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高发区的老年人心脏常有钙化沉积物,最常见的沉积部位为心外膜冠状动脉、二尖瓣瓣环区域、主动脉瓣瓣叶和左室乳头肌。上述部位钙化可加重冠状动脉狭窄和导致二尖瓣返流和/或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和/或返流及乳头肌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由于老年人心脏钙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常存在于同一心脏而且心脏钙化综合征的易患因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相同,故有理由认为二者的病因相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根或数根腱索断裂后发生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引起人们很大的注意。但过去,较多认为风湿性心瓣膜炎是导致二尖瓣回流的主要原因。近代的研究证实,将近一半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由于二尖瓣脱垂、心肌缺血或梗塞、心内膜炎、先天性瓣叶异常、乳头肌断裂或功能不全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注意到,除风湿性心脏病外,尚有一些病变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血液的反流。通称为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反流)。本病并非罕见。现扼要综合报导。二尖瓣的解剖生理特点二尖瓣由瓣叶,瓣环,腱索和乳头肌构成。左室有两组乳头肌,后内组源于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前外组源于左室游离壁。前者接受左冠状动脉旋支和/或右冠状动脉后降支的分支供血,后者则主要由左冠状动脉的旋支供血。乳头肌等结构均位于心内膜下,远离心外膜下的冠状动脉主干,但却担负着繁重的  相似文献   

4.
最近研究发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有33%病人可自发或经运动试验诱发短暂的心肌缺血。这可能是因为移植血管堵塞、冠状动脉病变继续发展、血管再通不全以及其他一些尚不太清楚的原因。本文回顾了通过运动试验或动态心电图监护证实术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以及对预后的意义。发生率早期的一些研究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护证实CABG后短暂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很高。Crea等对45例平均术后4个月的病人进行48小时动态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在21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心脏外科手术中发现的33例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其原因为腱索或乳头肌断裂或拉长。全部病例均无瓣叶或瓣环的原发性疾病。患者以往无任何风湿性心脏炎的证据。31例为腱索病变,2例为乳头肌断裂。33例中的19例(58%)并无肯定的诱发因素(平均年龄59岁)。有人提出此组腱索的断裂或拉长的原因可能是腱索和或乳头肌的退行性变或缺血性改变。6例(19%)有陈旧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冠状动脉痉挛亦是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Marzilli等①对212例缺血性心脏病有全面冠脉造影资料的研究结果,认为冠脉痉挛不仅可以引起心肌缺血,而且还是促使冠脉发生器质性病变的原因。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冠状动脉痉挛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用钙拮抗剂治疗等方面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负荷的关系,以研究心肌缺血负荷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病人104例,对于冠脉造影异常的72例病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利用动态心电图方法对72例病人的24 h心肌缺血负荷值、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以及24 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进行评估和计算,并评价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不断加重,病人的心肌缺血负荷、心肌缺血总时间以及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均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时,病人的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时间、缺血次数有所增加,但是只有3支病变时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才明显增加。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时往往病人的心肌缺血总负荷会增高,并且常提示多支病变,如果心肌负荷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则有可能是冠心病病人的病情加重,且病变的范围较广。将心肌缺血总负荷应用于临床上判断冠心病病人的病情预后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心肌缺血原因与冠状动脉痉挛的证据晚近临床与实验观察均提出冠状动脉痉挛在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上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大多数缺血性心脏病病人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静息时心绞痛病人有较高的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率。此外,冠状动脉痉挛与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室性心动过速及心  相似文献   

9.
通常认为,缓解心肌缺血的唯一方法是增加冠状动脉的侧枝循环。慢性心肌缺血是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的一种刺激因素。有人也提出用药物干预的方法刺激新生血管的生成。本研究评价了反复静脉注射腺苷和肝素是否可改善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0.
二尖瓣前乳头肌由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对角支或回旋支的钝缘支供血,较少发生缺血.二尖瓣后乳头肌由冠状动脉回旋支的后降支供血,较易发生缺血.前降支支架植入后理论上较少引起乳头肌缺血从而导致二尖瓣反流,但对前降支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随访发现部分病人二尖瓣反流加重.本文旨在探讨前降支近中段行冠脉支架植入后对二尖瓣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发生机制和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肌缺血的最重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价冠状动脉解剖学狭窄的"金标准".但是,还有一些非粥样硬化的原因也会引起心肌缺血导致胸痛症状,并且有明确的缺血证据,像心电图ST段压低、心肌灌注缺损、心肌节段性运动异常、异常代谢产物等.  相似文献   

