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毅  徐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98-1099
目的:研究中年大鼠主动脉血管形态结构的变化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服药组、运动组和运动+服药组,每组10只。后二组进行游泳训练8周(5d/周,1.5h/d)。结果:①光镜观察:对照组大鼠主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并有轻度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破坏现象;服药组和运动组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现象明显抑制;服药+运动组血管壁菲薄,管腔较大,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无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2)主动脉血管图像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服药组、运动组和运动+服药组大鼠血管动脉外径和血管总面积分别增加15.0%,10.1%,19.9%和32.8%.29.0%,38.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1.4,3.1.9.9,8.3,12.9,P&;lt;0.05);血管管壁厚度则分别减少31.3%,24.9%,3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1.3,1.7,P&;lt;0.05)。结论:中药紫丹蓝和运动训练在维持血管壁内皮细胞完整性、增强血管壁舒张功能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MSCT血管造影表现与临床相关性,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0例脑动脉粥样硬化的MSCT血管造影资料,将其分为血脂正常(10例)和血脂异常(20例)两组,观察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MSCT血管造影表现,测量其狭窄程度,比较两组病例的血管狭窄程度、钙化情况及其与血脂的关系。结果脑动脉粥样硬化的MSCT血管造影表现包括血管壁增厚、钙化,局部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闭塞。血脂异常组颅内脑动脉狭窄情况较血脂正常组严重(Z=-2.833,P=0.005);两组颅内脑动脉血管壁钙化无显著性差异(Z=-1.044,P=0.296)。结论MSCT血管造影不仅能够清晰显示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有无狭窄及其程度,同时也能很好地显示血管壁病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检查方法。患者血脂水平与脑动脉狭窄和血管壁钙化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用冠脉腔内超声对50例径皮冠脉成形术患者的成形部位血管腔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分析其与成形术后3~6个月时再狭窄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再狭窄组的血管腔横截面积显著小于非再狭窄组(4.93±2.51vs6.68±2.96mm2,P值<0.05),成形术后管腔横截面积的大小与再狭窄的程度负相关(r=-0.68,P值<0.05);而管腔最大径、最小径、残存粥样斑块横截面积及面积狭窄率则与再狭窄的发生不相关。提示:冠脉内超声所测血管腔横截面积的大小可作为评价冠脉成形术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潘立群 《当代护士》1999,(10):17-18
PTCA是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简称,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将球囊导管插入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借球囊的扩张力,使狭窄的管腔扩大从而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的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但血管光靠球囊扩张,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会出现管腔再狭窄,现在人们已用植入冠脉内支架的方法以减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冠脉内支架是一种由医用不锈钢制成的管状物,在PTCA手术完成后植入冠状动脉狭窄处,利用支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痉挛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心脏介入作为一种微创技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心脏介入自诞生以来,改变了冠心病内科治疗的现状,发展极为迅猛,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极为普遍,技术也比较成熟。心脏介入手术是采用导管的方法,在冠脉造影的基础上,在局麻下经皮穿刺血管,将导管送达冠状动脉并扩张球囊,排除冠脉阻塞、消除狭窄、增加血供,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激光血管成形术、斑块旋切术等。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内超声消融血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试图在建立犬冠状动脉(冠脉)血栓栓塞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索经皮冠脉内治疗性心血管超声(超声)消融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将8只犬分为治疗组(n=5)与对照组(n=3),经右颈动脉将4.6F的超声导管插至实验冠脉近端,在定量冠脉造影的监测下消融血栓。对照组不发射超声,只将超声导管穿过血栓来回抽动2-3次,并做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IMI、管腔最小直径、残留狭窄直径百分比与残留  相似文献   

7.
