及其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其状态-特质焦虑与个性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男性暴力犯罪的人格特征,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状况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重庆市监狱服刑暴力犯罪者294名,分别填写PDQ-R、EPQ、SCL-903种问卷,在SAS软件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暴力犯罪人群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状况变化与人格特征有相关性。讨论男性暴力犯罪人群存在人格障碍。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状况变化均对人格特征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具有攻击行为的男性违法青少年的人格特点。方法:根据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违法性质及青少年暴力危险性定式评估(SAVRY),将少教所男性服教人员分为有攻击行为组(n=59)和无攻击行为组(n=20)分别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试。结果:有攻击行为组与无攻击行为组比较,在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青少年违法者的EPQ各项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攻击行为组与全国常模在EPQ四项指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攻击行为组与全国常模在E量表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1,P<0.05)。结论:男性违法青少年多数具有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收入低等特点;相对于正常青少年,具有攻击行为的男性青少年多出现人格的偏离,其中以冲动和稳定性差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女性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人格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雪梅  况利  陈建梅 《重庆医学》2008,37(11):1191-1194
目的探讨女性罪犯的人格特征,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服刑前后婚姻状况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重庆市女子监狱服刑的女犯将其分为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两组,分别填写PDQ-R、EPQ、SCL-90 3种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暴力和非暴力犯罪组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犯罪人群都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女性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在人格特征上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服刑女犯人人格特征与述情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服刑女犯人的情感辨认和交流能力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系统抽取法抽取广东省某女子监狱88名犯人和50名工厂女工人为样本,以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中国修订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和自制一般调查表为调查工具,集中回答问卷。结果服刑中女犯人在认识和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3.00±0.69)分]和外向性思维[(2.79±0.65)分]差于对照组[(2.21±0.63)分,(2.09±0.44)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职业地位差、财产型犯罪者“情感表达不能”明显;TAS-26的总分及因子分与CPI-RC的各分量表存在广泛的显著性负相关,(P<0.05~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的人格特征对述情障碍能力的影响有所不同并能较好解释各自的影响作用。结论TAS-26与社会认可的良好个性特征的多个方面均存在显著性负相关性关系,部分人格特征能较好解释述情障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犯罪青少年个性特征、家庭因素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以及自拟家庭基本情况问卷,对240名犯罪青少年进行集体测查和对照研究。结果 犯罪组人格N维度(情绪性)和P维度(精神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E维度(内外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犯罪组父母文化程度偏低,不完全家庭较多。就犯罪组内部看,家庭因素对不同类型罪犯E维度影响较大,而对N、P维度不大。结论 犯罪青少年具有情绪不稳定性、精神病质和内倾性人格特征,家庭对青少年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气郁质个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气郁质的个性特征.方法: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筛选气郁质24例及非气郁质26例,让其填写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以气郁质(0=否,1=是)为因变量,以性别及EPQ的4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仅EPQ的N维度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气郁质者具有EPQ的N维度高分者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多民族聚居区不同民族高中生个性的差异。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172名高中生进行测试。结果EPQ各量表分的性别差异显示:男生较女生P分高而N分低;与全国常模比较,男、女生P、L量表分低于常模,女生E、N分高于常模;男、女生不同民族间EPQ各量表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一居住地区内不同民族高中生的个性特征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8.
非独生与独生医学生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学院中非独生和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差异。方法:以皖南医学院110名医学生(男43,女67)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测评,对非独生和独生子女的量表得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非独生子女EPQ的N(神经质)量表得分显著地高于独生子女(P<0.05);②非独生子EPQ的N量表得分也显著地高于独生子(P<0.05)。结论:医学生中非独生子女特别是非独生子在情绪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人格弱点,这应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给予必要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周晓敏  卢莲  周游 《四川医学》2012,33(2):259-261
目的研究成都市精神卫生机构精神科男护士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应对方式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6名精神科男护士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精神科男护士人格特征在EPQ问卷评定中显示,内外向维度低于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神经质得分高于常模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常模比较,精神科男护士的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三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神科男护士的应对方式中自责及退避高于正常对照,求助低于正常对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神科男护士EPQ人格中神经质维度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及SCL-90阳性因子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SCL-90阳性因子项目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精神科男护士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三个方面互呈相关性,在其人格特征的基础上调整应对方式能有效地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