12.
心外膜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是公认的导致心绞痛的主要原因,然而近年来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被认为是非阻塞性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主要机制。在微血管功能评估、治疗及其在心肌缺血方面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热点。  相似文献   

13.
医院外发生室颤(VF)是猝死的重要原因,然而近25%的猝死病人事前无心脏病的症状.虽然日前对VF的发生机理尚未充分认识,但冠状动脉病(CAD)的心肌缺血被认为是大部份VF发作的基础。为了查明心肌缺血是否是医院外VF病人的发病机理,作者对15例医院外发生VF存活病人于次极量运动时测定左室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监测心电图给以估计。方法与结果:15例院外发生VF存活的病人,  相似文献   

14.
虽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梗阻是引起心肌缺血与梗塞的主要原因,但心肌缺血梗塞甚至猝死亦可发生在无严重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患者。冠状动脉痉挛、左室肌桥收缩压迫心外膜冠状动脉主干等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病人中导致心肌梗死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的破裂。然而,约有1%~12%的心肌梗死病人血管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是正常的。年轻人中罹患冠状动脉正常的心肌梗死(MINCA)的人数多于老年人。以往认为MINCA与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血小板功能不全、血管痉挛综合征、Raynaud现象以及偏头痛有关。最近,大量研究提示,冠状动脉血栓处的炎性反应可能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文中就  相似文献   

16.
在Prinzmetal变异型心绞痛中,已经证实了冠状动脉痉挛与心肌缺血的关系。冠状动脉的自发性痉挛既可发生在变异型心绞痛和造影正常的患者,亦可发生在有明显血管阻塞的患者中。有些在休息时发生心绞痛和缺血性S—T段压低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未能显示血管有阻塞;因此,冠状动脉痉挛亦可能是这些患者出现休息时心绞痛的原因。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塞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或斑块出血有关,而冠状动脉痉挛可促使血栓形成或造成斑块出血,反之斑块出血或血栓形成又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Prinzmetal最初报道的32例变  相似文献   

17.
生物瓣结构退化是生物瓣置换术后再次换瓣的最常见原因,再次换瓣时取出退化的原生物瓣既费时又有风险,如取出二尖瓣易引起心脏破裂、冠状动脉回旋支损伤和瓣周漏,取出主动脉瓣易损伤瓣环导致瓣周漏等。该研究采用一种“瓣上瓣”植入技术,即保留原生物瓣缝环或支架,在原缝环上放置新双叶机械瓣。 方法 自1991年5月至1999年12月,连续50例病人因生物瓣退化施行再次换瓣手术。男  相似文献   

18.
X综合征是指有明显的胸部绞痛症状且运动试验有心肌缺血表现或核素心肌显象有心肌缺血,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临床症候群。该病的病因学仍不完全清楚,以往解释为微血管缺血。另外食管功能异常和食管高敏感性也可能对胸痛症状起一定作用。本文目的为研究X综合征病人食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CT冠状动脉成像分析,比较无症状心肌缺血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6例心肌缺血的病人,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33例病人设为对照组,有症状心肌缺血的33例病人设为观察组。两组均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两组出现动脉狭窄的发生率、狭窄程度及斑块出现的情况。结果 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对照组动脉轻度狭窄15例(45.45%),中度狭窄5例(15.15%),重度狭窄1例(3.03%),完全闭塞0例;观察组动脉轻度狭窄5例(15.15%),中度狭窄12例(36.36%),重度狭窄6例(18.18%),完全闭塞4例(12.12%)。观察组动脉狭窄的总发生率(81.81%)与对照组(63.63%)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但对照组心肌缺血以轻度狭窄多发,观察组心肌缺血以中度以上者多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斑块的总发生率(84.84%)明显高于对照组(39.3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病人动脉狭窄的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有症状心肌缺血病人动脉狭窄的程度及出现斑块的数量要明显高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造成各种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冠状动脉血管重建 ,使许多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 ,也使部分病人的寿命得到延长 ,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 ,而血管旁路手术后移植血管仍有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的问题。对相当一部分不能进行血管重建治疗的病人 ,目前尚无解决办法。由此提出了促血管新生治疗的问题 ,即有无可能通过某些药物的治疗增加有功能的冠状动脉分支或侧支循环 ,达到恢复缺血心肌血供、改善病人症状和预后的目的。1 血管新生的过程冠心病发展过程中侧支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