浅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管腔柔软,能较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老年患者各组织器官功能的逐渐减退,大多都有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软,因而常规针头输液容易失败。2004年1月~2005年4月笔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给128例老年患者行静脉输液,患者反映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指向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导管,注入非离子造影剂可直接显示冠脉解剖形态(血管走行和病变)的临床检查方法。同时是冠脉血管外科手术或经导管重建冠脉血液治疗(冠脉内溶栓术和血管扩张术等)前必须进行的检查项目之一,亦是目前能在活体显示其解剖结构的唯一方法。在行数千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亦曾有过数10例因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率、血压下降,均在撤除导管或静脉推入阿托品后症状缓解。近期一位患者在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过程中,出现因导管刺激及造影剂推入后出现血管痉挛引发阿一斯综合征,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原发性高血压Ⅱ期3年,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闷、心慌14年。曾多次住院治疗。近2月上述症状加重,初诊以GHD、心绞痛收住入院。择期行冠脉造影检查。手术医生为患者选择经右侧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6F桡动脉鞘管,送入6F冠脉造影导管,造影显示左主干正常,前降支中段血管壁不光滑,第一对角支开口处狭窄60%~70%,回旋支正常。右冠远端有局限性斑块、狭窄40%~50%,此时造影图象显示右冠中段血管痉挛,在医生及时撤出导管后,体表心电图及腔内心电图均提示心率下降至50次/mi...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使用透视触发技术配合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CE-MRA)验证兔动脉硬化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新西兰雌性大白兔24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喂养前、后采用透视触发技术配合1.5T MR对实验兔全身动脉行CE-MRA检查.实验1周后观察兔存活状态,将图像显示有斑块分布且狭窄程度超过管腔50%的血管段取出、切片、染色,再与MRA图像相对照.结果 所有实验兔均无意外死亡发生.高脂喂养前MRA图像均显示血管壁光滑,管腔均匀.高脂喂养后MRA图像显示动脉内壁凹凸不平,其中32条颈总动脉、10条肠系膜上动脉、36条肾动脉局部管腔狭窄在50%以上;病理切片显示取材血管100%具有不同程度的硬化斑块,但与血管标本管腔狭窄程度相比,26.92%CE-MRA图像存在夸大,但程度不超过25%.结论 Care-bolus 配合CE-MRA验证兔动脉硬化模型具有可靠、创伤小、动物存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年大鼠主动脉血管形态结构的变化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服药组、运动组和运动+服药组,每组10只。后二组进行游泳训练8周(5d/周,1.5h/d)。结果:①光镜观察:对照组大鼠主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并有轻度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破坏现象;服药组和运动组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现象明显抑制;服药+运动组血管壁菲薄,管腔较大,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无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⑵主动脉血管图像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服药组、运动组和运动+服药组大鼠血管动脉外径和血管总面积分别增加15.0%,10.1%,19.9%和32.8%,29.0%,38.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1.4,3.1,9.9,8.3,12.9,P<0.05);血管管壁厚度则分别减少31.3%,24.9%,3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1.3,1.7,P<0.05)。结论:中药紫丹蓝和运动训练在维持血管壁内皮细胞完整性、增强血管壁舒张功能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已经成为以导管为基础的冠状动脉(冠脉)狭窄性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已成为当前疾病治疗的主要局限.本文将对血管内超声在减少和判断冠脉支架置入后发生再狭窄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由本文第一作者榆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冠脉支架置入的血管内超声评价方面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44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血管内超声在冠脉支架置入前的应用.②血管内超声对冠脉支架置入效果的评价.排除标准:较陈旧的文献和重复研究.最终纳入13篇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①血管内超声可在支架置入前确定靶血管的狭窄稃度、血管及血管腔的大小和面积,帮助选择大小长度适合的支架,指导支架正确而有效的放置.血管内超声要求在支架选择与血管内径匹配上尽可能使支架最小内径不小于3mm,尽力避免或减少支架两端的内膜撕裂和支架内斑块脱垂.②在支架置入后支架扩张不完全,与血管壁贴靠不良是置入后再狭窄发生的主要原因,血管内超声可以立即观察到支架是否完全扩张,扩张后的支架是否对称,精确测量扩张后支架的大小以及支架与血管壁的紧贴程度.明确冠脉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特点,指导对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的治疗,降低再次再狭窄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支架置入效果.结论:血管内超声弥补了冠脉造影的不足,在其指导下的支架置入可获得较大的支架面积和较小的再狭窄率,在冠脉支架置入后,血管内超声可准确检测支架的扩张及血管壁内贴壁情况,对冠脉内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是利用安装在心导管尖端的微型超声探头由血管内探测管腔大小和管壁结构的介入性超声诊断技术。近年来,该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它可以判断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准确测定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指导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评价介入治疗效果,阐明再狭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2经皮冠脉内激光血管成形术(lasereoronaryangioplasty)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形成,迅速去除血栓是治疗急性心梗的唯一有效方法。但在药物溶栓和冠脉成形术(PTCA)中,其再闭塞,再狭窄率较高,均有其不足之处,因此采用经皮冠脉内激光成形术也是较新的血管再通方法之一。目前有连续波激光、开关式脉冲激光及准分子激光。如脉冲染料激光要根据组织吸收激光而产生激光消融作用的特点,将激光光谱设置在红色血栓最易吸收的范围,其导管前端3()c无光导纤维,管腔内充满了造影剂,在操作过程中,造影剂以0.3ml/min速度不断从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药物球囊与再次支架植入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104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支架植入组和药物球囊组各52例。支架植入组采用再次支架植入治疗,药物球囊组采用药物球囊治疗。对比两组狭窄血管最小径、靶血管狭窄程度、即刻弹性回缩率、管腔丢失量、再狭窄发生率。结果:药物球囊组术后即刻弹性回缩率低于支架植入组(P<0.05);术后12、24周药物球囊组狭窄血管最小径较支架植入组短,靶血管狭窄程度较支架植入组低(P<0.05);药物球囊组术后3个月、1年管腔丢量失较支架植入组低,且术后1年再狭窄发生率较支架植入组低(P<0.05)。结论:与再次支架植入治疗比较,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采用药物球囊治疗能降低即刻弹性回缩率,缩短狭窄血管最小径,改善靶血管狭窄程度,抑制管腔丢失,减少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狭窄多数由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层组织变性、钙化,管腔内继发血栓,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造成脑缺血,甚至发生脑梗死,也是引起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1].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Carotid Stenting)是借助经皮穿刺导管技术将支架植入靶血管治疗血管狭窄的方法,具有选择性高、创伤小、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的优势[2].随着血管内支架技术的成熟和脑保护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其护理亦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3].为此,将我院2001年10月至2009年12月282例颈动脉狭窄病人施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中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左主干11支、左前降支11支及左旋支3支,随机捕捉具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段图像共30帧。测量血管总面积,管腔面积,管腔最大、最小径,血管环病变范围,记录狭窄呈偏心或同心性,计算斑块面积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血管总面积随斑块面积扩大而增加。狭窄程度〈50%者斑块面积每增加1mm^2,血管总面积扩大2.09mm^2。血管总面积与血管环病变范围呈正相关。偏心性狭窄者血管总面积与斑块  相似文献   

17.
球囊血管扩张术是目前流行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术中损伤血管壁常导致术后的再狭窄。最近有一种顶端装有机械装置的导管问世,用来直接切除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8.
冠脉造影正常者的腔内超声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血管腔内超声显像在冠脉造影正常者中的应用价值,8例选择性冠脉造影者成功地进行了冠脉腔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0支冠脉造影正常的冠状动脉中,14支冠脉腔内超声显像未见异常,其中6支冠脉的近端和远端管壁的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可被清晰显示。4支冠脉的近端和远端管壁的三层结构显示均不清楚,另4支冠脉近端管壁的三层结构较清楚但远端不清楚。6支冠脉腔内超声显示异常,管径狭窄率13.7~57.5%,平均32.05±16.35。包括2支偏心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支轻度中央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与管腔的面积呈正相关(r=0.81,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与血管内超声(IVUS)对照,探讨磁共振黑血序列冠状动脉管壁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拟行IVUS检查及行IVUS检查而未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1例,分别于IVUS术前及术后10日内行磁共振检查。成像序列采用二维横截面、双反转恢复、呼吸导航心电门控触发、压脂TSE序列,采集自病变冠脉开口至中段无间隔连续扫描,测量以下数据:血管横截面积(CSA)、管腔CSA、斑块负荷、管壁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LL(CNR)。在IVUS上将靶冠脉白开口分为每5mm节段,与MRI管壁横截面一一对应。当冠状动脉管壁厚度≥0.5mm时考虑存在斑块。结果共9例病人,9支冠脉,37个层面纳入分析;2例病人被排除(因扫描时间长,病人无法坚持1,扫描成功率82%。37个层面中有20个有斑块。斑块层面的斑块负荷、SNR、CNR大于非斑块层面(分别为0.70±0.11vs0.58±0.14,1.95±0.39vs1.48±0.21,5.47±2.06vs2.99±0.78,P〈0.05)。MRI斑块层面血管CSA、管腔CSA及斑块负荷与IVUS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13.66±4.52vs14.92±6.37,4.62±2.23vs6.03±3.85,0.63±0.13vs0.60±0.14,P〈0.05)。结论冠状动脉黑血管壁成像可以发现冠状动脉近中段的粥样硬化斑块,且能够相对评价狭窄段血管面积和管腔面积。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病变的超声表现。方法 使用Sonos 55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对8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大动脉炎患受累血管分布为头臂动脉7例,其中颌骨下动脉7例,颈总动脉6例,腹主动脉1例,肾动脉1例。病变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1.8-3.6cm,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及闭塞。结论 大动脉炎超声声像图特征是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弥漫性增厚,回声偏低,管腔狭窄或闭塞,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